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89)
- 2023(17674)
- 2022(15080)
- 2021(14039)
- 2020(11869)
- 2019(27363)
- 2018(26490)
- 2017(49578)
- 2016(26804)
- 2015(30014)
- 2014(29729)
- 2013(29121)
- 2012(26891)
- 2011(24069)
- 2010(23979)
- 2009(22805)
- 2008(21700)
- 2007(18945)
- 2006(16425)
- 2005(14408)
- 学科
- 济(108050)
- 经济(107844)
- 管理(74602)
- 业(72862)
- 企(59590)
- 企业(59590)
- 方法(50758)
- 数学(44371)
- 数学方法(43826)
- 中国(36579)
- 财(30074)
- 农(30072)
- 融(28692)
- 金融(28688)
- 银(27349)
- 银行(27289)
- 行(26245)
- 业经(24349)
- 地方(23254)
- 学(22987)
- 制(22642)
- 农业(20407)
- 贸(20366)
- 贸易(20353)
- 易(19806)
- 务(19635)
- 财务(19583)
- 财务管理(19541)
- 企业财务(18653)
- 理论(17561)
- 机构
- 大学(375481)
- 学院(373165)
- 济(152996)
- 经济(149778)
- 管理(143760)
- 研究(128148)
- 理学(124848)
- 理学院(123407)
- 管理学(121032)
- 管理学院(120345)
- 中国(101562)
- 科学(79971)
- 京(78450)
- 财(70144)
- 农(69707)
- 所(64715)
- 中心(62389)
- 业大(59613)
- 研究所(59145)
- 财经(56454)
- 农业(55080)
- 江(54670)
- 经(51475)
- 北京(48627)
- 范(47986)
- 经济学(47678)
- 师范(47358)
- 院(45759)
- 州(44008)
- 经济学院(43217)
- 基金
- 项目(260130)
- 科学(204476)
- 基金(191139)
- 研究(182463)
- 家(169226)
- 国家(167820)
- 科学基金(143664)
- 社会(118443)
- 社会科(111599)
- 社会科学(111563)
- 基金项目(101724)
- 省(101279)
- 自然(95124)
- 自然科(93038)
- 自然科学(93007)
- 自然科学基金(91358)
- 划(86112)
- 教育(83553)
- 资助(77401)
- 编号(72219)
- 重点(59106)
- 成果(57702)
- 部(56958)
- 发(55281)
- 创(54274)
- 科研(51125)
- 创新(50819)
- 国家社会(49671)
- 计划(49126)
- 课题(49108)
- 期刊
- 济(157437)
- 经济(157437)
- 研究(105927)
- 中国(71376)
- 学报(65710)
- 农(62132)
- 科学(58114)
- 财(55352)
- 管理(49492)
- 大学(48946)
- 学学(46396)
- 融(45091)
- 金融(45091)
- 农业(40890)
- 教育(33502)
- 技术(30479)
- 财经(27833)
- 经济研究(26074)
- 业经(24986)
- 经(23932)
- 业(22256)
- 问题(22039)
- 版(19410)
- 统计(19016)
- 图书(17970)
- 理论(17863)
- 技术经济(17323)
- 策(17224)
- 贸(17075)
- 科技(16987)
共检索到550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鹏 郝宇彪 陈卫民
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外来人口幸福感和社会融合状况对其城市落户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受访者年龄、性别、在本地居留时间、婚姻、收入等因素情况下,幸福感和社会融合对于提高流动人口在流入地落户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行业、职业和收入水平考察,发现好行业、高端职业和高收入的外来人口幸福感提升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增加对落户意愿的影响要大于差行业、低端职业和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提升外来人口幸福感入手增强外来人口户籍迁入城市意愿、促进外来人口在城市稳定下来并进而解决我国城市化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
外来人口 幸福感 社会融合 城市落户意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魏万青 陆淑珍
本文利用2010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状况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代际差异。本文通过对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代际差异的Oaxaca分解发现,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代际差异,不仅因为代际个体特征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新生代与上一代城市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社会的机会结构不同,与上一代城市外来人口比较,新生代融入城市社会面临着更高的融入门槛,这使新生代在社会融合上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新生代比上一代更愿意融入城市,然而,由于新生代面临着更高的融入门槛,他们依然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漂"在城市中的一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When we are cheering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roaming leisurely in the flour ishing modern capital city, have we had today's brilliance to be linked with the contributions by the non native population? There are many stories telling misfortune of the job seeking girls in the city, and these are more often than not related to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Some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qu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Do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move (migrate) freely?Should the urban development results be shared by the non native population while they have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And when the rural urban gap and in equality resulted from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ill be closed? Three scholars are invited to discuss on these thorny topics.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陆淑珍
