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7)
- 2023(6608)
- 2022(5759)
- 2021(5377)
- 2020(4418)
- 2019(10030)
- 2018(10100)
- 2017(19592)
- 2016(10341)
- 2015(11510)
- 2014(11000)
- 2013(10355)
- 2012(8696)
- 2011(7922)
- 2010(8176)
- 2009(7776)
- 2008(7023)
- 2007(5917)
- 2006(5092)
- 2005(4361)
- 学科
- 济(42380)
- 经济(42339)
- 管理(27699)
- 业(23414)
- 方法(20586)
- 企(19544)
- 企业(19544)
- 数学(18724)
- 数学方法(18206)
- 中国(13256)
- 农(9884)
- 地方(8835)
- 业经(8325)
- 理论(8304)
- 财(7590)
- 贸(6931)
- 贸易(6927)
- 学(6748)
- 城市(6681)
- 易(6675)
- 环境(6623)
- 农业(6306)
- 制(5915)
- 和(5510)
- 划(5503)
- 发(5337)
- 教学(5238)
- 银(5144)
- 银行(5142)
- 技术(5009)
- 机构
- 学院(137264)
- 大学(133221)
- 管理(54720)
- 济(52445)
- 经济(51087)
- 理学(47794)
- 理学院(47285)
- 管理学(46017)
- 管理学院(45788)
- 研究(41019)
- 中国(30514)
- 京(27915)
- 科学(25988)
- 财(22742)
- 江(19352)
- 中心(19338)
- 所(19014)
- 财经(18561)
- 业大(18533)
- 范(18447)
- 师范(18307)
- 研究所(17316)
- 农(17083)
- 北京(16904)
- 经(16829)
- 州(16204)
- 经济学(15916)
- 院(15652)
- 技术(15534)
- 师范大学(14506)
- 基金
- 项目(96225)
- 科学(76938)
- 研究(70503)
- 基金(69588)
- 家(59916)
- 国家(59483)
- 科学基金(52747)
- 社会(44916)
- 社会科(42724)
- 社会科学(42715)
- 省(38717)
- 基金项目(36518)
- 自然(34695)
- 自然科(33976)
- 自然科学(33971)
- 教育(33698)
- 自然科学基金(33285)
- 划(32177)
- 编号(29786)
- 资助(28835)
- 成果(22441)
- 重点(21563)
- 课题(20484)
- 发(20428)
- 创(20268)
- 部(20103)
- 创新(18900)
- 国家社会(18294)
- 科研(18168)
- 项目编号(17983)
共检索到189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傅红春 金俐 金琳
构建了以人口计的城市规模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与官方统计年鉴数据汇总而成的2011年截面数据,对具有代表性的130个样本城市的居民幸福感与城市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计算出了幸福框架下的最优城市规模。结果显示:将每一个城市的数据都排列出来,城市规模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或倒U型关系;若将城市规模按大小分为5个组别,并加入人均收入、政府财政支出、图书拥有量、教育机会和交通状况这5个反映生活质量的中间变量,则能够帮助建立相应路径中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中国目前的条件下,将居民幸福感作为约束因子,不同路径取得的最优城市规模大约在5...
关键词:
幸福框架 最优城市规模 生活质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正 郑勇 韩骁
利用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主观幸福感先增加,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居民主观幸福感将降低。
关键词:
幸福感 城市规模 外部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培
最优的城市规模是否存在,以及在什么理论框架下来研究是多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总的来看,最优城市规模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西方学者对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最初静态的线性研究模式到动态的多维研究模式的转变,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对西方城市最优规模研究进行评述有利于我们借鉴其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最优城市规模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然而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国内研究者在借鉴国外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成果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土地是有限的,完全依靠土地收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主要考察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融资渠道,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是否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协调,是否存在过度扩张城市面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为了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租)、公共品供给以及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乔治亨利定理为基础,并引入林达尔均衡条件建立起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理论模型。采用1999~2009年31个省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成本收益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国26个省低于估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验证了中国存在城市面积的扩张与人口的增加不协调发展的情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永亮 王丽民
关于城市最佳规模问题,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相关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与评析,并利用中国1990-2006年间数据对我国是否存在最优城市规模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中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对于多数指标和年份,中国不存在统一的最优城市规模;对于部分存在最优城市规模的年份和指标,最优规模是一个变量。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城市化 聚集经济 过度规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忠奇 宋顺锋 曹清峰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发挥城市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减少规模不经济的负效应,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迫切需要一个兼顾城市集聚的经济增长、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三重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探索,讨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三点争论。总的来看,中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十分有必要,但测算结果也表明,北京和上海的城市规模已经偏大,因此中国城市规模偏小的结论不适用于超大城市;中国存在城市发展不平衡现象,可能的原因是在过去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热衷于追求经济总量目标而忽视了人均效用水平;出于全社会人均效用最大化的考虑,中小城市应在一定程度上优先发展;从具体的城市政策来看,中小城市应更多地使用产业政策来提升人口承载能力,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应注重对环境质量和交通状况的改善,而户籍政策应当有松有紧、慎重使用。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城市化进程 城市政策 环境质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成洪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国有资产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但国有资产必须保持适当的规模,目前的规模过大,影响了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缩小国有资产规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也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缩小国有资产规模可采用两条不同的途径,以达到预期之效果。
