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7)
- 2023(10051)
- 2022(7736)
- 2021(7064)
- 2020(5345)
- 2019(11790)
- 2018(11561)
- 2017(21596)
- 2016(11746)
- 2015(12931)
- 2014(12555)
- 2013(11382)
- 2012(9868)
- 2011(8877)
- 2010(8913)
- 2009(8185)
- 2008(7481)
- 2007(6653)
- 2006(5941)
- 2005(4980)
- 学科
- 济(41176)
- 经济(41121)
- 业(31033)
- 管理(27951)
- 农(26807)
- 企(20798)
- 企业(20798)
- 农业(17860)
- 中国(17685)
- 业经(15175)
- 方法(11369)
- 制(9960)
- 财(9817)
- 地方(9704)
- 发(9364)
- 数学(9184)
- 数学方法(9076)
- 发展(8375)
- 展(8365)
- 理论(8011)
- 教育(7833)
- 农业经济(7508)
- 学(7349)
- 银(7200)
- 银行(7193)
- 策(7105)
- 体(7083)
- 行(6925)
- 贸(6919)
- 贸易(6912)
- 机构
- 学院(153319)
- 大学(144635)
- 济(58563)
- 经济(57157)
- 管理(54177)
- 研究(48956)
- 理学(46818)
- 理学院(46340)
- 管理学(45387)
- 管理学院(45110)
- 中国(36202)
- 京(28650)
- 科学(27979)
- 农(27264)
- 财(26967)
- 江(23759)
- 中心(23490)
- 范(23389)
- 师范(23218)
- 所(22905)
- 财经(21448)
- 业大(21177)
- 研究所(20689)
- 技术(19994)
- 农业(19992)
- 职业(19617)
- 经(19485)
- 州(19029)
- 经济学(18537)
- 师范大学(17941)
- 基金
- 项目(103241)
- 研究(83906)
- 科学(83030)
- 基金(72854)
- 家(61777)
- 国家(61126)
- 社会(54254)
- 科学基金(53211)
- 社会科(50977)
- 社会科学(50969)
- 省(43012)
- 教育(40933)
- 基金项目(38205)
- 编号(37431)
- 划(35254)
- 自然(30555)
- 自然科(29861)
- 自然科学(29856)
- 成果(29619)
- 自然科学基金(29288)
- 资助(26895)
- 课题(26553)
- 发(24385)
- 重点(23701)
- 年(23240)
- 部(22701)
- 国家社会(22161)
- 创(21967)
- 性(21799)
- 制(21720)
共检索到226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熊万胜 郑楷
如果以村干部的职务报酬水平作为衡量是否实现了职业化的关键指标,那么,全国大部分的村干部都只能说是处于半职业化的状态中,且难以进一步实现完全的职业化。对于这种普遍且稳定的半职业化现象,并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朝向完全职业化的过渡状态,本文尝试在乡村治理体系演变的大趋势中理解这一现象。在民主集中制的框架中,当前的乡村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模式在突破“双轨政治”之后已经走向了“并轨政治”。这种新的结构对国家政权建设以及乡村治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半职业化则是保证这一新结构有效稳定运作的重要机制。面对呼声越来越高的村干部职业化,各地政府还需谨慎待之。
关键词:
并轨政治 村干部 半职业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红
实行免征农业税和种粮直接补贴,作为惠及9亿农民的一件大事,在使农民得到实惠,提高种田积极性的同时,也断了村干部的收入来源,而全国几百万村干部又被政府排除在财政供给体制之外,这种“村民自治”与推行“农业税及附加取消”相互脱节、缺乏衔接点的改革,使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两张皮”的态势,不可避免地会给农村工作带来新的情况和影响。如何根据新形势需要,合理解决村干部报酬的资金来源问题,转变村干部的工作职能,亟待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惠林 杨华
沿海发达地区村干部呈职业化发展趋势。职业化村干部表现为层级制的职能分工、理性的选拔机制、稳定的职业预期及流动性任职。基层行政变迁是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密集的输入性资源既是村干部职业化的经济基础,又加速村级组织行政化的形成。村干部职业化是在村庄自主性力量不足以支撑起村民自治运转的情况下,国家行政权力下沉到村一级,向基层输入资源及公共规则的过程。它重塑了正式激励系统,再造了公共性的治理主体。然而,它也造成村庄内部动员体系解体、村务与政务的选择性执行以及自下而上信息传达渠道阻塞等问题,导致国家与乡村社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向阳
基层组织形态及其干部角色,是巨型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础性配置。沿着经验研究进路,从历史视角和区域差异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梳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东中西部村庄治理实践,以揭示非正式干部正式化的路径、类型及其限度。研究表明:东部村庄,一般集体经济发达,治理资源丰富,治理事务密集且频发,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率先实现了村干部职业化;而后随着治理任务下沉、财权上收和精细化考核,村干部由职业化进一步走向了行政化;其治理事务密集频发且内生性强,形塑了其村庄内生型非正式干部正式化的实践道路。中西部村庄,集体经济弱势,治理资源极其有限,治理事务稀疏且偶发,村干部兼业状态突出;随着治理任务密集下沉,行政面向突出,依托地方政府财源供给,部分中西部村庄实现了村干部职业化、行政化转型,走向外生性行政建构型道路。同时,治理事务与村庄需求匹配度和治理资源与组织成本契合度差异,共同形塑了东中西部乡村不同的治理绩效。非正式干部正式化,事关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选择问题,要求各界必须审慎对待这一基层治理实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不少学术观点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笔者在一些农村地区调研发现,村干部职业化并非只有利,而是利弊共存。村干部职业化虽然能够有效激励村干部积极行政,并促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村干部职业化并没有解决村干部作为"当家人"为民服务的动力问题;伴随村干部职业化的是村级组织的行政化和村民参与的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市政府通过一些制度化的监控手段,改进村干部职业化,使村干部有效地为民服务。南京市村干部职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及其为克服弊端进行的制度创新,回应了当下村干部职业化的争议,为村干部职业化提供了借鉴和反思。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唐镖
在当今农村,什么人最有可能成为村干部?本文的分析表明:多数村干部拥有中学文化程度;在村主要干部职位上,中共党员和男性村民拥有绝对的优势。宗族之外的宗教、协会等民间组织背景尚未成为促成村干部出任的因素。村干部在乡村已乏道德权威,其权力与权威出现分离。从村干部的成长路径看,相当部分人曾在外村工作过或有非农经历,并有部分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曾参军“;富人村官”和“村官谋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村支书是从其他村干部位置转任过来。对出任村干部,家庭成分和父辈职业已无明显影响,但父辈的文化程度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区域之间的村干部群体尽管有着共同的特征,但在村庄、宗族与职业背景等方面却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农村 村干部 社会政治资本 群体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宁泽逵 柳海亮 王征兵 柴浩放
