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1)
- 2023(11409)
- 2022(8944)
- 2021(7959)
- 2020(6360)
- 2019(13921)
- 2018(13610)
- 2017(26087)
- 2016(13512)
- 2015(14948)
- 2014(14414)
- 2013(13462)
- 2012(11609)
- 2011(10186)
- 2010(10262)
- 2009(9797)
- 2008(8531)
- 2007(7462)
- 2006(6755)
- 2005(6151)
- 学科
- 济(50035)
- 经济(49978)
- 业(37613)
- 管理(36887)
- 企(30934)
- 企业(30934)
- 融(25826)
- 金融(25825)
- 中国(24260)
- 银(23468)
- 银行(23459)
- 行(22766)
- 农(17523)
- 方法(16474)
- 财(15967)
- 业经(15084)
- 制(14882)
- 地方(14128)
- 数学(13992)
- 数学方法(13802)
- 农业(11854)
- 中国金融(11130)
- 务(10210)
- 财务(10176)
- 财务管理(10159)
- 体(9869)
- 企业财务(9717)
- 贸(9334)
- 贸易(9321)
- 理论(9264)
- 机构
- 学院(176006)
- 大学(171161)
- 济(73085)
- 经济(71471)
- 管理(64511)
- 研究(57097)
- 理学(55145)
- 理学院(54625)
- 管理学(53529)
- 管理学院(53234)
- 中国(50569)
- 财(36472)
- 京(34525)
- 科学(32424)
- 中心(29106)
- 财经(28500)
- 农(26978)
- 所(26818)
- 江(26559)
- 经(25910)
- 研究所(24124)
- 经济学(23943)
- 业大(22899)
- 范(22761)
- 师范(22532)
- 州(22058)
- 经济学院(21767)
- 财经大学(21301)
- 北京(21104)
- 院(20829)
- 基金
- 项目(118683)
- 科学(94451)
- 研究(91393)
- 基金(85494)
- 家(73321)
- 国家(72663)
- 科学基金(63378)
- 社会(60056)
- 社会科(57004)
- 社会科学(56992)
- 省(48040)
- 基金项目(44514)
- 教育(41417)
- 划(38993)
- 自然(37844)
- 编号(37814)
- 自然科(37018)
- 自然科学(37011)
- 自然科学基金(36311)
- 资助(33412)
- 成果(30467)
- 发(27485)
- 重点(26992)
- 课题(26329)
- 创(26062)
- 国家社会(25435)
- 部(25333)
- 创新(24296)
- 制(23807)
- 性(23625)
共检索到269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产城融合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产城融合 城镇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对禀赋较差地区的产业扶贫政策可能因产城融合水平较低而失效。实证研究证实了产城融合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城融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偏向产业的土地政策才能提升本地的产业集聚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功利主义福利函数标准对城镇化路径比较后发现,旨在优化区位条件的“先城后产”路径相较于“先产后城”路径更有利于城镇居民福祉的提升。为此,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应更多考虑蒂伯特选择功能,优化政策环境与区位条件,注重民生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呈阳 胡汉辉 周海波
"产城融合"对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探讨了"人本导向"下"产城融合"的含义、机理与作用路径,认为"产城融合"应该是"产"、"人"、"城"三者的融合,而"产"、"城"的协同互促是以"人"为连接点,通过产品及要素市场的价格调节和因果循环机制实现的。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多数城镇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发展缺乏城市功能配套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良性互动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因此,需控制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围绕"人"的需求,重视服务业匹配,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适度超前推进以服务业为载体的城市功能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 服务业 劳动力效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钟顺昌 李坚 简光华
本文把一个区域中最具有城镇化因子的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老城区作为讨论对象,以产城融合的视角来审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明确提出产城融合是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并指出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老城区的城镇化发展路径,并认为加快利于产城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保障和内生动力。
关键词:
产城分离 产城融合 城镇化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豫新 张威振
本文构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西北五省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2007-2014年西北各省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产城融合的推进起主要作用,城市发展对产城融合的推进作用十分有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刘程军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达到有效融合状态的城市极少。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虽然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产城融合三要素内部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城镇化建设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所属要素基本都处于低度协调的颉颃发展阶段,只有产业支撑指数所属要素耦合协调情况表现相对良好。但从时间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刘程军
以全国285个地级市层面2003—2014年产城融合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指数、融合度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现阶段不同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并不均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产城融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达到有效融合状态的城市极少。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虽然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产城融合三要素内部协调发展程度不一,城镇化建设指数和人口集聚指数所属要素基本都处于低度协调的颉颃发展阶段,只有产业支撑指数所属要素耦合协调情况表现相对良好。但从时间序列上三者均呈现出逐步提升态势,总体状况趋于良性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开华 方娜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园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园区综合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湖北省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协调发展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整体协调度较低。因此,应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园区的发展质量,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实现"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经济提升—产业配套完善—人口空间重组—城镇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过程。从而实现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效应,形成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杰颖 季红颖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城镇化总量增长过快而质量不高。文章从金融支持的视角考虑其具体的制约因素,认为应对金融支持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城镇化项目信用评估系统,丰富金融支持城镇化项目的业务品种,借助科研机构为农业担保物科学定价,以及与其他相关机构协调配合共同致力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新型城镇化 建设 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海燕
城镇化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显著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存在诸多弊端,譬如:体制不健全、产业机构调配不合理、资源过度浪费等问题,严重阻碍中国城乡建设进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开始注重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以产业为发展动力,城市为发展载体。经验表明,产业与城市有效结合的发展模式,符合新时代中国城乡建设的发展要求和特点,有利于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
当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甘肃省经济转型跨越的当务之急。而推动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就是金融支持。文章以2009—2015年甘肃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测度体系并进行了测度;然后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新型城镇化 面板数据 甘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文 庄亚明
当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金融"输血"功能尤为关键。基于构建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测度体系,选取20062014年西部11省区相关数据,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金融对西部各省支持力度。实证结果显示,西部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力度不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金融体系应从规模、效率和结构三方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三大重点领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
当前,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成为甘肃省经济转型跨越的当务之急。而推动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就是金融支持。文章以2009—2015年甘肃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综合测度体系并进行了测度;然后建立了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支持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金融支持 新型城镇化 面板数据 甘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