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7)
- 2023(3496)
- 2022(2991)
- 2021(2782)
- 2020(2319)
- 2019(5381)
- 2018(5192)
- 2017(10275)
- 2016(5283)
- 2015(5885)
- 2014(5732)
- 2013(5755)
- 2012(5054)
- 2011(4504)
- 2010(4366)
- 2009(4028)
- 2008(3856)
- 2007(3091)
- 2006(2639)
- 2005(2203)
- 学科
- 济(23346)
- 经济(23318)
- 管理(17458)
- 业(16859)
- 企(14574)
- 企业(14574)
- 方法(10846)
- 数学(9148)
- 数学方法(9076)
- 财(6835)
- 中国(6192)
- 农(5926)
- 业经(5345)
- 地方(4486)
- 贸(4388)
- 贸易(4385)
- 学(4376)
- 制(4249)
- 易(4136)
- 农业(4026)
- 务(3953)
- 财务(3952)
- 财务管理(3944)
- 理论(3833)
- 企业财务(3773)
- 技术(3704)
- 融(3501)
- 金融(3501)
- 银(3377)
- 划(3375)
- 机构
- 大学(75383)
- 学院(74041)
- 济(32677)
- 经济(32135)
- 管理(30647)
- 理学(27303)
- 理学院(27008)
- 管理学(26599)
- 管理学院(26464)
- 研究(23764)
- 中国(17275)
- 财(15386)
- 京(14681)
- 科学(13089)
- 财经(12757)
- 经(11714)
- 所(11035)
- 中心(10824)
- 经济学(10666)
- 农(10404)
- 江(10120)
- 研究所(10015)
- 业大(9988)
- 范(9798)
- 师范(9745)
- 财经大学(9737)
- 经济学院(9649)
- 商学(9017)
- 商学院(8927)
- 北京(8830)
- 基金
- 项目(52801)
- 科学(43275)
- 基金(40466)
- 研究(39516)
- 家(35104)
- 国家(34789)
- 科学基金(30558)
- 社会(27404)
- 社会科(25995)
- 社会科学(25990)
- 基金项目(21651)
- 省(19590)
- 自然(19113)
- 自然科(18742)
- 自然科学(18738)
- 自然科学基金(18427)
- 教育(18258)
- 划(16844)
- 资助(15521)
- 编号(14901)
- 部(12513)
- 成果(11978)
- 国家社会(11737)
- 重点(11723)
- 创(11679)
- 教育部(11311)
- 人文(11131)
- 发(11049)
- 制(10886)
- 创新(10750)
共检索到103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丛立新
民主平等与教师主导是师生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分别从社会学和教育学角度对这一关系所做的规定。从社会学角度,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取决于一定社会的主流人际关系;从教育学角度,师生关系则是以不平等为基础的教与学的关系。在现实中,两个方面交织缠绕在一起,只有从认识上加以澄清和区别,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和准确地加以把握。就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追求,同时,必须坚持而不能放弃教师主导。两种规定并不是彼此冲突,而是能够在实践中统一,并行不悖的。
关键词:
民主平等 教师主导 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春梅
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师生之间情感互动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实现从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学校应尽可能营造相互包容的多元文化氛围,帮助师生提高沟通能力。2030年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将不再是部分人的权利,而是所有人都应获得的资格。届时,高等教育将面临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治国 绪可望 田凤梅
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最基本关系。研究师生关系需要首先清晰认识学生、教师。网络教育作为区别于前网络教育的新教育,其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它具有整体性、虚拟性、直接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征。
关键词:
网络师生关系 “我-你”关系 内涵与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东芳
本研究基于对美国一所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导师的访谈,并选择化学和英语学科为案例进行质性研究。本文指出,博士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受到学科文化的影响,并呈现学科差异。学科知识生产活动的社会条件是反映学科文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师生关系的权力结构和紧密程度。不同学科师生关系的结构也对博士教育实践提出了不同挑战。
关键词:
博士教育 师生关系 学科文化 知识生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任春荣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的基本人际关系,更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变量。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教师职业道德,而忽视了师生互动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来源于不同家庭,打着家庭所处阶层的烙印这一客观现实。基于三个城镇27所小学70名教师、1 52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及观察和访谈资料,分析师生关系与学生所处社会阶层的关系以及相关因素的阶层差异。结果显示,学生主观感知到的公平感、师生的语言含义理解、参与机会、人际互动的判断方式等方面存在阶层差异,并且阶层差异得到教师群体的印证。师生关系的阶层差异事关教育公平,改善师生关系需要培养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从古今之变的角度审视师生关系,有助于完整地认识师生关系,解释并解决当下的师生关系问题。在古典的目的论语境中,师生是亲密的友爱的,是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并且,学生要敬畏教师。而在现代机械论的语境中,师生关系是疏离的而非友爱的、是契约式的而非伙伴式的,是平等的但缺乏教育性的。当下师生关系在走向民主与平等,但同时也出现了疏离和冲突等不良症候。回归古典的目的论师生关系,重温目的论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友爱性以及敬畏性,有助于我们当下对师生关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关键词:
目的论 机械论 师生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岳喜 李洪星
由于传统的知识化教学长期以来受"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师生关系亦表现为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的两元对立,无法促成教学中师生在精神生活中的"相遇"。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师生关系则转变为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我与你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的主体间关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师生关系观念的根本转变与超越。
关键词:
教学 平等对话 哲学解释学 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方安
师生关系是一种多主体关系性存在。和谐师生关系既是教育资源又是教育质量。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发挥教师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转变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营造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重视家庭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协调作用,要弘扬尊师重道的教育传统。
关键词:
关系责任 师生关系 责任主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汪幼辛
推论(推理)是皮尔士“探究方法”的核心,教学推论是推论与教学的独特结合,其教学意义必须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中,其核心在于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推论的条件,即原因、规则和结果。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1)教师直接明确推论条件———教师对学生推论控制程度取决于明确的条件种类数;(2)教师间接控制推论条件,包括对原因、对规则和对结果三种控制行为。教学推论本质上是在技术兴趣指导下的工具性活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步学等在2007年第10期《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撰文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复杂、深刻、多角度的变化,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桂生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主要动因之一。因为教育结构的运行归根结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惟其如此,师生关系成为教育理论上的一个老话题。话题虽老,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却常常流于一般化、公式化,即把特殊的师生关系单纯当作一般的社会关系或人际关系,并把复杂的师生关系简单化。故对这个问题仍有探讨的必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莲
]根据霍夫斯泰德(Hofstede)比较文化价值观的理论,中国和瑞典分别属于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高权力差距和低权力差距、强回避不确定性和弱回避不确定性、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国家。本文试图探讨生活在中瑞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师生这一不平等角色关系看法的异同。30名就读于瑞典某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曾到过中国留学现也就读于该校的9名瑞典学生,完成了笔者设计的有关中瑞师生关系比较的调查问卷。对问卷所进行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证实了霍夫斯泰德的理论在中瑞师生关系这一特定背景下的可信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中国 瑞典 跨文化交流 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张家军
师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理解型的师生关系是"我"与"你"的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从"道德危境"入手,在理想的沟通情境下通过与学生对话,才能达到与学生的"视野融合",真正建立起理解型的师生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虽然现在师生之间的权威等级关系已经受到抛弃,但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尊师爱生以及对话的关系同样没有表达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本文在重新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器官的延伸力量,与学生处于同边,文章倡导了师生之间一种新型的关系:同边促进,让师生之间由一般的人际关系转变成教育关系。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育本质 教师职责 同边促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