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01)
2023(17764)
2022(15422)
2021(14415)
2020(11837)
2019(27224)
2018(26577)
2017(49966)
2016(26790)
2015(30007)
2014(29630)
2013(28756)
2012(26164)
2011(23607)
2010(23324)
2009(21637)
2008(20349)
2007(17234)
2006(14966)
2005(12838)
作者
(74105)
(61802)
(61121)
(58469)
(39217)
(29487)
(28018)
(24321)
(23476)
(21687)
(20908)
(20775)
(19399)
(19223)
(19094)
(18699)
(18268)
(18196)
(17627)
(17542)
(15181)
(15053)
(14705)
(14166)
(13922)
(13706)
(13437)
(13362)
(12381)
(11982)
学科
(120051)
经济(119940)
管理(77003)
(69364)
(58055)
企业(58055)
方法(51260)
数学(44880)
数学方法(44290)
中国(29160)
(27684)
(26680)
地方(25489)
(25381)
业经(24901)
(19282)
贸易(19269)
农业(18662)
(18651)
理论(18447)
(17869)
(17282)
环境(17117)
(17026)
财务(16946)
财务管理(16911)
企业财务(16017)
技术(15878)
(15191)
金融(15188)
机构
大学(372162)
学院(370950)
(153343)
经济(150213)
管理(148166)
理学(129084)
理学院(127685)
管理学(125296)
管理学院(124623)
研究(123243)
中国(90891)
(77354)
科学(75204)
(67674)
(59895)
中心(56758)
财经(55000)
研究所(54711)
(54628)
业大(53268)
(52050)
(50135)
(49681)
师范(49239)
北京(48274)
经济学(46716)
(45301)
农业(42578)
(42465)
经济学院(41856)
基金
项目(259324)
科学(204785)
研究(190862)
基金(188687)
(163633)
国家(162307)
科学基金(140593)
社会(121398)
社会科(115087)
社会科学(115059)
(100742)
基金项目(99619)
自然(90863)
自然科(88760)
自然科学(88741)
教育(88594)
自然科学基金(87104)
(84520)
编号(78466)
资助(77444)
成果(62382)
重点(57984)
(56980)
(55299)
(53654)
课题(52832)
国家社会(50160)
创新(50058)
科研(49616)
教育部(49575)
期刊
(165895)
经济(165895)
研究(109250)
中国(66524)
学报(56526)
管理(54156)
科学(52079)
(51663)
(48737)
大学(43331)
教育(42090)
学学(40565)
农业(34306)
技术(34245)
(28121)
金融(28121)
经济研究(28020)
财经(26725)
业经(26652)
(22975)
图书(20896)
问题(20629)
技术经济(18667)
理论(18218)
(17432)
统计(17378)
科技(16841)
商业(16553)
实践(16544)
(16544)
共检索到538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永伟  史宇鹏  
本文采用基于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方法,测算了空气质量改善对居民带来的等价经济收益。平均而言,PM10、SO2和NO2的浓度各减少1μg/m3相当于给消费者分别带来343.602元、45.197元及232.443元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相对于他人而言,空气质量的改善对于环保主义者、健康条件欠佳者和收入较高的居民意味着更高的经济价值。最后,本文运用基于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方法和特征价格法,对环境质量改善的直接和间接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恒鑫  李欣雨  朱小明  
互联网的高速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地降低了中国地区消费差异程度,并且本文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互联网普及能够通过缓解收入差异程度、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个渠道来缩小地区消费差距,这种抑制效应因不同收入水平、地理分布和发展特征而呈现鲜明的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消费维度衡量的贫困指标拓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贫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存在典型的"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中国消费差异程度以及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惠莹  孙攀  吴玉鸣  仲颖佳  
基于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重点考察了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同时考虑空气质量与生态保护的情况下,空气优良指数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现阶段经济增长是以损害空气质量为代价的。(2)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分别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正相关关系,即两者均有利于经济增长。文章结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政策意义,加强生态保护是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保证,应杜绝以损害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事件发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巧龙   蔡雪雄  
以数字化推动生产方式变革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阐述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和空气质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改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将显著减少空气污染;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边际效应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驱动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据此,本文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因地制宜激发数字经济的环境福利效应以及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期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方晓萍  陈秀銮  褚琦  成佳祺  陈赛昭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六大污染物和11个影响空气质量指数的气象因子作为影响因素。针对空气质量相关数据的特性,将粒子群算法和万有引力算法结合的混合算法(PSOGSA)与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进行组合,建立PSOGSA-LSTM组合预测模型,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检验,并与传统的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将其应用于长江经济带100个城市未来7天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测。研究结果表明,PSOGSA-LSTM模型相比传统的LST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稳定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冯梅笑  
