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2)
- 2023(13783)
- 2022(12172)
- 2021(11631)
- 2020(9771)
- 2019(22732)
- 2018(22308)
- 2017(44044)
- 2016(23694)
- 2015(26570)
- 2014(26301)
- 2013(25927)
- 2012(23447)
- 2011(20434)
- 2010(20029)
- 2009(18152)
- 2008(17585)
- 2007(14818)
- 2006(12581)
- 2005(10440)
- 学科
- 济(86966)
- 经济(86872)
- 管理(73431)
- 业(69422)
- 企(60172)
- 企业(60172)
- 方法(44677)
- 财(39779)
- 数学(39370)
- 数学方法(38852)
- 农(22716)
- 中国(22032)
- 税(21872)
- 务(21591)
- 财务(21520)
- 财务管理(21459)
- 税收(20427)
- 企业财务(20408)
- 收(20254)
- 业经(19190)
- 制(17920)
- 学(17719)
- 地方(17701)
- 财政(16306)
- 贸(15456)
- 贸易(15451)
- 易(15020)
- 理论(14981)
- 农业(14749)
- 和(14736)
- 机构
- 大学(317289)
- 学院(316760)
- 管理(131104)
- 济(123434)
- 经济(120855)
- 理学(115242)
- 理学院(114093)
- 管理学(112118)
- 管理学院(111548)
- 研究(96388)
- 中国(71827)
- 财(69085)
- 京(65464)
- 科学(60516)
- 财经(51605)
- 经(46967)
- 所(46592)
- 业大(46226)
- 农(45333)
- 中心(44501)
- 江(44458)
- 研究所(41944)
- 北京(40609)
- 范(38812)
- 财经大学(38527)
- 师范(38457)
- 经济学(36917)
- 州(35875)
- 院(35655)
- 农业(35317)
- 基金
- 项目(223881)
- 科学(176451)
- 研究(163939)
- 基金(163907)
- 家(141683)
- 国家(140546)
- 科学基金(122577)
- 社会(103032)
- 社会科(97776)
- 社会科学(97749)
- 基金项目(87906)
- 省(86696)
- 自然(80706)
- 自然科(78874)
- 自然科学(78855)
- 自然科学基金(77410)
- 教育(74964)
- 划(72752)
- 编号(67560)
- 资助(67451)
- 成果(53475)
- 部(49342)
- 重点(49070)
- 创(46917)
- 发(45921)
- 课题(44374)
- 创新(43706)
- 科研(43275)
- 教育部(42864)
- 项目编号(42814)
- 期刊
- 济(125971)
- 经济(125971)
- 研究(95070)
- 财(57959)
- 中国(53102)
- 学报(48566)
- 管理(45625)
- 科学(43065)
- 农(39444)
- 大学(37256)
- 学学(35247)
- 教育(30542)
- 农业(27707)
- 技术(27146)
- 财经(23939)
- 融(21428)
- 金融(21428)
- 经济研究(20647)
- 业经(20544)
- 经(20187)
- 务(17772)
- 财会(17218)
- 问题(16184)
- 税(15800)
- 图书(15543)
- 会计(15293)
- 理论(15116)
- 版(14693)
- 科技(14599)
- 技术经济(14582)
共检索到448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小刚
近年来,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企业战略转移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被收购方或控股股东常常做出业绩承诺,主要有股份补偿和现金补偿两种形式。而对于两种补偿形式的财税处理,会计准则和税法并未做出明确规定。本文在文献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以斯太尔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作为分析对象,结合会计原理和现有税收法规提出了股份补偿和现金补偿两种形式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见解。
关键词:
业绩承诺 并购重组 会计原理 税法法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志凤 高艳荣
近年来,并购成为企业战略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方式。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被收购方或控股股东往往会做出履约承诺,而并购交易中涉及履约承诺补偿的税务和会计处理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做出规范的指导。本文以斯太尔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为例,结合现有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探讨斯太尔公司在业绩承诺中涉税会计处理不足,导致重组后斯太尔公司后续经营情况不理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明明 余鹏翼
近几年上市公司并购浪潮汹涌,业绩承诺成为市场常态,同时也伴随着业绩失诺的大量增加。本文以斯太尔业绩失诺后随意变更补偿方案为例,从收购方、被收购方、并购项目中的资产评估机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斯太尔随意变更补偿方案的后果以及造成它业绩失诺的原因。分析表明,并购中的业绩失诺受多方影响,收购方对并购的过于乐观、被收购方为促进并购而过高许诺业绩、中介评估机构对市场的过于乐观都能会影响业绩承诺的指标。为避免业绩失诺的发生,参与并购的三方都应该谨慎行为。
关键词:
业绩失诺 随意变更补偿 责任分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超 刘长翠 雒晨旭
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于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的所得税处理问题存在广泛争议。本文以补偿方式为切入点,在对当前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的所得税处理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引入实务案例,分别对"现金补偿""股份回购补偿"和"送股补偿"方式下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所得税处理争议的解决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实操层面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补偿的税务处理和税务部门的征管稽查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小刚 乐晓梅
上市公司在进行关联并购交易时,控股股东为了实现估值高溢价以及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普遍签订了比较高的业绩承诺协议。但是这些业绩承诺实现了吗?如果没有实现市场会做何反应?基于此,本文以浙江广厦做出的并购业绩承诺以及后续三年的业绩承诺实现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事项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做出业绩承诺时市场具有正面的市场反应,但是当业绩承诺没有实现时具有较强的负面反应。
关键词:
业绩承诺 市场反应 浙江广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琴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重组协议订立阶段,针对目标资产签订业绩补偿协议的首次公告使得作为收购方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高的短期市场超额收益;并购重组活动完成后的3年间,目标资产存在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在长期市场绩效上同样表现得更加抢眼,但才财务绩效上却与目标资产不存在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并无显著差别。以上结果说明,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得到了资本市场较多的认同与肯定,但从长期财务绩效来看,业绩承诺的价值创造能力尚待进一步证实。本文的发现对投资者、收购活动参与各方及监管层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承诺 公司绩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竞达 范庆泉
