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7)
- 2023(1992)
- 2022(1617)
- 2021(1597)
- 2020(1400)
- 2019(3022)
- 2018(2947)
- 2017(6199)
- 2016(3049)
- 2015(3332)
- 2014(3139)
- 2013(3119)
- 2012(2700)
- 2011(2302)
- 2010(2163)
- 2009(2141)
- 2008(2350)
- 2007(2064)
- 2006(1861)
- 2005(1718)
- 学科
- 业(17075)
- 企(16859)
- 企业(16859)
- 管理(14786)
- 济(12878)
- 经济(12858)
- 财(9769)
- 方法(8307)
- 数学(7830)
- 数学方法(7801)
- 制(7494)
- 务(7421)
- 财务(7412)
- 财务管理(7407)
- 企业财务(7249)
- 体(5710)
- 体制(5491)
- 业经(2762)
- 银(2703)
- 银行(2703)
- 贸(2696)
- 贸易(2695)
- 易(2643)
- 行(2522)
- 制度(2239)
- 度(2239)
- 财政(2235)
- 融(2215)
- 金融(2215)
- 市场(2178)
- 机构
- 大学(43795)
- 学院(43261)
- 管理(20559)
- 济(20102)
- 经济(19788)
- 理学(18207)
- 理学院(18111)
- 管理学(17981)
- 管理学院(17898)
- 财(12759)
- 财经(10180)
- 研究(10089)
- 中国(9953)
- 经(9497)
- 财经大学(8031)
- 京(8029)
- 商学(6774)
- 商学院(6728)
- 经济学(6210)
- 融(6197)
- 金融(6083)
- 经济学院(5704)
- 中心(5347)
- 北京(5216)
- 江(5204)
- 经济管理(5088)
- 会计(5044)
- 工商(4694)
- 州(4472)
- 上海(4446)
共检索到61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生年 黄兰兰
在企业并购中,采取恰当的支付方式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以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并购方现金支付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方现金支付有助于缓解企业股价高估;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现金支付通过减少代理成本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了股票错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银行业竞争程度高的地区和跨行业并购样本中,并购方现金支付对股票错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显著。文章拓展了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防范金融风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苏燕
基于2008年至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发起并购重组的样本,实证分析了媒体报道对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并购重组首次公告日前一段时间窗口内,媒体对并购方的非负面报道相较于负面报道越多,并购方在并购支付时选择股票参与支付的可能性就越大。拓展性研究显示:在媒体报道的影响下,股票参与支付的并购能够为并购方创造较好的短期并购绩效,但不会提升长期的并购绩效;并购方在并购前可能存在媒体披露管理行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兰兰 董建博 王生年
选取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企业并购战略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境内与跨境并购战略均加剧了企业的股票错误定价,且跨境并购的影响更大。机制检验发现,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在企业并购战略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战略委员会和产品市场竞争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有效缓解并购战略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竹青 谢赤
采用Logistic模型,基于st公司分别作为并购方和目标方双视角,考量中国资本市场并购活动中决定支付方式的市场因素、公司因素和交易因素。结果表明,市场因素中商业周期指标越积极,并购双方越愿意选择非现金支付;市场利率越高,越倾向于以现金支付。st公司为并购方时支付方式选择受到管理者控制权、分析师数量和交易态度等因素的决定;st公司为目标方时支付方式选择受到公司财务杠杆、公司成长机会、分析师数量和交易态度等因素支配。不同的并购支付方式会对并购后企业产生不同的效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生年 黄兰兰
以近年来上市公司频发的并购重组为背景,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加剧了并购方的股票错误定价,高商誉的公司股价被严重高估,计提商誉减值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增量信息,缓解商誉导致的股票错误定价。进一步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和投资者情绪在并购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商誉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高、分析师跟踪人数多的情况下更为显著,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存在利用并购商誉导致的股价高估实现高位减持的行为。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对并购商誉正确定价,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琦 杨婉怡
随着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不断发展,股票错误定价对公司并购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股票错误定价对公司并购动机、并购支付决策以及并购经济后果三大方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往研究发现股票错误定价对并购活动的发起与终止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股价高估驱动并购和市场迎合驱动两种并购理论来解释公司并购动机。并购支付同样受到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现有研究关于错误定价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而在并购溢价合理性的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并购经济后果方面,已有文献从不同视角分析了股票错误定价对并购财富分配的影响,并结合协同效应考察了错误定价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鉴于股票错误定价与公司并购研究现状下存在的争议问题与不足之处,未来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井林 李宇姣
随着学术界对企业并购决策动因的研究逐步由理性经济视角转向行为学视角,股票市场错误定价的并购效应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然而,国内外关于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并购影响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诸多争论,国内学者基于中国情境下对股票市场错误定价与并购的关系还有待深入考察。为此,文章基于多维度视角,从并购浪潮、并购决策、并购支付与融资方式、并购溢价以及并购绩效等维度,就股票市场错误定价对并购行为和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争议与不足,指出未来研究有待突破的方面,以期对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玮倩 徐寿福 辛琳
