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7)
2023(928)
2022(545)
2021(408)
2020(266)
2019(567)
2018(480)
2017(870)
2016(430)
2015(532)
2014(527)
2013(539)
2012(560)
2011(540)
2010(510)
2009(489)
2008(509)
2007(532)
2006(443)
2005(505)
作者
(1965)
(1630)
(1583)
(1448)
(1008)
(760)
(668)
(612)
(575)
(546)
(536)
(528)
(519)
(517)
(484)
(456)
(449)
(447)
(441)
(436)
(379)
(376)
(374)
(363)
(362)
(354)
(354)
(343)
(315)
(314)
学科
(2831)
经济(2829)
管理(2164)
(2129)
(1717)
企业(1717)
业经(1190)
方法(1076)
中国(988)
(980)
数学(966)
(946)
数学方法(927)
产业(838)
信息(806)
总论(790)
信息产业(787)
农业(716)
(666)
财务(666)
财务管理(662)
(657)
企业财务(642)
(622)
咨询(622)
(622)
(620)
银行(619)
(600)
技术(503)
机构
大学(8805)
学院(8641)
(3647)
经济(3573)
管理(3474)
理学(2828)
研究(2797)
理学院(2796)
管理学(2719)
管理学院(2705)
中国(2517)
(1998)
(1962)
科学(1602)
(1582)
财经(1513)
中心(1494)
(1383)
(1359)
(1324)
北京(1301)
(1249)
业大(1200)
(1195)
师范(1188)
(1169)
经济学(1161)
财经大学(1135)
(1127)
研究所(1105)
基金
项目(5676)
科学(4661)
基金(4308)
研究(4205)
(3813)
国家(3789)
科学基金(3394)
社会(2933)
社会科(2810)
社会科学(2808)
自然(2105)
(2091)
自然科(2065)
自然科学(2064)
基金项目(2061)
自然科学基金(2028)
教育(1818)
(1779)
资助(1623)
编号(1593)
国家社会(1392)
(1277)
重点(1244)
成果(1238)
(1191)
创新(1189)
(1185)
(1107)
大学(1100)
科研(1092)
期刊
(4300)
经济(4300)
研究(2895)
中国(2749)
(1624)
管理(1461)
教育(1445)
学报(1432)
(1248)
科学(1182)
大学(1180)
(1141)
金融(1141)
图书(1074)
学学(1054)
技术(963)
财经(856)
书馆(838)
农业(838)
图书馆(838)
(759)
经济研究(692)
统计(659)
会计(638)
技术经济(631)
(592)
(549)
业经(530)
决策(516)
理论(507)
共检索到15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桐  汤美  石锐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的增量信息价值如今愈发受到广泛关注与肯定。问询函作为一种非行政处罚性的监管手段,是否能提高MD&A的信息披露质量呢?以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与上市公司的MD&A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下发将引起收函上市公司MD&A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且这种积极影响在非国企、股权集中度较低、两职分离、分析师关注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中更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方飞  曹慧敏  
资本市场不但存在应计异象,也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且现金盈余异象对市场效率的损害更为严重。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交易所问询函对现金盈余异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但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现金盈余异象消失;年报问询函的问询程度越深入、涉及的问题越重要,越能缓解现金盈余异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自由现金流增长较多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以及发布盈余公告当天市场盈余公告总数较多、未受过监管处罚、前期媒体报道较少的公司中,表明年报问询函可能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投资者有限关注,提高现金盈余持续性,降低市场对现金盈余持续性的高估,从而缓解现金盈余异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溪  饶品贵  岳衡  
作为政府监管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年报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研究年报问询函的经济后果,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相比未被问询公司,被问询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业绩预告积极性提高,预测精确度增加,且预告文本信息质量改善;当问询函越为严重、回函越为详细时,上述效果越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分析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机制,发现当法律风险较高或外部监督较强时,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年报问询函的负面影响,公司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以扭转市场负面预期。本文不仅丰富了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拓展了前瞻性信息文本分析的文献,也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方飞  曹慧敏  
资本市场不但存在应计异象,也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且现金盈余异象对市场效率的损害更为严重。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交易所问询函对现金盈余异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现金盈余异象,但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现金盈余异象消失;年报问询函的问询程度越深入、涉及的问题越重要,越能缓解现金盈余异象。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自由现金流增长较多和非“四大”审计的公司以及发布盈余公告当天市场盈余公告总数较多、未受过监管处罚、前期媒体报道较少的公司中,表明年报问询函可能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投资者有限关注,提高现金盈余持续性,降低市场对现金盈余持续性的高估,从而缓解现金盈余异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林婉琴  
以2015—2018年深交所发放年报问询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方式对被问询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制度对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该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年报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际证据,其政策启示在于,应继续实施并强化年报问询函监管制度,对于被问询后仍存在重大纰漏或失范的上市公司,应加大对企业及其高管的信息曝光和惩戒力度,从而增强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震慑力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柏  卢家锐  
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年报问询函,深入探究了交易所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风险甄别能力。结果显示:首先,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收到问询函的概率越高,而且在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企业样本中,问询函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越高,这反映了问询函具有精准识别的功能;其次,对于非国有企业、深交所上市公司,以及媒体关注度较高、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问询函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效果更加明显;最后,问询函同样能够甄别相对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并通过影响企业未来的会计绩效而使真实价值回归。文章为中国现阶段监管方式创新性转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翟淑萍  王敏  白梦诗  
