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
2023(318)
2022(188)
2021(152)
2020(154)
2019(277)
2018(260)
2017(488)
2016(286)
2015(305)
2014(253)
2013(238)
2012(207)
2011(185)
2010(184)
2009(188)
2008(179)
2007(153)
2006(188)
2005(111)
作者
(727)
(624)
(613)
(595)
(364)
(342)
(294)
(245)
(238)
(232)
(231)
(222)
(219)
(207)
(201)
(194)
(188)
(184)
(182)
(181)
(165)
(162)
(162)
(153)
(143)
(142)
(137)
(134)
(133)
(128)
学科
(965)
经济(961)
管理(925)
(895)
(694)
企业(694)
中国(446)
(440)
业经(358)
方法(345)
(327)
财务(327)
财务管理(326)
企业财务(309)
(304)
(275)
(269)
数学(264)
数学方法(261)
农业(255)
(255)
税收(255)
(226)
(225)
产业(222)
经营(222)
开发(191)
(186)
(184)
综合(184)
机构
学院(3910)
大学(3756)
(1689)
经济(1673)
管理(1465)
理学(1272)
理学院(1256)
研究(1252)
管理学(1238)
管理学院(1230)
中国(949)
(882)
(750)
财经(727)
(705)
科学(699)
(683)
(637)
经济学(631)
经济学院(590)
(578)
中心(560)
财经大学(558)
业大(516)
研究所(504)
(496)
农业(495)
北京(474)
(460)
(454)
基金
项目(2733)
科学(2216)
基金(2087)
研究(1914)
(1801)
国家(1783)
科学基金(1626)
社会(1479)
社会科(1423)
社会科学(1423)
(1050)
基金项目(1043)
自然(990)
自然科(975)
自然科学(975)
自然科学基金(962)
资助(856)
(770)
教育(742)
国家社会(699)
(655)
编号(653)
(564)
发展(554)
(544)
(542)
(534)
(516)
青年(512)
重点(505)
期刊
(1699)
经济(1699)
研究(1000)
中国(960)
(773)
(714)
学报(573)
农业(560)
科学(491)
管理(473)
大学(467)
学学(455)
财经(419)
(372)
(368)
(322)
金融(322)
(306)
业经(289)
经济研究(257)
(237)
世界(233)
问题(223)
资源(216)
(213)
(213)
劳动(213)
(196)
旅游(196)
(196)
共检索到5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沈同仙  俞里江  
案情简介王某2012年6月申请仲裁,称2009年4月进入某餐饮公司,任市场部销售经理,签订了期限至2011年12月31日的劳动合同。2011年12月31日,餐饮公司以劳动合同期满不再续订为由终止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支付2011年未休5天带薪年休假的工资补偿,合计2350元。仲裁庭审中,公司确认王某2011年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天数为5天,但称王某于2011年7月期间向公司提出病假申请,共休息了5天,其中2天用人单位已按带薪年休假处理,以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方园  
问:沈某是一家公司的员工。该公司规定,所有员工每天提前半小时下班,折抵当年年休假。请问,公司将年休假分解到每天半小时是否合法?答:公司将年休假分解到每天半小时的做法是非法的。首先,年休假应当按"天"计算。《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克孟  
案情简介原告于某2008年1月1日入职被告某食品公司,双方签有两份《劳动合同书》,第一份《劳动合同书》约定合同期限自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第二份《劳动合同书》约定合同期限自2011年1月2日至2012年5月18日。原告实际工作至2012年4月30日。原告主张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未休年休假工资,原、被告均认可原告于2009年享受年休假2天,于2011年享受年休假5天,2012年至今未休年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贾迪  赵磊  
《宪法》赋予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政府为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有效行使,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建立了一系列包括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因事休在内的休息休假法律制度体系。但是,法律仅对带薪年休假的适用范围、标准、程序以及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制,未能明确带薪年休假的性质,特别是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这导致在处理关于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因"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法律性质认定存在较大争议而出现各地裁审尺度不统一的现象。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璐  
近年来,我国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都对带薪年休假制度进行了专门规定,但该制度的实施并不完善。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现状,对比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的制度,分析我国在年休假天数、年休假天数增长动因、年休假实施决定主体和决定程序、年休假分次实施、年休假实际用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带薪年休假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带薪年休假制度和救济机制完善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唐文胜  
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是职工的福利,与其相关的劳动争议应适用一般时效规定。同时,对于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计算应按一年整算方式,这样既便于操作,也符合法律规定。对于非标准工时制(全日制)的职工应适用带薪年休假规定,而非全日制职工则不应适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杰  
