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81)
- 2023(12192)
- 2022(10003)
- 2021(9526)
- 2020(7728)
- 2019(18127)
- 2018(17508)
- 2017(32162)
- 2016(16827)
- 2015(19110)
- 2014(18376)
- 2013(17952)
- 2012(16578)
- 2011(14852)
- 2010(14098)
- 2009(12899)
- 2008(12318)
- 2007(9824)
- 2006(8182)
- 2005(7318)
- 学科
- 济(73436)
- 经济(73369)
- 管理(46159)
- 业(43099)
- 方法(35452)
- 企(34675)
- 企业(34675)
- 数学(32076)
- 数学方法(31703)
- 中国(22550)
- 农(18457)
- 财(17692)
- 贸(15504)
- 贸易(15498)
- 易(15230)
- 业经(14911)
- 学(12452)
- 农业(12196)
- 制(11835)
- 融(10960)
- 金融(10957)
- 务(10868)
- 财务(10836)
- 财务管理(10817)
- 银(10812)
- 银行(10808)
- 地方(10518)
- 环境(10514)
- 和(10500)
- 行(10399)
- 机构
- 大学(232069)
- 学院(227256)
- 济(105436)
- 经济(103916)
- 管理(91406)
- 研究(79958)
- 理学(79921)
- 理学院(79088)
- 管理学(77885)
- 管理学院(77432)
- 中国(62750)
- 京(48270)
- 财(45217)
- 科学(43855)
- 中心(38157)
- 财经(37146)
- 所(36859)
- 经(34480)
- 经济学(34188)
- 研究所(33796)
- 农(31160)
- 经济学院(30851)
- 北京(30457)
- 范(30209)
- 师范(29992)
- 江(29838)
- 业大(29656)
- 院(29255)
- 财经大学(28228)
- 师范大学(24957)
- 基金
- 项目(162928)
- 科学(131658)
- 基金(124043)
- 研究(121554)
- 家(107888)
- 国家(107037)
- 科学基金(93208)
- 社会(82099)
- 社会科(78013)
- 社会科学(77999)
- 基金项目(64611)
- 自然(58013)
- 省(57989)
- 自然科(56727)
- 自然科学(56714)
- 教育(55908)
- 自然科学基金(55725)
- 划(50883)
- 资助(49916)
- 编号(47385)
- 部(38337)
- 成果(37881)
- 重点(36715)
- 国家社会(36655)
- 发(34556)
- 创(34308)
- 教育部(33919)
- 人文(32483)
- 中国(32190)
- 创新(32100)
- 期刊
- 济(104024)
- 经济(104024)
- 研究(68550)
- 中国(42193)
- 财(34852)
- 管理(33482)
- 科学(31763)
- 学报(31475)
- 农(26698)
- 大学(25654)
- 学学(23743)
- 教育(23334)
- 融(20408)
- 金融(20408)
- 技术(20270)
- 农业(18835)
- 经济研究(18641)
- 财经(18536)
- 经(16085)
- 业经(14568)
- 贸(14079)
- 问题(13985)
- 世界(13851)
- 国际(12856)
- 图书(11986)
- 统计(11913)
- 业(11663)
- 技术经济(11028)
- 理论(11011)
- 资源(10426)
共检索到334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燕琴 赵壮英
幸福悖论破解是缩小东西部、城乡间贫富差距的阶段性成绩,共同富裕则是一场以缩小差距为标志的新时代变革,幸福悖论破解之道可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有益经验。研究首次追踪了中国居民1990—2018年世界价值观调查的六轮主观幸福感数据,发现幸福悖论有产生,但已被破解。中国幸福悖论的破解是国家与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由“实事求是”的国家政策逻辑与“家国一体”的国民行动逻辑共同成就。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目标需坚持共享幸福与“实事求是”的共同富裕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的示范先行相结合、公共服务与“家国一体”的价值共创相结合的实践路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艾洪山 袁艳梅
本文基于我国WVS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因子法和逐步回归方法,深入分析了以积极的社会活动参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可信赖的组织环境等为表征的社会网络联系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居民自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的提高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渠道;第二,社会网络联系对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突出表现在不仅政府信任因子对幸福感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而且居民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一般信任也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子,现阶段其影响效应已经超过了经济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社会网络联系 世界价值观调查 主观幸福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杰 施戍杰
"宏观经济无效率论"、"收入分配两极化论"、"经济赶超遭瓦解论",是担心民营经济违背共同富裕的三大理论定式,业已严重束缚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当前亟需重新思考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民营经济是在社会化大生产中重建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其发展能够稳定宏观经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逻辑统一,结合于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包括等价交换的规则公平、剩余积累的机会公平、剩余索取的权利公平。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徐世盛 刘长庚
“资本大鳄”行为威胁高质量发展,适时节制资本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节制资本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导向,新时代节制资本包括防止资本过度集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双重内涵。节制资本可通过遏制资本及收入不平等、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等渠道促进生产增长和成果共享,推动共同富裕;主要政策工具是节制资本税收框架和平台经济反垄断。我国节制资本仍面临管控阻力较大、资本外逃、税制不健全、扩张边界模糊、互联网领域舞弊高发、配套改革不完善等现实难点。中国节制资本的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实际,排除国际资本税收竞争的认识干扰,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举国体制的作用,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降低管控阻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防止资本外逃,加快构建多种类、累进制的资本税制体系,健全资本扩张负面清单和强化反垄断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从而更好地统筹处理资本行为作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安强 宫丽丽
纵观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二者在历史逻辑和价值导向上存在高度内在统一。历史逻辑层面,二者的发展均历经了旧中国的初步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建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和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价值导向层面,二者均拥有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振兴民族的精神内核、世界大同的磅礴动力。为此,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同向同行的坚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壮大同向同行的群众基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把握同向同行的战略导向;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牢同向同行的方向指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关关系的讨论,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国际4个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4重内在逻辑,围绕高质量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理论议题,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理论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磊 邓紫琪 张川川 刘培林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科学阐明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并系统测度共同富裕的事实格局。文章从权利配置视角系统阐释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并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指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的演进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的权利子系统配置不平衡,参与权和保障权配置相对滞后,各省份之间收入权、保障权子系统差距较大;(2)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逐年提升,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最高,中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略高于西部,但西部增速最快,而东北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增长后劲最小;(3)全国共同富裕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而非区域内,尤其是东部与其他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高—高”“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且各省共同富裕滞后指数与邻省指数正相关,存在“先富带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本研究为理解和测度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而为因地制宜明确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提供了科学借鉴。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权利逻辑 区域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何韩吉
