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6)
2023(5452)
2022(4427)
2021(4319)
2020(3411)
2019(7819)
2018(8081)
2017(12773)
2016(8247)
2015(9352)
2014(9827)
2013(8637)
2012(7880)
2011(7386)
2010(7572)
2009(6763)
2008(6659)
2007(6065)
2006(5289)
2005(4906)
作者
(21365)
(17653)
(17468)
(16757)
(11037)
(8293)
(8208)
(6983)
(6876)
(6442)
(6103)
(5895)
(5700)
(5644)
(5576)
(5426)
(5411)
(5260)
(5229)
(4898)
(4755)
(4518)
(4186)
(4173)
(4152)
(3985)
(3853)
(3836)
(3729)
(3633)
学科
教育(19983)
(19122)
经济(19089)
管理(18019)
(14596)
中国(12812)
(12676)
企业(12676)
理论(9455)
(8743)
教学(7182)
(6870)
方法(6799)
(6020)
(6007)
(5646)
数学(5183)
数学方法(5060)
(4899)
业经(4686)
技术(4406)
发展(4320)
(4196)
(4065)
财务(4043)
财务管理(4038)
研究(3928)
(3926)
银行(3913)
企业财务(3810)
机构
大学(106774)
学院(102980)
研究(40292)
管理(30825)
(29847)
教育(29023)
经济(28767)
理学(26101)
理学院(25652)
(25154)
(25114)
师范(24925)
管理学(24858)
管理学院(24625)
科学(24046)
中国(23932)
师范大学(20452)
(20350)
研究所(18498)
(18063)
技术(17186)
中心(16930)
北京(16851)
(16094)
(16047)
职业(15571)
(14887)
业大(14016)
(13828)
农业(12576)
基金
项目(64877)
研究(55246)
科学(51735)
基金(42098)
(36255)
国家(35734)
教育(34293)
社会(31058)
科学基金(29323)
社会科(28864)
社会科学(28860)
(27442)
编号(25755)
(25339)
成果(24355)
课题(21864)
基金项目(20839)
(18663)
自然(17310)
资助(16883)
自然科(16870)
自然科学(16863)
自然科学基金(16551)
重点(16428)
(15823)
规划(15714)
项目编号(15582)
(14988)
(14788)
教育部(14026)
期刊
教育(50649)
研究(40924)
(35639)
经济(35639)
中国(34035)
学报(16528)
(14311)
(13727)
科学(13538)
大学(13507)
技术(13111)
职业(12991)
管理(11598)
学学(10918)
农业(9640)
技术教育(8435)
职业技术(8435)
职业技术教育(8435)
(6992)
论坛(6992)
(6513)
金融(6513)
业经(6160)
高等(6090)
财经(6067)
(5943)
图书(5786)
成人(5547)
成人教育(5547)
经济研究(5491)
共检索到170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若谷  
学生的幸福成长既是学校教育的价值承担和价值使命,也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终极关怀,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价值本体。其有效路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和价值论基础,重塑学校教育价值的本体论担当;培育学生幸福能力,促进学生幸福观的转型建构;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知力和幸福观,践行于教育教学中;积极营造学生幸福成长的学校教育环境,构建以学生幸福成长为价值目标的学校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祥云  刘献君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2年5月人文教育普遍存在知识化和科学化倾向,主要症候是丢了"心",不姓"人",远嫁"他者",失了"身"。其原因包括内外多方面。内在原因有"教育内容"也有"教育过程";有"思想观念"也有"思想方式"。"思想方式"更根本、更基础。"思想方式"是主客二分的"对象化"认识范式——即把"人与世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蒋立兵  
国内微课的竞赛、培训、建设和研究,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焦点。分析发现目前"微课热"背后的微课建设主要存在着三种价值取向上的误区:"重讲解、轻引导"的知识取向、"重技术、轻设计"的技术取向和"重竞赛、轻应用"的竞赛取向。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微课开发指向了教师的动机需要,却忽视了其本体价值,而"经济型微课"开发是打碎微课花瓶、回归微课应用价值的有效途径。针对国内微课建设的误区,提出了"经济型微课"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准实验方法验证了该模型的价值性与可行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增元  刘宏伟  陆俞静  
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相比较而言,个人价值具有直接性、基础性、内在性和先天性,是最基本的"本体价值";社会价值作为一种"后天的事实",具有明显的后生性、外在性和间接性,是一种衍生价值和工具价值。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个性化和市场化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价值个体化的历史进步,现实越来越呼吁教学价值回归个体本真价值,澄清、确认和坚持这一历史进步是高等教育理论的历史责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乐  
基础教育课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对课程本质的认识局限于符号研究课程本体。符号研究课程本体注重把握符号自身的形式 ,脱离生活 ,脱离实际 ,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是一种师本教育。它造成非实用课程的扩张和单向传输性教学的发生 ,导致课程实施低效和教育资源浪费。符号实践课程本体拒绝无意义的形而上重复 ,把指向生活实际作为符号使用实践的最终取向 ,体现了符号与人的和谐关系 ,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符号文化 ,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是一种生本教育。它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揭示符号研究课程本体和符号实践课程本体的机理 ,真正实现由前者向后者的回归 ,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家荣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内,生存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纽带。教育的主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失落,很大原因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中介被打破。生存教育通过教育来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化解生存困境,把握生存规律,实现生存价值,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薇  
