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0)
- 2023(7886)
- 2022(6304)
- 2021(5782)
- 2020(5016)
- 2019(11133)
- 2018(11060)
- 2017(21095)
- 2016(11367)
- 2015(12841)
- 2014(12604)
- 2013(12672)
- 2012(11291)
- 2011(9620)
- 2010(9922)
- 2009(9752)
- 2008(10401)
- 2007(9885)
- 2006(8991)
- 2005(8322)
- 学科
- 业(76138)
- 企(73623)
- 企业(73623)
- 管理(62537)
- 济(50696)
- 经济(50513)
- 业经(24981)
- 财(24763)
- 方法(21239)
- 务(20659)
- 财务(20635)
- 财务管理(20610)
- 农(19534)
- 企业财务(19505)
- 技术(14910)
- 农业(14540)
- 策(13901)
- 制(13641)
- 划(13120)
- 数学(13100)
- 数学方法(13019)
- 企业经济(12526)
- 经营(12336)
- 和(12292)
- 理论(11901)
- 中国(11223)
- 体(10405)
- 技术管理(10117)
- 决策(10047)
- 计划(9580)
- 机构
- 学院(165390)
- 大学(158786)
- 管理(75438)
- 济(70940)
- 经济(69536)
- 理学(62524)
- 理学院(62007)
- 管理学(61518)
- 管理学院(61156)
- 研究(45131)
- 中国(41687)
- 财(38542)
- 京(33275)
- 财经(28830)
- 江(28025)
- 经(25992)
- 农(24653)
- 科学(23807)
- 中心(22154)
- 商学(21969)
- 州(21829)
- 商学院(21769)
- 所(21745)
- 财经大学(20967)
- 北京(20788)
- 业大(20231)
- 经济学(19791)
- 经济管理(19479)
- 农业(18953)
- 研究所(18625)
- 基金
- 项目(97419)
- 科学(79409)
- 研究(76179)
- 基金(71960)
- 家(59501)
- 国家(58829)
- 科学基金(54123)
- 社会(51458)
- 社会科(47765)
- 社会科学(47744)
- 省(39352)
- 基金项目(38109)
- 教育(33954)
- 自然(33779)
- 自然科(33046)
- 自然科学(33041)
- 自然科学基金(32567)
- 编号(31172)
- 划(30468)
- 资助(28464)
- 业(28327)
- 成果(24455)
- 创(24010)
- 部(21774)
- 制(21638)
- 创新(21311)
- 重点(20745)
- 国家社会(20433)
- 课题(20370)
- 发(20275)
共检索到267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世辉 刘琦 尹广英 刘建秋
年报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管创新举措,面对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的压力,企业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应对,以及对企业后续信息披露质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话题。本文从非财务信息披露管理的视角,研究年报问询函监管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披露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的年报问询显著加大了管理层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的管理程度,说明面对财务信息监管压力,企业会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操控非财务信息中的社会责任报告语调,以获得更多的合法性来挽回声誉损失。截面异质性分析表明: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业绩较差时报告语调管理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融资约束压力在年报问询函与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管理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企业内部控制、外部媒体关注、分析师跟踪以及高质量审计可以缓解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管理的正向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建秋 尹广英 吴静桦
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提取了2010—2018年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文本语调信息,基于信号理论和迎合理论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净正面语调降低了分析师预测偏差和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并且在分析师预测存在乐观偏差时这种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对分析师预测的积极作用仅发生在强制披露和不遵守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企业中以及经验较少、非明星分析师中。经济后果检验发现,社会责任报告语调通过降低分析师预测偏差和分歧度缓解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丰富非财务信息披露经济后果和分析师预测影响因素两个领域的学术文献,而且可以为监管部门合理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和投资者有效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语调信息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秋 龙宇洪 尹广英
运用计算机文本分析方法提取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文本语调信息,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对审计定价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传达乐观信息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正面语调与较低的审计费用有关,并且在国有企业中和报告强制披露时上述关系更加显著,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语调成为审计师在审计风险评估决策时的考虑因素。机制检验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积极语调可以通过减少企业风险,降低审计师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水平,进而降低审计费用。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可以通过系统考虑公司定性披露的语言属性来提高其审计风险评估实践。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锦余 黄纪晨 李向莉 李玥萤
如何优化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非行政处罚性监管角度探讨年报问询函及其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发现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问询力度越强,即问题数量越多、问询次数越频繁、问询语调越负面,越有助于发挥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法治水平、投资者关注和媒体负面报道会强化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政治关联会削弱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结论既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提供了经验启示,又为我国非行政处罚性监管的有效性增添了新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乔鹏程 张岩松
文章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年报文本语调与融资约束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负向作用于年报文本语调,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显著降低年报文本语调积极程度;年报文本语调正向作用于融资约束,年报文本语调越积极,所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年报文本语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融资约束的中介因子。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影响年报文本语调从而作用于融资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钟耀平 施国芬
可读性和语调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的两个显著文本特征,对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均能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借助文本分析工具对中美CSR报告的可读性和语调进行测量并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国CSR报告的词汇具体性和词汇可意象性强于美国CSR报告,而词汇熟悉度和词汇意义性弱于美国CSR报告;中国CSR报告的名词短语阐释性、名词修饰语和修饰语变体、限定词、动词论元结构和直接宾语等指标的使用比美国CSR报告多,而动词—动词论元结构频次、关联强度、所有格、频次等指标的使用比美国CSR报告少;中国CSR报告的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强于美国CSR报告;中美CSR报告语调都较为积极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影响中美CSR报告可读性和语调的因素包括企业发布报告的动机、企业绩效、公司治理机制、信息披露成本等,导致两国CSR报告差异的因素则包括报告翻译者或编撰者的英语水平、签署报告的管理者女性比例以及中美文化差异等。
关键词:
CSR报告 可读性 语调 信息披露成本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黎精明 林婉琴
以2015—2018年深交所发放年报问询函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年报问询函这一非处罚性监管方式对被问询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制度对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具有正面促进作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年报问询函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上市公司,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上市公司以及非国有上市公司,该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为年报问询函制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际证据,其政策启示在于,应继续实施并强化年报问询函监管制度,对于被问询后仍存在重大纰漏或失范的上市公司,应加大对企业及其高管的信息曝光和惩戒力度,从而增强年报问询函制度对两职合一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的震慑力度。
关键词:
年报问询函 内部控制质量 信息披露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郭慧婷 王皓左 吕学振
本文基于监管问询这一创新型监管方式,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监管问询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降低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问询函对现金持有水平的降低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中更显著;年报问询函在降低企业持现水平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监管问询和现金持有的相关文献,也为监管机构加大问询监管力度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关键词:
问询函 现金持有 代理动机 治理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溪 饶品贵 岳衡
作为政府监管理念转变的重要举措,年报问询函制度的监管效果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要的前瞻性信息研究年报问询函的经济后果,研究的主要发现是:相比未被问询公司,被问询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后业绩预告积极性提高,预测精确度增加,且预告文本信息质量改善;当问询函越为严重、回函越为详细时,上述效果越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分析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机制,发现当法律风险较高或外部监督较强时,年报问询函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为应对年报问询函的负面影响,公司会提高业绩预告质量,以扭转市场负面预期。本文不仅丰富了年报问询函经济后果相关研究、拓展了前瞻性信息文本分析的文献,也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监管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宁 李建升 李巍
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很少有人对这个概念在我国当前的适用性提出讨论和质疑。本文首先对中外企业的特征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并不适合我国企业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当前我国企业特征的社会责任概念——商人社会责任,并将其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进行对比,分析了这个概念的优点和价值。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商人社会责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如桢
治理理念下的柔性监管是一种与命令控制色彩浓厚的传统监管相对应的新型监管,体现了治理理念中的权力中心多元、重协调与互动、重过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2015~2018年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短期业绩角度探究了交易所问询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后企业短期业绩显著下降;年报问询通过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和高管变更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交易所问询对盈余质量更差、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以及管理层能力较弱的企业财务业绩负面影响更大。研究丰富了监管问询经济后果相关文献,对监管机构创新监管方式、缓解监管问询的处罚效应以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也具有增量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岩
利用2015—2018年交易所披露的问询函考察了问询函制度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现有文献指出,财务报告问询函会对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起抑制作用,而本研究发现,收到财务报告问询函的上市公司会转而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函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在代理问题严重的企业更明显,但在国有企业、审计师声誉较高以及上市年限较长的企业中却受到抑制。上述研究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问询函制度尚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改进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问询函 真实盈余管理 信息披露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如桢
本文基于2015―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资本市场创新型监管交易所问询中“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研发操纵偏好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未收函公司,收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的公司研发操纵偏好显著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可以通过强化媒体监督,约束收函企业寻租行为,进而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偏好。进一步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问询次数、问题数量以及企业回函天数越多时,上述治理效果越强;且对于分析师覆盖水平较低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交易所问询溢出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有效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助力产业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关键词:
年报问询函 研发操纵 溢出效应 媒体监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云虹 王高婧 王皓左
费用粘性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但鲜有文献从财务报告问询函角度探究其对费用粘性的影响。选取2015—2021年沪深北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企业费用粘性的监管效果及其潜在影响路径。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能显著降低企业费用粘性,且这一效果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得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报告问询函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在分析师关注度较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能,降低企业费用粘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艺翔 姚铮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模型,来估计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印象管理程度,并探究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印象管理的动因和带来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财务业绩是影响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印象管理的重要原因,相比业绩较好的公司,业绩较差的公司其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更大,且这一关系在重污染行业公司中更加显著;采用纵向比较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一致的结论。进一步检验表明,投资者会受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印象管理成分的干扰,即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越大,市场评价越高,且社会责任报告中的印象管理使公司的盈余信息含量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