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7)
- 2023(10643)
- 2022(9533)
- 2021(9147)
- 2020(7732)
- 2019(17957)
- 2018(18023)
- 2017(34373)
- 2016(19338)
- 2015(21955)
- 2014(22070)
- 2013(21689)
- 2012(20243)
- 2011(18283)
- 2010(18240)
- 2009(16722)
- 2008(16623)
- 2007(14479)
- 2006(12706)
- 2005(11030)
- 学科
- 济(72122)
- 经济(72031)
- 管理(53256)
- 业(49722)
- 企(42174)
- 企业(42174)
- 方法(35197)
- 数学(29857)
- 数学方法(29371)
- 学(20905)
- 农(18943)
- 中国(17787)
- 财(17247)
- 业经(15838)
- 地方(14285)
- 理论(14042)
- 贸(12733)
- 贸易(12727)
- 和(12725)
- 农业(12572)
- 制(12382)
- 易(12314)
- 技术(11363)
- 环境(11358)
- 务(11241)
- 财务(11176)
- 财务管理(11152)
- 教育(10959)
- 企业财务(10547)
- 划(10394)
- 机构
- 大学(281242)
- 学院(276843)
- 管理(107035)
- 济(98310)
- 经济(95875)
- 研究(95398)
- 理学(93161)
- 理学院(92011)
- 管理学(89997)
- 管理学院(89533)
- 中国(67754)
- 科学(65759)
- 京(61139)
- 农(52657)
- 所(50773)
- 业大(47525)
- 研究所(46952)
- 财(44496)
- 中心(42112)
- 农业(41773)
- 江(40534)
- 北京(38484)
- 范(38268)
- 师范(37835)
- 财经(36299)
- 院(34406)
- 州(33166)
- 经(32891)
- 技术(31622)
- 师范大学(30727)
- 基金
- 项目(194225)
- 科学(149834)
- 基金(138950)
- 研究(136128)
- 家(123709)
- 国家(122691)
- 科学基金(103180)
- 社会(81265)
- 社会科(76694)
- 社会科学(76669)
- 省(76598)
- 基金项目(74540)
- 自然(70817)
- 自然科(69178)
- 自然科学(69157)
- 自然科学基金(67869)
- 划(65408)
- 教育(62559)
- 资助(58046)
- 编号(55278)
- 成果(45815)
- 重点(43636)
- 部(41601)
- 发(40360)
- 创(39766)
- 课题(38579)
- 科研(37949)
- 计划(37784)
- 创新(37120)
- 大学(35620)
共检索到396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Yu Hyun Jae Lee Jung Sun Lee Nam Joo Ha Si Jung Kim So Yeon Gang Eun Joo Bae Dong Won Chang Moo Ung Lee Hyun Sook
在韩国的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商品化种植基地发现了真菌病毒的自然流行为害的现象。这些病害经常伴随着一些球形病毒粒体的出现。采用Tris-EDTA缓冲液提取,PEG—NaCl沉淀和CsCl梯度离心,依据不同的比重,获得了3种病毒粒体,其中1种病毒粒体直径为27 nm,另外2种的粒体为27nm,并推定这些病毒共同感染栽培的平菇。其中1种27 nm的球形病毒,其比重较34 nm的病毒大,称为平菇球形病毒(OMSV),该病毒含有2条大小分别为6.00 kb和1.25 kb的ssRNA片段。直径为34 nm的病毒有两种比重小的粒体,其中1种常与OMSV共感染平菇,称为平菇等面体病...