家庭教育不仅是促使子代“成人”的有效途径,也是通过代际“筹划”实现亲代生命延续的重要方式。然而,家庭教育过程中仍存在忽视“个体成人”价值本身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子代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人类代际更好的继替,为此,须回归家庭教育价值及实践本身。不同的时空场域和文化环境,家庭教育展开的逻辑起点和实践理路不同,现代家庭教育正处于古今交融的时间场域、中西互嵌的空间场域、家庭变迁的社会场域。在如此复杂的处境中,要切实开展并发挥家庭教育的现实功用,应该树立“在世代之中存在”的家庭发展观、“亲亲为大”的家庭亲子观、“成人先于成才”的家庭成才观。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层面“再家庭化”的政策支持、社会层面拟“亲缘共育”机制的再造、家—校合作层面“主体权责”边界的明晰、家庭本身层面的“自觉自为”等实践措施,共同培育内心丰盈、人格健全的子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杨乐笛  
价值观教育不仅承担着培育社会个体形成正确价值体系的重任,也被赋予传承乡土文化、构建乡村精神家园的使命。实行适切的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培养乡村儿童养成健全人格是乡村教育实现最终目的的基础。具身认知理论突破传统认知科学的藩篱,构建了一个由“认知—身体—环境”组成的耦合系统。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的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以乡村儿童认知特点为出发点,强调在乡土文化场域中通过乡村儿童的身体实践内化价值认知,实现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身心一体。然而,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中存在割裂儿童认知和身体的整全性、悬置乡村儿童实践活动以及乡土文化被边缘化的问题。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实现具身性转向应遵循儿童认知规律,调适教育理念,同频共振培养身心耦合的乡村儿童;聚焦乡村儿童身体实践,加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身心融合;唤醒乡土文化,赋予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乡土韵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庆丽  
教育和爱的原初共生共存在现代性中遭受根基性损伤。现代教育以理性和效率作为自我身份认同话语来凸显自身对整饬秩序和经济价值的至上追求,同情和爱等表达人类在联合生活中深沉情感联系的内容被视为盲目和低效而遭受忽视,它们失去在现代教育中本应有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这致使教育和人的生存都陷入了困顿。现代教育回归教育中的同情之爱,可以通过还原教育和教育爱的原本面貌而恢复人的完整、自由存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金雷  顾建军  
技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逐渐转向技术实用主义,以STEM为代表的技术教育实践取向的课程模式,在全球获得普遍推广。追寻STEM的缘起及其变式发展,从形态上来看,技术渗透其他学科或领域的趋势明显,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式课程成为技术教育发展的主流。而从内涵来看,由STS源起的STEM未来发展,依据社会实践、教育需求与技术知识框架,技术教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需回溯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及其关系的更深刻认识,即强调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借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磊芳  陈拥贤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导致生活世界趋于被淡忘。技术统治危机、"职业至上"观念,让职业教育逐渐淡化了生活与生命的真谛。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重拾生活之于教育、之于人类的价值与意义。职业教育生活化回归,是以通识教育为传播媒介,将学生的认知领域拓展到生活与生命全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价值观——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培养一批建设和谐社会的平凡且普通的"现时生活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静  常海洋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建立融洽、和谐的合作氛围,以共同愿景和价值观念为纽带,提倡赋予教师领导权力,追求以规则为保障的制度关系。由于一些组织或群体对专业学习共同体内涵把握不当导致概念泛化,对专业学习共同体特质误读导致实践偏差。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应当营造包容冲突的合作氛围,追求涵盖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景,提高教师"共享性领导"的意识,建构以情感为纽带的身份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开金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就业教育,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将职业教育过程也等同于就业过程,这是强牵,是职业教育功能扩大化的表现。职业教育过程,其实是通过专业教学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从意识、知识、技术等层面体验职业的过程。职业体验是贯穿整个职业教育始终的、最根本的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