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29)
- 2023(3498)
- 2022(2905)
- 2021(2578)
- 2020(2086)
- 2019(4698)
- 2018(4206)
- 2017(8392)
- 2016(4567)
- 2015(5070)
- 2014(5009)
- 2013(5022)
- 2012(4623)
- 2011(3928)
- 2010(4031)
- 2009(3670)
- 2008(3967)
- 2007(3546)
- 2006(3166)
- 2005(2960)
- 学科
- 业(22545)
- 企(20811)
- 企业(20811)
- 管理(20446)
- 济(19245)
- 经济(19229)
- 财(11907)
- 方法(10128)
- 务(9237)
- 财务(9222)
- 数学(9218)
- 财务管理(9218)
- 数学方法(9165)
- 企业财务(8976)
- 制(8729)
- 体(6604)
- 体制(6189)
- 农(4463)
- 业经(4394)
- 中国(4246)
- 贸(3787)
- 贸易(3780)
- 易(3702)
- 银(3519)
- 银行(3517)
- 行(3290)
- 农业(3191)
- 融(2912)
- 金融(2912)
- 度(2715)
- 机构
- 大学(67934)
- 学院(67519)
- 管理(29334)
- 济(29245)
- 经济(28705)
- 理学(25564)
- 理学院(25394)
- 管理学(25115)
- 管理学院(24994)
- 研究(19053)
- 财(17350)
- 中国(15969)
- 财经(13668)
- 京(13158)
- 经(12503)
- 财经大学(10427)
- 科学(9567)
- 江(9373)
- 中心(9117)
- 商学(9079)
- 所(9049)
- 商学院(9028)
- 经济学(8632)
- 北京(8498)
- 农(8047)
- 州(7833)
- 业大(7823)
- 经济学院(7751)
- 研究所(7701)
- 经济管理(7519)
- 基金
- 项目(42005)
- 科学(34143)
- 基金(32138)
- 研究(30515)
- 家(27500)
- 国家(27296)
- 科学基金(24602)
- 社会(20567)
- 社会科(19711)
- 社会科学(19707)
- 基金项目(16591)
- 自然(16258)
- 自然科(15949)
- 自然科学(15946)
- 自然科学基金(15703)
- 省(15227)
- 教育(14739)
- 资助(13855)
- 划(13008)
- 编号(11909)
- 部(10127)
- 成果(9716)
- 重点(9176)
- 教育部(9135)
- 人文(8896)
- 国家社会(8602)
- 创(8503)
- 制(8362)
- 性(8207)
- 大学(8104)
共检索到100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宁文 胡琴
本文以2010至2014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并购方盈余质量和大股东持股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大股东持股对盈余质量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并购方盈余质量越低,越偏向于采用股票支付;(2)当并购方大股东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之间时,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3)当大股东持股位于中间水平时,即使并购方盈余质量较低,也更偏向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宁文 胡琴
本文以2010至2014年发生并购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并购方盈余质量和大股东持股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同时本文还研究了大股东持股对盈余质量与并购支付方式的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并购方盈余质量越低,越偏向于采用股票支付;(2)当并购方大股东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之间时,倾向于采用现金支付;(3)当大股东持股位于中间水平时,即使并购方盈余质量较低,也更偏向于采用现金支付方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晶 张永安
本文基于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背景,尝试从主并方股权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并购动机和并购行为选择进行研究,探讨主并方股权结构与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关联性。本文以2006-2008年间我国沪深两市的158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概率选择模型(Probit)实证分析了主并方股权结构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国有性质的控股股东采用现金支付的可能性更高;当主并方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位于中间水平(20%-60%)时,为避免控制权转移,主并方倾向于现金支付,而当持股比例较低(低于20%)或较高(高于60%)时则更倾向于股票支付;主并方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采用现金支付的可能性越大。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并购 股权结构 支付方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涛 李善民 周昌仕
文章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并购活动中的关联性特征,研究支付方式对收购公司股东收益的影响。选取我国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的569个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改后中国并购交易中收购公司股东获得正的超常收益;采用股票支付时收购公司股东收益显著为正,而现金支付对收购公司股东收益没有显著影响;关联并购比非关联并购能够为收购公司创造更大收益,关联并购中股票支付的股东财富提升更为显著,但是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收购公司就没有显著的正财富效应。
关键词:
支付方式 关联并购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嵇存海 王琳 王孟举
企业并购长期绩效的影响因素众多。在并购支付多样化和高管层持股增加的背景下,文章研究了高管持股、支付方式和并购长期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相较于现金支付方式,主并方采用股票支付方式有助于获得更优的并购长期绩效;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高管持股会削弱股票支付方式对主并方并购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同时,从政府降低并购股权融资门槛、公司注重选择股票支付方式和完善高管股权激励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并购 支付方式 高管持股 并购长期绩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跃军 左晶晶
