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96)
2023(6282)
2022(5742)
2021(5270)
2020(4888)
2019(11293)
2018(11267)
2017(21257)
2016(12666)
2015(14565)
2014(14869)
2013(14853)
2012(14290)
2011(12930)
2010(13123)
2009(12252)
2008(12538)
2007(11720)
2006(9944)
2005(8839)
作者
(41520)
(35056)
(34767)
(33189)
(22141)
(17036)
(15985)
(13941)
(13090)
(12575)
(11993)
(11692)
(11375)
(11349)
(11279)
(11221)
(11034)
(10327)
(10217)
(10192)
(9278)
(8825)
(8723)
(8053)
(8039)
(7921)
(7876)
(7752)
(7417)
(7312)
学科
(47810)
经济(47764)
管理(30273)
(29699)
方法(24433)
(22761)
企业(22761)
数学(21817)
数学方法(21593)
(14415)
(13893)
中国(12576)
(12372)
地方(9671)
(9469)
贸易(9468)
农业(9212)
(9168)
(9163)
业经(8898)
(8088)
(7949)
银行(7889)
理论(7582)
(7522)
财务(7498)
(7489)
财务管理(7473)
(7348)
金融(7346)
机构
大学(184885)
学院(184427)
研究(69167)
(68867)
经济(67131)
管理(63708)
理学(54050)
理学院(53362)
管理学(52161)
管理学院(51845)
中国(50463)
科学(48403)
(45079)
(41032)
(39335)
研究所(36367)
农业(36143)
业大(35989)
(31300)
中心(31277)
(29869)
北京(26227)
(25405)
财经(24741)
(24353)
(24131)
师范(23954)
(23406)
农业大学(23316)
技术(23213)
基金
项目(123967)
科学(92007)
基金(84438)
研究(84309)
(77835)
国家(77160)
科学基金(61226)
(51023)
社会(47964)
社会科(45125)
社会科学(45106)
基金项目(44668)
(43560)
自然(41957)
自然科(40859)
自然科学(40837)
自然科学基金(40108)
教育(39437)
资助(36101)
编号(34746)
重点(29524)
成果(29269)
(27259)
计划(26809)
(26546)
课题(25841)
科技(25806)
(24989)
科研(24956)
创新(23496)
期刊
(74386)
经济(74386)
研究(49513)
学报(41499)
(39708)
中国(36333)
科学(33301)
大学(28785)
学学(27427)
农业(26309)
(25441)
教育(20564)
管理(20327)
技术(15899)
(15082)
(14988)
金融(14988)
业经(12410)
财经(12037)
经济研究(11641)
林业(11392)
(11066)
业大(11038)
问题(10391)
(10304)
科技(9833)
统计(9149)
技术经济(9002)
图书(8940)
农业大学(8659)
共检索到272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云  李鑫  李勇  叶代全  施季森  边黎明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润辉  胡德活  郑会全  韦茹萍  黄越茂  蔡维就  
对19年生和17年生2块杉木无性系测定林开展生长和材性变异及多性状指数选择研究,其中,19年生测定林包括38个参试无性系,17年生测定林包括102个参试无性系。2块测定林数据分析结果均显示: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差异,无性系重复力达中等偏上至较高水平,遗传变异系数各性状间差异较大;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与基本密度存在弱负相关。不同选择方法的结果表明,指数选择能整体提高单株材积、心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综合的遗传增益,达到比单性状选择更好的选择效果,是多性状改良较理想的选择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鹏飞  马祥庆  蒋建  陈友力  林文奖  何友兰  
为筛选适宜闽西地区推广的杉木优良无性系,对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不同杉木无性系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无性系的速生性,估算不同无性系幼林生长的现实增益.结果表明:供试的86个不同无性系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5.87 m、7.82 cm和0.0255 m3,分别是福建洋口国有林场第1代种子园混合子代实生苗的1.13、1.10和1.55倍;不同无性系生长存在较大差异,M34无性系生长最快,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分别为1.02 m.a-1,1.47 cm.a-1和0.0052m3.a-1;初步筛选出17个杉木速生优良无性系,与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初级嫁接种子园实生苗相比,这些无性系的树高、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对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34年生杉木速生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的林木特征因子进行多种比较分析,为杉木用材林良种再选育和定向培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131个无性系34年生每木调查的数据计算蓄积排序,取前7位为速生无性系,124个无性系为普通无性系,取其蓄积平均值作为比较CK的蓄积近似值。每一速生无性系选择平均木3株进行伐倒、比较CK也选择有代表性的平均木3株伐倒。实测每一伐倒木的树高和伐根处、胸径处、1/2树高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量测2根南北或东西方向最长生活枝。对这些实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结果】所研究的7个速生无性系间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8%~11.96%。除树高外,其他8个性状(生长性状2个和形质性状6个)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这9个性状的重复力均在75%以上,其中胸径、材积、径高比、树皮率的重复力达到95%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树高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041~0.390;胸径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241~0.980;材积与形质性状的相关系数为-0.488~0.807。