关键词:
平菇 球形病毒 鉴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占伟 刘茂军 冯志新 熊褀琰 王海燕 白昀 唐应华 吴叙苏 甘源 刘冬霞 王丽 白方方 孔猛 韦艳娜 刘冬阳 邵国青
从江苏南京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的鸡场采集病料,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人工感染、SPF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PCR扩增鉴定等,证实了该鸡场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且从病料中分离到了纯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同时,证实该毒株的毒力较强,具有标准毒株的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也比较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崇明 王秀华 宋晓玲 黄倢 宋微波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s of ultrathin sections reveal the presence of spherical virus like particles in the digestive gland, kidney, and the intestine of moribund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collected during a severe mortality in Jiaozhou Bay (Qingdao, China) in 2000. The virions are approxim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晓明 唐德秀 林雪梅 王跃龙
研究了甲基对硫磷、氰戊菊酯及其混剂 (1 0∶1 )对 3种重要农业害虫粘虫、豆蚜和稻黑尾叶蝉的毒力及其增效机理。生测结果表明 :甲基对硫磷与氰戊菊酯混配对粘虫、蚜虫和叶蝉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 ,其共毒系数分别为 1 79.0 4、1 91 .1 2和 2 1 6.44;生化测定结果表明 ,在相同浓度下 ,甲氰混剂对粘虫活体乙酰胆碱酯酶 (AChE)活性的抑制率较单剂高 ,说明甲氰混剂对AchE抑制作用增强可能是其重要增效机制之一 ;根据药剂的毒力值 (LC90 )和价格所进行的应用指数评价结果表明 ,甲氰混剂的应用指数均高于单剂甲基对硫磷 ,说明该混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仙芝 张延龙 牛立新 吴云峰 谢松林
【目的】对来自秦巴山区6种野生百合(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卷丹(Lilium tigrinum)、野百合(Lilium brownii)、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maximowiczii)、山丹(Lilium pumilum)、宜昌百合(Lilium leucanthum))的病毒病危害程度进行调查,并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ic virus,CM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ptomless virus,LSV)3种病毒进行检测,旨在确定野生百合是否感染病毒及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蓉 陆明青 张海涛 黄灿平 张冠卿 鲍恩东 孙卫东 吕英军
[目的]2017年以来,在中国东部地区的许多鹅场中,4—16日龄雏鹅暴发了严重的痛风,导致2%~20%的死亡率,给养鹅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试验旨在分离、鉴定导致此次雏鹅痛风的病原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发病雏鹅病料接种10日龄鹅胚,分离病毒,通过PCR、基因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对分离的病毒进行鉴定;病毒尿囊液接种鹅肾脏上皮细胞测定病毒滴度;攻毒扬州白鹅雏鹅进行动物回归实验,观察剖检和组织病理变化,PCR方法检测肛拭子和各脏器病毒含量,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尿酸含量。[结果]从第3代鹅胚尿囊液中分离到一株鹅星状病毒(GAstV),命名为JSHA株。对星状病毒ORF2基因氨基酸进化树的分析结果表明,JSHA毒株与2018年从患痛风的鹅上分离得到的星状病毒毒株(SD01、SDPY、GD)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而与其他禽星状病毒同源性仅为27.3%~57.0%。阳性尿囊液感染鹅胚肾脏上皮细胞后出现变圆、聚团和脱落等细胞病变,病毒滴度为10~(4.25) TCID_(50)·mL~(-1)。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可致雏鹅25%的死亡率,发病鹅体质量减轻、肾脏发白肿胀、脏器表面和关节腔内尿酸盐沉积以及血清尿酸升高;组织病变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尿酸盐结晶形成,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脏和脾脏中出现坏死区和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肾脏、肝脏和脾脏的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织;雏鹅从感染后3 d开始排毒,排毒高峰出现在6~9 d。[结论]鹅星状病毒JSHA毒株是此次雏鹅发生痛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星状病毒 分离 系统进化分析 痛风 雏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盛 谢芝勋 黄莉 谢丽基 邓显文 谢志勤 刘加波 罗思思 曾婷婷
【目的】研究禽呼肠孤病毒S1基因编码的σ3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方法】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禽呼肠孤毒株S1133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σ3基因,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σ3,热激法转化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筛选含有重组质粒的pBI121-σ3的阳性工程菌株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野生型烟草,卡那霉素筛选获得抗性植株。随后通过σ3基因的特异引物,PCR方法初步筛选获得转σ3基因的烟草植株。进一步对阳性植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σ3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拷贝数,以烟草自身单拷贝的内源基因核糖核酸还原酶-RNR2作为内参基因,...