基于共同富裕中“富裕”和“共同”两个关键词,结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对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的测度逻辑,采用熵值法计算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并对测度结果的变动趋势与差异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各省份共同富裕的进程均取得了较大进步,平均实现程度由2010年的39.08%提高到2020年的51.36%;第二,从细分维度来看,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实现程度均低于成果共享,主要原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精神文化繁荣两个维度省际差异较大;第三,从地区差异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福建作为先富地区属于共同富裕进程的明星型省份,其余省份则分布在平庸型或落后型,区域间共同富裕实现程度呈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差异化格局,各地区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短板针对性地设置推进共同富裕的抓手;第四,差异分解结果显示,共同富裕实现程度的省际差异来源依次为成果共享、物质富裕、精神富裕,并且经济高质量发展、精神文化繁荣和公共服务均等三大维度是缩小共同富裕地区差异的关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刚 杨德林 姚星 李宏兵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最低工资制度作为调节劳动市场收入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其能否有效“提低”“兜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模拟,发现当最低工资标准处于工资收入分布的第25到第30分位数区间内,其能够最大效果改善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新时代以来中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有效缩小了收入差距,但抑制了收入水平的提升,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优化,2019年起总体上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而脱贫政策则改善了最低工资标准的收入分配效应。城市现代化进程与最低工资标准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关联密切,城市化效率越高、经济发展潜力越强,促进作用则越明显。中国未来最低工资标准的完善,需要避免地区间攀比和盲从,充分实现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费太安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本文对照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从中国人口规模、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利用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导向下,应从生产、分配、生活三个维度,综合考察人口与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以及不同城市人口规模的综合福利效应。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生产组织方式扁平化、分散化,人口可以更多地聚集在县城等中小城市。本研究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改进生产要素与公共服务配置引导人口优化地区分布的思路,揭示了从生产端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振娟
产业智能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路径。产业智能化以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模式创新和供需两端升级等途径有效驱动治理方式变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实现供需匹配,通过新工作创造效应、竞争示范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助力益贫式发展,提供丰裕的物质产品和富足的精神给养,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物质共富和精神共富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支持。基于此,界定产业智能化和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产业智能化推进共同富裕契合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社会呼吁和切合新发展阶段现实需要的三重内在逻辑向度。因此,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为较快实现共同富裕,应加快产业智能化的发展步伐,同时为有效缓解和阻断产业智能化对共同富裕的负向影响,在此过程中应均衡协调产业智能化的群体差距、产业智能化的城乡差距、产业智能化的区域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春宝 郑凯元
新时代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肩负起了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性任务。因此,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在国家推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股权设置形式、股权管理方式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结构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规模、类型以及模式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应从合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提升改革成效,从而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生性、持续性、稳定性的发展目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杨兆山
职业教育的职责定位、办学方向、办学格局和育人机制为其推动民族地区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充分条件,彰显了其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民生发展保障、推动区域产业进阶、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在职业教育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中,必须遵循“政治性、全面性、适配性、文化性”等实践逻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职业教育实践的“总纲”,以产教同频共振发展助推民族地区产业高移,以促进全员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以文化性视角推动民族地区物质和精神的“双维度”富裕。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结构性改革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以技能培训提升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以研发服务助力民族地区产业迭代、以技术牵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夏瑾 潘建林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类型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新时代助推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文章在深度分析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及现实逻辑基础上,明晰了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包括赋能乡村振兴的社会价值、赋能人才振兴的育人价值、赋能职业素养与人格精神的德育价值、赋能稳就业促创业的就业价值,进而提出聚焦“做大共富”,奏响党政校社协同育人“协奏曲”;构筑“职普融通生态圈”,做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打造“城乡融合共同体”,按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加速键”,以此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落地生根、行稳致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