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2)
- 2023(12488)
- 2022(10950)
- 2021(9941)
- 2020(8442)
- 2019(19343)
- 2018(19137)
- 2017(38002)
- 2016(20186)
- 2015(22803)
- 2014(22749)
- 2013(22591)
- 2012(20896)
- 2011(19066)
- 2010(19080)
- 2009(17636)
- 2008(16772)
- 2007(14684)
- 2006(13034)
- 2005(11443)
- 学科
- 济(104710)
- 经济(104606)
- 管理(60068)
- 业(55848)
- 企(46434)
- 企业(46434)
- 方法(44901)
- 数学(39766)
- 数学方法(39455)
- 中国(23295)
- 地方(22610)
- 财(21807)
- 农(21554)
- 业经(19657)
- 学(19650)
- 农业(15010)
- 制(14780)
- 贸(14598)
- 贸易(14591)
- 地方经济(14316)
- 环境(14063)
- 易(14022)
- 务(13936)
- 财务(13877)
- 财务管理(13852)
- 和(13765)
- 理论(13577)
- 企业财务(13271)
- 融(12594)
- 金融(12593)
- 机构
- 大学(298147)
- 学院(295363)
- 济(129652)
- 经济(127161)
- 管理(120446)
- 理学(105158)
- 理学院(104078)
- 管理学(102551)
- 管理学院(102025)
- 研究(97536)
- 中国(70959)
- 京(62044)
- 科学(57486)
- 财(56812)
- 所(47732)
- 财经(46795)
- 研究所(43340)
- 中心(43292)
- 经(42614)
- 农(41274)
- 业大(41238)
- 江(41119)
- 经济学(40464)
- 北京(39283)
- 范(37395)
- 师范(37120)
- 经济学院(36333)
- 院(35140)
- 财经大学(34963)
- 州(33342)
- 基金
- 项目(201762)
- 科学(159658)
- 研究(149115)
- 基金(148529)
- 家(127534)
- 国家(126507)
- 科学基金(110026)
- 社会(96591)
- 社会科(91697)
- 社会科学(91673)
- 基金项目(79102)
- 省(77218)
- 自然(70280)
- 自然科(68621)
- 自然科学(68609)
- 教育(67644)
- 自然科学基金(67415)
- 划(64353)
- 资助(61822)
- 编号(59972)
- 成果(48315)
- 部(45308)
- 重点(44190)
- 发(42727)
- 创(41401)
- 课题(40418)
- 国家社会(40015)
- 教育部(39708)
- 人文(39133)
- 大学(38532)
- 期刊
- 济(142463)
- 经济(142463)
- 研究(90157)
- 中国(49384)
- 管理(44045)
- 学报(42837)
- 财(41909)
- 科学(40150)
- 农(36882)
- 大学(33109)
- 学学(31336)
- 教育(28032)
- 农业(25662)
- 技术(25318)
- 融(24444)
- 金融(24444)
- 财经(24008)
- 经济研究(23802)
- 业经(21075)
- 经(20483)
- 问题(18322)
- 技术经济(16200)
- 理论(15141)
- 图书(14254)
- 实践(13523)
- 践(13523)
- 统计(13408)
- 现代(13323)
- 商业(13211)
- 科技(13029)
共检索到425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俊金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人格权和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但平等就业权司法救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权利保障举步维艰。通过对平等就业权案件进行实证考察,我国应当结合《就业促进法》的执行情况和司法实践,从新增"平等就业权纠纷"民事案由、完善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和就业歧视责任体系、明确就业歧视的含义与范围、扩大平等就业权的主体等方面完善反就业歧视立法,加强平等就业执法工作,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关键词:
平等就业权 就业歧视 司法救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龙飞
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其蕴涵着人的生存和人的尊严的基本需要。社会保障权易受到私权利和公权力侵害,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机制的选择和构建依赖于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内涵和特征。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权和宪法权利,社会保障权具有法律强制性、主体多元性、关系复合性、公益性和可诉性的特点。我国社会保障权司法救济主要是通过"双轨制"来实现的,即民事程序和行政程序。但这两种模式与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和不足影响到社会保障权利的救济,有必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通过改造行政复议程序和仲裁程序、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庭、确立公益诉讼制度和完善相关的司法救助与法律责任制度来构建我国社会保障权的救济机制,充分保障公民社会保...