关键词:
国有资产 规模过大 适当退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三百 黄薇 洪俊杰 王春华
本文基于中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城市规模对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规模与幸福感呈U型关系,曲线最低点处市辖区人口规模为300万人左右。城市中来自相异省份的新移民可从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出发,采取共赢、利他不损己或利己不损他的行为模式,提升集体幸福感,来自本省或相似省份新移民的理性行为模式是选择前往这些省市中城市规模较大的城市。而当前我国城市移民净流动量的空间格局表明,新移民总体而言未能采取合理的行为模式实现个人和集体幸福感的帕累托改进,在地理空间选择上存在客观非理性现象。有必要通过有形之手引导移民在空间上实现理性选择,从而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体系,并提升居民个人和集体幸福感。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幸福感 移民空间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吉昱华 马松
文章建立了总量生产函数模型,研究集聚效应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区位选择对均衡城市规模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主导的城市规模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的城市规模,公共政策的有效发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文章还通过特定函数形式对不同政策工具的相对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对资本的补贴往往是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
集聚效应 城市规模 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李佐军
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的框架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系统分析了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关系。通过构造城市规模扩大而产生的拥挤效应函数,假设城市规模扩大产生集聚效应反应为拥挤效应的降低,并将拥挤效应进入生产函数影响经济的增长,分析经济稳态的演化路径,可得到最优的城市规模、合理的城市拥挤程度和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并分析了扰动稳态的变量对演化路径的影响。根据分析总结了三个结论:①长期,无论城市的拥挤效应是否影响生产函数,实物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均收敛于稳态,城市规模均收敛于最优城市规模,稳态时,城市聚集产生的正效应等于拥挤产生的负效应;②短期,外生冲击(基础设施的改善,绿化面积的增加,交通条件的...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拥挤效应 集聚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安虎森 邹璇
中国大陆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就意识到了城市化与"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两大核心议题。但这两大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文章基于Fujita,M.Krugman,P.和Venables,A.J.(1999)建立的城市实际工资方程,通过最大化实际收入研究最优城市规模选择和探求城市化最优途径。研究表明,包括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在内的农产品贸易成本是影响人们选择最优城市规模的核心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城市化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潘莉燕 王婷婷
本文围绕最优城市规模的理论范畴和实证、最优城市规模的存在性、最优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等内容,从单一城市最优城市规模、城市体系多城市间的最优城市规模等层面,对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现有研究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最优城市规模影响因素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首位度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应武
利用2002年~2006年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本文估计了我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和城市规模分布函数。研究表明:(1)从城市经济增长的角度,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的最优规模为500万人左右,而且具有地区差异性,最优规模效应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2)我国城市规模基本符合帕累托分布,但与位序-规模法则的理想状态相比,还存在高位城市缺失的问题,表现为大城市数量不够、规模不大。基于此,我国应该优先发展大城市,扩大城市规模。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最优城市规模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潘莉燕 王婷婷
本文围绕最优城市规模的理论范畴和实证、最优城市规模的存在性、最优城市规模的影响因素等内容,从单一城市最优城市规模、城市体系多城市间的最优城市规模等层面,对最优城市规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现有研究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最优城市规模影响因素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最优城市规模 首位度 位序—规模法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智文 姜彦福
本研究以网络结构抽象代表经济社会的知识扩散结构,进行知识扩散研究,并考虑其在时间雏度下动态变化的情况,藉以探讨知识扩散的规模经济的来源、性质、规模大小,以及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态的网络架构下,知识扩散的规模经济来自节点数n及联结树的数目C2n,最终联结树的数目对规模经济的产生较节点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2)在网络的、动态的,考虑扩散方式的知识扩散架构下,联结树的数目、扩散的时间,及扩散方式对知识网络内的知识扩散和含量较单纯的节点数的数目扮演更重要的角色;(3)大型知识经济体系的知识扩散的政策考虑,要着重于提高网络内的知识流速度;(4)双向沟通与单向沟通的不同对网络的总知识...
关键词:
知识扩散 规模经济 网络框架 动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