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0)
2023(5244)
2022(4381)
2021(3679)
2020(3230)
2019(7181)
2018(6842)
2017(14421)
2016(7170)
2015(8072)
2014(7714)
2013(7860)
2012(7274)
2011(6616)
2010(6388)
2009(5939)
2008(5814)
2007(4994)
2006(4176)
2005(3572)
作者
(19493)
(16508)
(16478)
(15610)
(10687)
(7931)
(7489)
(6320)
(6210)
(5906)
(5727)
(5650)
(5129)
(5129)
(5115)
(5041)
(4886)
(4853)
(4845)
(4754)
(4028)
(4014)
(3995)
(3707)
(3702)
(3640)
(3536)
(3448)
(3256)
(3248)
学科
(41987)
经济(41951)
(26164)
方法(25763)
管理(25171)
数学(24416)
数学方法(24331)
(21824)
企业(21824)
(11642)
中国(8214)
(7879)
贸易(7879)
(7666)
(7638)
(7623)
地方(7480)
(7203)
财务(7192)
财务管理(7176)
企业财务(6999)
业经(6637)
(6065)
(5824)
金融(5824)
体制(5458)
技术(5392)
农业(5367)
环境(5341)
(5052)
机构
大学(110436)
学院(108470)
(53441)
经济(52803)
管理(47808)
理学(43047)
理学院(42737)
管理学(42275)
管理学院(42072)
研究(29420)
(25151)
中国(22702)
财经(21343)
(20123)
(19719)
经济学(18640)
经济学院(17341)
财经大学(16373)
科学(14736)
商学(14600)
中心(14534)
商学院(14488)
(14079)
业大(13660)
经济管理(13218)
(12844)
(12537)
北京(11980)
(11309)
(11216)
基金
项目(78307)
科学(64624)
基金(62075)
研究(56221)
(52644)
国家(52291)
科学基金(47438)
社会(41067)
社会科(39477)
社会科学(39473)
基金项目(32866)
自然(29718)
自然科(29172)
自然科学(29170)
(28860)
自然科学基金(28708)
教育(26484)
资助(26046)
(24085)
编号(20161)
(19149)
国家社会(18458)
教育部(17615)
人文(17301)
重点(16980)
(16823)
(15961)
创新(15792)
(15607)
大学(15527)
期刊
(47084)
经济(47084)
研究(30358)
(19202)
管理(16420)
中国(14453)
学报(14248)
科学(12728)
大学(11733)
财经(11374)
学学(11135)
(10577)
金融(10577)
(9818)
(9660)
经济研究(9608)
技术(8359)
统计(7369)
业经(7326)
(6772)
问题(6770)
农业(6620)
(6611)
商业(6460)
技术经济(6066)
决策(5976)
理论(5327)
国际(5119)
教育(5030)
实践(4657)
共检索到143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庆丽  
文章根据中国2007年至2011年全部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并购的协同效应能否给并购公司带来持续的超额利润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只有并购目的是为了获得被并购公司无法入账的自创商誉而进行的并购或者是为了并购后能够形成协同效应而进行的并购的时候,商誉比率与超额利润率才显著正相关,作为计量并购协同效应的商誉才是创造超额利润的源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金鑫  岳公正  
文章首先讨论了协同效应概念问题;然后从协同效应计量方法与定义两个角度分析了并购中协同效应计量的难点。文章指出,协同效应从理论上来说是存在的,但由于计量上的问题,使得在实践中难以精确计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付强  
海外并购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并购定价与准确的协同效应估算。文章以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为例,采用并购前后经营数据,分别从资产评估报告分析的静态预期协同效应、财务指标分析的动态预期协同效应和资本市场分析的短期预期协同效应三个维度探讨并购后协同效应大小,以检验海外并购定价的合理性,为今后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瑞稳  冯杰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5年度并购事件中的86家样本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对收购公司没有产生应有的协同效应,收购公司的股东财富受到损害,市场对并购的前景持怀疑态度。另外本文还分行业、交易类型对并购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并购其协同效应的差异并不明显,是否为关联交易对协同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青原  王永海  
公司并购的主要动机在于获取协同效应,而这也是公司并购创造股东价值的主要驱动力。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学者们对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同时也论述了其对理论推断与实证结论之间所构成了“公司并购协同效应悖论”的主要解读思路;最后提出了笔者对“公司并购协同效应悖论”的解读思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建新  贺虹  
协同效应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经济学家解释企业并购的著名理论之一。本文以1999-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以面板数据、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和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从总体上看,短期内,企业并购产生了积极的协同效应,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是消极的;收购股权、关联交易和法人股为第一大股东对协同效应的影响是正面的,而横向并购、混合并购、并购后第一大股东有变动、并购后收购公司成为目标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或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目标公司或可以对目标公司施加重大影响、A股流通股为第一大股东、国家股为第一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翠珍  吴生瀛  
