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5)
- 2023(12585)
- 2022(10996)
- 2021(10635)
- 2020(8947)
- 2019(21066)
- 2018(20650)
- 2017(40365)
- 2016(21692)
- 2015(24605)
- 2014(24359)
- 2013(24425)
- 2012(22377)
- 2011(20282)
- 2010(19997)
- 2009(18539)
- 2008(18117)
- 2007(15642)
- 2006(13794)
- 2005(12307)
- 学科
- 济(90867)
- 经济(90770)
- 管理(66880)
- 业(66478)
- 企(57020)
- 企业(57020)
- 方法(44134)
- 数学(38812)
- 数学方法(38473)
- 财(27532)
- 中国(24755)
- 农(21956)
- 务(18958)
- 财务(18894)
- 财务管理(18869)
- 业经(18774)
- 贸(18204)
- 贸易(18195)
- 企业财务(18093)
- 制(17983)
- 易(17775)
- 学(17232)
- 地方(15371)
- 农业(14617)
- 和(14204)
- 技术(13579)
- 环境(13374)
- 体(13289)
- 银(13267)
- 理论(13259)
- 机构
- 大学(314837)
- 学院(309569)
- 济(132431)
- 经济(129985)
- 管理(127493)
- 理学(111102)
- 理学院(109974)
- 管理学(108401)
- 管理学院(107857)
- 研究(104535)
- 中国(79568)
- 京(67065)
- 科学(61506)
- 财(60670)
- 所(51622)
- 财经(49476)
- 研究所(47009)
- 中心(45824)
- 经(45321)
- 农(43990)
- 北京(43149)
- 业大(43012)
- 江(41297)
- 经济学(40220)
- 范(38592)
- 师范(38291)
- 院(37771)
- 财经大学(37306)
- 经济学院(36325)
- 商学(34608)
- 基金
- 项目(211065)
- 科学(167275)
- 基金(156754)
- 研究(154964)
- 家(136061)
- 国家(134982)
- 科学基金(116648)
- 社会(99484)
- 社会科(94430)
- 社会科学(94405)
- 基金项目(83366)
- 省(77759)
- 自然(75880)
- 自然科(74162)
- 自然科学(74144)
- 自然科学基金(72846)
- 教育(70459)
- 划(66776)
- 资助(65470)
- 编号(61954)
- 成果(50481)
- 部(48631)
- 重点(46527)
- 发(43662)
- 创(43552)
- 教育部(42293)
- 课题(41502)
- 国家社会(41357)
- 人文(40921)
- 创新(40600)
- 期刊
- 济(139183)
- 经济(139183)
- 研究(94189)
- 中国(53189)
- 管理(47065)
- 财(46935)
- 学报(45921)
- 科学(43757)
- 农(39061)
- 大学(35263)
- 学学(33065)
- 教育(29467)
- 农业(27705)
- 融(26518)
- 金融(26518)
- 技术(24860)
- 财经(24447)
- 经济研究(23196)
- 经(20798)
- 业经(20359)
- 问题(18383)
- 贸(16599)
- 图书(15482)
- 技术经济(15478)
- 业(15263)
- 理论(15261)
- 国际(15009)
- 世界(14699)
- 现代(13950)
- 科技(13825)
共检索到447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张敏 刘志彪
本文以中国沪深股市1998~2006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企业扩张方式(自行投资和外部扩张)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主要以自行投资作为主要的扩张方式。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类别、董事会活跃度、股权集中度、现金、企业规模和是否有集团形式的母公司等因素显著地影响了企业扩张方式的选择;企业的两种扩张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关系;实际控制人类别、董事会活跃度、成长性、现金、是否有集团形式的母公司、企业规模、无形资产规模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这两种扩张方式在规模上的差异。
关键词:
并购 自行投资 扩张方式 影响因素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玉罡 窦倩 柳杭
本文从中小板上市公司IPO后并购及资本支出这一视角,来研究公司的IPO动因。研究证实了IPO募集资金量与资本支出的正相关关系,且公司内部投资是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主要发展途径。在并购强度高的行业内,并购则成为上市公司IPO后可能选择的另一种扩张方式。此外,IPO后的股票增发及债务融资也为公司发展提供后续资本支持,可看作是公司IPO的间接动因。
关键词:
中小企业板IPO 并购 资本支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祥松 卢春城
筛选沪深两市采掘业上市公司中在2008年发生并购的公司作为样本,对比全行业和未发生并购企业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长期并购绩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并购活动在短期内会对企业造成绩效冲击,但长期来看,并购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建梁 袁宏泉
本文以1999年-2003年间沪深两市发生的826起并购事件为有效样本事件,利用生产函数计算出公司并购前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对外扩张的并购活动对产出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整体上看,上市公司收购股权或收购资产的对外扩张对产出效率的提高并不理想;收购股权的效率要高于收购资产的效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 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井林 刘淑莲 杨超
从公司IPO决策的融资动因出发,分别检验公司IPO募集资金对并购可能性与内部投资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IPO为并购扩张与内部投资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反向说明了并购扩张与内部投资活动共同驱动了公司IPO决策。公司内部投资支出所占IPO募集资金比例显著高于并购活动,说明内部投资成长是IPO公司成长模式的常态,而并购扩张可能是IPO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选择。并且发现公司IPO后的并购扩张与内部投资活动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关键词:
IPO 并购 内部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燕 郑涵钰
