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1)
2023(7053)
2022(6073)
2021(5922)
2020(4994)
2019(11132)
2018(11109)
2017(21610)
2016(11515)
2015(12923)
2014(12514)
2013(11899)
2012(10291)
2011(8762)
2010(9091)
2009(8476)
2008(8261)
2007(6948)
2006(5832)
2005(5090)
作者
(28437)
(23587)
(23271)
(22686)
(15060)
(11243)
(10717)
(8930)
(8710)
(8491)
(7915)
(7762)
(7437)
(7393)
(7206)
(7203)
(7026)
(6858)
(6781)
(6565)
(5704)
(5653)
(5603)
(5432)
(5428)
(5220)
(5143)
(5103)
(4629)
(4581)
学科
(41585)
经济(41546)
管理(37644)
(33022)
(29493)
企业(29493)
(26192)
方法(22677)
数学(20745)
数学方法(20213)
(13048)
财务(13013)
财务管理(12962)
财政(12467)
企业财务(12324)
中国(11664)
(10869)
(10111)
(10083)
理论(8590)
业经(8579)
(7763)
银行(7761)
地方(7740)
(7258)
贸易(7254)
(7168)
(7112)
(7072)
(6898)
机构
学院(147234)
大学(142550)
管理(58000)
(57934)
经济(56729)
理学(50318)
理学院(49910)
管理学(48667)
管理学院(48437)
研究(41947)
(37306)
中国(34963)
(28425)
财经(25496)
科学(25105)
(23063)
(21233)
(20277)
中心(20056)
财经大学(18806)
业大(18451)
经济学(17920)
(17817)
研究所(17814)
北京(17660)
(17131)
(17088)
师范(16932)
经济学院(16177)
技术(16103)
基金
项目(96978)
科学(76644)
研究(72540)
基金(70016)
(59473)
国家(59020)
科学基金(52171)
社会(45515)
社会科(43325)
社会科学(43316)
(39187)
基金项目(36008)
教育(35199)
自然(33810)
自然科(33068)
自然科学(33063)
自然科学基金(32424)
(31925)
编号(30888)
资助(30416)
成果(24505)
重点(21816)
课题(21100)
(20960)
(20679)
(19801)
项目编号(19577)
创新(19271)
科研(18839)
(18729)
期刊
(61836)
经济(61836)
研究(44262)
(34389)
中国(28481)
管理(21344)
学报(17902)
科学(17077)
教育(16453)
(16133)
(15284)
金融(15284)
大学(14313)
技术(14127)
学学(13654)
财经(12591)
经济研究(12141)
业经(11060)
农业(10960)
(10684)
统计(9395)
财会(9360)
会计(8572)
(8560)
决策(7746)
(7657)
财政(7657)
商业(7312)
技术经济(7040)
问题(7010)
共检索到216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鹤  陈超  史峰赫  
2015年上半年资本价格暴跌反映出当前货币政策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乏力,需要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融资手段,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突破了以往在国债发行总量研究中单一注重风险控制或者经济效应的局限性,并在无限期界框架下建立理论模型,得到了从政府决策角度出发的国债规模-产出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传导机制与决策机制反向逻辑关系的对偶转换,得出国债规模、国债利率在政府平衡预算约束下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鹤  陈超  史峰赫  
2015年上半年资本价格暴跌反映出当前货币政策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乏力,需要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国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融资手段,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突破了以往在国债发行总量研究中单一注重风险控制或者经济效应的局限性,并在无限期界框架下建立理论模型,得到了从政府决策角度出发的国债规模-产出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传导机制与决策机制反向逻辑关系的对偶转换,得出国债规模、国债利率在政府平衡预算约束下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公式。基于此公式展开实证分析得到:我国国债余额规模略高于最优规模但保持着同步变动的趋势;国债利率波动较大,最优利率水平在3.1%上下波动;国债规模应当保持相当增速以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在中短期内激活经济发展动力,而在长期角度应当警惕其风险累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本文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角度 ,探讨了国债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着重分析了国债市场作为核心金融市场在提供市场流动性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就是 ,为了给我国的金融市场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国债政策应当超越单纯财政的财政眼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振国  王强  
按照财政规模效率的核心要求,就是要通过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大小,来分析和判断财政支农规模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财政资源配置的外在合理的比例要求。原则上,财政支农规模与客观要求的财政资源配置水平越接近,财政规模支出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很显然,财政支农规模无论是大于还是小于客观要求的财政资源配置水平都是不可取的。理论界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大小存在着争议。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新杰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邢曙光  黄梅波  
