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
- 2023(1303)
- 2022(1055)
- 2021(1066)
- 2020(946)
- 2019(2088)
- 2018(1936)
- 2017(3772)
- 2016(2004)
- 2015(2156)
- 2014(2149)
- 2013(2123)
- 2012(1821)
- 2011(1717)
- 2010(1678)
- 2009(1538)
- 2008(1594)
- 2007(1416)
- 2006(1111)
- 2005(984)
- 学科
- 管理(6597)
- 业(6326)
- 济(6257)
- 经济(6239)
- 企(5424)
- 企业(5424)
- 方法(3760)
- 数学(3065)
- 数学方法(3051)
- 财(2085)
- 中国(2020)
- 农(1868)
- 业经(1607)
- 务(1568)
- 财务(1568)
- 财务管理(1568)
- 企业财务(1526)
- 农业(1492)
- 贸(1409)
- 贸易(1408)
- 理论(1395)
- 易(1376)
- 制(1374)
- 融(1334)
- 金融(1334)
- 人事(1315)
- 人事管理(1315)
- 教育(1302)
- 销(1300)
- 供销(1299)
- 机构
- 大学(28391)
- 学院(28245)
- 管理(12099)
- 理学(10949)
- 济(10945)
- 理学院(10723)
- 经济(10697)
- 管理学(10472)
- 管理学院(10407)
- 研究(8068)
- 中国(6707)
- 京(5872)
- 财(5264)
- 科学(4760)
- 财经(4425)
- 范(4320)
- 师范(4293)
- 经(4110)
- 中心(4066)
- 所(3862)
- 北京(3836)
- 商学(3728)
- 商学院(3705)
- 江(3566)
- 师范大学(3548)
- 研究所(3528)
- 业大(3456)
- 农(3419)
- 财经大学(3363)
- 经济学(3252)
共检索到39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悦芳 徐红罡
流动性重塑了城市社会空间,也为休闲带来新的环境、知识和机会。旅游导向的退休流动构成“候鸟”休闲的基础,“候鸟”通过自主调节不同休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比例,构筑最佳休闲生活方式,持续探寻美好生活。文章聚焦退休流动、深度休闲和心理幸福感3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海南省三亚市为案例地,解析“候鸟”的日常生活实践,借鉴Veal提出的休闲体验视角框架分析深度休闲活动的特殊状态,剖析深度休闲形塑心理幸福感的机制。研究发现,业余爱好、专门协会、兴趣社区和志愿服务4类活动构筑了最佳休闲生活方式的基础,这4类活动在核心休闲体验、个体特质和情境3个方面呈现出类型差异。不同活动中的技能、投入、贡献形成老年人生寻找自我实现、终极意义、深层满足的心理基础,从具身性、社会性、环境性、认知性4个层面产出心理幸福感的多重收益。“候鸟”对休闲活动、幸福感的需求是流动生活的重要特征,深度休闲中的具体实践、关系生产、社会建构进一步改变了流动社会的治理逻辑,对改进老龄社会的政策框架和服务支持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
退休流动 老年人 深度休闲 心理幸福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蒋奖 秦明 克燕南 应小萍
为了探讨休闲活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休闲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6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性别、是否有孩子等人口学变量影响休闲活动;(2)休闲活动对主观幸福感中的正性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负性情绪没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
休闲活动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主观幸福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龙江智 王苏
中国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休闲时代,休闲在民众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品质。文章以具有深度休闲行为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质性资料,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3个严谨的分析步骤,探究了深度休闲行为对老年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主要结论是:(1)深度休闲对我国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2)深度休闲通过充实感、归属感、成就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人际互动等机制,来提升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深度休闲 主观幸福感 扎根理论 老年群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邢占军 陈肖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重要性与工作重要性的认知也发生变化。研究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18年的中国数据,考察长时间序列下我国居民的休闲重要性和工作重要性认知对幸福感的影响,试图回答看重休闲胜过工作的人是否更幸福,并进一步探讨收入、休闲重要性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休闲重要性与工作重要性均对居民幸福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1990—2018年间,休闲重要性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工作重要性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由正向变为不显著;整体而言更看重休闲的人没有更幸福,但分年份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更看重工作的人更幸福,2013年逆转为更看重休闲的人更幸福;休闲重要性在收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休闲与工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对此国家应贯彻落实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切实保障居民休闲权益,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工作和休闲价值观。
关键词:
休闲 工作 收入 幸福感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玲丽 周亚虹 徐琳玲 吴晓婷
文章研究了休闲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将休闲方式分为三类:社交型休闲、纯耗时型休闲和成就型休闲。理论上,将效用函数作为休闲时间消费与幸福函数之间的桥梁,构造包含休闲方式的幸福函数。文章的主要贡献是在实证分析中,考虑被解释变量幸福感的主观性,可能存在汇报误差,通过引入误分类概率因子的误分类概率模型对可能存在的汇报误差进行检验和校正。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与有序Probit模型的比较,误差校正是十分必要的,六个误分类概率因子有五个影响显著。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通过对误分类概率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我们发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玲丽 周亚虹 徐琳玲 吴晓婷
文章研究了休闲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将休闲方式分为三类:社交型休闲、纯耗时型休闲和成就型休闲。理论上,将效用函数作为休闲时间消费与幸福函数之间的桥梁,构造包含休闲方式的幸福函数。文章的主要贡献是在实证分析中,考虑被解释变量幸福感的主观性,可能存在汇报误差,通过引入误分类概率因子的误分类概率模型对可能存在的汇报误差进行检验和校正。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与有序Probit模型的比较,误差校正是十分必要的,六个误分类概率因子有五个影响显著。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通过对误分类概率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我们发现各类休闲方式对主观幸福感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纯耗时型休闲和成就型休闲对主观幸福感都存在着正向的显著影响,而社交型休闲对主观幸福感存在负向的影响,维护和拓展“朋友圈”可能累人又累心。因此,实现居民幸福,并非盲目地安排闲暇,而应注重休闲方式的理性选择,合理休闲。在有限的闲暇中让各种有效的休闲方式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有助于实现每个人心中的幸福梦、中国梦。