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9)
2023(3918)
2022(3154)
2021(3030)
2020(2282)
2019(5356)
2018(5389)
2017(8297)
2016(5792)
2015(6513)
2014(6642)
2013(5787)
2012(5486)
2011(5197)
2010(5525)
2009(4906)
2008(4766)
2007(4584)
2006(4228)
2005(4081)
作者
(13914)
(11534)
(11303)
(11115)
(7095)
(5607)
(5333)
(4637)
(4296)
(4269)
(3912)
(3887)
(3745)
(3715)
(3679)
(3553)
(3465)
(3390)
(3390)
(3338)
(3117)
(2876)
(2709)
(2669)
(2648)
(2602)
(2586)
(2493)
(2360)
(2276)
学科
教育(18940)
(16208)
经济(16188)
管理(12091)
中国(11841)
(10113)
(8286)
企业(8286)
理论(7689)
方法(6512)
(6055)
教学(5894)
(5524)
数学(5299)
数学方法(5207)
(4699)
(4495)
技术(4424)
发展(4113)
(3987)
业经(3756)
(3636)
思想(3446)
研究(3435)
(3429)
政治(3263)
高等(3247)
改革(3227)
地方(3119)
思想政治(3031)
机构
大学(81876)
学院(75397)
研究(29040)
教育(27051)
(24531)
经济(23811)
(22262)
师范(22213)
管理(21016)
(18779)
师范大学(18480)
理学(17470)
理学院(17151)
管理学(16787)
管理学院(16605)
科学(15654)
中国(14814)
(14041)
(13683)
(13472)
北京(12868)
研究所(12584)
职业(11731)
中心(11382)
技术(11052)
教育学(10589)
(10505)
财经(10488)
(10096)
(9468)
基金
项目(42877)
研究(40325)
科学(35855)
基金(27870)
教育(27469)
社会(24079)
(22752)
社会科(22558)
社会科学(22551)
国家(22408)
科学基金(18763)
编号(18732)
成果(18711)
(18193)
(17316)
课题(16758)
(14440)
基金项目(13572)
规划(12632)
(11717)
重点(11354)
(11279)
项目编号(11226)
教育部(11063)
(10775)
(10612)
资助(10546)
(9935)
(9898)
阶段(9876)
期刊
教育(46515)
研究(37367)
(28855)
经济(28855)
中国(25583)
(11279)
职业(10894)
技术(10440)
学报(10230)
大学(9318)
科学(8587)
管理(7553)
技术教育(7053)
职业技术(7053)
职业技术教育(7053)
学学(6842)
财经(6840)
(6595)
(5994)
(5829)
论坛(5829)
高等(5397)
成人(4981)
成人教育(4981)
高等教育(4800)
(4641)
(4579)
金融(4579)
农业(4524)
图书(4481)
共检索到129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平等与效率和谐统一的社会公平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公平既有公平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特点,应根据教育公平的本质特点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追求和实现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和谐统一,应坚持普及与提高、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免费和强制性原则,积极消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和局限性的矛盾,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及其评价模式,坚持教学民主与因材施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文武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这种关系状态存在于区域、人群、级别和知能等复杂层面。研究和实现教育公平,必须消解传统思维框架导致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悖论,把理论和理念转化为数学语言、量化指标及其关系状态,加强教育公平理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教育公平实践的监测调控性;以复杂理论思维和数学建模,系统研究和建构整个国家的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相互适应和促进的量化指标和关系状态,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教育程度、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的知能目标和结果的平等和效益相互适应和促进的量化指标和关系状态,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相互适应和促进的量化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辉  
文章以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为例,阐述了产品标准化和环境法的相互促进作用,认为产品标准化的工作完善了环境法的体系并丰富了环境保护的手段,而环境法中已有的环境标准制度、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电子信息产品披露制度以及应该建立的绿色标准专项资金制度都可以促进产品标准化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中和  林晓言  徐丹  
本文利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消费与投资的相关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投资在短期内会对消费产生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减弱,长期则可能产生挤占作用。根据本文预测,如果投资趋势保持不变,2015年后,投资会对消费产生较强的挤占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梅  
自1992年第一所特许学校创建以来,美国的特许学校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这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特许学校选择的有效性问题、争夺公立教育资源的问题以及制造种族隔离的问题一直拷问着美国的教育公平。特许学校20年历程是增加了教育选择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还是人为地制造了公立教育系统内的新的不平等的藩篱?这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宇航  