连续现金分红一直是我国监管部门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重要内容,考察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经济后果将为监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研究发现:连续现金分红的公司股票价格愈接近内在价值,股票错误定价程度愈低;投资者意见分歧在连续现金分红影响股票错误定价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连续现金分红能够通过减少投资者意见分歧,进而降低股票错误定价。因此,上市公司制定连续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有利于提升股票市场定价效率,而且在影响投资者行为及优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意义重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夏芳
在传统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3-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盈余管理造成的股票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股价处于上升通道中时(即投资者看好投资前景时),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高,并且融资约束对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影响显著,但盈余操纵导致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影响不大;股指处于下降通道时,通过盈余操纵导致股价高估的公司,往往无法获得外部股权融资,只体现了更高的稳定股价和投资的意愿,因此,此类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较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万国超 李超 吴武清
ESG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但企业ESG表现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作用机制有待探索。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平行中介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和三向交互调节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ESG表现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较好公司的股票错误定价水平较低。工具变量法、Heckman二阶段回归模型等检验后的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ESG表现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修正了股价偏离价值的程度。本文还发现,在企业动态能力、区域市场化程度较好的情况下,企业ESG表现对股票错误定价水平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可为理解资本市场中微观主体的信息效率提供线索,并为更好地驱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相关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生年 牛慧君 聂晓
本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信用评级与股票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信用评级和高信用评级的公司股票错误定价水平较低;金融脱媒、产权性质与企业战略差异度显著影响信用评级作用的发挥。具体而言,信用评级在金融脱媒程度较高的宏观环境下、产权性质为国有以及战略差异度较大的企业中对股票错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信用评级具有信息效应和监督效应,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降低盈余管理,修正了股价偏离价值的程度;信用评级等级则是通过提高投资者关注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了股票错误定价。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发挥的作用,也为信用评级监管提供了理论证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佟家栋 王敬国 李月平
本文应用剩余收益模型,对美国近20年来企业并购活动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国际企业并购活动的时机、并购方式和支付方式,与资本市场上股票定价之间具有高度依存关系。同时显示企业在做并购决策时充分利用股票这一投融资工具的作用,有助于推进并购行为,降低并购成本和选择合意的并购对象。当股市处于牛市时,上市企业倾向于采用换股方式来收购目标企业,而敌意收购较少,所以收购活动的数量和金额会有提高;当上市公司估价准确程度差别较大时,敌意收购也变得相对较少。本文的结论可供我国参与企业并购重组的证券从业人员和企业管理层参考,为我国国资改革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星 田梦可 张超
本文以"先境外上市、后回归A股"这一独特的交叉上市路径为动态研究视角,通过逐步构造三个扩展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研究上市公司从发达市场回归新兴市场所存在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基于H股和A股两个市场的配对数据发现:公司从H股回归A股后,无论是较仅在H股上市的公司、还是较自身回归以前,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都有所降低;但是与仅在A股上市的公司相比,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偏高。在考虑模型构建与样本配对等问题后,依然得到一致的结果。我们认为,回归A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这不仅为中国公司在境外上市背景下的财务政策选择以及"沪港通"背景下内地市场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进一步检验交叉上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卓紘畾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多角化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要导向,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之一。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的收购与兼并也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追求变大变强的主要模式。目前,并购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有并购动机、并购绩效、并购动机与并购绩效的关系。本文首先梳理了学术界对并购动机的研究成果,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股票市场驱动并购模型(SMDA)进行了拓展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毕鹏
基于陆港通交易机制实施背景,以我国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陆港通交易机制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陆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错误定价。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陆港通非十大活跃标的、非可卖空标的、非交叉上市标的,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强。机制研究表明,陆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可以通过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和分析师预测准确性,进而缓解资产误定价。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