本文从年报可读性视角,探究交易所问询函对董事联结公司年报可读性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能够发挥显著的监管效果,不仅提高收函公司(发讯公司)年报可读性,而且促使与收函公司具有董事联结关系的上市公司(受讯公司)改善年报披露行为。尤其是当投资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多和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被问询,受讯公司会更大幅度提高年报可读性。作用机理检验证实,财务报告问询函降低收函公司盈余管理、增加违规成本,对收函公司年报可读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基于联结董事对信息的传递并出于对其声誉的维护,问询函对受讯公司年报可读性产生间接影响。本文将问询函影响的范围从收函公司本身,拓展至具有董事联结的公司,探讨交易所问询监管能否发挥间接治理效果,为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模式、提高市场监管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蓝梦  夏宁  
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秩序具有广泛的破坏作用。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导致的低质量审计风险具有股票市场的短期传染效应,相比于非风险审计联结企业,风险审计联结企业当年的审计质量更低,未来一至两年内遭受交易所年报问询的概率更大,表明基于年报问询函的低质量审计存在横向与纵向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四大”事务所和内部控制可抑制低质量审计传染,问询函问题数量、回函详细度和年审会计师出具专门意见与低质量审计传染效应呈正向关系,次年更换签字审计师可有效抑制审计风险纵向传染。研究结果对审计风险的监管具有启示意义,有助于全面认识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飞  周泳彤  
信息披露监管对于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年报问询函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年报问询函披露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显著为负,年报问询函具有信息含量。本文进一步发现,收入问题集中度越高的年报问询函,负向市场反应越大,累计异常收益越小。投资者关注度对二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关注度越高,问询函收入集中度与负向市场反应的关系越强。本研究为证券交易所年报信息监管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交易所不断完善年报问询函的内容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  沈丽萍  袁蓉丽  
证券监管机构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问题所发出的年报问询函,能够影响企业的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笔者以2015—2018年中国大陆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模型、PSM+DID模型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报问询函能够减少超额现金持有;在管理层权力较低的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年报问询函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较为稳健;当年报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年报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核查意见时,年报问询函降低超额现金持有的力度较强;年报问询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超额现金持有。本研究将针对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的学术探讨拓展到企业超额现金持有研究领域,揭示了年报问询函对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有关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和超额现金持有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为证券监管机构、公司管理层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年报问询函的监管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琳  张敦力  夏鹏  
以我国深交所年报问询函及其公司回复函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年报监管函件披露前后的内部人减持规模及其披露产生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1)年报问询函回复期的内部人减持规模显著高于控制期,内部人存在利用回复期的信息优势进行交易的择时行为;(2)年报问询函及其公司回复函披露后均出现了负面股价反应,披露前发生内部人减持的样本负面股价反应更大,表明此类函件揭示了敏感信息,内部人通过提前减持规避未来股价下跌的损失;(3)及时对年报问询函做出回复有助于向投资者澄清问题,不论年报问询函回复期是否发生内部人减持,未逾期回复样本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郭照蕊  袁嘉浩  傅毅  
年报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向年报披露存疑的上市公司发出的函件,有问有答才构成一次有效的问询回合,因此综合考察年报问询函和回函的经济后果更具意义。本文通过对2015-2020年间年报问询函及上市公司相应回函的文本分析构建了“答非所问”程度指数并实证考察了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发现,“答非所问”程度指数越高,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越高,进而表明,有针对性的释疑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回函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因问询函而支付的审计费用“溢价”。该现象受到一系列公司内外部特征的影响,相对于问询函回函长度越长、内部治理水平和外部制度环境越差,审计费用受“答非所问”程度影响而提升得越明显。本文从审计费用的视角证实了高质量的回函对上市公司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郭慧婷  王皓左  吕学振  
本文基于监管问询这一创新型监管方式,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监管问询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对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中更显著;年报问询函在降低企业持现水平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监管问询和现金持有的相关文献,也为监管机构加大问询监管力度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聂萍  潘再珍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明富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连锁董事对问询函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而且这一关系通过减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违规的概率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所的问询函监管存在行业内的同群效应,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股权集中度削弱了连锁董事与问询函监管的负相关关系;相比西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中东部地区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连锁董事与问询监管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