享受和履行带薪年休假已经成了横亘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二者之间的恩怨时刻都在上演。近年来,有关带薪年休假引起的劳动争议案件呈直线上升趋势,用人单位关于带薪年休假存在着许多误区,带薪年休假绝不是"你情我愿",更不是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的"恩赐和福利",而是法律所规定劳动者的法定权利。一、"连续工作满一年"的难解之殇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二条规定,职工必须连续工作满一年就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但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陈伟忠  沈同仙  牛俊颖  
案情简介■张某于2012年11月10日进入某公司,之后一直工作勤勤恳恳,没有休过年休假(张某2007年7月大学毕业后在上一用人单位工作,并于2012年6月30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三个月后找到工作,来到了现在的用人单位)。2013年9月,全国假日办发布了中秋、国庆节休假调休安排,即中秋节后上六天班休一天,上两天班后国庆节休七天,国庆节后上五天班休一天。张某随即萌生9月29日、9月30日申请年休假的想法,这样可以连续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贾迪  赵磊  
《宪法》赋予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政府为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有效行使,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建立了一系列包括工作时间、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因事休在内的休息休假法律制度体系。但是,法律仅对带薪年休假的适用范围、标准、程序以及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条件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制,未能明确带薪年休假的性质,特别是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这导致在处理关于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因"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法律性质认定存在较大争议而出现各地裁审尺度不统一的现象。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将直接影响仲裁时效以及劳动者是否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经济补偿的问题,甚至影响终局裁决的范围。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研究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和带薪年休假性质最终探讨、得出带薪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性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程丽珍  栾居沪  
案情简介李某自2006年1月1日起入职某公司工作,2013年8月31日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公司未安排年休假,李某实际也未休年休假。李某于2013年11月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未休年休假工资待遇。用人单位则认为,单位虽然未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因年休假产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第四项规定的休息休假争议,年休假待遇属于福利待遇,应受一年仲裁时效的限制。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军胜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的实施使我国《劳动法》规定的职工年休假制度终于得以落实,为了配合《条例》实施,2008年9月1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条例》实施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实际运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兰朝晖  张咏华  
案情简介颜某自2000年1月19日到某集团公司工作,先后与某集团公司签订多次劳动合同,最后一次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间是2014年2月12日,合同期限自2014年2月11日起至2017年2月10日止;合同约定颜某担任采购岗位主管职务。某集团公司于2010年安排颜某休年休假10天,其他时间未安排其休年休假。2015年3月17日,某集团公司下达《员工内调通知》,自4月1日起将颜某从采购主管岗位调至某集团公司旗下的某店副店长岗位,颜某不同意调岗,经与集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燕  王崴  
由于《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规制不足,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补充规制成为落实带薪年休假的制度保障。这些法规、规章就规制年休假形成如下共识:细化服务年资的计算与认定;年休假决定权应由雇主主导;限制年休假分割以及累计年休假的适用和未休年休假赎买的条件,限制年休假工资计算基数;完善相关劳动监察程序以及进一步完善权利救济制度等,对完善《劳动法》相关条文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燕  王崴  
由于《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规制不足,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章补充规制成为落实带薪年休假的制度保障。这些法规、规章就规制年休假形成如下共识:细化服务年资的计算与认定;年休假决定权应由雇主主导;限制年休假分割以及累计年休假的适用和未休年休假赎买的条件,限制年休假工资计算基数;完善相关劳动监察程序以及进一步完善权利救济制度等,对完善《劳动法》相关条文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春明  
享受带薪年休假的条件身份条件。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享受带薪年休假的身份条件是,与用人单位建立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非全日制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是否享受带薪年休假则没有法律规定,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用人单位没有为其安排带薪年休假的义务。工龄条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所称"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并不特指在本单位连续工作的时间,无论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还是在其他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工龄条件均被认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