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9)
- 2023(11995)
- 2022(10654)
- 2021(9956)
- 2020(8379)
- 2019(19363)
- 2018(19249)
- 2017(37291)
- 2016(20391)
- 2015(22827)
- 2014(22959)
- 2013(22578)
- 2012(20507)
- 2011(18447)
- 2010(18416)
- 2009(17112)
- 2008(16686)
- 2007(14539)
- 2006(12848)
- 2005(11330)
- 学科
- 济(77902)
- 经济(77784)
- 管理(62336)
- 业(58030)
- 企(48531)
- 企业(48531)
- 方法(36051)
- 数学(30158)
- 数学方法(29826)
- 财(21957)
- 农(21824)
- 中国(20182)
- 业经(18633)
- 制(18153)
- 学(17044)
- 地方(15382)
- 农业(14926)
- 理论(14242)
- 务(13869)
- 财务(13801)
- 财务管理(13773)
- 环境(13197)
- 企业财务(13069)
- 和(12987)
- 贸(12950)
- 贸易(12944)
- 技术(12641)
- 体(12609)
- 易(12572)
- 银(12002)
- 机构
- 大学(291183)
- 学院(289244)
- 管理(116960)
- 济(111338)
- 经济(108760)
- 理学(101466)
- 理学院(100312)
- 管理学(98686)
- 管理学院(98145)
- 研究(94423)
- 中国(68823)
- 京(62116)
- 科学(59006)
- 财(53541)
- 所(46489)
- 农(43311)
- 财经(42677)
- 业大(42416)
- 研究所(42307)
- 中心(42221)
- 江(41610)
- 北京(39347)
- 范(39342)
- 师范(39005)
- 经(38643)
- 院(34473)
- 州(33975)
- 农业(33739)
- 经济学(32853)
- 师范大学(31828)
- 基金
- 项目(199768)
- 科学(157426)
- 研究(147317)
- 基金(145242)
- 家(125645)
- 国家(124613)
- 科学基金(107724)
- 社会(92560)
- 社会科(87679)
- 社会科学(87659)
- 基金项目(78191)
- 省(77886)
- 自然(70127)
- 自然科(68438)
- 自然科学(68424)
- 自然科学基金(67184)
- 教育(67039)
- 划(65270)
- 编号(60291)
- 资助(59440)
- 成果(49111)
- 重点(44098)
- 部(43776)
- 发(41981)
- 创(41348)
- 课题(41230)
- 制(39460)
- 创新(38556)
- 科研(37833)
- 教育部(37782)
- 期刊
- 济(123614)
- 经济(123614)
- 研究(84671)
- 中国(52726)
- 学报(44662)
- 管理(42420)
- 科学(42003)
- 财(40478)
- 农(39931)
- 大学(34147)
- 学学(32031)
- 教育(31630)
- 农业(27770)
- 技术(23816)
- 融(22441)
- 金融(22441)
- 财经(20470)
- 业经(20448)
- 经济研究(18365)
- 经(17314)
- 问题(16154)
- 图书(15200)
- 理论(14693)
- 科技(14316)
- 实践(13557)
- 践(13557)
- 业(13322)
- 版(13219)
- 现代(13055)
- 技术经济(13031)
共检索到415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槿 徐辰 陶伟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案例地,分析了平遥民居改造成为民俗旅馆过程中因居住形态演变所表现出的街坊、院落及建筑单体空间形态的变化。平遥居住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可以归纳为主体要素、社会要素和文化要素。改造所形成的新空间成为外来游客活动与交往的载体,同时产生了独立于传统街区及民居的社群关系、文化形态。研究加深了对旅游商业化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演变的认识,并为其保护和更新提供借鉴和引导。
关键词:
平遥 居住形态 演变 动力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晋媛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和现代人类乡愁记忆的共同载体,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顺应新形势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实行保护前提条件下的旅游开发不失为一条破题之路。以往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多集中于产业路径、开发模式、空间保护、社区参与、产品设计等角度,文化角度涉及的不多,而古村落的魅力恰在于其蕴含乡风民俗的特色乡土文化,因此文章从民俗学视角将传统古村落文化中民俗事象、俗民群体、民俗传承纳入研究范围,在地化开展山西省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主体、发展环境、产品文化创意和市场联动的共生模式动力机制研究,并针对当前山西省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度低、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参与性不充分及旅游市场链条延展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传统村落 民俗旅游 动力模型及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武前波 苗长虹 吴国伟
回顾郑州市居住空间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出居住空间的演变过程、现状特征和居住分异现象,指出国家投资战略与政府决策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主导着城市居住空间持续增长,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思想影响着居住空间的形态变化,而经济制度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住房供给市场变化以及公众择居和迁移行为共同影响着居住空间的重构和分异。
关键词:
居住空间 演变过程 动力机制 郑州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亦秋 冯仲科 马俊吉
该文借助系统论中的信息论思想和分形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分析计算绵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1980—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和均衡度,揭示城市土地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利用分形理论中的边界维数和半径维数对绵阳城区土地利用形态进行了定量判断,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形态演变特征,并分析了绵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主要自然、交通、经济和政策因素。研究表明,30年来绵阳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从1980年的1.122增长到2010年的1.893,年增长幅度达2.57%;均衡度从1980年的0.487增长到2010年的0.823,城市土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工业用地、水域和农业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蕾
奇特的旅馆孙蕾为了吸引游客,提高经济效益,一些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别具一格,具有新奇特色的旅馆。小说旅馆:在美国俄勒冈纽波特海滨,有一家名叫西尔维亚·贝奇的小说旅馆。这家旅馆的布置和摆设奇特有趣,每个房间的设置都以世界一位著名的作家为主题。旅客可以从客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蒙丽琴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了颇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与扎实的文化根基,可以开发出一种新型且持续的旅游方式,不仅有效保护了民俗文化,又充分利用了民俗文化的传统价值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从而形成一种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现状,然后又介绍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推动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俗文化 良性互动机制 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晓春
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 ,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 ,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民俗旅游的兴盛 ,既是“本土现代性”的表现 ,也是文化政治之暴力的一种表述 ,民俗文化旅游继续着现代性话语对于民间、边缘文化的霸权性质
