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66)
- 2023(10115)
- 2022(9082)
- 2021(8631)
- 2020(7254)
- 2019(16874)
- 2018(16766)
- 2017(32711)
- 2016(17716)
- 2015(20112)
- 2014(19939)
- 2013(19683)
- 2012(18061)
- 2011(16051)
- 2010(15875)
- 2009(14291)
- 2008(13669)
- 2007(11613)
- 2006(10129)
- 2005(8617)
- 学科
- 济(70312)
- 经济(70223)
- 管理(48446)
- 业(47729)
- 企(39617)
- 企业(39617)
- 方法(34031)
- 数学(29656)
- 数学方法(29352)
- 农(18339)
- 中国(17763)
- 财(16117)
- 学(16014)
- 业经(14833)
- 地方(14777)
- 农业(12445)
- 贸(12189)
- 贸易(12182)
- 易(11828)
- 理论(11628)
- 和(11505)
- 技术(10872)
- 环境(10854)
- 制(10686)
- 务(9896)
- 财务(9838)
- 财务管理(9818)
- 划(9625)
- 教育(9603)
- 融(9500)
- 机构
- 大学(248066)
- 学院(244823)
- 管理(101084)
- 济(96092)
- 经济(94038)
- 理学(88429)
- 理学院(87464)
- 管理学(86012)
- 管理学院(85589)
- 研究(81991)
- 中国(58410)
- 京(52933)
- 科学(52096)
- 财(41718)
- 所(40791)
- 农(38671)
- 业大(37902)
- 研究所(37632)
- 中心(36598)
- 财经(34271)
- 江(33561)
- 北京(33452)
- 范(32935)
- 师范(32627)
- 经(31278)
- 农业(30263)
- 院(30036)
- 经济学(28154)
- 州(27592)
- 师范大学(26626)
- 基金
- 项目(175569)
- 科学(137407)
- 研究(128550)
- 基金(127324)
- 家(111520)
- 国家(110266)
- 科学基金(94227)
- 社会(79731)
- 社会科(75428)
- 社会科学(75406)
- 基金项目(68455)
- 省(68206)
- 自然(61969)
- 自然科(60478)
- 自然科学(60466)
- 自然科学基金(59382)
- 教育(58351)
- 划(57607)
- 编号(52569)
- 资助(52512)
- 成果(42502)
- 重点(38835)
- 部(38522)
- 发(37008)
- 创(36454)
- 课题(35582)
- 创新(33933)
- 科研(33812)
- 教育部(32991)
- 大学(32866)
- 期刊
- 济(101016)
- 经济(101016)
- 研究(71116)
- 中国(42184)
- 学报(40282)
- 科学(37163)
- 管理(36159)
- 农(34711)
- 大学(30145)
- 财(29485)
- 学学(28270)
- 教育(27708)
- 农业(24771)
- 技术(20581)
- 融(17397)
- 金融(17397)
- 业经(16095)
- 经济研究(15994)
- 财经(15808)
- 图书(14830)
- 经(13352)
- 问题(13177)
- 科技(12936)
- 业(12790)
- 理论(12655)
- 实践(11764)
- 践(11764)
- 技术经济(11668)
- 版(11078)
- 现代(10979)
共检索到345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谊 刘丽伟
幼小衔接是儿童生命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家长作为儿童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参与者,在儿童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的最新研究发现:家长积极参与幼小衔接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还可以协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践。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可以从家长自身、儿童和学校等多个层次探讨影响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复杂因素。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主动联系家长,为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建立良好的家校联系,在鼓励家长参与的同时帮助儿童的幼小衔接。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入学准备 家长参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敏谊 刘颖 崔淑婧
鉴于幼小衔接对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近10年来,国外研究者对幼小衔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思考,众多研究者主要从生态学理论和社会文化视角对幼小衔接的本质及其动力学原理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幼小衔接相关理论探讨,试图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同时关注幼小衔接生态学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有关研究,还为我们开展有关幼小衔接的研究和教育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启示:要注重儿童所处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强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合作,重视儿童主体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幼小衔接的"生态性"。
关键词:
幼小衔接 生态学理论 社会文化视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浙川 柳海民
当前,OECD国家实施幼小衔接项目主要为了两大目标的实现:确保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成效在未来的教育中获得延续,防止成果的消退;保障弱势儿童公平地享有教育开端,防止差距的扩大。为了达成上述目标,OECD国家主要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推动幼小科学衔接:第一,澄清儿童的中心地位,为儿童提供话语表达的路径,关照弱势儿童;第二,搭建机构间合作的桥梁,弥补教师间地位与专业的差别,提升机构情境间的双向互动;第三,明晰政府的层级参与,强化中央政府的衔接立法,推动地方政府的赋权增能;第四,引入循证实践的理念,深化幼小衔接研究,构建衔接监控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晨盈 胡惠闵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一直是社会殷切关心的教育话题,相关衔接实践也从未停歇。然而,现有衔接工作存在三重误区:过于侧重幼儿园对小学的单向衔接而忽视双向衔接;过于侧重行为形式上的衔接而忽视心理与社会性上的衔接;过于侧重行政措施上的衔接而忽视回到儿童学习的衔接,因此难以彻底解决儿童在过渡中所面临的社会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与期望水平方面的“断层”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呼应了从课程教学入手推进衔接的国际趋势。新方案新标准明确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小学低年级的主要任务,并从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等课程核心要素提出幼小衔接的具体要求,为教育工作者探索通过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支持儿童过渡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小英 邓宏 曹书楷
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特别是近3年来,加快了幼小衔接的步伐,呈现出了系统性与全面性两个鲜明的特色。系统性表现为从教育目标到教育课程以及具体的教育活动保幼小(保育园、幼儿园与小学,儿童年龄跨度为0~12岁)之间都有很好的衔接设计;全面性则体现在学前儿童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保教人员与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以及提高家长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认识等方面。
关键词:
日本 幼小衔接 系统性 全面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幼小衔接期间,语言教育关系儿童综合素养的培养,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成效。因此,应构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家庭生态系统,发挥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方面的优势,承担起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有的责任。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应着眼于:帮助儿童建立课题意识,在语言学习和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渗透科技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家庭语言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引导和情景创设,帮助儿童形成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家庭小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中锻炼儿童感知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一直以来,有关幼小衔接研究的话语体系主要是由作为成人的研究者建构起来,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倾向。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则尝试在诠释现象学的研究范式下,通过彰显作为当事人的儿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意义感受,以对幼小衔接的本质内涵进行再概念化,重新建构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儿童生活经验的理解。
关键词:
幼小衔接 成人的视角 儿童的视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邬春芹
幼小衔接既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幼儿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促进幼小衔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颁布法令政策予以保障;鼓励家庭、幼教机构和小学合作;整合学习阶段,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的无缝对接;促进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培养的一体化。这些做法对改进我国的幼小衔接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西方发达国家 幼小衔接 家校合作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作舟
<正>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希望幼儿都能快乐地学习,而幼小衔接也是整个幼儿时期需要重点实施的任务,因此需要教师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要运用合理的理念和有效的方法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进而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增强幼儿的综合素养。一、幼小衔接教育开展的目的(一)感悟生活幼小衔接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幼儿感悟生活,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小学化”问题倾向。幼儿是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活动对象,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时,要根据幼儿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霍力岩 木全晃子
本文在对近几年日本出现的“幼小衔接”热潮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地方分权化的推动“、小一问题”的驱使和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是当今日本出现“幼小衔接”热潮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日本 幼小衔接 幼儿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丽红
视力残疾的学前儿童能否很好地适应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关键在于幼小衔接工作是否到位。本文阐述了盲校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现状,同时通过定向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感知觉能力、盲文技能等方面问卷调查,分析了视力残疾儿童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学前盲幼儿 幼小衔接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娜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家校合作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实践中发现,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普遍比较焦虑,理念及做法上存在一些误区。针对家长的困惑与需求,幼儿园应该力求多方协作,利用多种渠道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合力完成幼小衔接工作。一、幼小衔接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任丹萍 赵慧君
日本在纠正了20世纪幼小衔接课程探索时期的“幼儿园课程向小学看齐”和“小学课程向幼儿园看齐”两个极端倾向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为解决“小一问题”的频发,再加之终身教育思潮的涌进,促使日本加快前进步伐,逐步形成了以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为理念,以幼小课程整合为重点,以资质与能力为导向的日本幼小衔接课程体系。在衔接“规模”“层次”和“小一问题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日本幼小衔接课程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努力走出知识取向衔接的误区,将未来社会所需的儿童资质与能力巧妙融入衔接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加强幼小交流互动,彰显其双向性与连续性。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小一问题 资质与能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怡菲 刘红梅 胡晓毅
入学准备教育对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孤独症儿童尤为重要,有助于其顺利过渡到小学,适应未来学习生活。本文检索了国内外幼小衔接阶段孤独症儿童入学准备的实证研究,采用循证研究评价系统对所选研究进行评价,分析所涵盖的各领域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已有研究为我国孤独症儿童的入学准备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启示:在教学层面,入学准备教育应以提高社交与生活能力为核心,避免过早引入小学化的知识教学;在研究层面,应提高循证实践研究的质量,并注重入学准备研究的横向和纵向拓展。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幼小衔接 入学准备 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玉霞
进入21世纪,美国CTE(生涯与技术教育)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CTE的内涵有了新注解、目标有了新定位、原则有了新界定、角色有了新描述,其中高职衔接在规模与结构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CTE中高职衔接有硬性的法律保障、精细的课程体系、多元的项目支撑、丰富的资源保障,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逐步建构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教育理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生的升学意愿,促进中高职全方位的融合贯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