关键词:
社会保障权 救济机制 民事程序 行政程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德勇
司法救济是反对就业歧视、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最后屏障。司法救济程序大致可以分为案件受理、案件审理、案件裁判并执行等环节。针对案件受理,应从解释论角度对《就业促进法》第六十二条中的"劳动者"做扩张性解释,以扩大司法救济的保护范围;从立法论角度,应建立专门机构以推动公益诉讼。针对案件审理,未来立法应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以便于法院审慎判断;举证分配方面则应适度加重被告举证责任。针对案件裁判,应建立较为全面的法律责任体系,尤其是完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和建立缔约过失制度。
关键词:
平等就业权 就业歧视 司法救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跃平
股东权利的保护直接维系着公司制度的发展存废。如何更好地维护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权益,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司法救济途径,这在当前显得尤其紧迫。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提到对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手段,但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为了全面保障股权司法救济之实现,必须增加集团诉讼模式,完善个人诉讼,引入派生诉讼制度等。
关键词:
司法救济 个人诉讼 集团诉讼 派生诉讼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忠民
在学理上,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而矿业权纠纷有矿业权合同纠纷和矿业权侵权纠纷两大类,前者包括矿业权出让合同纠纷和矿业权转让合同纠纷,后者则包括探矿权侵权纠纷、采矿权侵权纠纷和矿产资源个人所有权侵权纠纷。十年的涉矿裁判文书表明,涉矿案件的总量不多但刑事案件占比较高、晚近几年增长迅速、地域分布与资源禀赋关联性强;采矿权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都纷纷高于探矿权的相应纠纷,且矿业权民事纠纷二审率、再审率、裁定适用率等都普遍较高;矿业权的行政纠纷大多集中在行政处罚和行政确认领域,且往往关涉诸多其他涉矿因素;矿业权的刑事纠纷体现在非法采矿罪和破坏性采矿罪上,两者数量有限且界限模糊。矿业权纠纷司法救济在学理与裁判上出现断裂,其根源在于未能准确把握矿业权在公权与私权属性上的认定、政府管制与市场配置的关系以及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平衡。为此,须科学设计矿业权的相关案由、完善《矿业权司法解释》、修改《矿产资源法》。
关键词:
矿业权 纠纷类型化 《矿产资源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彦晶 蒋巍
新《公司法》第52条建立了股东失权制度,取代了司法解释规定的股东除名制度。股东失权后其对公司债权人的义务和责任并未被免除。股东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应为债权人的代位权。股权被处理前,公司债权人仍可向失权股东主张其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就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失权股东向债权人承担责任的,原则上应允许失权股东复权。当公司和失权股东无法就复权达成一致时,应由公司享有最终决定权。无法复权的,失权股东可向公司追偿。股权被处理后,仅在股权被依法转让且新股东未实际缴纳出资的场合下,债权人才能要求失权股东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即使股东承担补充清偿责任,此时也已无法复权,但有权向新股东追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季欣
导师与其指导的研究生就学术矛盾所引发的导学冲突不仅伤害了导学关系,而且常常引发对个人基本权利的侵害。但囿于对高校学术权力的尊重,司法对此一般不提供救济。目前,这种司法保留的传统既有悖于法理,也不利于依法治校的推进。分析表明,高校学术事务并非绝对的"法外之地"。为推动高校构建更合理的社团法人管理制度,激发师生创造力,有必要在尊重高校学术权力的同时厘清学术事项中的法律关系,进而建立健全导学学术冲突引发的个人基本权利受损的司法裁判救济机制,包括救济程序、受理原则和举证责任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平
本文从利润分配方案的本质为公司意思自治的角度出发,提出其不仅可能存在于公司决议,还可能存在于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协议,只有在三者均不存在利润分配方案时,股东才有必要基于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寻求司法救济。具体而言,本文将论证公司决议、公司章程或者股东协议能够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并列举股东需要基于抽象利润分配请求权诉请司法救济的具体情形。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春磊
在媒介资源丰富的信息时代,社会对冤假错案的关注达到空前的高度,冤假错案的曝光和相关系列的媒体报道往往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司法制度对冤假错案的处理结果成为民众衡量司法公平正义的又一凭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强调纠正冤假错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冤假错案的社会影响力的关注和把握,同时旨在将对冤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添翼 徐信贵
保护环境公益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方面。在目前的中国,环境公益受到损害主要依赖于行政机关的救济。然而,仅仅依赖行政救济不足以保护环境公益,我们还需要司法救济。环境公益的司法救济途径有二种,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二者在诉讼目的、诉讼主体、举证责任、诉讼效果等方面具有诸多的相同点和差异,比较它们的异同对于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公共利益 司法救济 公益诉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晓敏
研究认为,土地资源具有价值和属性的聚合性。土地资源损害包括土地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损害和土壤要素的生态价值损害。土地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土地资源损害的权源基础具有复杂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需要实现对所有权、管理权和环境权保护的全面覆盖。土地资源损害的国家利益可以类型化为国家作为所有权主体的利益形态和国家作为管理权主体的利益形态。目前司法救济模式无法救济国家作为所有权主体的利益形态。应当建立土地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明确行政机关作为平等主体救济财产利益减损的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应当建立土地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并通过完善土地资源损害赔偿机制之间的协调衔接,使土地资源资产损害赔偿诉讼与现有的司法救济制度形成完整的救济体系。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资源损害 司法救济 类型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谷玲
随着我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应用,失信主体的权益保障和救济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顶层立法颁行尚需时日的情况下,通过对信用修复制度历史演变的列举式梳理,揭示出信用修复制度当前的发展现状:信用修复救济路径多样、程序设定完整性不足、权益保障不足等。对多地法院颁布的司法文件及裁判统计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可以看到司法作为保障失信主体信用信息修复权的最后一道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司法救济的视角对个人信用修复制度进行法理维度、价值维度和实践维度的定位,并从前提、目标、条件与程序设计了个人信用修复制度的具体机制。
关键词:
司法救济 信用修复 失信被执行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苟兴才 张兴月
作为就业法的核心问题,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在域外受到普遍重视,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公民权利的法治保障,成为新时期我国公民权利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其中,认真对待域平等就业权研究的新进展,是全面推进我国平等就业权法律保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平等就业权 研究 新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