关键词:
民俗旅游 后现代文化 权力 资本 现代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智 黄英 张贵军
农户对居住空间的行为选择是直接影响乡村空间秩序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认识并准确把握其空间行为选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才能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选择上进一步探寻合理引导其空间行为演变的发展道路。为了探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规律,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保定市不同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居住空间行为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大部分农户对当前居住空间的满意程度为一般;(2)在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方面,配套环境驱动占主要地位,其路径系数高于住房条件驱动;(3)在配套环境驱动方面,经济活动交易便利是最主要因素;在经济生产条件驱动方面,耕种便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智 黄英 张贵军
农户对居住空间的行为选择是直接影响乡村空间秩序的重要因素, 只有充分认识并准确把握其空间行为选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才能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选择上进一步探寻合理引导其空间行为演变的发展道路。 为了探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规律, 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保定市不同地区的农户进行了居住空间行为的问卷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 (1) 调查区域大部分农户对当前居住空间的满意程度为一般; (2) 在农户居住空间满意度方面, 配套环境驱动占主要地位, 其路径系数高于住房条件驱动; (3) 在配套环境驱动方面, 经济活动交易便利是最主要因素; ...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亚芬 俞万源
[目的]以客家核心区梅州市为例,探讨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以其为客家乡村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运用计量地理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对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及其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特征鲜明,经历了萌芽、兴起和蓬勃发展3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客家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类型由均匀型向凝聚型演变,并呈集中分布,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中程度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客家乡村旅游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主要来源于外生和内生动力两方面;外生动力包括市场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交通驱动力,内生动力包括资源驱动力、品牌驱动力和村落拯救驱动力。针对研究结果对客家乡村旅游发展从市场挖掘、政府支持和保护性开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启示性建议。[结论]客家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对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客家乡村振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施涵蕴
国际旅馆法是国际旅馆业普遍承认的,由国际旅馆协会制定的法规。现在继续生效的是国际旅馆协会执行委员会1981年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一致通过的立法。其内容如下: 国际旅馆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党宁 吴必虎 俞沁慧
环城游憩带是我国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市民游憩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1970—2015年新增的401个环城游憩地进行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将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时间演化归纳为探索期、介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4个阶段,结果显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偏向西南方向的圈层结构与空间外推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从分散到集聚,集聚形态具有从散点到极核到轴线到团块的演化特征,各类型的游憩地也表现出结构演替与圈层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供需机制、游憩地空间集散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是综合影响其时空演变的动力机制,并给予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 上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党宁 吴必虎 俞沁慧
环城游憩带是我国城市居民城郊休闲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盘活城市郊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市民游憩空间、统筹城乡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1970—2015年新增的401个环城游憩地进行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将上海环城游憩带的时间演化归纳为探索期、介入期、发展期和巩固期4个阶段,结果显示在空间演化过程中具有明显偏向西南方向的圈层结构与空间外推趋势,其空间分布具有从分散到集聚,集聚形态具有从散点到极核到轴线到团块的演化特征,各类型的游憩地也表现出结构演替与圈层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空间结构 时空演变 上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灿姣 黄立雄
知识服务动力机制,是指推动知识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的复杂系统。它主要包括原动力、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三大要素。原动力是知识需求者的需求,内部动力来自于知识服务者、知识资源,外部动力来自于知识服务政策与评估、市场竞争、经费、信息技术与标准等诸多因素。通过研究知识服务三大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构建知识服务动力机制,促进知识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知识服务 动力机制 理论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希敏 郭剑英
目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程度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角度出发,以江苏泰州溱湖风景区社区为研究对象,展开个案研究与访谈调查,总结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方式及满意度,剖析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能力不足、政府管理不力、旅游利益分配不均等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情感依恋和自我价值三层次动力机制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利益是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居民才会考虑满足自己的情感依恋,进而通过获得相应的话语权,实现自我价值,而政府管理、企业优势等因素是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外部动力,以促进其经...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参与旅游 动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