目前,新生代已然成为城市外来人口的主体。诸多研究表明,社会融合的代际分化明显,新生代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本文围绕新生代外来人口,采用实证调查数据,验证了性别和教育年限对社会融合的影响。通过条件效应分析,进行居住时间组的细化分析,提出不同居住时间组性别、婚姻、职业对社会融合的影响不同。值得指出的是,居住时间在10年及以上则对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影响,女性的社会融合程度显著高于男性,未婚的社会融合程度显著高于已婚;城市居住7年及以上的买房意愿更为明显。由此证实,社会融合滞后于市民身份获得
关键词:
新生代 居住时间 社会融合 条件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恩立 王桂新
外来人口的就业能力影响其自身职业向上流动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中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要素的国际竞争力。该文在系统述评西方就业能力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与研究对象的特性,构建基于个体自身微观、个人环境中观及需求与政策宏观因素三者互动地分析外来人口就业能力的理论框架。应用京、津、沪、穗四城市调查数据,进行以因子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发现基于社会保险的福利享有、社会交往、社区支持、家庭环境、文化素质和工作环境这六大因素对其就业能力影响较大,最后作相关讨论。
关键词:
外来人口 就业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远太
本文利用中部省会城市郑州市的调查数据,从社会包容、社会融合、社会歧视和社会距离4个维度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态度,从个体特征、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3个层面探讨了社会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外来人口的社会态度呈现出能包容而不融合、有距离而不歧视的特征;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对城市居民的社会态度有影响。
关键词:
城市居民 外来人口 社会态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同益
针对中国不断攀升的犯罪率,文章借助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和PMG模型研究了外来人口比重与刑事犯罪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考察了户籍制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研究发现,在过去的户籍制度下,外来人口比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刑事犯罪率,但这主要是由外来人口中的暂住人口的增加导致的,户籍迁入人口的增加没有对犯罪率产生显著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放松户籍管制、提高外来人口获得当地户口的概率(入户概率),可以有效地降低刑事犯罪率,而且当入户概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外来人口的增加将不再对犯罪率产生显著的影响。文章从具有中国特色的户籍制度和犯罪的机会成本出发为理解外来人口与犯罪率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一南
该文运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城市统计年鉴,考察了城市户籍管制放松对外来人口购房行为的影响。Prob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住个体因素和城市因素后,城市户籍管制的放松不仅显著提升了外来人口购买所在城市住房的概率,而且使外来人口拥有所在城市住房的平均年龄提前。城市户籍、受过高等教育、有学龄子女和在就业地居住五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在城市户籍管制放松时,购房概率的提升比农村户籍、未受高等教育、无学龄子女和就业居住不足五年的外来人口更为显著。因此,为促进外来人口在就业地购房,实现"市民化挂钩
关键词:
户籍管制 外来人口 购房行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一南
该文运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城市统计年鉴,考察了城市户籍管制放松对外来人口购房行为的影响。Prob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住个体因素和城市因素后,城市户籍管制的放松不仅显著提升了外来人口购买所在城市住房的概率,而且使外来人口拥有所在城市住房的平均年龄提前。城市户籍、受过高等教育、有学龄子女和在就业地居住五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在城市户籍管制放松时,购房概率的提升比农村户籍、未受高等教育、无学龄子女和就业居住不足五年的外来人口更为显著。因此,为促进外来人口在就业地购房,实现"市民化挂钩去库存"的政策目标,应进一步放松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户籍管制,有重点地加快推进外来人口落户,形成城市住房的有效需求。
关键词:
户籍管制 外来人口 购房行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晓军