文章将零利率约束引入两国新凯恩斯模型来研究货币联盟的最优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分承诺规则和相机抉择两种情况,当本国遭受技术冲击时,无论政策是承诺规则还是相机抉择,本国都将增加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务,外国则是减少政府支出和债务,且零利率约束时的两国财政支出和政府债务均大于无零利率约束时。福利分析表明,承诺规则下的零利率约束恶化了本国福利,但会改善外国福利,整体上恶化货币联盟福利;相机抉择下的零利率约束恶化了本国、外国及货币联盟福利;无论有无零利率约束,承诺规则的货币联盟福利损失均大于相机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邦驰  
国债经济属于信用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债经济运行,从运动过程整体看,是国债发行、流通、偿还周而复始的运转过程。分析国债经济运行方式与财政平衡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研究国债发行、流通转让、偿还方式对财政平衡的影响,提出可供选择的财政政策参考,推动国债市场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巩固财政收支平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曾莲  严秋斯  
研究目的:从土地财政在政府举债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研究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中介效应;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促进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和2013—2015年的28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和土地管理问题,必须严控土地资源的抵押转化,限制预算软约束;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性的土地交易机制,促进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改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韦素华  
国债作为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与现代金融管理的重要工具,适当的国债政策是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与保证。我国国债的发行对支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要优化国债结构,实现国债结构进一步的合理化,就需逐步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规范国债市场运行,调整国债投资规模与方向,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勇  
政府增发国债 ,扩大公共支出作为启动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 ,只是一项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短期经济政策。从长期来看 ,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以控制国债规模 ,进而扩大财政支出 ,将是今后的走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武彦民  杨峥  
土地是有限的,完全依靠土地收入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主要考察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融资渠道,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是否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相协调,是否存在过度扩张城市面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现象。为了分析土地出让收入(地租)、公共品供给以及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乔治亨利定理为基础,并引入林达尔均衡条件建立起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理论模型。采用1999~2009年31个省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成本收益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国26个省低于估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验证了中国存在城市面积的扩张与人口的增加不协调发展的情况。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小腊  
论最优财政规模的确定刘小腊最优财政规模问题乃是财政学一核心问题,也一直是财政学界争论的焦点。国内财政学者倾向于把最优财政规模问题归结为财政收支原则问题;认为只要我们能坚持正确的财政原则。财政规模便能得到很好控制,对于坚持什么样的财政原则.仁者见仁,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浙江省2000年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组  
本文运用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哈维S·罗森(Harvay·S·Rosen)的债务理财理论,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倩规模限度进行了风险评价。认为,对比美国有七、八十年长期发债的经久不衰历史,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尚有相当的时间和空间潜力。文章指出问题的要害在于我国国债的运用效率低下,则是其风险所在。对策是改进我国国债的品种和时限等结构,完善国债市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军民  周国红  杨义群  
财政份额下降与国债规模扩大背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两个比重”的下降。保持财政份额的一定比例 ,对于扩大发债规模 ,降低债务风险是十分必要。刚性的分配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提高财政份额 ,增加税收与扩张性政策相左 ,发债成为政府首选。这势必加剧国债规模与财政份额之间的矛盾。解决矛盾的主要办法是优化税制结构 ,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