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7)
2023(11494)
2022(9419)
2021(8441)
2020(7181)
2019(15725)
2018(15523)
2017(29694)
2016(15900)
2015(17088)
2014(16677)
2013(16518)
2012(14531)
2011(12530)
2010(12599)
2009(11859)
2008(11767)
2007(10678)
2006(9248)
2005(8339)
作者
(45297)
(37969)
(37761)
(35176)
(23943)
(18152)
(16732)
(14696)
(14258)
(13384)
(12901)
(12530)
(12022)
(11901)
(11600)
(11482)
(11339)
(11318)
(10879)
(10787)
(9516)
(9055)
(8949)
(8637)
(8499)
(8456)
(8419)
(8316)
(7614)
(7431)
学科
(80279)
(72180)
企业(72180)
(67654)
经济(67566)
管理(62150)
方法(29620)
业经(26755)
(25818)
(24333)
数学(21924)
数学方法(21813)
技术(19646)
农业(19401)
中国(18604)
(18065)
财务(18053)
财务管理(18044)
企业财务(17121)
(13574)
技术管理(13568)
(13233)
(12936)
理论(12445)
(12109)
(12011)
贸易(12003)
(11678)
地方(11589)
经营(11007)
机构
学院(227217)
大学(219368)
(98161)
经济(96594)
管理(95377)
理学(83172)
理学院(82393)
管理学(81407)
管理学院(80998)
研究(68903)
中国(54428)
(44848)
(44499)
(43854)
科学(42271)
业大(36660)
农业(35526)
财经(35323)
(34536)
(34225)
(32283)
中心(31811)
研究所(31118)
经济学(29361)
商学(27847)
商学院(27621)
北京(27090)
经济管理(26821)
经济学院(26756)
(26503)
基金
项目(154847)
科学(124407)
基金(114437)
研究(110661)
(100623)
国家(99642)
科学基金(87438)
社会(74372)
社会科(70644)
社会科学(70627)
(63124)
基金项目(61934)
自然(57119)
自然科(55923)
自然科学(55907)
自然科学基金(55032)
(51167)
教育(48754)
资助(43992)
编号(42149)
(39380)
(38618)
创新(35706)
重点(34281)
(33982)
(33400)
国家社会(31177)
成果(30814)
(29630)
科研(29373)
期刊
(108647)
经济(108647)
研究(61284)
中国(43309)
(42041)
管理(40032)
(36433)
学报(34172)
科学(33711)
农业(28695)
大学(26365)
学学(25633)
业经(21433)
技术(20156)
(18691)
金融(18691)
(18094)
财经(17702)
经济研究(17263)
教育(16872)
(15357)
问题(14403)
技术经济(14206)
科技(13130)
商业(12729)
现代(11902)
财会(10949)
(10750)
世界(10702)
(10370)
共检索到327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庞洪伟  巩艳红  
评价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幸福,并且幸福也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的行为。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了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就业以及创业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其就业概率,并能显著提高其失业再创业的概率。幸福感以提高城镇劳动力生产率、改善城镇劳动力的社会资本、激励城镇劳动力搜寻工作的意愿等机制,影响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以提升城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会加剧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反而可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积极性,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庞洪伟  巩艳红  
评价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幸福,并且幸福也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的行为。本文采用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分析了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就业以及创业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其就业概率,并能显著提高其失业再创业的概率。幸福感以提高城镇劳动力生产率、改善城镇劳动力的社会资本、激励城镇劳动力搜寻工作的意愿等机制,影响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以提升城镇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会加剧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反而可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刘斌  
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研究预期对我国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在控制了个体特征、经济特征和生活满意度后,收入状况的未来预期、资产的未来预期、职位升迁的未来预期和工作条件的未来预期均对居民的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预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群体差异。女性更看重收入和资产增加的未来预期,男性更看重职位升迁和工作条件改善的未来预期。而相对于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未来预期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更重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艳燕  孙辉  张仁寿  
本文利用一个拓展的C-D函数从理论上阐释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具体作用机制是教育的质量、居民为接受教育支付的费用以及居民承担的税负。在此基础上,利用2013年对广东省1745个城镇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教育投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总体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教育投入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呈现正向关系,但是总体效应并不显著。此结论是稳健可信的;第二,通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三个主要组成成分的分解发现,财政教育投入显著降低了教育费用,提高了居民承担的税负,但对于教育质量并无显著的影响;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发现制度环境的改善能够加强财政教育投入的教育质量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顺毅  
财政透明度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和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感。运用2012年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城镇居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都具有幸福增进效应,而且对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居民;对于不同户籍身份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可以提升拥有城镇户口居民的幸福感,但这种影响对没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都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其边际效应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比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彤进  谯璐蕃  贾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差距的日益拉大,收入差距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愈来愈受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运用Ologit模型和OLS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下列结论:第一,京津冀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性别、年龄、健康程度、婚姻状况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文章为提升京津冀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顺毅  