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破除居民特殊身份状态和降低落户门槛,打破原有的城乡户籍壁垒和行政干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外来人口向大城市的迁入,而大城市准入门槛和落户条件的设置又反映出城市政府部门对户籍改革取向和进程的控制,仍然发挥着限制人口迁入的作用。运用中国123个大城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全国、城市规模和区域层面实证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对大城市人口迁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层面,实行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和买房落户或有固定收入的落户政策能有效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大城市;城市规模层面,20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 大城市 人口迁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晓军
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破除居民特殊身份状态和降低落户门槛,打破原有的城乡户籍壁垒和行政干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外来人口向大城市的迁入,而大城市准入门槛和落户条件的设置又反映出城市政府部门对户籍改革取向和进程的控制,仍然发挥着限制人口迁入的作用。运用中国123个大城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基于全国、城市规模和区域层面实证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对大城市人口迁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层面,实行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和买房落户或有固定收入的落户政策能有效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大城市;城市规模层面,200万人口以下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更有利于促进外来人口的迁入;区域层面,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度从东向西呈现依次增强态势。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 大城市 人口迁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磊 陆秋宏 孙茂华
本文针对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再迁移行为,构建基于核心生活目标的居住地选择模型(CLGRSM)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购房和子女接受教育是高学历人口要致力实现的两个核心生活目标。为了追求最大化生活效用,北京市高学历外来人口对于是否在北京实现核心生活目标将做出理性选择:一部分人决定在北京达成目标,另一部分人决定在其他城市达成目标。由于购买并居住住房以及子女接受教育具有地理位置附着性,这两部分人分别选择留居北京和从北京再迁移到其他城市。本文建议,北京市要完善和落实针对高精尖产业中就业的高学历外来人口以及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住房支持和子女教育优惠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海宁 陈媛媛
文章以2008年四大城市的外来人口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分解法对本地市民、农民工和外来市民三个群体的工资收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在不同分位数上,三个群体之间的个体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的差异。(2)个人禀赋和就业环境等影响因素在不同群体的不同收入层次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3)不同群体的工资差异是由个体特征差异和制度性歧视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大部分分位数上制度性歧视的影响程度要大于特征差异。
关键词:
外来人口 工资差异 分位数分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司增绰 史为恒 王作峰
江苏省是外来人口流入比较多的省分之一,而苏南地区是江苏省外来人口最主要的流入地,苏南地区流入的人口规模明显地大于苏中与苏北地区。外省外来人口的规模分布具有显著的地理距离、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特征。外来人口的迁移原因主要是务工经商、拆迁搬家、学习培训与婚姻迁入。
关键词:
人口结构 户籍登记地 迁移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建明 朱春奎
基于2013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员的综合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外来人口长期居住意愿的Ordered Probit模型,发现:上海外来人口的长期居住意愿受到居住证效应、时间效应、生活水平效应、社会保障效应等多因素影响,而年龄、性别、民族、户口等因素对上海市外来人口长期居住意愿并不显著。本实证研究的结论对于上海市改革居住证积分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我国制定外来人口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迁移行为、户籍获取与城市移民幸福感流失
跨省流动就业人口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重庆户籍人口为例
环境污染、政府规制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08)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采用生活满意度法评估碳排放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调查的幸福感数据
户籍转换提升了居民主观幸福感吗?——基于CGSS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及影响因素——以新疆为例
社会网络联系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来自2012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VS的微观数据
农村能源贫困是否影响农户主观幸福感?——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微观调查数据
中国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基于CGSS的微观经验证据
微观福利视角下的库区移民搬迁意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