关键词:
禽呼肠孤 σ3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烟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金兴 朱瑞良
2011年从山东不同地区的发病鸡体内分离到4株新城疫病毒,分别命名为SD1~SD4。4株毒株经病毒蚀斑克隆纯化后动物回归试验可产生典型的NDV病变;为了解其遗传起源和分子特性对其融合蛋白(Fusion,F)进行序列和分子特性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生物学毒力测定显示4株毒株均为强毒。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氨基酸基序。F基因分型显示,SD01、SD02、SD03和SD04与另外一株鸡源SG01以及广东鹅分离株等属于基因Ⅶ型。同源性比较显示:SD1-SD4与同期分离株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他的传统毒株,且与国内分离株的同源性高于国外的分离株。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分子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志勤 谢芝勋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丽基 范晴
用体外表达的蛋白作为免疫原来制备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抗体进行鉴定。将ARVσ3蛋白基因在体外扩增,扩增产物与载体PGEX-4T-1连接并在基因工程菌中表达,体外表达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免疫原来制备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和ELISA检测包被抗原,测定纯化后蛋白的浓度,按每鼠100μg的蛋白用量免疫BALB/c小鼠,免疫4次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按5∶1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及时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通过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抗体效价,并通过Western Blot、Dot-ELISA、直接免疫荧光、病毒中和等方法对获得的单抗特性进行检测。结果通过纯化的病毒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雁 孙晔 李振坚 岳桦
研究了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翅梗石斛在10种栽培基质中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种基质中培养的3种石斛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著,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同化量由多到少为鼓槌石斛>玫瑰石斛>翅梗石斛;3种石斛的蒸腾速率差异显著,蒸腾速率由多到少为玫瑰石斛>鼓槌石斛>翅梗石斛;同种植物在不同基质中的光合速率也有差异性;玫瑰石斛和翅梗石斛在单一基质兰石中表现最好,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达4.788、2.640μmol.m-2.s-1,鼓槌石斛在兰石∶树皮(1∶1)的混合基质中表现最好,最大净光合速率达6μmol.m-2.s-1。
关键词:
石斛 栽培基质 光合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瑞霞 谢丹洁 刘锦山 王青华 张永安 段立清
[目的]杆状病毒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1株具有高毒力的杨小舟蛾新病毒,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病毒资源。[方法]通过研究该病毒的超微结构和生物活性确定其生防潜力。[结果]超微结构表明,该病毒包涵体多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0.43×0.21μm;包涵体中包埋一个杆状病毒粒子,具有颗粒体病毒结构特征,命名为杨小舟蛾颗粒体病毒(MisiGV)。生物活性显示,MisiGV对杨小舟蛾幼虫有致死作用,对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2.37×10~5 OBs·mL~(-1);当浓度为1.2×10~7、4.0×10~6、4.0×10~5、1.2×10~5和4.0×10~4 OBs·mL~(-1),对3龄幼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随着病毒浓度的降低而增大,分别为7.55、11.61、14.69、16.06和17.62 d。不同龄期幼虫对MisiGV的敏感性表明,虫龄较小越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而且幼虫的死亡速度依赖于虫龄和病毒浓度。当浓度为4.0×10~6 OBs·mL~(-1)时,2和4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57.78%,而在该浓度下,杀死50%的2龄幼虫的所需时间=6.81 d,4龄=12.89 d;当病毒浓度为4.0×10~4 OBs·mL~(-1)时,2和4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3.33%和36.67%,LT_(50)值分别为11.91 d和25.65d。此外,MisiGV对存活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也有一定影响,病毒液浓度越高,化蛹率和羽化率越低。当MisiGV浓度为4.0×10~4 OBs·mL~(-1),MisiGV对羽化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本文报道的MisiGV新病毒是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关键词:
杨小舟蛾 颗粒体病毒 生物活性 敏感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杨宁 宋微波
2001年3-5月,青岛海区养殖海湾扇贝发生外套膜"糜烂病"并导致约50%亲贝死亡,主要表现为外套膜糜烂;严重者,约2/3的外套膜溃烂呈胶水状。电镜检测发现病贝体内感染有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本文报道了该病毒粒子的形态、发生及宿主细胞由此所产生的细胞病理学变化。成熟的病毒粒子近球形,直径150~180nm,具囊膜,在细胞核附近的溶酶体内发生和增殖。发生初期溶酶体内形成板层髓样结构,随后形成块状、泡状、絮状等多形态的病毒发生基质及具有正方形花样的蛋白质晶格结构。最后,大量的病毒粒子装配形成,填充在溶酶体内。该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消化盲囊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的胞质中。受感染的宿主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溶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王德秀 绳秀珍 宋微波
在患“红肉病”文蛤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球形病毒及其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直径约 5 0~ 80nm ,在细胞质内形成多泡状的包涵体并进行病毒粒子的装配。受感染的细胞具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或肿胀并出现核空泡 ,内质网膨胀、大部分转化泡状 ,线粒体溶解或固缩 ,溶酶体数量增多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明 范瑞青 汝少国 李永祺 刘云
对 1 995年青岛地区患病真鲷肝脏、肠上皮组织、肾脏、鳃等组织进行电镜观察 ,发现一种球形病毒 ,该病毒具有囊膜 ,直径为 80~ 1 0 0nm ,在核和细胞质中均形成不规则形态包涵体 ;细胞病理变化表现为核内染色质变性 ,核膜水肿变形且部分溶解 ,内质网膨胀 ,胞质内有大量游离核糖体分布 ,线粒体外膜及内嵴变形且有少量溶解。
关键词:
真鲷 病毒包涵体 球形病毒 超微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科宏 周彦 王雪峰 唐科志 周常勇
应用直接组织点免疫(DTBI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接种了柑桔衰退病毒(CTV)的3组共45株锦橙、凤凰柚和木并柑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TV在嫩枝中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依次是嫩叶、老枝和老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