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8)
- 2023(10297)
- 2022(8641)
- 2021(7739)
- 2020(6091)
- 2019(13753)
- 2018(13171)
- 2017(24327)
- 2016(13312)
- 2015(14418)
- 2014(14036)
- 2013(13756)
- 2012(12995)
- 2011(11912)
- 2010(11974)
- 2009(10775)
- 2008(10501)
- 2007(9391)
- 2006(8478)
- 2005(7748)
- 学科
- 济(58390)
- 经济(58331)
- 业(36195)
- 管理(35506)
- 企(26546)
- 企业(26546)
- 中国(19532)
- 地方(18797)
- 方法(18785)
- 农(18561)
- 数学(16342)
- 数学方法(16221)
- 业经(14539)
- 农业(13030)
- 贸(12990)
- 贸易(12979)
- 学(12881)
- 易(12573)
- 财(11869)
- 地方经济(10562)
- 发(10499)
- 环境(10340)
- 银(10217)
- 融(10159)
- 金融(10159)
- 银行(10159)
- 技术(10144)
- 制(9907)
- 行(9869)
- 产业(8207)
- 机构
- 学院(190551)
- 大学(187699)
- 济(78725)
- 经济(77248)
- 研究(73387)
- 管理(69056)
- 理学(59333)
- 理学院(58576)
- 管理学(57568)
- 管理学院(57232)
- 中国(54290)
- 科学(47886)
- 农(43481)
- 京(40345)
- 所(39303)
- 研究所(36077)
- 农业(34497)
- 财(33636)
- 业大(33493)
- 中心(32282)
- 江(30283)
- 院(26932)
- 财经(26417)
- 范(25733)
- 北京(25538)
- 师范(25232)
- 省(25053)
- 经(24021)
- 州(23793)
- 经济学(23453)
- 基金
- 项目(130669)
- 科学(101586)
- 基金(93169)
- 研究(89891)
- 家(84772)
- 国家(83997)
- 科学基金(70005)
- 社会(57700)
- 社会科(54711)
- 社会科学(54699)
- 省(53133)
- 基金项目(49495)
- 自然(46299)
- 自然科(45222)
- 自然科学(45205)
- 划(45149)
- 自然科学基金(44408)
- 教育(39801)
- 资助(37176)
- 发(34703)
- 编号(34415)
- 重点(30339)
- 创(27928)
- 部(27436)
- 发展(26823)
- 计划(26433)
- 展(26370)
- 成果(26368)
- 创新(26133)
- 科研(25534)
共检索到292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冬明 刘小红 黄自豪 王志坚
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 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通过对1月龄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性腺发育及性成熟后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渔政部门评价电捕鱼行为对鱼类资源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可以促进雌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连续电刺激组对雄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不大却会抑制雌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电刺激1次组、电刺激3次组和电刺激5次组对性成熟后雌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而连续电刺激组对性成熟后雄鱼的繁殖没有产生显著差异,却会造...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冬明 刘小红 黄自豪 王志坚
通过对性成熟的稀有鲫(Gobiocypris rarus)亲鱼进行电刺激,观察电刺激对其繁殖的影响。控制水域电压为75 V,电流280 m a,持续电刺激5500 ms左右,电刺激的作用强度是使鱼既能达到休克昏迷状态又能在几分钟内苏醒。结果表明,电刺激会造成雌鱼不产卵,或产出的卵颜色泛白;电刺激3次使雌鱼的产卵量显著减少74粒(p<0.05);电刺激5次使雌鱼的产卵周期显著延长10.2d(p<0.05),产卵量显著减少80粒(p<0.05);电刺激1次使雄鱼的受精率显著提高15%(p<0.05)。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电刺激对雌鱼卵巢中的卵细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且电刺激次数越多,损坏程度越...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羿锦 胡雨 李嘉蕙 王志坚
通过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进行单次电刺激和连续电刺激,探讨了电刺激对稀有鮈鲫精子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稀有鮈鲫精子寿命具有日节律现象;单次电刺激能显著提高精子寿命,且3 h后达到峰值;隔天一次的连续电刺激也能显著提高精子寿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冬明 焦平 杨调燕 王志坚
设定基温(23℃),研究了温度骤变(23℃→35℃、37℃、39℃→23℃)条件下不同的处理时间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仔鱼的影响,以期为评估温排水对鱼类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稀有鮈鲫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仔鱼均能耐受温度骤变(23℃→35℃→23℃),与对照组(23℃)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但当温度骤变为(23℃→37℃、39℃→23℃)时,随着骤变温度的升高以及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和仔鱼畸死率升高,耐受能力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眼黑期>肌肉效应期>胚孔封闭期;混合营养期>外源性营养期>内源性营养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乐和 吴国犀 王志玲 杨德国
本文研究了大坝兴建后,阻隔在坝下江段的胭脂鱼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只要达到性成熟年龄(雌鱼 7龄、雄鱼 5龄),胭脂鱼性腺不仅能在坝下江段正常发育成熟,而且能自然繁殖。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有砾石或礁板石水流较紊乱的江段。自然繁殖主要与水温有关。产卵期2月至4月。文中同时讨论了坝下江段胭脂鱼保护等问题。
关键词:
枢纽 堤坝 胭脂鱼 性腺 繁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文君 王开顺 邵明瑜 张全启 张志峰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Basiewsky)仔、幼鱼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腺的发育与体长密切相关。刚孵化石鲽的原生殖细胞数目为2个,孵化3 d数目增至8个,之后经过迁移,至孵化9 d到达生殖嵴。在全长为7.2~8.5 mm(孵化9~11 d)的仔鱼中,性腺原基中的体细胞迅速增殖并包围原生殖细胞,后者在全长10~15 mm(孵化后10~35 d)的仔幼鱼中增殖成为生殖干细胞。原始性腺在全长15~30 mm(孵化40~60 d)的幼鱼中逐渐发育完善,呈细线状,位于腹腔后部中肾管下方紧贴体壁。雌性性腺最早在全长32.5 mm(孵化66 d)的个体...
