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2)
2023(4273)
2022(3463)
2021(3499)
2020(2969)
2019(7221)
2018(7177)
2017(13567)
2016(6920)
2015(7857)
2014(7887)
2013(7613)
2012(6596)
2011(5892)
2010(6294)
2009(5742)
2008(5494)
2007(4853)
2006(4224)
2005(3856)
作者
(19101)
(15764)
(15749)
(15161)
(10261)
(7517)
(7135)
(6067)
(6014)
(5767)
(5535)
(5409)
(5145)
(5105)
(4902)
(4774)
(4714)
(4639)
(4572)
(4560)
(3948)
(3941)
(3854)
(3711)
(3652)
(3532)
(3501)
(3454)
(3195)
(3064)
学科
(29397)
经济(29366)
(20561)
管理(18721)
方法(16792)
数学(15482)
数学方法(14998)
(14808)
企业(14808)
(10470)
农业(7891)
中国(7360)
理论(6214)
(5767)
业经(5765)
收入(5209)
地方(5179)
(5118)
(4804)
贸易(4801)
(4688)
(4670)
教学(4402)
技术(4243)
分配(4222)
(4210)
银行(4207)
(4010)
金融(4008)
(4001)
机构
学院(97099)
大学(95785)
管理(39412)
(37252)
经济(36425)
理学(34335)
理学院(33998)
管理学(32993)
管理学院(32827)
研究(28692)
中国(22596)
(19626)
科学(17683)
(16599)
(14049)
中心(14007)
(13969)
业大(13904)
(13723)
(13478)
师范(13354)
财经(13060)
北京(12485)
研究所(12446)
(12244)
(11838)
技术(11530)
经济学(11121)
农业(10773)
师范大学(10456)
基金
项目(65917)
科学(52261)
研究(48385)
基金(47286)
(40846)
国家(40537)
科学基金(35612)
社会(30108)
社会科(28567)
社会科学(28560)
(26887)
基金项目(24061)
教育(23931)
自然(23474)
自然科(22987)
自然科学(22984)
自然科学基金(22546)
(22164)
资助(20701)
编号(20368)
成果(16217)
重点(14765)
课题(14297)
(14138)
(13887)
(13540)
创新(12938)
大学(12460)
教育部(12380)
科研(12367)
期刊
(38753)
经济(38753)
研究(26371)
中国(19752)
管理(15208)
教育(14288)
学报(13404)
科学(13276)
(12949)
(12653)
技术(11444)
大学(10913)
学学(10164)
农业(8835)
(8572)
金融(8572)
统计(7334)
业经(6933)
(6820)
经济研究(6432)
财经(6168)
决策(6059)
(5290)
技术经济(5283)
图书(5073)
(4919)
职业(4904)
科技(4855)
(4740)
问题(4616)
共检索到140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向阳  
广东"双到"模式是对以往扶贫模式的扬弃,其精准扶贫机制为全国各地所关注和借鉴,较好了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扶贫原则。本文在分析"双到"模式理论设计依据和面临问题基础上,对构建帮扶大格局、资金监管、完善考核、提高贫困群体脱贫能力等进行探讨,以进一步建立健全具有可在各地推广的普适性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减贫相结合的科技扶贫模式,是我国目前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点。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为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其减贫机制,并运用陕西省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748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科技扶贫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示范站科技扶贫模式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即农户通过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主导产业示范、农业信息服务和产业组织化带动4种扶贫方式,不仅能提高其家庭农业收入,也能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2)不同科技扶贫方式的减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农业科技培训的减贫效应较为突出,而农业信息服务的减贫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3)建档立卡贫困户科技扶贫参与度低于非贫困户。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与组织保障的力度,引导高校优势科技资源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借鉴"西农模式"为深入推进区域精准扶贫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冷淦潇  仇焕广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的脱贫成果还不稳固,面临着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带贫不强等制约因素。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是这些地区克服制约因素、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接续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产业扶贫经典模式的基础上,提炼出以政府为核心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市场为核心的"产业基金+龙头企业+贫困地区资源+农户"模式和以社会力量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政府+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揭示这些模式的特征和适用条件,为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模式提供依据。未来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建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促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的有机衔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邱向英  
