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04)
- 2023(4381)
- 2022(3609)
- 2021(3605)
- 2020(2808)
- 2019(6564)
- 2018(6675)
- 2017(11223)
- 2016(7313)
- 2015(8426)
- 2014(8709)
- 2013(7661)
- 2012(7363)
- 2011(6809)
- 2010(7221)
- 2009(6397)
- 2008(6587)
- 2007(6447)
- 2006(5813)
- 2005(5506)
- 学科
- 教育(20258)
- 济(19999)
- 经济(19984)
- 管理(16205)
- 业(15689)
- 企(15441)
- 企业(15441)
- 中国(13085)
- 理论(10454)
- 方法(6854)
- 教学(6749)
- 学(6735)
- 业经(6313)
- 农(5382)
- 策(5290)
- 发(5226)
- 技术(4956)
- 和(4920)
- 财(4876)
- 地方(4858)
- 发展(4681)
- 制(4663)
- 展(4558)
- 研究(4430)
- 思想(4298)
- 政治(4136)
- 贸(3936)
- 贸易(3933)
- 划(3881)
- 思想政治(3859)
- 机构
- 大学(102874)
- 学院(98418)
- 研究(36059)
- 济(29582)
- 管理(29515)
- 教育(29136)
- 经济(28553)
- 范(26460)
- 师范(26403)
- 理学(24362)
- 理学院(23907)
- 京(23870)
- 管理学(23373)
- 管理学院(23101)
- 师范大学(21585)
- 中国(20354)
- 科学(19736)
- 所(17482)
- 江(17392)
- 北京(16234)
- 财(15752)
- 研究所(15631)
- 职业(15070)
- 技术(14375)
- 中心(14213)
- 州(14062)
- 院(12633)
- 财经(12212)
- 教育学(11406)
- 经(10828)
- 基金
- 项目(53358)
- 研究(49562)
- 科学(43362)
- 基金(34003)
- 教育(31804)
- 社会(28486)
- 家(27442)
- 国家(26974)
- 社会科(26624)
- 社会科学(26617)
- 成果(24015)
- 编号(23949)
- 科学基金(22368)
- 省(22246)
- 划(20891)
- 课题(20579)
- 年(18033)
- 基金项目(16334)
- 规划(15265)
- 项目编号(14657)
- 性(13969)
- 资助(13634)
- 重点(13619)
- 部(13592)
- 发(13027)
- 度(12862)
- 教育部(12681)
- 研究成果(12644)
- 阶(12331)
- 段(12296)
共检索到167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正江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认为,对年幼儿童(主要是幼儿、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宜以正面的启蒙教育为主。然而,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而言,单向度的教育,即仅仅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良的一面呈现给学生,刻意回避传统文化中消极、恶劣的一面,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与全貌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选择与鉴别力,也不利于传统文化自身的丰富、完善与发展。对中高学段的学生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宜采用肯定取向与否定取向并重的思路。前者旨在使学生感受、理解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之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平衡取向 文化自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尤铮
英国人崇尚传统,珍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将学校教育视为文化复制、保护、传承、创新或更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体方面的发展是英国国家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英国在中小学主要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与设计等正规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
英国 传统文化教育 课程政策 绅士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就认识社会转型而言,教育理论界虽不如社会学界善于透视社会体制及社会结构变迁,也未曾像文学界那样转向文化研究,对社会转型进程中的众多文化社会热点现象展开深度揭示与批判,但教育理论界可以聚焦社会转型期的人心优化议题,同时探索以传统文化教育优化社会人心。自孔子起,即是以传统文化教育来优化社会人心。但从孔子以来的历史经验来看,仅靠传统文化教育尚不足以优化社会人心,还须采取体制措施,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这样传统文化教育才可能切实产生人心优化功能。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人心优化 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敏
文章以法国为研究对象,从其文化政策、语言教学、艺术与文化教育、部际合作等角度分析了法兰西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解析了法兰西民族在文化认同、传统文化传承、价值观传递等方面采取的教育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天歌 王永宏
当今时代在倡导中华文明之美,而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更应该肩负着将灿烂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重任,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文化之美、山川之美、传统之美、历史之美。因此,文章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从现今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的修正方案等方面进行相关的教学研究,希望为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语文 教学融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耿利敏
近现代大学对传统文化教育不重视,大学生普遍漠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改革大学课程结构,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及充分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来致力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教育 教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以芳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它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汲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在新业态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高职院校探索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促进学生学好专业技能,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更好地服务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传统文化教育 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世琴
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模式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识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是社会需求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探索通识教育中的多元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高等教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潘妙辉
中华传统文化对滋养民族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有责任主动配合、大力支持教学部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文章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现状,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雪静 任焕茹
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领域的推行必将是一场艰巨持久的教育硬仗,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高职课程和教材体系中添设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养传统文化师承者,打造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坚持文化氛围熏陶,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浸润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打造传统文化新媒体平台;汲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高职逐渐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惯性和文化引力,使传统文化教育蔚然成风。
关键词:
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龚群英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三个重要平台。从教育现状来看喜忧参半,因此,要改善当前的教育格局,应该从制约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突围策略。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信息化 教育氛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花景新
从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引擎和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需求三个方面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开展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为例,从顶层设计、载体建设、机制建设和品牌创建四个方面,探索构建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路径,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全面提升,更好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岑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国魂、振奋人心的深沉的力量。高校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传统文化教育要落实到"行",通过实践固化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凝聚国魂、振奋民心的深沉的力量。传承中华文明、复兴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深度挖掘、辨析和研究传统文化资
关键词:
研究院 校园文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