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04)
2023(8947)
2022(7358)
2021(6525)
2020(5094)
2019(10997)
2018(10620)
2017(19556)
2016(9872)
2015(10721)
2014(10296)
2013(9947)
2012(9085)
2011(8479)
2010(8492)
2009(8258)
2008(7294)
2007(6264)
2006(5828)
2005(5103)
作者
(26990)
(22887)
(22549)
(21506)
(14478)
(10682)
(10160)
(8682)
(8663)
(7913)
(7861)
(7445)
(7143)
(7043)
(6973)
(6884)
(6697)
(6597)
(6388)
(6371)
(5802)
(5364)
(5309)
(5303)
(5241)
(5025)
(4751)
(4711)
(4517)
(4487)
学科
(63740)
经济(63696)
管理(26767)
(22470)
地方(17849)
(17736)
企业(17736)
方法(16834)
(15372)
数学(14498)
数学方法(14400)
中国(14133)
业经(13948)
(12663)
地方经济(12341)
农业(10849)
(10458)
(8401)
环境(7978)
(7900)
(7363)
金融(7362)
(7313)
贸易(7306)
经济学(7185)
理论(7063)
(6991)
产业(6831)
(6766)
(6631)
机构
学院(145928)
大学(142676)
(69703)
经济(68494)
管理(52570)
研究(50960)
理学(45027)
理学院(44508)
管理学(43796)
管理学院(43504)
中国(37103)
(29845)
科学(28317)
(27716)
(24320)
财经(23883)
经济学(23484)
中心(22599)
研究所(21846)
(21611)
(21346)
经济学院(20843)
(20147)
师范(20008)
(19412)
(18076)
财经大学(17523)
业大(17340)
(17078)
北京(16857)
基金
项目(94775)
科学(75667)
研究(73287)
基金(68875)
(58608)
国家(58099)
科学基金(50357)
社会(50337)
社会科(47687)
社会科学(47678)
(37552)
基金项目(35513)
教育(32988)
(30188)
编号(29477)
自然(28666)
自然科(27992)
自然科学(27987)
自然科学基金(27454)
资助(26615)
成果(23709)
(22651)
重点(21588)
国家社会(21587)
课题(20503)
(20432)
(20022)
发展(19149)
(18872)
人文(18644)
期刊
(87433)
经济(87433)
研究(46900)
中国(26237)
(22538)
(20814)
管理(20343)
学报(19372)
科学(18643)
经济研究(15664)
大学(15196)
学学(14468)
业经(14333)
农业(14301)
教育(14132)
财经(12652)
技术(12395)
(12295)
金融(12295)
(11189)
问题(10525)
技术经济(8214)
(7809)
商业(7704)
世界(7417)
统计(7214)
经济问题(6919)
现代(6689)
(6484)
国际(6482)
共检索到221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法芹  
运用幸福经济学理论分析乡土情结的客观数据显示,当田园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时候,乡土情结是一种自然情结;当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田园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对于一部分人诸如已经富裕起来的明星大亨们来说,乡音、乡土、乡情、乡村及其田园梦是一种回归自然生态、获取健康绿色环境、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主体的不断分化,人们对乡村土地的经济依赖度在逐渐降低,但各个阶层对土地赋予的精神寄托功能在逐渐增强。我们的故土在乡村,土地与亲情是维系家乡情结的重要纽带,家乡情结是各个阶层共同的自然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法芹  
运用幸福经济学理论分析乡土情结的客观数据显示,当田园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的时候,乡土情结是一种自然情结;当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田园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对于一部分人诸如已经富裕起来的明星大亨们来说,乡音、乡土、乡情、乡村及其田园梦是一种回归自然生态、获取健康绿色环境、追求幸福的一种手段。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主体的不断分化,人们对乡村土地的经济依赖度在逐渐降低,但各个阶层对土地赋予的精神寄托功能在逐渐增强。我们的故土在乡村,土地与亲情是维系家乡情结的重要纽带,家乡情结是各个阶层共同的自然情怀,同时也是人们心灵籍慰的载体。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舒志武  袁炎林  
想家 ,思乡 ,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它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 ,时时刻刻表露在我们的言行上 ,但前贤时彦似乎尚无学术的讨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后认为 :传统的农耕文明使中国人不愿意背井离乡 ;浓厚的亲情伦理使中国人不忍心背井离乡 ;缺乏探险精神使中国人不敢背井离乡 ;体质上的相对虚弱使中国人不能背井离乡。一旦不得不离开 ,就会情不自禁地思井怀乡。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  尹俊雅  
环境污染是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规制政策效果,忽略了政策执行力的经济影响。在收集、整理地方官员特征及排污费数据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官员特征与环境治理力度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当省长为"本地"人时,地区排污费征收力度有加大的趋势,并且这一趋势在欠发达地区表现更为明显。考虑变量衡量误差等问题之后,相应研究结论依旧成立。由此认为,为了改善地区环境质量,中国政府在加强规制部门独立性之余,可以适度利用乡土情结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铸就"绿水青山"中国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史宇鹏  陈斌开  
以居民幸福感为民生指标,本文系统研究了家庭自有住房状况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住房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两种新机制——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其次,基于中国跨省区城镇居民调查数据,本文对这两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获得了如下重要发现:(1)不同产权类型的自有住房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拥有大产权住房和更多的大产权住房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幸福感,但拥有小产权住房以及小产权住房的数量对居民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2)平均而言,大产权住房给首次置业和二(或多)次置业这两个居民群体带来的幸福感提升幅度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预防性储蓄动机更强和更可能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家庭,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翠平  
