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30)
2023(19360)
2022(16327)
2021(15267)
2020(12763)
2019(29273)
2018(28890)
2017(55320)
2016(30056)
2015(33847)
2014(33852)
2013(33681)
2012(31125)
2011(28239)
2010(28394)
2009(26651)
2008(26712)
2007(23884)
2006(21594)
2005(19933)
作者
(86888)
(72177)
(71756)
(68039)
(46180)
(34257)
(32613)
(28095)
(27379)
(25980)
(24678)
(24437)
(23220)
(23097)
(22436)
(21909)
(21498)
(20966)
(20786)
(20676)
(18119)
(17775)
(17373)
(16507)
(16191)
(16165)
(16023)
(15990)
(14457)
(14244)
学科
(131525)
经济(131345)
(109438)
管理(103634)
(97648)
企业(97648)
方法(53643)
数学(43147)
数学方法(42763)
(41681)
中国(37530)
(37429)
业经(37157)
(30628)
(28872)
财务(28794)
财务管理(28748)
企业财务(27366)
地方(27364)
农业(25544)
(24322)
贸易(24302)
(23625)
(22987)
技术(22950)
(22875)
(22223)
理论(21814)
(21722)
银行(21678)
机构
学院(435133)
大学(434670)
(182963)
经济(179257)
管理(173280)
研究(148322)
理学(147741)
理学院(146154)
管理学(144179)
管理学院(143366)
中国(116976)
(94435)
(88949)
科学(86724)
(74519)
财经(69306)
(68331)
研究所(66678)
中心(66246)
(65995)
(63012)
北京(60727)
业大(60069)
(55338)
师范(54861)
经济学(54746)
(53544)
农业(53079)
(52836)
财经大学(51272)
基金
项目(280500)
科学(222397)
研究(209696)
基金(204780)
(176571)
国家(175008)
科学基金(151606)
社会(134160)
社会科(127196)
社会科学(127166)
(107903)
基金项目(107874)
自然(96375)
教育(95328)
自然科(94123)
自然科学(94101)
自然科学基金(92470)
(90287)
编号(85301)
资助(84322)
成果(70162)
(62975)
重点(62247)
(61914)
(59682)
课题(58723)
国家社会(55305)
创新(55174)
教育部(54608)
(54424)
期刊
(213666)
经济(213666)
研究(137060)
中国(90634)
(72577)
管理(70412)
(63988)
学报(62266)
科学(60301)
大学(48484)
教育(47614)
学学(45468)
(44211)
金融(44211)
农业(43940)
技术(38657)
业经(35392)
财经(35278)
经济研究(33497)
(30258)
问题(27448)
(25121)
技术经济(22767)
(22284)
现代(21038)
世界(21030)
理论(20459)
图书(20376)
国际(19927)
科技(19661)
共检索到673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曙明  许梦洁  王倩  董维刚  
本文扎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探讨行业内的并购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从并购可能性和议价能力平均水平两个维度,揭示了并购通过改变企业对市场竞争条件变化的预期来影响其研发的机制。本文使用了行业内并购交易额与行业总资产之比的三年移动平均数、累积超额收益率滞后三年的均值,分别衡量并购可能性、议价能力的行业平均水平,并提出了含有交叉项的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影响方向和大小,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和所有制上的差异。研究表明,并购可能性越大,企业预期市场竞争压力越大,研发水平越高;但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并购可能性对研发努力的正向作用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且,若议价能力的行业平均水平较高,企业研发也较强;从所有制来看,由于所面对的竞争压力较大,在非国有企业中,行业内可能发生的并购对研发的正向作用要大于国有企业。在政策上,政府应破除妨碍并购的制度因素,发挥并购在促进研发上的市场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曙明  许梦洁  王倩  董维刚  
本文扎根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探讨行业内的并购对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从并购可能性和议价能力平均水平两个维度,揭示了并购通过改变企业对市场竞争条件变化的预期来影响其研发的机制。本文使用了行业内并购交易额与行业总资产之比的三年移动平均数、累积超额收益率滞后三年的均值,分别衡量并购可能性、议价能力的行业平均水平,并提出了含有交叉项的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影响方向和大小,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企业规模和所有制上的差异。研究表明,并购可能性越大,企业预期市场竞争压力越大,研发水平越高;但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并购可能性对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江燕  
研发投入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本文以制造业7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公司R&D投入与企业业绩及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分析,揭示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作用及对公司价值提升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R&D投入强度偏低,R&D投入明显不足,但R&D投入强度在2007~2009年3年中逐年上升。企业当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滞后一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滞后两期R&D投入与企业当期营业毛利率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R&D投入对企业业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鹏远  邹海峰  
该文基于微观企业研发决策,以2009—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反事实框架下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的政策效应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异质性。结论表明:政府在实施研发补贴政策时具有选择性。研发补贴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在获得补贴企业样本中,假设其未获得补贴,则研发投入强度大幅度下降;在未获得补贴企业样本中,假设其获得补贴,则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表明中国研发补贴政策起到了激励效果。同时,市场化程度和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亦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支出倾向高于非高新技术企业,而其研发投入强度处理效应低于非高新技术企业,表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但不平衡性十分突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永明  常梦可  张水潮  
研发推动企业创新,广告提升企业品牌声誉,两者都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本文以2012-2016我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企业为例,构建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与企业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以产品市场竞争为调节变量,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广告支出均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且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研发增加的专业性资本通过广告转化为市场竞争力,表明研发和广告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存在明显的优势互补效应;进一步发现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高的地区,研发和广告的协同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企业投资策略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翟钰  