基于1996—2015年上市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本文利用Heckman两阶段法对OFDI扩张速度与企业绩效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实证考察,并分析了内外部因素在调节扩张速度对企业绩效影响时所发挥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扩张速度显著促进对外投资企业的投入资本回报率,且资本密集型行业、向发达国家投资的促进效应更加长期稳健。而具有较高研发水平、较低负债率和从事较高国际经营化程度的行业则进一步促进企业在快速扩张中获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淼
本文以2007—2012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在采用吸收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的财务会计规则下,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过度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固定成本压力与上市公司过度生产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过高的固定成本促使管理层过度生产,以通过高产量摊低成本。而企业的投资扩张也与过度生产程度正相关,形成了投资扩张驱动下的生产扩张。
关键词:
过度生产 盈余管理 成本结构 投资扩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方齐云 梁媛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家,吸收外资高达535亿美元,占世界吸收外资总额的9.6%,而当年通过并购实现的外资流入量占外资输入总额的比例也突破性地达到7.1%。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相当多的行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对增量资本的容量有限,外资将更多地采取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而上市公司是中国优质企业的代表,通过证券市场并购中国行业龙头将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最优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秦容 李迅 张同健
本文基于我国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中,股权融资的效果最好,债券融资次之,内源融资效果最差。此外,并购规划和并购交易对并购绩效存在促进作用,技术整合、生产整合和营销整合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文化整合对并购绩效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安俊 樊燕萍
本文对我国2008年至2011年间发生并购行为的煤炭企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并购的目标资产规模小,而其利润规模大,企业就更倾向于内源融资的方式;历史负债规模及市盈率是决定债权融资的主要因素;净资产收益率、流通股股权、配股权则是股权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曙明 王倩 张勤勤
商业信用是拓展国家宏观调控渠道、增加企业流动现金额的重要手段。基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状,本文认为商业信用能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也能借由信号传递机制,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两条路径为企业提供间接融资,这使得并购企业可以凭借商业信用获得更多流动性,从而提高并购现金支付的概率。本文使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影响的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商业信用直接提升了并购企业使用现金支付的概率;此外,商业信用还通过增加信贷可得性和减少债务融资成本间接提高了并购企业使用现金支付的概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高风险企业及所处地区金融市场发展较为完善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翟进步 王玉涛 李丹
在控制支付方式的情况下,本文考察了并购过程中不同融资方式选择(划分为自有资金、债务和权益三种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权益融资方式显著提升了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和股东财富,而债务融资方式则降低了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并有损于股东财富,这与西方实证结果和金融理论并不一致,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弱式有效和"功能锁定"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选择权益融资方式的收购公司其未来财务绩效上升,而选择负债融资方式的公司其财务绩效下降,这与市场绩效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文对于中国监管层、资本市场参与者更深层次认识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并购 融资方式选择 功能锁定 绩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晓明
从2000~2004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208起上市公司并购情况来看,收购公司在并购后1~3年实现显著负的超常收益,即收购方发生了价值损失,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同时,国有控股公司的并购绩效好于非国有公司,同城并购表现好于异域并购,多元化并购绩效差于同业并购,优势控股公司表现差于非优势控股公司。此外,与资产收购相比,股权收购的长期绩效表现更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并购绩效 连续持有超常收益
[期刊] 会计之友(上)
[作者]
王彤彤
本文在总结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发生外资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主体,进行实证分析,以显示外资并购的绩效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璋礼
世界并购热潮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同时并购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并购这类有效的经济手段目前受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纳,主要用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率。文章采用经营业绩研究法从财务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对进行并购活动的上市公司沪、深两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检验。同时,将并购事件按照并购类型分类,比较分析不同并购类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如何。
关键词:
并购 并购绩效 财务绩效评价 因子分析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