我国最早提出乡土文学概念的是鲁迅先生,他开启了乡土写实与乡土抒情两种题材小说的源头。乡土文学追忆作家的童年及故乡生活,叙述更多的是乡愁。乡土文学代表了一个时代,它伴随着社会的变化与作家创作实践的变化而产生。最初乡土文学的作者并不是扎根在乡土的作家,而是从乡下流寓到北京、上海等都市,受到城市现代生活与现代文明洗礼的青年们。正因为他们远离了家乡,渐生了牵挂与思念,才有了创作动力。他们在作品中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蒲德祥  傅红春  
在斯密及其以前的经济学中,"幸福"有重要位置。但欧美国家主流经济学后来的发展,"幸福"却忽隐忽现、时有时无,甚至被完全剔除。直到1970年代,"幸福"才又重归经济学的学术视野,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官员和民众认定为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幸福经济学一是"幸福回归经济学",因为没有幸福的经济,是"视障",走不对方向;二是"经济学进入幸福",因为没有经济学的"幸福",是"肢障",走不快、走不稳。幸福经济学不再认为幸福只是诸如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地,用经济学一套已经非常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幸福的成本、幸福的效率、幸福的最大化等问题。以幸福经济学为视角,对于传统经济学的财富、成本、效用、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霞  
乡土情结是中国人身上具有的一种"特殊烙印",从流传到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充分地反映出来。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受农耕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深重,在今天这样一个节奏飞快的时代,仍然是一份值得珍惜的"瑰宝",并且,要将它自觉融入和谐家园的构建之中,为我们的时代增添特别的"符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玲  舒伯阳  王朝举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乡土情结和旅游情感动机进行维度划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依据322份问卷数据,借助AMOS软件展开实证分析得到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物质情结与人际情结对旅游情感动机的影响最为显著,文化情结与家园情结的影响稍弱。在乡土情结影响下,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仍然将景观和自然环境放在首位;其次,他们的出游动机也很容易受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爱霞  
乡土情结是中国人身上具有的一种"特殊烙印",从流传到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可以充分地反映出来。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受农耕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深重,在今天这样一个节奏飞快的时代,仍然是一份值得珍惜的"瑰宝",并且,要将它自觉融入和谐家园的构建之中,为我们的时代增添特别的"符号"。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永伟  史宇鹏  
本文采用基于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方法,测算了空气质量改善对居民带来的等价经济收益。平均而言,PM10、SO2和NO2的浓度各减少1μg/m3相当于给消费者分别带来343.602元、45.197元及232.443元的经济价值。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相对于他人而言,空气质量的改善对于环保主义者、健康条件欠佳者和收入较高的居民意味着更高的经济价值。最后,本文运用基于主观幸福感的评价方法和特征价格法,对环境质量改善的直接和间接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烁  金星晔  伏霖  李涛  
本文利用2010、2012、2014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人的创业行为。研究显示,人们的创业行为显著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人们的创业行为会显著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整体幸福感。深入分析如何缓解创业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主观经济地位越高、对未来的预期越乐观或者社会资本越多,越有助于减轻创业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结论不仅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人们的创业选择,而且为提升创业者生活满意度和鼓励创业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兆荣  
笔者对我国旅游标志性的六字诀"吃住行游购娱"颇为不满,原因是六字诀与"吃喝玩乐"暗合,有将旅游"贱俗化"之嫌。窃以为,要提升旅游的总体水平需增加"体习"二字。"体"指在旅游中身体力行的体察和体验(积累经验);"习"指将旅游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增长知识)。当今之"大众旅游"(mass tourism)原为全球化催生的产物,中国的大众旅游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常永胜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国民和社会的福利,但不同历史时期的福利内涵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经济学的演变。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三次重大变更:一是整个古典主义时期,集中于物质财富创造的探究;二是边际革命以后,新古典经济学集中于资源配置和货币交换的研究;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日益关注社会福利问题。在巨大财富面前,当代经济学更应注重提升幸福指数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廖永松  
农民阶级具有"小富即安"的保守意识这一传统理论观点对中国农业和国家发展的基本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利用2012年山东、河南和陕西三省农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农民确实具有"小富即安"的生活观念。对于调查到的483位农民,2012年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8970元,但以10分计,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分别达到了7.32分和7.33分的较高水平,且只有1.24%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不幸福。利用线性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估计的幸福方程结果显示,影响农民幸福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有生活变化程度、在村里或亲朋好友参照群体中的生活水平及以家为本的文化观念。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