财政透明度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和公众对政府的态度影响城镇居民幸福感。运用2012年省级财政透明度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城镇居民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提高财政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都具有幸福增进效应,而且对低收入居民的边际效应明显高于高收入居民;对于不同户籍身份的城镇居民,提高财政透明度可以提升拥有城镇户口居民的幸福感,但这种影响对没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提高财政透明度都能够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但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启富  马立平  
通过2007年问卷调查,可以分析北京市城镇居民幸福状况及其与2006年相比的发展变化,并且重点从年龄别角度分析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状况及其幸福观。数据表明,北京居民幸福程度较高,年轻人和老年人比中青年幸福,高收入人群比低收入人幸福,居民最关注身心健康,年轻人比较关注物质条件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雅玲  肖忠意  于文超  
利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了通货膨胀、自有住房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货膨胀能够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对"无房"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强烈。对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社会保障预期、投资保值增值预期、住房保值增值预期等三个因素能够对冲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成为提升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雅玲  肖忠意  于文超  
利用2010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微观数据,本文考察了通货膨胀、自有住房与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货膨胀能够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对"无房"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强烈。对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社会保障预期、投资保值增值预期、住房保值增值预期等三个因素能够对冲通货膨胀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成为提升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杜欣荣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防范的手段,能对未来发生风险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从理论上来说,购买保险能提高居民幸福感。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购买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能提升居民幸福感;而购买失业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则没有作用,这可能与现行的失业保险领取条件较高、保障作用不大等因素有关。为此,进一步发挥保险对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积极作用,应不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居民受益;积极发展和推广商业保险,尤其是防范意外、保护健康的保险品种;增强失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细化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灵活调整失业保险的补偿金额和给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金江  张奎  
基于2007年武汉市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数据,本文对收入、工作单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影响,而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影响,"收入-幸福悖论"并不成立。同时,在控制其他因素后,与在政府机关及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个体相比,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低;如果考虑不同工作单位对个体主观幸福感所产生的影响,随着在其他单位工作的人的收入增加,由于工作单位的性质差异导致的主观幸福感差异在两者之间逐渐缩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娜娜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库,研究了城镇化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在测算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两者协调发展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幸福感达到最高点时对应的城镇化率为58%;(2)公共服务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度越高,幸福感达到最高点时对应的城镇化水平越高。从样本看,2013年东部大部分地区已跨越城镇化水平阈值,进入幸福感下降期,而中西部还处在幸福感上升时期。但是,大部分地区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度偏低,基本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发展公共服务业以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空间较大。政府应积极引导人口向二线城市流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业协调互动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鹏  张冬  屈小博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2013年数据(CHIP2013),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户籍身份转换总体而言对于居民幸福感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幸福感提升的主要作用渠道是增加了居民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这可能源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质量的提升。然而,由政策规划所造成的"被动"户籍转换群体的幸福感并无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户籍转换人群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并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才能实现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从而真正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娜娜  
本文基于2013年CHIP数据库,研究了城镇化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在测算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两者协调发展程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幸福感达到最高点时对应的城镇化率为58%;(2)公共服务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度越高,幸福感达到最高点时对应的城镇化水平越高。从样本看,2013年东部大部分地区已跨越城镇化水平阈值,进入幸福感下降期,而中西部还处在幸福感上升时期。但是,大部分地区城镇化与公共服务协调度偏低,基本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发展公共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