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本文利用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四年的CGSS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退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退休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平均意义上而言,退休能够增加居民幸福感0.047分(总分为5分);(2)退休对不同群体的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从性别看,退休对男性的幸福感显著为正,对女性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从退休模式看,退休对正常退休者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提前退休者有负面影响,但是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从工作性质看,退休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事业单位员工有正面影响,但都不显著。对国有企业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员工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退休 主观幸福感 老龄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小清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年间8次调查的数据,采用断点回归的方法估计了退休对不同居民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并从幸福感角度探讨完善退休制度的可行路径。结果发现,企业女性退休显著提升了幸福感,男性、机关事业单位女性退休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收入和社交只对部分居民群体的退休幸福感产生影响,健康才是影响所有退休居民幸福感的主因。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群体,企业女性更乐意退休,在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时,不应"一刀切",应推行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在改善退休保障制度时,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同时兼顾退休者的收入增长与社交需求。
关键词:
退休 主观幸福感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勇 田金霞
随着国民休闲大格局的逐渐形成,自行车正面临着功能转化。文章从过程和结构两个视角探讨自行车骑乘者休闲涉入、休闲效益、幸福感之间的结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自行车骑乘者以行为涉入为主,骑乘所带来的生理效益、社会效益显著,骑乘活动的幸福感源于3个途径:休闲涉入、休闲效益的直接影响和休闲涉入通过休闲效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结构中,休闲效益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虽然休闲涉入对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但是经过中介变量的转换后,间接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琼 曾国安
本文选择CHARLS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基于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考察了我国现行制度下退休及其养老金收入带来的幸福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退休从总体上显著地增加了居民的快乐感;其中,正常退休对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的影响最为明显,提前退休和内退不显著。同时,不仅退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而且退休过渡中的关键因素(收入和闲暇变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也具有较大差异。此外,在养老金类型差异带来的幸福感差异中,养老金的相对水平而非绝对数量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由此,退休制度调整应在总体延迟的基础上包容差异性,应与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同步推进。而养老金...
关键词:
退休 正常退休 养老金 幸福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琛徽 于姗姗
本文基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三者之间关系的框架,以武汉、荆门、深圳三个城市的离退休员工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社会支持对离退休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均对离退休员工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离退休员工的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离退休员工的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艳艳 王鹏飞 魏翔
文章以《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年)》中2019年的微观数据为样本,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实证分析了老年人休闲时间配置模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休闲时间配置模式可以分为一般休闲型、自我休闲型、家庭友好型和运动时尚型4种类型。其中,运动时尚型和自我休闲型休闲模式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家庭友好型和一般休闲型休闲模式并未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克服了内生性和稳健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时尚型休闲模式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而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提升。此外,还对不同性别、居住地、收入与婚姻状态的群体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关键词:
老年人 休闲模式 身心健康 主观幸福感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琳 杨华磊 姚怡丹 沈盈希
为回答正常退休后民众幸福感是否会提升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生活满意度来表征民众的主观幸福感,基于2013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通过模糊断点回归等方法探究退休与幸福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退休并不显著影响幸福感,甚至显著降低经济条件较好群体的幸福感。机制检验发现退休使不同资源发生变化,对幸福感作用方向不一致,致使退休的幸福感净效应不显著。这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应加强延迟退休政策的宣传教育,同时需要制定家庭照料、提升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等配套政策,以解决民众延迟退休的后顾之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文杰 吕康银
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延迟退休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退休对于老年人的影响也受到了普遍关注,但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2013年CHARLS调查数据,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考察我国强制退休政策下,退休后选择继续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后继续参与劳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在女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闲暇均为劳动参与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因素。分群体研究发现,年龄对回归结果有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受教育程度则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提示我们在退休政策设计时需要考虑群体异质性进行弹性化设计。
关键词:
退休 劳动参与 幸福感 积极老龄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海霞 唐金辉
运用主成分回归和多变量相关分析揭示了休闲公平感与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杭州为例,分析了居民公共休闲公平、幸福认知的空间分异和内在关联。结果显示:休闲空间公平感存在民主性、弥补性、比照性三个公平维度;休闲空间幸福感有基本生活幸福、社会幸福、情感幸福三个层次;休闲公平感是不同社会群体及其休闲幸福认知形成的调节变量,主城区和乡村居民的"补偿性公平感"是其休闲生活幸福认知的直接影响因素,而新城、郊县居民则主要受"比照性休闲公平"、"民主性公平"等认知的影响;休闲公平认知与幸福认知在城乡层面呈现块状分化,但非简单的城乡二元特征,传统的城乡均衡供给并不利于公共休闲空间社会效用的发挥。据此认为,公共休闲空间配置应考虑城乡公共休闲文化的差异性,以增进社会幸福感为核心目标,采取差异化的公共休闲空间规制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