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行为及其政策影响进行相关研究。从并购项目实现期内业绩达成率的角度,本文发现"神预测"区间内相邻实现期内的业绩达成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前期业绩实现期的业绩达成率要显著高于后期,由此本文认为我国并购重组中存在高业绩承诺现象。进一步,从业绩实现能力的角度,本文划分出具有高业绩承诺行为的并购项目并将其对估值溢价率和交易溢价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高业绩承诺使其获得了"高估值",同时在资产交易时产生了"高溢价"。高业绩承诺的并购重组项目由于业绩无法实现,则变成了上市公司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全面的证据,也为监管机构建立更为有效的补偿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承诺 补偿方式 经营业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饶茜 侯席培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违约事件频现,本文以2008年5月18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并做出业绩承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三个层次分析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并购标的业绩承诺达标与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以及不同补偿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表明:业绩承诺到期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下滑;并购标的业绩达标的上市公司,比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更好;获得股份补偿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明显好于获得现金补偿的上市公司。期望本研究为并购重组业绩承诺政策的实施提供更为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业绩承诺 补偿方式 经营业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熙琼 任芳 杨昌安
基于并购重组利润监管政策,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业绩承诺制度对实体经济的作用。结果发现:并购时有业绩补偿承诺与被并购企业金融化显著负相关;货币政策越宽松和行业竞争度越高,业绩补偿承诺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越强。作用机制为:业绩补偿承诺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激励效应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地,金融资产特征方面,业绩补偿承诺对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波动性、短期金融资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业绩补偿承诺特征方面,有较高补偿金额、虚高承诺、双向补偿、使用现金支付的业绩承诺协议可以更大程度地抑制企业金融化。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业绩承诺制度可以改变企业信息环境和管理层逐利方式,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实现企业健康发展,说明并购重组中的利润监管政策可以产生显著的实体经济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并购 实体经济 业绩承诺制度 企业金融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旎 文晓云 郑国坚 胡志勇
由于并购具有金额大与标的资产质量难以辨别等特点,如何在并购交易中降低交易风险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话题。文章以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2015年至2016年审核通过的并购事件为样本,从业绩承诺视角探讨市场对于并购重组交易契约中信息传递机制的看法。研究表明,市场会对业绩承诺这一信息传递机制予以积极反应,业绩承诺越乐观,并购方在公告期间的超额收益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关联并购、投资者专业化程度较低或财务信息更稳健的情况下,业绩承诺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更明显。文章以业绩承诺为切入点,为学术界了解如何降低并购交易中的信息风险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翟进步 李嘉辉 顾桢
随着并购重组的井喷,业绩补偿承诺作为并购交易定价调整机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那业绩承诺是降低还是加剧了并购交易中的投资风险?基于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业绩承诺对标的资产估值及并购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业绩承诺能够减缓当事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较强的信号作用,推高了并购重组时标的资产的评估价值,同时造成上市公司股价的攀升,该相关度在双向业绩承诺重组交易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进一步对业绩承诺进行了事后研究,结果发现,业绩承诺的实现程度与之前的资产高估值并不形成一致关系,预示着高估值资产所蕴涵的预期业绩并未实现,深入分析发现,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好(外部环境)和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较低(内部环境)是其主要原因。因此,资本市场投资者应慎重看待并购重组中的业绩承诺,防范业绩承诺成为空谈的风险;同时,监管层应强化对业绩承诺的事前和事后管理,而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强化对业绩承诺违约的处罚力度是其重要思路。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支晓强 王瑶 侯德帅
业绩承诺作为我国企业并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既可能是激发企业价值创造的利器,也可能沦为内部人自利的工具。本文以2008—201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人在业绩承诺期内减持规模显著增加,尤其当公司盈余信息质量较低、分析师乐观度较高时,内部人减持规模更大。当公司业绩承诺实现率虚高时,内部人减持也更多。这些结果表明内部人可能会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在承诺期内高位减持套现,导致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此外,本文还发现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在非关联并购、民营企业以及外部媒体监督较弱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内部人主要在业绩承诺期后期减持。并且,当业绩承诺水平越高时,内部人减持规模越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拓展业绩承诺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机理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内部人信息优势和自利行为的相关文献,同时对于完善业绩承诺监管和改善投资者决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菊 陈欣
在2014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证监会取消了盈利预测的强制性规定,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自主协商是否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我们发现,行业风险系数显著抑制了签订业绩补偿承诺的可能性,而溢价率和股票支付比例却显著正向影响签订该承诺的意愿。研究表明,随着并购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签订业绩补偿承诺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提高。业绩补偿承诺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也在一定层面上起到了信号作用。
关键词:
业绩补偿承诺 新政策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恩学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其实现战略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近些年,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的"三高"并购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已成为资本市场各方均能接受的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溢价”还是“高质量”?——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可靠性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与业绩承诺——基于2008-2014年沪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的分析
并购重组业绩承诺实施风险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以雅百特为例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业绩承诺的问题、监管难点及对策
企业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未达标的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并购业绩补偿承诺与商誉减值
两种不同并购模式下业绩承诺补偿的会计处理探析
“橡皮图章”还是“独立监督”:独立财务顾问对并购重组标的企业业绩承诺可靠性影响研究
业绩补偿承诺规避高溢价并购风险作用研究——以HH上市公司并购MJ公司为例
业绩补偿承诺对并购短期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黄河旋风并购上海明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