企业并购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购后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主要表现,以2013年发生并购的主并购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财务协同效应在短期和长期如何实现及财务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并购在短期内可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但是长期这种效应会减弱;从影响因素来看,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负债能力、并购类型和并购现金支持比例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影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如何更好地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提出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翠珍  吴生瀛  
企业并购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并购后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企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主要表现,以2013年发生并购的主并购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财务协同效应在短期和长期如何实现及财务协同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并购在短期内可以实现财务协同效应,但是长期这种效应会减弱;从影响因素来看,并购企业的盈利水平、负债能力、并购类型和并购现金支持比例财务协同效应的实现影响显著。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对如何更好地实现财务协同效应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鲜华   秦东升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在不预先设定因果关系的前提下,针对ESG履责表现与财务绩效的关联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ESG履责表现越好,财务绩效越佳,且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维度无一例外;除治理维度表现与市场绩效之间只存在单向正相关关系之外,无论是整体ESG履责表现还是分维度表现,均与财务绩效存在着双向协同效应,即ESG履责表现越好,财务绩效越佳,反之亦然。因此,企业需将责任践行与商业模式结合起来,将其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工具;政府的硬性监管需与企业自我监管结合成为混合监管模式,使之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利益相关各方则需关注社会责任和ESG的增值效应,共同推动A股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和注册制改革的深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鲍新中  陶秋燕  盛晓娟  
文章研究了企业合并后资源整合效果对创新的影响。选取了信息技术行业129个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息系统整合、文化整合和技术整合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以及战略整合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都对企业的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协同效应和一些企业运营方面的协同效应对创新没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企业在实现合并后应加强资源整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合并为了增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企业文化、技术和战略方面的整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滕海川  刘丽萍  
以并购双方的市场价值的变化来刻画协同效应。在面对并购或被并购时,公司的股本规模与并购中的协同效应必然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从证券市场定价的角度探讨并购形式下的协同问题。在基本模型的选择上,采用SMDA模型的基本形式,探讨了协同效应与并购双方规模的联系。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维萍  
在公司并购动因的理论探讨中,“税收协同效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因素,经济学家们对并购的税收协同效应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辩论,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本文探讨了税制中形成并购税收协同效应的因素,以及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因素的理论贡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云梅  胡阳  朱永成  
本文通过建立企业产销研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从正协同效应、负协同效应两个维度,生产、销售、研发正、负协同效应等层面,在兼顾企业投资人、消费者、企业经营管理者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重视企业风险,考虑企业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构建了PAN模型,对企业并购后的产销研协同效应进行了评价。模型以产销研正、负协同效应评价结果的比值来衡量企业并购后产销研最终的协同效应,帮助企业诊断其产销研协同效果,找准产销研各节点上存在的优劣势,为企业产销研协同工作及协同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丽萍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并购给企业财务方面带来的效益,这种效应的取得是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之一。本文在提出财务协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财务协同在企业并购中的几种表现,并对财务协同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作了一定探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晓慧  孙涛  
西方并购理论认为公司并购存在着协同效应,为此,许多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支付了大量的溢价,结果使许多并购公司因支付溢价而逐步发生亏损、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文章通过分析公司并购中协同效益产生的条件,以及利用协同效应来补偿支付溢价的难度,提出了在许多情况下公司并购的协同效应是个陷阱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