研发投资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回报周期长的特征,盈利能力是企业研发决策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创新性地从盈利水平、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盈利能力与企业研发决策的理论关系。实证研究中,将研发投资分为"是否研发"和"投入多少"两个阶段,选择Heckman与2SLS相结合的方法解决样本选择性偏误和内生性问题,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为样本,从三个维度检验了盈利能力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发现盈利质量与盈利持续性对企业两阶段研发投资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盈利水平对于研发强度的作用并不明显。异质性检验的结果显示,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盈利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私营企业研发投资,却无法有效提高国有和外资企业的研发强度;对于不同要素密集型企业而言,盈利质量和盈利持续性仅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屈海涛  赵息  
以2011-2013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企业CEO权力结构,然后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企业CEO权力结构和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企业CEO组织结构权力和能力权力对企业研发强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CEO所有权权力对研发强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监管机制虽然对研发强度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不够显著。这表明,要使研发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必须结合CEO权力结构,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和激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旭  史锐  
本文以2000—2002年发生并购事件的77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7项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得分模型,计算出各公司不同年度的综合得分,检验并购前后的综合得分差值,比较绩效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并购绩效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趋势且不显著;不同的并购方式获得的绩效有明显的差别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具有"中国特色"。本文研究对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廖东声  刘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外并购已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其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繁荣也发生着变化。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实施海外并购可以促进其和国外制造业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习国外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在系统分析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动因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就如何有效地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伟  陆敏  
运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6年的数据,以股价同步性代表股价信息含量,分析股价信息含量对公司研发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价信息含量越高,即股价同步性越小,则研发投资对股价的敏感性越高,研发专利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信息含量对公司研发活动的积极影响在融资约束较小、管理者经验较少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之中效应更为显著。为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二是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减少融资约束,为高新科技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三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收集和输出能力,进而提高市场信息效率水平;四是要培育投资者金融素养,帮助投资者提升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使投资者成为畅通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的重要主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  蔡霞  耿修林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以沪深A股市场2010-2013年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研发投入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竞争性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效降低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研发投入和环境动态性均可发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调节作用,且环境动态性能够显著增强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郝婷  赵息  
本文采用2009—2013年沪深A股上市的132家医药制造业公司411个混合截面数据,对研发投入、纯技术效率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后的实证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以及纯技术效率对企业价值均产生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期为一期;纯技术效率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敏  蔡霞  耿修林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以沪深A股市场2010-2013年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研发投入和债务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竞争性假设。实证结果表明: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能够有效降低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研发投入和环境动态性均可发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调节作用,且环境动态性能够显著增强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先进  梁璐  
本文从时间进程、区位分布、行业差异三个方面对我国34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研发活动的总体特征加以分析,并重点剖析了这些企业海外研发活动的战略布局特点及成因。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海外研发活动主要以技术开发为主;技术探索型研发活动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经济体;进入模式以新建为主、并购为辅。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银雪  张庆君  
近年来,我国发布多项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以智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分别考察股权激励的不同激励标的物和激励有效期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提高了智能制造业的研发投资水平,但是不同的激励条款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其中股票期权激励比限制性股票激励对研发投资的促进效果更明显;相比短期内的股权激励,长期的股权激励对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股权激励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内在原因,认为股权激励的实施一方面降低了高管的短视性代理问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向银行传递积极信号从而增加企业的长期信贷资金,使高管有足够动力和资金进行研发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