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1)
- 2023(15307)
- 2022(13297)
- 2021(12455)
- 2020(10656)
- 2019(24627)
- 2018(24199)
- 2017(47148)
- 2016(25336)
- 2015(28203)
- 2014(27952)
- 2013(27468)
- 2012(24940)
- 2011(21881)
- 2010(21587)
- 2009(19770)
- 2008(19797)
- 2007(17152)
- 2006(14871)
- 2005(12935)
- 学科
- 济(101747)
- 经济(101626)
- 业(99345)
- 企(96694)
- 企业(96694)
- 管理(93798)
- 方法(52912)
- 数学(43251)
- 数学方法(42704)
- 财(37963)
- 务(29896)
- 财务(29826)
- 财务管理(29784)
- 业经(28965)
- 企业财务(28474)
- 农(22217)
- 中国(22198)
- 制(21722)
- 技术(19613)
- 理论(19340)
- 和(18869)
- 划(17812)
- 学(17755)
- 贸(16907)
- 贸易(16896)
- 易(16462)
- 体(16294)
- 地方(16253)
- 策(15643)
- 银(15474)
- 机构
- 学院(354264)
- 大学(353395)
- 管理(151482)
- 济(141383)
- 经济(138519)
- 理学(131572)
- 理学院(130310)
- 管理学(128227)
- 管理学院(127575)
- 研究(105113)
- 中国(82456)
- 京(73590)
- 财(69111)
- 科学(63296)
- 财经(56048)
- 经(51074)
- 所(50372)
- 江(50263)
- 业大(49924)
- 中心(49300)
- 农(47807)
- 北京(45761)
- 研究所(45540)
- 财经大学(42224)
- 经济学(42016)
- 商学(41699)
- 范(41644)
- 商学院(41293)
- 师范(41233)
- 州(40936)
- 基金
- 项目(243607)
- 科学(194095)
- 基金(180302)
- 研究(177731)
- 家(155463)
- 国家(154128)
- 科学基金(136028)
- 社会(113153)
- 社会科(107435)
- 社会科学(107407)
- 基金项目(96515)
- 省(94270)
- 自然(90564)
- 自然科(88609)
- 自然科学(88590)
- 自然科学基金(87025)
- 教育(82071)
- 划(78835)
- 资助(74362)
- 编号(72131)
- 成果(56313)
- 部(54281)
- 重点(53352)
- 创(51966)
- 发(49466)
- 创新(48309)
- 课题(47533)
- 教育部(47484)
- 科研(47055)
- 人文(46755)
- 期刊
- 济(149855)
- 经济(149855)
- 研究(98991)
- 管理(60414)
- 财(59633)
- 中国(58295)
- 学报(50956)
- 科学(48327)
- 农(40684)
- 大学(39883)
- 学学(37938)
- 技术(32831)
- 教育(31767)
- 融(30983)
- 金融(30983)
- 农业(28246)
- 财经(28058)
- 业经(24736)
- 经(23856)
- 经济研究(23249)
- 财会(19901)
- 问题(18890)
- 技术经济(18778)
- 理论(17647)
- 会计(17188)
- 现代(16733)
- 业(16482)
- 科技(16094)
- 实践(15965)
- 践(15965)
共检索到503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丁肇启 萧鸣政
国有企业行业和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单一的、以盈利为核心的业绩考核方式不能起到提升其经营能力和竞争力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实施的年度业绩与任期业绩相结合的业绩考评模式,意在激励企业更加重视运营水平和经营效率的提升,而非仅关注短期盈利。然而,这一业绩考评模式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基于2005-2016年央企控股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年度业绩、任期业绩与高管晋升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显示,只有企业利润对高管的晋升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内生性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关系仍是显著的。其他年度业绩指标与任期业绩指标对高管晋升概率并无显著影响。国有企业利润的重要性以及任期业绩与高管之间对应的模糊性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实证研究还表明,国企高管晋升中存在"相机抉择"的机制,国家整体经济状况不同,利润在国企高管晋升中的权重也有变化,这也印证了利润在业绩考核中的核心地位,回答了为什么利润在国企高管晋升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近期已付诸实施的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或许能改变这种局面。
关键词:
年度业绩 任期业绩 晋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富碧 刘露
近年来,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激励效果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为此,基于2009-2014年国有上市公司752个样本值,从研发投资视角考察高管政治晋升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与政治晋升机会较小的国企高管相比,政治晋升机会较大的国企高管更注重企业绩效;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与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在晋升当年,高管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减少研发投资;研发投资对企业绩效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并对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与企业绩效关系起调节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赵锐 杨征