主成分分析得出:可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2.91%,树高、胸径、材积、冠幅和径高比均不同程度地代表了所调查性状中的关键指标。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后各速生无性系的Qi值排序:79172> 8219> 7962> 7922> 7911> 79173> 79182。【结论】7个速生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稳定的遗传变异,且生长性状(胸径、材积)和形质性状受到中等以上的遗传控制,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根据主成分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在这7个速生无性系中选择杉木用材林良种,79172是最佳选择,其次是8219;这2个无性系的变异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能兼顾生长和形质方面的定向选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德活  林绪平  阮梓材  陈忠林  龚益广  黄小平  
对 10年生和 7年生的两块杉木无性系试验林历年生长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结果 :从第2年起无性系高、径生长量的 F值、方差分量、重复力明显增大 ,并开始趋于稳定 ,无性系重复力较高 ,介于 0 .6 5~ 0 .90之间居多。从 3~ 4年生起 ,各年龄树高、胸径与近期对应性状的相关系数 ,以及与近期材积的相关系数增大 ,至趋于稳定。3~ 4年生后各年龄树高、胸径相关信息量亦表现出与相关系数同样的趋势。遗传相关系数大于秩次、表型、环境相关系数 ,表明年龄间生长的相关主要受遗传控制 ,无性系早期选择是有效的。早期选择最佳年龄 ,随主伐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介于 3~ 4 a之间。选择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忠坤  
在湖南会同县、绥宁县以33个杉木无性系和2个对照分别于1983年、1986年及1997年营造了单株、行状和块状3种造林形式的区组设计无性系试验林。研究发现参试无性系间胸径、树高生长量的差异在幼林期(4—7年)、中林期(13—16年)和成林期(28—31年)始终显著存在。不同无性系生长规律不同,有的无性系幼林期生长不是特别突出,但在中林期生长加快,到中林期后趋于稳定。优良无性系y18、y15在28或31年生时仍能保持前期所具有的生长优势,且在16 m立地指数和18 m立地指数条件下,生长同样突出,排名均为1、2名,表明这2个优良无性系的生长量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稳定性。在块状造林条件下,优良无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如萍  胡德活  郑会全  王润辉  晏姝  朱火生  朱光汉  
采用5株优势木法进行杉木优树选择,并从生长和材质性状进行分析。97株候选优树生长和材质性状表现优良,其中94株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高于优势木5%、20%及50%以上,58株心材比大于50%,92株管胞长宽比大于50,木材基本密度变幅为0.251 1~0.393 1 g/cm3。心材比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值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而管胞长宽比均值在6个年龄间差异不明显。以优良锯材为培育目标时,有47株候选优树入选,与优势木相比,胸径生长量提高47.7%~83.9%,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144.3%~336.7%,木材基本密度较平均木提高0.91%~9.33%,心材比达到44.38%~56.65%。以优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刘化桐  蔡宏明  
By taking split plot design,two year 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lones were tested.Six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and ten clones were u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hinese fir clones.The difference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林峰  高建亮  
[目的]研究杉木不同林龄无性系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变异规律,探讨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为杉木无性系良种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从131个杉木无性系每木调查数据中随机选择56个无性系样本,以其5,10,15,20和30年生时测算的胸径、树高、材积数据为依据,进行各性状的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重复力估算,分析各无性系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早期选择的适宜林龄;利用聚类分析和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定法选择出杉木速生无性系,并通过计算遗传增益和现实增益对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杉木无性系的胸径、树高、材积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变异幅度分别为11.82%~24.41%,10.56%~21.28%和30.83%~66.73%,表现为材积>胸径>树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杉木胸径、树高、材积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且重复力达0.919~0.947。相关分析认为,杉木无性系生长性状早晚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型相关系数为0.432~0.999;各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与林龄间隔期有关,间隔期越短其相关性就越紧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30年生时入选的速生无性系比较,在林龄15年生时进行选择的正选率达85.71%,而错选率为14.29%,漏选率为0%。