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4)
- 2023(10902)
- 2022(9425)
- 2021(8861)
- 2020(7724)
- 2019(17561)
- 2018(17459)
- 2017(32948)
- 2016(18156)
- 2015(20493)
- 2014(20233)
- 2013(19764)
- 2012(18815)
- 2011(17010)
- 2010(17494)
- 2009(16428)
- 2008(16758)
- 2007(15638)
- 2006(13453)
- 2005(12058)
- 学科
- 济(74686)
- 经济(74618)
- 管理(53836)
- 业(51801)
- 企(43662)
- 企业(43662)
- 方法(33091)
- 数学(28304)
- 数学方法(27920)
- 中国(22749)
- 学(19831)
- 农(18764)
- 技术(18032)
- 财(17912)
- 地方(15944)
- 业经(15339)
- 理论(13886)
- 制(13868)
- 贸(13039)
- 贸易(13030)
- 易(12568)
- 技术管理(12387)
- 农业(12343)
- 银(11703)
- 银行(11659)
- 和(11407)
- 行(11082)
- 融(10793)
- 金融(10790)
- 务(10622)
- 机构
- 大学(263870)
- 学院(261043)
- 济(104108)
- 经济(101602)
- 管理(98419)
- 研究(89592)
- 理学(84089)
- 理学院(83028)
- 管理学(81400)
- 管理学院(80871)
- 中国(67217)
- 科学(57286)
- 京(57027)
- 财(47382)
- 所(46034)
- 农(44863)
- 研究所(41827)
- 中心(41669)
- 江(41303)
- 业大(39446)
- 财经(37387)
- 范(36152)
- 北京(35901)
- 师范(35777)
- 农业(35555)
- 经(33740)
- 州(33025)
- 经济学(32332)
- 院(32076)
- 经济学院(28986)
- 基金
- 项目(169937)
- 科学(133102)
- 研究(122701)
- 基金(121383)
- 家(106262)
- 国家(105368)
- 科学基金(89895)
- 社会(76823)
- 社会科(72687)
- 社会科学(72663)
- 省(67847)
- 基金项目(64673)
- 自然(58444)
- 教育(57279)
- 划(57196)
- 自然科(57177)
- 自然科学(57158)
- 自然科学基金(56128)
- 编号(49570)
- 资助(48837)
- 成果(41110)
- 创(39836)
- 重点(38531)
- 部(36997)
- 发(36712)
- 创新(36404)
- 课题(34907)
- 科研(32254)
- 大学(31903)
- 计划(31488)
共检索到394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凌豪 刘捷
平面图是表述城市形态的载体,平面分析则揭示了物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过程。自康泽恩学派创立以来,平面分析融合了类型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解释城市物质形态及其演化机制的系统性理论。当下量化的平面分析方法精确地表述了城市形态,并为城市活力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新生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则为平面分析带来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全新的分析路径。文章梳理了平面分析在起源、体系化、量化整合及技术创新等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阐释城市形态中的作用,希望以此为我国城市形态分析理论的建构带来启示。
关键词:
平面分析 城市形态 体系化 量化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锦棠 陈可妍 江本砚 李泳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形态学持续增强空间形态特征的解析能力以外,不断探索跨文化交叉研究,并通过多学科交叉形成新的视角。20世纪60年代开始,城市形态学提高了社会文化要素的关注度,开展了能动者及能动性的研究。通过梳理直接和间接能动者、决策层次等概念,城市形态学研究要素,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介绍产权地块的影响和微观形态学的内容。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全面的研究框架以供学者参考。同时也讨论了能动者及能动性研究在学科交叉、跨时代背景、本土化方面的挑战,以及未来研究的考虑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锦棠 姚圣 田银生
英国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研究认为住区是构成城镇景观的三种重要"空间单元"之一。该方法主要从地平面、建筑类型和功能用途三种形态复合来研究物质空间的特征。其住区研究的成果集中在三个方面:物质形态特征、住建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对应关系、形态塑造者的特征。研究成果反应出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动态与关联的研究思维,综合理解经济活动、塑造者与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都是我国住区研究的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畔 王振波 王兴平
通过对南京历年城市道路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和对比,建立主要公路以及主城内部连接主要公路的主干路道路网络轴线模型,运用缓冲区叠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成对明智比较分析得出,城市道路系统尤其是城市公路的建设是影响南京市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自然地形、河流、政府导向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它们同道路网系统一起塑造着南京总体城市格局。
关键词:
公路 城市形态 道路系统 南京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岩 钱璞
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城市形态的变迁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城市交通方式的变革则为城市规模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城市用地功能、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对城市现行的交通体系提出了挑战。在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交通匹配城市形态演化并与之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我国核心城市形态的演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交通应坚持系统性和整体规划的原则,认为根本性措施在于体制创新。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核心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不同出行时段的交通特性和不同目的的出行需求,以差别化供给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交通 体制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旭 车越 曾寒梅