基于国务院国资委披露的人事任免公告,手工整理2009—2019年央企集团高管职务任免数据库,以央企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简称“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央企集团高管变更对控股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央企集团高管变更通过抑制过度投资行为显著提升控股公司投资效率,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高管职务变更类型为晋升和降职的央企集团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央企集团高管变更主要通过发挥威慑效应弱化代理动机和激励效应强化内部监督进而优化控股公司的投资决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控股公司行业竞争程度较高、高管权力较大以及央企集团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央企集团高管变更的威慑与激励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志刚 李东旭 许荣 林仁韬 赵锡军
与以往文献强调政治晋升的隐性激励作用不同,本文基于N省A公司的案例研究表明,为了实现政治晋升,国企高管有很强的激励建设形象工程,政治晋升因而成为国有企业中出现形象工程的直接诱因之一。建设形象工程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公益性捐赠、为了短期内提升企业或高管个人形象的媒体宣传报道以及经理人风险行为等。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政治周期通过国企高管政治晋升的锦标赛影响经济周期提供了新的例证。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治晋升 形象工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云龙 黄欣 郑琦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晋升制度创新的过密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高管晋升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职级差距在阈值内愈高,导致的利益趋同效应愈显著,企业绩效也愈好;高管晋升制度创新与企业边际绩效显著负相关,陷入过密化困境,高管职级差距超出阈值时,非理性竞争增强,高管晋升制度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激励效应比非国有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因晋升资源较少,更容易出现过密化;高管性别歧视会抑制晋升的激励效应。基于上述结论,从优化高管晋升制度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完善高管晋升监督体系与协同推进高管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绩效 高管晋升 制度创新 过密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钱爱民 张晨宇
本文以2007~2015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时,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增加,现金持有价值显著降低,体现了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管理层持股、两职分离、产品市场竞争、投资者保护)能够约束政治晋升高管的私人收益行为,降低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本文的研究表明,政治晋升使国企高管利用企业资源获取私人收益,增加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该研究结论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经理人市场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钱爱民 张晨宇
本文以20072015年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企高管政治晋升时,公司现金持有量显著增加,现金持有价值显著降低,体现了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有效的内外部治理机制(管理层持股、两职分离、产品市场竞争、投资者保护)能够约束政治晋升高管的私人收益行为,降低现金持有的代理动机。本文的研究表明,政治晋升使国企高管利用企业资源获取私人收益,增加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该研究结论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经理人市场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李慧聪
结合激励替代效应、资源依赖理论和管理者自利理论,以2009年和2014年两次"限薪令"为背景,以2001—2008年和2009—2014年"限薪令"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限薪环境下的晋升激励与国企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薪酬激励与晋升激励都会刺激高管承担风险且两种激励手段对高管风险承担的动机存在替代效应,即限薪前两种激励手段对国企风险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限薪后,薪酬激励对国企风险的影响下降,晋升激励对高管承担风险的影响显著提高。其他外部环境变量,如国企所在的行业和所处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限薪 晋升激励 风险承担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李慧聪
结合激励替代效应、资源依赖理论和管理者自利理论,以2009年和2014年两次"限薪令"为背景,以2001—2008年和2009—2014年"限薪令"实施前后两个时间段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限薪环境下的晋升激励与国企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薪酬激励与晋升激励都会刺激高管承担风险且两种激励手段对高管风险承担的动机存在替代效应,即限薪前两种激励手段对国企风险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限薪后,薪酬激励对国企风险的影响下降,晋升激励对高管承担风险的影响显著提高。其他外部环境变量,如国企所在的行业和所处的年度,对研究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限薪 晋升激励 风险承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萍 张睿 朱佳
