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9)
- 2023(8963)
- 2022(7467)
- 2021(6919)
- 2020(5715)
- 2019(13462)
- 2018(12945)
- 2017(23913)
- 2016(12279)
- 2015(14029)
- 2014(13575)
- 2013(13865)
- 2012(13523)
- 2011(12622)
- 2010(12603)
- 2009(11974)
- 2008(11492)
- 2007(9913)
- 2006(9337)
- 2005(8907)
- 学科
- 济(79585)
- 经济(79524)
- 管理(31785)
- 方法(26127)
- 业(25760)
- 数学(23657)
- 数学方法(23518)
- 中国(22103)
- 地方(18603)
- 企(18494)
- 企业(18494)
- 农(15355)
- 财(14921)
- 贸(13550)
- 贸易(13538)
- 学(13316)
- 地方经济(13180)
- 易(13167)
- 业经(12611)
- 制(11457)
- 融(10647)
- 金融(10647)
- 农业(10446)
- 环境(10048)
- 关系(9794)
- 银(9683)
- 银行(9671)
- 行(9473)
- 出(9441)
- 发(9220)
- 机构
- 大学(187884)
- 学院(182062)
- 济(99812)
- 经济(98461)
- 研究(76715)
- 管理(65468)
- 中国(59807)
- 理学(55207)
- 理学院(54526)
- 管理学(53916)
- 管理学院(53530)
- 财(45147)
- 京(40770)
- 科学(39539)
- 所(38411)
- 财经(34775)
- 经济学(34313)
- 研究所(34308)
- 中心(32621)
- 经(31977)
- 经济学院(30643)
- 北京(27060)
- 院(27037)
- 江(26030)
- 财经大学(25877)
- 农(25823)
- 范(23668)
- 师范(23533)
- 科学院(23040)
- 研究中心(21533)
- 基金
- 项目(113811)
- 科学(91327)
- 基金(87432)
- 研究(85037)
- 家(76251)
- 国家(75738)
- 科学基金(63925)
- 社会(60351)
- 社会科(57516)
- 社会科学(57504)
- 基金项目(44210)
- 省(38392)
- 教育(37247)
- 自然(36672)
- 资助(36406)
- 自然科(35845)
- 自然科学(35837)
- 自然科学基金(35241)
- 划(33698)
- 编号(30383)
- 部(27903)
- 国家社会(27889)
- 发(26415)
- 成果(26403)
- 中国(26393)
- 重点(26265)
- 教育部(24649)
- 人文(23001)
- 创(22607)
- 发展(22522)
- 期刊
- 济(115879)
- 经济(115879)
- 研究(68859)
- 中国(40834)
- 财(34575)
- 管理(27078)
- 科学(25556)
- 学报(25427)
- 农(23610)
- 经济研究(21476)
- 大学(20419)
- 财经(19379)
- 融(19369)
- 金融(19369)
- 学学(18909)
- 经(17059)
- 农业(15995)
- 贸(15807)
- 问题(15390)
- 教育(15222)
- 技术(14771)
- 世界(14560)
- 国际(14436)
- 业经(13086)
- 技术经济(11053)
- 统计(10403)
- 业(9841)
- 经济问题(9452)
- 经济管理(8678)
- 策(8588)
共检索到306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贺大兴 姚洋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功。本文认为,中国平等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政府成为一个中性政府。中性政府是不与任何社会利益集团结盟且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俘获的政府,它比一个有偏的政府更可能追求整个社会的长远经济增长。在作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重复斯塔克伯格模型,分析平等如何促成中性政府的产生,核心思想是,社会平等增加了政府和强势利益集团结盟之后被推翻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它更可能选择成为一个中性政府。
关键词:
中性政府 马尔科夫均衡 平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姚洋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成功的三十年,中国的成功依赖于中国的中性政府。中性政府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追求的是增加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特定集团的利益。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以成为一个中性政府并采取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且平等的社会更易于产生这样的政府。从实践来看,中国改革初期增长共识的形成、价格双轨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三个例子说明,当中国政府遇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时所采取的行动是中性政府的行动,即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个别群体的利益。中国政府能够成为中性政府,主要原因是吸取1949-1978年间的历史教训、平等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整。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当时的...