2014年,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而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近年来,全国高校按照国家及教育部的要求,都在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而在这一教育模式下如何对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人才进行帮扶成为了难题。文章就如何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开展精准扶贫展开研究讨论,分析了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并充分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的相关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彦明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推出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扶"而不"脱"的返贫问题,成为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石柱模式"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推出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充分发挥了金融的"精准施策"和"带息回流"优势,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扶"而不"脱"的返贫问题,从而成为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金融扶贫的"石柱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浩  
从当前我国出现的七类经典精准扶贫模式来看,不同贫困户人群获得金融精准扶贫的方式是不同的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扶贫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科学采用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采取扶贫措施、精准实现因村派人、精准确保脱贫成效的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脱贫。"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文丽  王芳  王学刚  黄英爽  耿江薇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河北省阜平县走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新路子,被称为"金融扶贫阜平模式"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精准扶贫,增强内生动力"的重要批示精神,2014年河北省阜平县开展了金融扶贫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河北省阜平县走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新路子,被称为"金融扶贫阜平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峭  徐磊  
文章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从科技供给和需求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科技扶贫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点结合各地科技扶贫的实践经验,认为科技供给主导模式主要有:科技网络推广模式、区域支柱产业开发带动模式和易地科技开发模式;科技需求主导模式主要有:龙头企业扶持模式、专业技术协会服务模式和小额信贷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慧峰  李彤  高峰  
邢台内邱岗底村20世纪80年代以前曾经属于贫困山区.经历科技扶贫后,经过三个阶段的建设——早期的治山治水阶段、发展林果产业阶段和市场化多元化经营阶段,创建了具有岗底特色的科技扶贫发展模式,即"科技专家+治山(两聚理论)+公司(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岗底模式"。该模式的科技扶贫机理是:科技专家是源头,"科技专家+农民技术员"是技术推广的主线,"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是科技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岗底村跳出了贫困恶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彦明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推出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扶"而不"脱"的返贫问题,成为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石柱模式"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推出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充分发挥了金融的"精准施策"和"带息回流"优势,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扶"而不"脱"的返贫问题,从而成为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金融扶贫的"石柱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捷  
建议在国家层面通过政府主导、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借贷支持,建立一个民、政、商三方协同、可持续、良性循环的信贷扶贫范式信贷扶贫是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解决目前贫困人口资信水平低、增信手段少、贷款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现阶段金融扶贫工作实现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关键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文丽  苏晓鹏  
只有为扶贫产业提供风险保障的农业保险成功举办后,农户才敢进行大规模投资,担保机构才愿意为农户提供担保"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五个一批"实施方式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扶贫脱贫方式。在发展生产扶贫、脱贫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农业保险的保驾护航,因而在全国涌现出很多农业保险扶贫模式。本文对农险扶贫"阜平模式"创新进行了分析。"阜平模式"的特点:农业保险启动产业扶贫链条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不愿意给没有抵押和担保的农户发放贷款。农业保险扶贫"阜平模式"利用农业保险撬动政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绍辉  
精准扶贫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精准扶贫在实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实践困境。在解释精准扶贫实践困境方面,技术治理视角较为普遍。当前的精准扶贫研究过于强调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相对忽视了精准扶贫中伦理的重要性,以致对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解释不足。通过分析精准扶贫"技术治理"范式的分析优势,结合田野调查与发现,指出了其局限性,并试图引入伦理视角以为今后研究提出可能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重庆市黔江民族自治县石会中学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实施载体,构筑了“课堂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连实体”、“实体连高校”的“四连”结构“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通过五年多的教育实践探索,已逐步形成了贫困地区农村普通中学职教渗透特色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让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技术”,转变了“农村教育是亏本教育”这一观念,其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