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3)
- 2023(10500)
- 2022(8606)
- 2021(7858)
- 2020(6066)
- 2019(13550)
- 2018(13102)
- 2017(24496)
- 2016(13582)
- 2015(14996)
- 2014(15160)
- 2013(14908)
- 2012(14627)
- 2011(13558)
- 2010(13902)
- 2009(12521)
- 2008(12775)
- 2007(11477)
- 2006(10562)
- 2005(9927)
- 学科
- 济(64234)
- 经济(64170)
- 管理(31830)
- 业(31018)
- 地方(23749)
- 企(22312)
- 企业(22312)
- 中国(21274)
- 农(19225)
- 方法(18275)
- 业经(15643)
- 学(15125)
- 数学(15114)
- 数学方法(14834)
- 地方经济(13709)
- 农业(13554)
- 融(12005)
- 金融(12001)
- 发(12000)
- 银(11242)
- 银行(11214)
- 环境(11146)
- 行(11010)
- 制(10954)
- 贸(10770)
- 贸易(10757)
- 财(10387)
- 易(10265)
- 和(9597)
- 技术(9051)
- 机构
- 学院(201684)
- 大学(199624)
- 研究(81224)
- 济(79484)
- 经济(77630)
- 管理(68247)
- 中国(59873)
- 理学(57115)
- 理学院(56217)
- 管理学(55023)
- 管理学院(54644)
- 科学(52325)
- 京(45162)
- 所(43701)
- 研究所(39878)
- 农(39025)
- 财(36074)
- 中心(35143)
- 江(33762)
- 范(31895)
- 师范(31558)
- 业大(30695)
- 农业(30436)
- 院(29894)
- 北京(29265)
- 财经(27554)
- 州(27197)
- 省(25997)
- 师范大学(25515)
- 科学院(24880)
- 基金
- 项目(132436)
- 科学(103230)
- 研究(97486)
- 基金(91960)
- 家(82107)
- 国家(81382)
- 科学基金(67139)
- 社会(60497)
- 社会科(57221)
- 社会科学(57210)
- 省(53848)
- 基金项目(47802)
- 划(45933)
- 教育(43978)
- 自然(41678)
- 自然科(40631)
- 自然科学(40617)
- 自然科学基金(39838)
- 编号(39578)
- 资助(37113)
- 发(36038)
- 成果(33567)
- 重点(31639)
- 课题(30128)
- 发展(28850)
- 展(28332)
- 部(28063)
- 创(27521)
- 创新(25830)
- 国家社会(24732)
共检索到324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国才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必须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目前,产业转移、人口转移和财政转移是平衡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这三种路径虽有一定联系,但在理论基础、中间目标与实现机制上又有一定差异。基于三种平衡区域发展路径各自特点,且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需要对其加以适当整合,以构建人口转移为主、产业转移为辅、财政转移为补充的平衡区域发展综合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任忆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推动我国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必须全方位地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以及深层次地剖析掣肘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原因,在紧密结合国家总体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把深化区域间合作促进要素有序流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打造平衡发展新模式,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平衡发展 模式选择 资源禀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谈伟文
MEDLINE是医学界最常用的外文文献书目数据库,其发展演变情况复杂、检索平台品种繁多。文章回顾了其发展演变过程,并从数据范围、记录构成、检索规则、主题词检索、结果输出、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比较SilverPlatter-MEDLINE、Ovid-Medline和PubMed三个版本的异同,试图让读者对MEDLINE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洪
本文阐述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八种锁定效应,指出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多种主观性、客观性因素长期锁定的综合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七种解锁路径。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锁定效应 解锁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喜文 张强
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扩大、个别地方发展不充分,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尤其在京津冀地区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急迫,已经影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和实施。2016年,在中央指导下京津开始实施对河北贫困地区的对口帮扶。从对口帮扶的特点及其实际功能上看,相关特定区域内的对口帮扶具有平衡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效果。从京津冀对口帮扶的运行来看,充分利用对口帮扶这一特殊的扶贫方式,将有利于改善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状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推进,对区域实现均衡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阎少华 冯尚春
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制约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缺乏,但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并且历史上对外交往颇多。因此,改革开放后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大力发展外贸、旅游经济,以"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为主。东北地区在自然、经济基础、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与东南沿海地区有着某些相同之处,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但二者又有较大的差别,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林资源丰富,传统产业基础较好,在学习和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方式,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以现代农业和传统工业产业为主渠道,并利用现有科技条件发展相关产业,加强区域内协作,把产品做大做强,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海燕 朱君梅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区域间竞争焦点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历史契机。同时,为了提升竞争力,区域发展日益趋向于整合。作为文化产业推动主体的政府部门,针对文化产业的区域整合,需要以部门的横向与纵向的协调运作为整合机制,以区域内的横向区位环境为整合载体,以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纵向文化资源为整合内容,形成统一的文化产业品牌,以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建构区域内整合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伟 高帆