关键词:
中性政府 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大兴 姚洋
本文从社会平等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平等的社会结构使得政府选择成为一个中性政府,即在社会群体之间没有特定长期偏好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更可能把资源分配给生产力比较高的社会群体,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平等的社会结构,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十多年是一个中性政府,采纳了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但同时,政府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生产力较高的群体或地区,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
关键词:
社会平等 中性政府 经济增长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师文明 余晓辉
用金融发展规模来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很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选择金融效率来替代。但学者们并没有从理论上构建模型分析金融效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导致其实证结论缺乏理论支撑。因此,在Garcia-Penalosa和Turnovsky(2006)的内生增长模型框架内加入金融部门,分析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效率的提高虽然会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也会扩大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金融效率提高拉大收入不平等主要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政府在金融发展问题上应当兼顾效率和公平,赋予金融部门一定的社会责任,消除人为不公平的信贷配给,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关键词: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收入不平等 内生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立鑫 王彬彬 黄文佳
假定城市政府制定户籍政策所考虑的主要目标是GDP增长率与居民人均公共福利增长率,则通过一个最优户籍政策模型可得出:城市政府所设定的户籍门槛,与城市人力资本回报率、对市民征税税率、人力资本对本地GDP增长贡献率、周边城市对外来劳动力吸引力等负相关,而与城市政府对当地市民福利增长的重视程度正相关;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是户籍门槛的不断降低直至消失,而公共福利初始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其户籍政策的自然走向则是户籍门槛趋于提高并最终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以上推论有其丰富的政策含义,可为旨在减少城市户籍限制的户籍制度改革找出一系列"杠杆解":实行对城市政府的GDP考核导向和对大行政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王宇鹏
一、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9.9%,在2010年,GDP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有必要搞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研究,以求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增长核算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再次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增长动力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2010~2020年各生产要素的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萍 冯梦黎
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和实践重点关注的领域。既有研究多论及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性,还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立足于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情况,拟从三个方面对利率市场化进行衡量,建立利率市场化总指数;并选取10个指标尝试从三大维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衡量,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出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理,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思路。进一步地,基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传导路径提出了相关政策导向性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经济增长质量 作用机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高德步 夏胤磊
本文利用中国各省份1985—2012年面板数据,从人均真实GDP增长率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所蕴含的速度和质量两个视角来实证研究三种类型专利授权量对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产生的作用效应。主要发现是:总体来看,发明专利对各省份人均真实GDP增长率造成显著U型作用效应,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未产生显著的作用效应;以中国各省份出台专利资助政策为界限,发现1999年前后不同时期中三种类型专利对各省份人均真实GDP增长率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且1999年后三种类型专利对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并未造成理论预期的促进效应;扣除专利资助政策信息后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对各省份人均真实GDP增长率和经济增长质量造成了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张孝德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的困境往往被归因于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本文指出中国的问题是自身增长模式的转型危机。这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部的资本和技术完成财富和生产力的原始积累,如果等到引进的增长效应出现边际递减的情况下才开始启动建立内生增长模式的话,那么从导入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个模式转型衔接的断层,具体表现为外资对内资的导入控制、导入挤压、导入抑制、导入摩擦、导入风险。
关键词:
导入增长 内生增长 依赖陷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产权结构主要通过产权完整性和产权完全性两方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改革开放后,尽管农村一直普遍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形式,但在农户层面上农地产权完整性和完全性不断增强。农地产权结构的不断变迁支撑着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农地产权结构 农业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文竹 金涛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模型尝试解释中国经济的近中期增长模式。在考虑“土地财政”作用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两期世代交叠(OLG)模型说明基本原理,随后将两期模型扩展到多期OLG模型,进行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研究表明,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将通过“土地财政”机制获得的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部门资本重新配置、均衡条件重构,推动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对占比的稳定均衡。在这一机制下,GDP和全要素生产率不断上升但增速逐渐下降;资本的总体投资效率和资源配置优化速度出现下降,民营企业占比先增后稳。多期模型较好地刻画了我国1998—2017年期间经济结构变化趋势以及储蓄率、投资率、对外投资与外汇储备等宏观指标。随着“土地财政”作用的进一步弱化,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深化国企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等是实现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土地财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曾铮 胡志浩 曾华珑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体及股票市场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并用广义矩的系统估计方法(GMM),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中介体市场尤其是存款货币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存款货币银行效率的提高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用;股票市场的规模及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联立方程 广义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代谦 李唐
技术进步是长期增长的动力,而技术进步本身则和技术传承密切相关。在发明者从物化发明中获益不充分的情况下,物化发明提高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的效应激励人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自己的个人技艺,而不是去进行新的研发活动。相应地,传统社会选择以"人"为载体的技术传承方式。在以"人"为载体的技术传承中,较大的人口规模和成熟的家族制度使得传统中国占据优势,在发展前期遥遥领先。但是明清中国人口激增,资源压力变大,人地比例恶化,过多的人口和过大的家族开始成为累赘,以"人"为载体的技术传承越来越多地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很难维持经济的长期增长。本文用这一逻辑解释明清中国发展的停滞。本文的假说得到了诸多史料的支持,模拟的结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春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成就斐然。那么,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中国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何以能够实现,出口对于增长贡献了什么,我们从出口和增长的关联中能够得到哪些经验。本文在全面解析三十年经济成就以及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实证检验和分析了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和得到了相关的经验和结论。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经济增长 经验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