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5)
- 2023(2180)
- 2022(1934)
- 2021(1842)
- 2020(1632)
- 2019(3760)
- 2018(3635)
- 2017(6920)
- 2016(4021)
- 2015(4161)
- 2014(3985)
- 2013(3932)
- 2012(3875)
- 2011(3260)
- 2010(3275)
- 2009(3013)
- 2008(2956)
- 2007(2701)
- 2006(2362)
- 2005(2210)
- 学科
- 济(14686)
- 经济(14666)
- 业(10957)
- 管理(10239)
- 企(10042)
- 企业(10042)
- 方法(6461)
- 学(6099)
- 数学(5247)
- 数学方法(5209)
- 结构(5003)
- 财(4088)
- 产业(4003)
- 中国(3900)
- 制(3860)
- 农(3811)
- 体(3783)
- 业经(3590)
- 产业结构(2916)
- 体制(2814)
- 务(2766)
- 财务(2763)
- 财务管理(2760)
- 地方(2728)
- 企业财务(2699)
- 理论(2598)
- 农业(2356)
- 贸(2252)
- 贸易(2247)
- 融(2224)
- 机构
- 大学(56730)
- 学院(55231)
- 研究(21192)
- 济(20837)
- 经济(20476)
- 管理(19126)
- 理学(16843)
- 理学院(16632)
- 管理学(16250)
- 管理学院(16155)
- 科学(15273)
- 中国(15233)
- 农(13673)
- 京(11948)
- 所(11728)
- 研究所(11027)
- 农业(10841)
- 业大(10759)
- 财(9343)
- 中心(9008)
- 江(8528)
- 院(8122)
- 财经(7747)
- 室(7364)
- 北京(7295)
- 范(7255)
- 经(7182)
- 师范(6996)
- 省(6987)
- 农业大学(6971)
共检索到78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卞建春 崔龙波 周雪莹 陆瑶华
以透射电镜与组织学方法研究 4 5日龄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壳长 2 .3 0~ 2 .4 0mm ,壳宽1.80~ 2 .10mm)的消化道。结果表明 :①食道分为前、中、后 3段 ;中段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 ,食道侧囊的分泌细胞含大量的囊泡和分泌颗粒 ,呈强的蛋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 ;食道前段、食物通道及食道后段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和粘液细胞组成。②嗉囔粘膜上皮只有 1种细胞 ,细胞游离缘具有长达 4 .0 μm的密集微绒毛。③胃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和微绒毛细胞组成。④肠和直肠粘膜上皮由 5种细胞组成 ,即纤毛细胞、微绒毛细胞、分泌细胞、颗粒状腺细胞和粘液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龙波 刘传琳 刘迅 唐慧 陆瑶华
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化学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嗉囊和胃。嗉囊及胃平展处上皮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 :微绒毛、质膜内陷和胞饮泡、次级溶酶体以及贮存物质(脂类和糖原 )。胃褶皱处上皮细胞具纤毛 ,起分选和运输食物的作用。胃上皮细胞基部有神经分布。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嗉囊和胃上皮细胞呈现蛋白酶和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体外酶活性分析表明嗉囊和胃上皮细胞分别具有三种和四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嗉囊 胃 超微结构 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霄龙 张墨 李贤 宋昌斌 刘鹰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的方法,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眼部组织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以期为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解析鲍对光照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组织学与细胞学基础。结果发现,眼部组织由外至内依次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外核层、光感受器内节、内核层、黑色素颗粒沉积层、视觉纤维层。组织表面布满乳头状突起,每一乳状突起的顶端均具有一簇或两簇纤毛环。疏松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等是组织内的主要成分,结缔组织间分布的胶原纤维等对保持细胞的弹性和韧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了鲍的眼部组织在感受和辨识外界光环境因子中的重要作用,也为鲍养殖生产中的光环境因子优化和调控、深入...
关键词:
皱纹盘鲍 眼部组织 显微结构 亚显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全震 杨俊毅 王小谷 高爱根
通过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的观察 ,将其血细胞分成 5种类型 :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特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根据胞核的形态和胞质中细胞器的结构特征 ,研究认为大、小颗粒细胞是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 ,而特殊细胞则是大、小颗粒细胞的原始细胞 ;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是两类完全分化了的细胞
关键词:
皱纹盘鲍 血细胞 形态 分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陆瑶华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的食道。食道可分为前、中、后三段 ,中段又可分为食物通道和食道侧囊。食道粘膜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粘液细胞、颗粒状腺细胞、微绒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纤毛柱状细胞参与运输食物和分泌物 ,并呈现吸收细胞的结构特征 ;粘液细胞分泌中性和酸性粘多糖 ;颗粒状腺细胞内充盈分泌颗粒 ;微绒毛细胞呈现吸收细胞的特征 ;分泌细胞具很强的蛋白酶等酶活性 ,能以顶浆分泌形式分泌消化酶 ,该细胞还具有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食道中段还呈现3种植物多糖酶活性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食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阎松 李霞 张国范
比较了二倍体和三倍体皱纹盘鲍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和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其形态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包括:核染色质浓缩、线粒体的发达与融合、顶体形成和胞质的减少。三倍体皱纹盘鲍各种生精细胞的直径和核径均大于二倍体,精原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似;初级、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质中,除溶酶体外,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于二倍体,线粒体大小与二倍体没有差别,但形态不典型,层状嵴不发达;三倍体皱纹盘鲍的精子发生停滞在精子细胞阶段,表现出各种畸形状态,很多趋于解体,没有发现成熟精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戈 王健鑫 刘雪珠 王日昕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鮋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鮋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短,上皮组织包括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粘膜层的固有膜中含有腺体;胃呈Y型,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3个区域,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和胃体部的粘膜层中有厚的结实层,上皮有大量的胃小凹和胃腺组织;胃幽门部括约肌明显,幽门上皮不含胃小凹;胃与肠相接处有8~9个指状幽门盲囊,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肠道上皮由单层柱状上...