我国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反映了地域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蕴含着人们适应地方条件的经验与智慧。以同属巴蜀亚区,但形态差异明显的成都、重庆为例,构建动态、层进的城市形态认识框架,结合卫星影像与历史地图数据,按照"收集—转译—识别—分析"的程序,研究城市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揭示形态特征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生成原则,为当前城市建设提供信息与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爽,王进,詹志勇
早在19世纪末生态思想就开始用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如今景观生态学关于格局与过程的生物空间理论,已成为城市自然景观组织和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本文探讨了生态景观的含义及建设途径,以南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城市形态可持续格局,分析高密度开发条件下城市自然或近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环境整合方法,并提出了在大都市区、主城区、街区三个不同尺度上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模式:绿楔与星形放射状城市相嵌、绿径网络与街区路网纹理相伴、须状绿色延伸与邻里环境相融。为城市景观生态重建和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照。
关键词:
生态景观 城市形态 绿色空间 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立国 周国华
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1992、1999、2007年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整体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内部形态演化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比较明显,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圈层,而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大,公共设施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小;在此基础上探寻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怀化城市形态的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演变特征 形成机制 怀化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坚强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现代济南 空间扩展 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立国 周国华
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 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演化轨迹为"据点型"—"散点组团型"—"团城型"—"枝状放射型"—"‘T’字型";城市形态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演变特征 形成机制 怀化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向辉 佘朝文 许栋 张青桦 赵旺
为阐明朝天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结合运用形态标记与RAPD标记对7份朝天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标记以10.25的遗传距离将7个朝天椒辣椒种质材料分成了5类,RAPD分子标记以15的遗传距离将供试辣椒种质分成4类,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比例为24.4%,扩增多态性位点多,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不明显,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从分子水平和传统形态学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相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勇
在设定城市形态和城市物质代谢效率的定量评价指标基础上,基于遥感数据和城市统计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将城市物质代谢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变动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形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较低的城市集中度,较高的斑块曲折度和破碎度,以及较低的城市开放空间率,伴随着较低的城市物质代谢效率。最后,从城市的理性增长,以及城市景观的生态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塑造城市形态,提高城市物质代谢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代谢效率 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新文 沈佐锐
昆虫图象作为一种更丰富的信息载体,正在成为多媒体信息处理时代昆虫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数学形态学是一种新兴的信号和数字图象处理和分析理论,对图象的处理主要以几何的形式刻划,很适合于昆虫图象的研究。本将数学形态学基本算法如二值图象和灰度象的噪声消除、边缘检测及梯度计算引入昆虫图象的处理之中,得到较好的效果,也为昆虫数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资料。
关键词:
数学形态数学 昆虫图象 蚜象处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亚亭 李建东 赵莹
作为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虽拥有历史上各时期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当代城市建设却特色不足。郑州如何从清代老城逐步转变为近现代城市,老城又如何消隐在现代城市中,是郑州城市历史研究长期被忽略的议题。以郑州老城为研究对象,聚焦清至改革开放前城市由老城向外拓展商埠区和省会行政区的关键阶段,通过历史还原和形态比较等方法,解析郑州老城的功能布局、街巷、建筑等空间形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铁路的开通、封闭的城市形态和新生活观念的影响导致老城城市形态演变,促使格局完整的郑州老城逐步转变为现代城市的“城中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坚强 朱渊 王勇
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1840年以来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变,归纳得出"新城—协作"与"扩展—回波"两种城市形态发展模式,并对它们的内涵、区别、经济学分析等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门槛后,某种程度上,"新城—协作"的城市形态发展模式要比"扩展—回波"式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与实际需要。这为我国一些大城市调整"摊大饼"式的空间发展路径依赖,摆脱"单中心"蔓延发展导致诸多"城市病"的发展困境,实现城市形态优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