会展活动与产业之间的促进是关系密切且深远,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具有着浑然天成的关联性。二者在相互促进发展中面临着产业体系建设薄弱、会展活动发展滞后、缺乏会展专业人才等挑战,可以通过发挥政府职能、提高综合能力、培养会展人才等措施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二者持续性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方福前   夏杰长   杨汝岱   毛中根   刘长庚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振兴中国居民消费,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发力,实现改革与政策协同推进,促进全体居民消费和农民等低收入重点群体消费并重,坚持短期振兴消费与长期促进消费相结合。推动消费复苏与升级,要着力稳定收入预期,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条件;拓展消费业态,创新消费场景;鼓励新型消费,增强消费活力;完善农村消费环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促进供给和需求平衡,需要实现由投资导向型发展思路向收入和消费导向型发展思路的转变,一个具体的制度性关键是引导税制设计实现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的转型,通过消费者“用脚投票”效应去评价企业,真正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竞争力,实现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均衡发展。数字消费是数字技术与消费行为耦合,涵盖以数字商品和数字化商品为主的消费对象,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发展的新特征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促进数字消费发展,要着力下沉拓展市场,发挥数字消费对生产的引领作用,加强数字平台反垄断监管,推进数字消费制度建设。我国农村家庭消费具有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和资产差距、低收入家庭消费倾向较高、消费结构总体较为合理等特征,有效释放农村家庭消费潜力,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生活成本;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形成健康的农村消费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艺影  
经济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会从需求、供给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直接和间接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平  胡日东  
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环境规制一方面通过时期效应和强度效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提供信息和搏弈的规则,保护产权、激励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动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企业技术创新又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本身的张力、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对环境规制产生反作用,两者之间成棘轮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尧庭  
加强交流、相互促进——浅议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相互交流与借鉴张尧庭ABSTRACTThroughanalysisonthesecuritiesmarket,definitionofindicatorsanditscom-positeproblem...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为促进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公平,针对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作者建议制定特殊教育法、加大执法力度,从而保障残疾儿童教育权利的平等;建立特殊的教育财政投资制度,全面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从而促进残疾儿童教育机会公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张坤  王佳男  
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林业重点工程及集体林权改革相关数据分析,研究我国林业政策和社会保护对改善生态和减轻贫困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我国,社会保护与林业政策相辅相成:我国的社会保护政策为林区人口提供了基本的和不断增强的社会安全,减轻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压力,提高了林业政策的执行效果;由于肩负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双重重任,我国的主要林业政策和改革措施中内设了许多社会保障内容,发挥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改善林业生产者福利的作用;大多数林区地处偏远、林业生产条件艰苦、贫困程度深,一般的社会保障难以解决林业特殊的困难,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剧了林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大林业政策扶持力度;在农村扶贫机制从开发式扶贫为主转向保障式扶贫转变的背景下,社会保险、医疗等社会救助对林业减贫将发挥更大作用,林业扶贫政策应当主动与社会保护政策相衔接。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奕   王文凯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驱动,但当前房地产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已然有限,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逐年走低。与此同时,我国消费水平总体较低但倾向不低,服务消费占比日益接近商品消费,小众消费提升仍有较大潜力,消费市场下沉的倾向较为明显。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既是新发展阶段的巨大挑战,也是历史性机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投资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统一体;从经济学理论看,消费和投资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基于当前我国投资和消费的特征事实及投资消费互促的理论逻辑,投资和消费互促的良性循环应具有如下特征:有效率的投资具有关键性作用;消费具有基础性作用;消费和投资相辅相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形成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的基石。故此,应辩证看待消费和投资的关系,以消费转化为出发点扩大投资,重点从促进增收、推动集聚、建设载体、优化供给、改善民生等角度入手,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