关键词:
褐菖鮋 消化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殷江霞 张耀光 李萍 庹云
对8尾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i)消化道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消化道长是体长的11. 1倍。同一性别消化道长与体重、体长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相近体重体长的 个体,雄性消化道长于雌性。整个消化道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部分。粘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和杯 状细胞构成,其下为基底层细胞。从前肠至后肠前段,杯状细胞的数量、肌肉层的厚度、皱褶的数量和高度 均逐渐减少。食道和前肠纹状缘明显,中肠以后各部分纹状缘不明显。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主要存在于前肠、 中肠和后肠前段,且由前至后分布呈递减趋势,以褶基部分布最多,褶顶端分布次之,其余部位零星分布。...
关键词:
消化道 组织学 嗜银细胞 华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粘立 王志鹏 张海涛 侯旭光 郭战胜
转口期是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早期育苗的重要时期,本研究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皱纹盘鲍转口前(T0)、转口后第4天(T4)、第10天(T10)、第35天(T35)和第40天(T40)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结果显示,皱纹盘鲍转口后第35天和第40天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转口前及转口后第4天。主成分分析(PCA)显示,T0~T4、T35~T40肠道菌群结构相似度高,T10属于转口期肠道菌群演替变化的过渡阶段。鲍转口期肠道内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属在转口期不同阶段呈现明显的变化,到后期逐渐趋于稳定。Lentilitoribacter是T0和T4的主要优势菌属;到了T10,弓形菌属(Arcobacter)和弧形菌属(Vibrio)的相对丰度增加,Lentilitoribacter减少;在转口后期(T35和T40),弧形菌属和Formosa则占绝对优势。LEfSe分析共获得59个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各个组的生物标志物与其阶段的优势菌群相对应。共发生网络图结果显示,T35阶段的网络关系最为复杂,皱纹盘鲍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随着转口期的进行发生改变。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随着转口期的进行,稚鲍肠道菌群所编码的基因多与代谢有关。本研究首次以微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转口期皱纹盘鲍对饵料的适应机制,为皱纹盘鲍的健康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志强 吴孝兵
应用5种特异性哺乳动物胃肠激素抗血清,采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鉴别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呈楔形、梭形或烧瓶形,少数呈圆形或椭圆形。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别以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胃体部为最高,在食道和空肠处最低。胰高血糖素和胃泌素细胞均在直肠处密度最高,但分布型不同。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在胃幽门部密度最高,回肠未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斌 柳学周 徐永江 史宝 朱学武
采用解剖学、组织切片、电镜观察和2种染色技术研究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vis)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半滑舌鳎消化道可分为口咽腔、食道、食道胃、前肠、后肠5部分,观察了各部分消化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测定了消化道各部分的黏膜褶皱数、黏膜褶皱高度、肌肉层(纵肌和环肌)厚度、黏液细胞相对密度等指标。结果显示,半滑舌鳎不具备结构特征明显的胃,摄食后,食道后部与肠道连接部形成一个囊状膨大结构,称之为食道胃;食道前部开始出现杯状黏液细胞,整个食道以Ⅲ型黏液细胞为主,食道胃中黏液细胞以Ⅲ型为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楚君 游银川 翁凌 张凌晶 刘光明 曹敏杰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皱纹盘鲍制品消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生鲜、煮制、罐制和干制4种方式对鲍鱼肌肉蛋白在消化酶作用下的分解情况。利用模拟胃肠液消化及SDS-PAGE比较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加工方式下鲍鱼肌肉组织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与生鲜鲍鱼相比,经煮制的鲍鱼较易被消化,罐制加工产品最易被消化,而干制鲍鱼最难被消化。不同加工方式对鲍鱼肌肉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进一步对不同皱纹盘鲍制品模拟胃肠液消化终产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霞 王斌 刘淑范 刘明清 王琦
1994~1996年对大连地区患“裂壳病”的养殖鲍苗种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通过观察和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病的病原为一种大小90~140nm的球状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血细胞。病症为鲍壳薄,壳缘外翻,壳孔相互串连,摄食力降低,生长缓慢,逐渐死亡。并观察了外套膜、足、鳃、肝脏、嗉囔等主要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
关键词:
皱纹盘鲍,“裂壳病”,球状病毒,组织病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兴章 李云恩 赵明堂 许夕宁 邢信泽
鲍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海珍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特别是我国北方的皱纹盘鲍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成为鲍中之王。但皱纹盘鲍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适宜其生长繁殖的水域较窄,自然资源较少,天然产的鲍鱼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经过多年的筏式养殖鲍鱼实践,基本摸清了皱纹盘鲍的生态习性和筏式养鲍的生长规律,制订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实行了整个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