空气质量审计属于自然资源审计范畴。由于我国审计机关基本未进行过该领域的专门审计,导致审计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体系,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对象、审计方法等都在进一步探索中,因此借鉴美、英等审计机关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审计,是比较可行的一个思路。文章以美、英等审计机关发布的空气质量审计报告为例,分析总结这些审计机关开展该领域审计的一些经验做法,构建空气质量审计内容框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珺  王倩  高峰  
雾霾不仅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也会给人的情绪和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增加自杀风险。认识到空气污染对敏感人群的危害,我们可以在空气污染时给予敏感人群更多关注,包括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等保障,防范悲剧的发生。本文利用国内的健康险保单出险数据,研究了空气质量和自杀事件之间的关联。实证结果表明,空气质量指数AQI和自杀事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且男性对空气污染的敏感度更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梁永玉   曹苏周   周梦雨   田茂再  
近几年,空气污染与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我国各大城市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区域性特征明显,所以划分空气质量区域,实施针对性空气质量防治措施,对改善和提高我国各地区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312个地级市2015年至2019年空气质量AQI逐日数据,使用伪分位数聚类,即Expectlie曲线聚类和M分位数函数型数据聚类方法,对各地级市空气质量进行研究和治理区域划分。根据两种聚类结果最终划分为9个不同的空气质量治理区域,并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发元  郑军  汪宗顺  
基于湖北省16城市2005~2017年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对空气SO_2、NO_2、PM_(10)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城市化水平中,人均GDP对空气中SO_2含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对NO_2有显著正向影响,民用汽车的数量、公路里程对城市空气中SO_2、NO_2、PM_(10)含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对空气中SO_2、NO_2显著负向影响,对PM_(10)含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均绿地面积对空气中SO_2的含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对NO_2、PM_(10)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必须强化城市民用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加强城市配套园林建设;必须建立城市绿色发展联动机制,做好区域巡查监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肃昌  马素琳  
建立了城市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我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003-2012年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结果显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总体上呈倒U型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城市产业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城市公共交通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总体上是显著的;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总体上会降低空气质量;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城市绿化因素的作用均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志勇  王琪延  
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城镇发展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无论在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经济增长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均呈U型关系,这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假说相反;城镇化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呈倒U型关系;第三产业比重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正向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的作用并不显著;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则显著降低了空气质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聂斌  胡雪  王曦  
空气质量数据具有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相关的特点,这提高了异常点识别的难度。本文提出在时间维度上运用移动平均法,在空间维度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法对观测值进行预测并求残差的解决思路,从而将时空数据的异常点识别问题转化为二维残差值的异常点检测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力。最后将新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实际观测数据,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聂斌  胡雪  王曦  
空气质量数据具有在时间上连续、空间上相关的特点,这提高了异常点识别的难度。本文提出在时间维度上运用移动平均法,在空间维度上运用反距离加权法对观测值进行预测并求残差的解决思路,从而将时空数据的异常点识别问题转化为二维残差值的异常点检测问题。通过仿真验证表明新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力。最后将新方法应用于北京市实际观测数据,取得了满意的识别效果。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际  郭莹莹  吴先华  
"政治性蓝天"等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中的独特现象。为了研究这种重大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持续期,以及影响的空间范围等,本文采集了我国140 个城市2015年1月2日到2018年11月28日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国家层面的政治会议、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重大活动涉及到的城市空气质量在重大活动期间显著改善。(2)从单项污染物浓度来看,重大活动期间,颗粒物降低得最为明显,其次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3)在重大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指数和各个单项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趋势,甚至超过平常时期的水平。(4)重大活动不仅会影响活动举办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每次重大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范围大约在活动城市周围800公里以内,且距离主办城市越远影响越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乔杉  谢胜蓝  刘金山  夏强  
我国现阶段城市化的日益发展,使城市空气质量的宏观调控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本文建立了关于空气质量的似乎不相关(SUR)模型,采用Jeffreys's的不变先验分析直接蒙特卡罗(DMC)方法,计算各参数的贝叶斯后验密度和未来值的预测密度。对中国厦门市区三项污染指标及四项外部驱动因素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其与贝叶斯分层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