高管薪酬不仅包括货币薪酬,还包括高管持股与在职消费。本文以2007年以前上市的133家A股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2007-2014年年报相关变量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检验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激励效应、高管薪酬激励效应在中央政府控股公司和地方政府控股公司间的差异以及高管薪酬激励效应在"限薪令"政策颁布前后的差异。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货币薪酬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激励效应,高管持股有不显著正激励效应,高管在职消费有不显著负激励效应;中央控股公司高管货币薪酬对企业绩效的正激励效应显著高于地方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公司高管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负激励效应显著更高;"限薪令"颁布后高管货币薪...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璇 汪明慧 曲文
基于隐性激励视角,以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企高管晋升预期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国企高管晋升预期越强,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晋升预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在地方国企和景气行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文章从晋升预期角度对高管激励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进行了解释,为进一步研究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及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晋升预期 内部控制有效性 国有企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代彬 彭程 刘星
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问题近年来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以2008—2015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金字塔控制模式和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企业避税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字塔层级的增加会提高地方国企的税收激进水平,揭示金字塔结构蕴含了阻隔政府干预的治理功效;高管的政治晋升激励不但抑制了企业的激进避税行为,还会弱化金字塔层级对激进避税的正向影响,表明政治晋升锦标赛对企业经营效率发挥了潜在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字塔层级与税收激进性的关系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更为显著,而当地财政压力的增加不但会遏制金字塔结构对避税行为的促进作用,还会使具有较强政治晋升预期的高管在避税决策上更趋保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当前正在推进的深化地方国企改革等政策实践提供了经验启示。
关键词:
金字塔层级 政治晋升 税收规避 地方国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代彬 彭程 刘星
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问题近年来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以2008—2015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考察了金字塔控制模式和高管政治晋升激励对企业避税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字塔层级的增加会提高地方国企的税收激进水平,揭示金字塔结构蕴含了阻隔政府干预的治理功效;高管的政治晋升激励不但抑制了企业的激进避税行为,还会弱化金字塔层级对激进避税的正向影响,表明政治晋升锦标赛对企业经营效率发挥了潜在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金字塔层级与税收激进性的关系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更为显著,而当地财政压力的增加
关键词:
金字塔层级 政治晋升 税收规避 地方国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霖琳 刘峰 蔡贵龙
国企高管职位晋升机制是国企高管激励的重要制度安排,其执行效果直接影响激励效力。本文手工整理了2003~2012年中央与各级地方国企董事长、总经理及党委书记离任后的去向及升降数据,并基于各级国资委对所辖国企高管绩效考核的规定,首次探究了国企高管职位晋升评价机制的执行效果及其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研究发现,央企高管晋升依赖业绩表现及个人能力;而地方省属和市县级国企高管在政治锦标赛的约束下,依赖非业绩的政治关系资源或政策性负担的承担而获得晋升,晋升评价机制在央企和地方国企被差异化执行,即监管独立性影响晋升机制的执行效果。此外,相较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国企高管晋升机制相对有效执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仕华 卢昌崇 姜广省 王雅茹
虽然企业成长压力是所有高管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但对我国具有"准官员"性质的国企高管而言,却有着更为"与众不同"的意义:由于国企承担着较多的政策性负担,使得"企业成长速度"指标取代了包含很多噪音的"企业绩效"指标(即国企普遍采用的"规模导向型"发展方式),成为国企高管政治晋升中的一个重要评判筹码。当然,这也意味着对于具有不同政治晋升机会的高管而言,他们面临的成长压力会有所差异:与那些政治晋升机会较低的高管相比,政治晋升机会较高的高管面临的成长压力相对较大。并购作为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自然成为那些追求政治晋升高管的最佳选择。有鉴于此,本文拟基于企业成长压力理论考察国企高管政治晋升对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