作为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大股东制衡机制对盈余管理和盈利质量存在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两类不同盈余指标的代表,以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高,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低;(2)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对第一大股东(或前两大股东)的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低,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这表明,不同的大股东对不同类型的盈余指标存在选择偏好:控股股东可能偏好市场和投资者反应程度较为显著,盈余管理空间较大且相对易于操纵的盈余指标;而与之相反,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颜洁 李志益
文章以2007—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大股东数量与企业盈余质量关系。结果表明:当企业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即数量较多时,企业盈余质量显著提高,这种提升效果在审计质量差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文章的发现有利于为从公司治理层面和资本市场层面提升企业盈余质量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大股东 盈余质量 审计质量 企业性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谦
本文以2002-2003年沪市A股为研究样本,得用截面的Jones模型来分析在中国上市公司与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关系成正相关,而经理人持股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性关系,说明我国目前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不合理,建议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使之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大股东和经理人持股 公司治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光国 刘爽 赵健宇
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数据,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个方面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大股东控制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同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在将样本依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组后,这种负相关性在大股东非绝对控制组中仍然成立,而在绝对控制组中则不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斌 宋春霞
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成本及操控手段的选择,文章采用2009-2013年间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样本,检验了在股权质押的特定情形下上市公司真实性盈余管理与应计性盈余管理的替代效应。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债务融资引入了质权人这一外部治理角色,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性盈余"操控行为,使其盈余管理方式向更加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转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凯 徐琴
以我国2006年底已经实施了股改的深沪两地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收益-盈余模型检验了终极产权性质、第一大股东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已经实施了股改的上市公司,股权仍然相对集中;当上市公司属于国家终极控制时,盈余质量会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能力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终极产权性质 第一大股东 盈余质量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葛文雷 平静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大小非的逐渐解禁,以换股并购为主的非现金并购越来越显现出它在改善并购绩效方面的优越性。本文选取了我国96家2006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比较了现金并购和非现金并购这两种不同支付方式下企业的并购绩效,得出非现金并购在改善并购绩效方面优于现金并购的结论。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翁健英
文章手工搜集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02年-2006年大股东资金占用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掏空)→业绩困境→利用财务报表的盈余管理加以掩饰"的行为模式。研究发现: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亏损公司而言,大股东资金占用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可能向上盈余管理、美化业绩。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将公司业绩恶化归咎于其非法的"掏空"行为,从而竭力延迟坏消息、进行盈余管理、虚增收益。
关键词:
大股东资金占用 盈余管理 业绩困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中胜 陈俊
本文以深沪两市2000-2002年所有A股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的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越严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说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不仅可能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还会降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川 曹国华
本文利用2007-2010年间沪深A股532家上市公司的2191个减持事件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非年报效应与大股东减持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大股东减持力度越高;而且大股东减持行为具有明显的非年报效应,选择在中期报告或季度报告期间减持的大股东的减持力度更大;而考虑盈余管理对非年报效应的依赖性后,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而且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被明显放大了。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大股东减持存在明显的"三季报效应",大股东会主动通过第三季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达到减持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