经济思想史中先后形成了三种影响较大的发展观: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自由的发展观,三种发展观的内在演化和不同特征,使人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较为全面地给出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的历史责任,因此就必须在三种发展观的启示下,将发展理解为一个涉及到财富增长、环境优化、自由扩展的多元的、动态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发展进程并实现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发展观 经济增长 可持续性 自由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国柱 马树才
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增加就业,产生规模经济外,还可以促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引入。但是我国区域间对外贸易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存在收敛性,另外区域贸易差异也是造成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区域贸易差异 贸易基尼系数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崔向阳 钱书法
研究分工发展决定因素的分工发展理论可以划分为三大流派:交换视角的分工发展理论、生产视角的分工发展理论、历史视角的分工发展理论。这三大流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分析了决定分工的因素,具有各自鲜明的学术特点,在分工理论体系中均占有一席之地。但比较起来,马克思的历史视角的分工发展理论更具有说服力。
关键词:
分工发展理论 交换 生产 历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哲 董新伟 李漫红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会出现"急功近利"、"投机主义"和"脱离实际"等三种倾向,因此,应从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评估、高校自主办学和实验平台建造四个维度,建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规避体系。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发展 规避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圣云 姜婧
研究目标:分析1995~2016年中国八大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差异演变及其结构分解。研究方法:使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刻画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差异演进过程,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主成分法分析空间差异的来源构成及其变化,应用Kaya恒等式扩展和LMDI因素分解识别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变化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明显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地区差异稳步减小,八大区域之间人类发展指数差异决定了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总体区域差异的走向。收入指数差异的缩小是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由经济效应和技术效应双轮驱动,生态效率效应和社会效应对我国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有抑制作用。研究创新:基于八大区域视角,揭示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动因。研究价值:刻画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区域差异的演变过程,分析其来源及变化,为缩小我国区域间人类发展水平差距,促进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均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建 施国庆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浙江嘉兴模式、苏南无锡模式和成都温江模式三种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并对其做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其在法律与政策层面的后续难题。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土地流转 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建人
当前,东亚经济的蓬勃发展,已引起世界的广泛注目。从60年代日本的崛起,经过70年代亚洲“四小”的起飞,80年代东盟国家的勃兴,到90年代中国的繁荣昌盛,充分展示了西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持久的经济活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们一个接一个地创造出经济奇迹?对此,人们的解释各不相同。笔者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实行的“外贸带动增长”经济发展战略,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下拟对这一战略的含义与内容作简要的论述,并对其三种基本模式的优劣作一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蕊 金晓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在此模式下,不仅先发地区出现了创新极化过度、扩散不足的弊端,而且后发地区隐性的后发优势潜能也受到了严重抑制。故在分析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落后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可行路径。依托创新资源的跳跃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和基于创新资源贡献度的补偿机制,不仅先发地区可以更好地将技术溢出效应辐射至后发地区,后发地区还能够借助政策引导,掌握更多的创新资源禀赋,从而实现经济赶超。因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进而释放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潜能,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非充分发展矛盾解决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