关键词:
石鲽 原生殖细胞 性腺发育 组织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辽辽 徐胜 袁秋芸 陈平法 温安祥
为了解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胚胎发育及幼鱼性腺发育的影响,将受精卵随机分成7组,分别置于0、0.1、0.3、0.5、1.0、2.5、5.0 mg/L SDBS溶液中充氧孵化,统计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选取均重为3 g左右健康的大鳞副泥鳅210尾,随机分成7组,分别置于0、0.1、0.3、0.5、1.0、2.5、5.0 mg/L SDBS溶液中饲养60 d,统计大鳞副泥鳅的死亡情况,取性腺制作组织切片,观察SDBS对大鳞副泥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闻海波 孙光兴 丁图强 吕国华 徐跑 马学艳 徐东坡 王林 张呈祥 霍礼辉 金武 华丹 顾若波
鉴于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 Heude)自然资源的衰退状况及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本文对淮河橄榄蛏蚌繁殖类型和性腺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橄榄蛏蚌为短期孵育型,繁殖期从3月至6月初,3-5月为繁殖高峰期,发现的最小怀幼雌蚌为2~(+)龄;雌蚌内外2对鳃丝均可作为育儿囊,属于外鳃类的四生型,一次怀幼数量在134.9万~402.1万只。以雌蚌怀幼为第一判断标准,并结合卵巢组织切片,确认中国橄榄蛏蚌为一个繁殖周期内多次排卵繁殖类型。雌雄生长未见显著差异。橄榄蛏蚌性腺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及休止期5个时期,卵巢和精巢发育基本同步。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均显示:卵母细胞通过直径约5 μm的卵柄与滤泡壁相连;早期卵母细胞(直径小于17 μm)表面无细胞膜,而后期卵母细胞(约40 μm)表面出现明显的卵黄膜。橄榄蛏蚌精子为鞭毛型,头颈部呈子弹头形,最宽约2 μm;受精卵表面存在明显的卵膜孔,直径约1 μm,表明精子不能通过卵膜孔全部进入卵母细胞而受精。本研究成果旨为突破橄榄蛏蚌的人工繁育及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蚌类的繁育保护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津方 魏青山
1989年2月至1990年1月研究了武汉南褶纹冠蚌的性腺发育和繁殖周期。性腺发育分5期:(1)增殖期,(2)形成期,(3)成熟期,(4)产卵期,(5)休止期或吸收期。繁殖期从秋季9月延续至次年4月,秋季、春季产卵个体各约占60×10~(-2)、30×10~(-2);产卵水温10—27℃,成熟个体产卵3—4次。该蚌体长5cm时开始性别分化,体长约10cm时性成熟,雌雄性比为1.03:1,在研究的446只样本中发现1只雌雄同体个体。
关键词:
褶纹冠蚌 性腺发育 繁殖周期 雌雄同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东明 孙程婕 宣思鹏 韩飞 陈新军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詹素平 刘小红 王志坚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华元渝 杨州 陈亚芬 钱林峰 王立新 顾美华
1996~1998年,作者从长江下游扬中段采捕暗纹东方鱼屯亲鱼,经暂养促熟处理(微流水刺激、投喂鲜活饵料、不定期注射适量的LHRH-A2),雌鱼的性腺可发育到Ⅳ期末,对外源激素能引起正常的排卵反应。同时观察了Ⅲ、Ⅳ、Ⅴ期性腺发育的特点。催产药物为LHRH-A2和PG,三针注射,雌鱼剂量为35mgPG+60μgLHRH-A2/kg,雄鱼剂量减半。在水温18~22℃的条件下,效应时间为10~36小时;在21~22℃时,胚胎发育时间为139~210小时。1997~1998年的平均受精率为834%,平均孵化率为78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严小军 王怡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
关键词:
大黄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脂肪酸 胀鳔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钢春 张呈祥 聂志娟 张守领 顾若波
对似刺鳊(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性腺组织进行周年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似刺鳊卵巢、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和周年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似刺鳊性成熟年龄为1龄,卵巢发育属于部分同步性,一次性产卵类型。产卵时间始于3月底,持续到5月初,在整个生殖周期内,性腺发育分六个时期,雌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1.01%~16.50%,雄性全年的成熟系数一般波动在0.08%~0.93%。精巢属于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姚建伟 杨德国 刘阳 吴兴兵 高宇鹏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野生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sauvage et DabRy))性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描述了其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及卵巢、精巢的分期特征。结果显示:长鳍吻鮈卵巢为细线状或扁条状,精巢为细线状或直棍状;卵细胞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3个阶段,精细胞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5个阶段;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巢中第Ⅱ时相晚期至Ⅲ时相早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核仁外排现象;同一时期卵巢中存在多种时相的卵母细胞,故推测其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精巢为小叶型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