文章通过对村干部“公职化 /职业化”理论探讨与经验实践的述评 ,以及从评判村干部职业化的三个表征 :“村干部工资的来源及发放主体、村干部工作的流动性、村干部的职业生涯设计”和村干部职业化可行性的四个维度 :“国家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群众基础和组织机构环境以及村干部自身的基本素质”的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 ,尤其是中西部传统农业型地区的农村 ,村干部公职化 /职业化的条件还不成熟 ,并进一步澄清了经济发展与村干部职业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经济发展是村干部职业化 /公职化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而村干部职业化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 ,社会经济、法律法规、民众政治生活习惯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村干部 职业化 可行性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乡镇治理事务的公共服务取向与繁杂的公共行政事项对职业村干部群体形成制度性需求,农村社会格式化成为后备干部制度有效运作的社会土壤。职业村干部群体的科层化治理体现为权责明晰的行政责任制度、逐级晋升的官僚成长机制和常态化的办公会议制度。职业村干部群体身处科层化的治理结构中,具有理性官僚的些许特征。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并非仅仅依靠科层制就能实现,基层治理程式化以相应的社会条件和雄厚的公共财政为依托。众多的治理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同样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制度创新应通盘考虑相关治理变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乡镇治理事务的公共服务取向与繁杂的公共行政事项对职业村干部群体形成制度性需求,农村社会格式化成为后备干部制度有效运作的社会土壤。职业村干部群体的科层化治理体现为权责明晰的行政责任制度、逐级晋升的官僚成长机制和常态化的办公会议制度。职业村干部群体身处科层化的治理结构中,具有理性官僚的些许特征。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并非仅仅依靠科层制就能实现,基层治理程式化以相应的社会条件和雄厚的公共财政为依托。众多的治理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同样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制度创新应通盘考虑相关治理变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冲 庄天慧
文章构建了驻村干部胜任力模型,基于S省11个县(区)410个驻村干部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驻村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内在作用机制,测算了驻村干部胜任力与贫困村贫困程度的精准匹配度,基于不同的精准匹配度,探讨了驻村干部胜任力与贫困村脱贫成效的关系。结果表明:驻村干部专业知识、组织实施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价值认同度、脱贫责任感和职位特征之间都存在显著性的正向作用;S省驻村干部因村派人精准匹配度不高,处于勉强匹配和中度协调水平;驻村干部胜任力对贫困村脱贫成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将驻村干部对贫困村脱贫成效的解释力度提高19.48%和23.03%;高精准匹配度下,驻村干部胜任力对贫困村脱贫成效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如
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村干部长期扎根在基层,最知道农民所想所盼,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最为了解,也最有发言权。因此通过对村干部进行相关调查,可以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了解村干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所思所想。
关键词:
村干部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斌 甄静 王征兵 王兵涛 刘文科
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农业税以后村干部传统行政性职能开始逐渐弱化、消失,服务性职能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免税时代村干部普遍存在职能空缺和思想困惑。村干部何去何从?以未来农村组织变化的趋势为视角,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下考察了村委会组织与乡镇政府之间的关系,村委会组织与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指出在现实条件下村干部职能应明确定位在:协调各种要素、资源以发展农村经济,并积极为农村社区便民事业提供各种公益服务。
关键词:
免税时代 村干部 职能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叶平 何劲韬 王安富
本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考察村干部工作动机因素及其动机取向,揭示当前村干部工作动机的构成。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和梅州140个村为样本,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村干部工作动机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可以划分为5个维度:经济利益动机、升迁动机、宗族动机、贡献动机和荣誉动机;在这5个动机取向中,贡献取向的动机强度最高;学历、年龄、收入水平对村干部工作动机的影响不显著,性别、工作经验、任职年限和区域条件对工作动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村干部 工作动机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宣喻 陈金 余秀江
本文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广东省各地村干部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增加,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增加更快;村干部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和性质都与土地有关,主要是贪污行为,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村委会主任犯罪的几率比村支书高;最近几年村干部集体犯罪的趋势非常明显;村干部违法犯罪的事实主要通过举报这条途径被发现,但是,被发现的时间距最初的犯罪时间要滞后4年多;网络披露是相关案件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关键词:
村干部 违法犯罪 广东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玉娟
相比于财务会计等其他行业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明显滞后,管理会计职业化进程缓慢。基于学界对职业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供需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供给与需求问题,指出中国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发展路径:破解五大关键问题,最终实现管理会计的国际趋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