30年生时6个速生无性系胸径、树高、材积的总体遗传增益分别为21.86%,18.32%和61.19%,现实增益分别为29.86%,24.93%和92.92%。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以无性系79172(1.705)最大,然后依次是7911 (1.698)、8213(1.688)、8237(1.672)、79173(1.666)、8219(1.664)。[结论]杉木无性系间的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高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15年生是杉木速生无性系进行适宜选择的最早年龄,此时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30年生按照<5%的入选率,无性系79172和7911被选择出来,适宜在湖南永州林区进行推广种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庆文  张天杨  孔杰  栾生  
为培育优良大菱鲆养殖品种,收集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批次的大菱鲆亲鱼8批,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条雄鱼个体配两条雌鱼个体,共构建38个父系半同胞和76个母系全同胞,分别测定了每个家系生长到25和80日龄的体重、全长和体长,利用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大菱鲆遗传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5,体重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8和1.00,全长和体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99。对大菱鲆表型相关分析表明,体重和全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881,体重和体长的表型相关系数为0.622和0.871,全长和体长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贵  康文星  何介南  王东  姚利辉  
连续定位测定杉木林生物量和热值,研究不同年龄阶段杉木林的热值、林分能量现存量、能量生产力及能量现存量在林分各组分的分配。结果表明:同一个林龄,林分各组分热值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枯死物,杉木热值表现为叶>皮>枝>干>根,杉木器官热值随林龄增加而增大;林分能量现存量为8 340.1×108~33 318.3×108J·hm-2,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分别占99.35%~99.62%,0.26%~0.53%和0.12%~0.19%;乔木层能量在器官分配上表现为树干>树根>树叶>树皮>树枝;树干能量分配比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大,枝、叶随林龄增长而减少,树根和树皮年变化较平稳;树枝、树叶、树干、树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贵平  徐金良  徐永勤  陈永辉  沈凤强  徐卢雨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表5参1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建章  游昌顺  吕锦松  
通过10.5年生9×9半双列杂交后代试验林的生长差异、配合力效应、遗传方差、遗传力和杂种优势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在杉木生长的遗传效应中起主要作用,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起次要作用的结论。在杉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不同阶段,应选择具有GCA和SCA效应值不同的亲本分别用于育种园和生产性种子园的建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明  何贵平  周建革  程亚平  徐肇友  
[目的]研究杉木杂种F1的基因表达模式,从基因表达水平揭示杂种优势形成分子机理,为杉木杂种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生长势的杉木杂种(龙15×1339)HF1(3个超亲杂种)、LF2(3个低亲杂种)及其亲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比较。利用无参转录组分析,先将测序reads进行de novo拼接,组装获得unigenes和transcripts,然后进行功能注释、差异表达等项目分析。[结果]12个样本,转录组测序共产生Clean reads5.8E+08条,总拼接长度49 803 726 pb, BLASTX分析,比对结果产生80 171个基因。韦恩图揭示基因在上下代间的传递模式有5种:(1)双亲可表达但杂种中不表达(双亲共沉默型);(2)只在双亲之一中表达,不在杂种中表达(亲本特异表达型);(3)只在杂种中表达,不在双亲中表达(杂种特异表达型);(4)在杂种和一个亲本中表达(单亲表达一致型);(5)在双亲和杂种中都表达。在HF1VSP1比较组中,筛选出236个不同差异表达的基因;在HF1VSP2比较组中,筛选出50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LF2VSP1中,筛选出1 483个差异表达基因;在LF2VSP2中筛选出了2 335个差异表达基因。从亲代和子代不同样本组间,各挑选出100个左右差异表达极显著的基因,采用其表达量进行热聚类分析,得到不同的聚类块,聚类块内的基因表达量在父母本间是互补的,说明杉木杂种优势分子机理是超显性;聚类块有大小之别,则说明杉木有些性状是寡基因控制,有些性状是多基因控制;杉木生长的超亲优势是龙15中下调而在超亲子代中上调的这14个基因决定的。[结论]杉木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是超显性,杉木超亲杂种高生产力与14个上调基因有关,环境显著刺激了这14个基因的上调表达,从而促进生长优势的产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鹏  戴丽  孙妍  徐兆翮  温富贵  袁存权  胡瑞阳  李云  
为了比较刺槐不同无性系在延庆地区的生长表现,选取匈牙利、韩国、中国河南及延庆本地刺槐优良无性系11个,于2008年4月种植在北京延庆县。在生长季测定各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等生化指标,并且连续3年测定各无性系的株高、地径等表型性状。结果表明:匈牙利刺槐H2、韩国刺槐K2、韩国刺槐K4、河南刺槐8048和延庆本地刺槐2N的株高、地径表现较好,这些无性系株高、地径3年的数据经多重比较分析后均被归为数值最高的一类;净光合速率较高的无性系为匈牙利刺槐H2(11.78±0.24)μmol/(m2·s)、河南8044(12.57±0.21)μmol/(m2·s)和延庆本地刺槐2N(1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