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5)
2023(12036)
2022(9529)
2021(8861)
2020(7423)
2019(16575)
2018(16310)
2017(32180)
2016(16958)
2015(18601)
2014(18465)
2013(17499)
2012(15219)
2011(13145)
2010(12515)
2009(10995)
2008(10309)
2007(8524)
2006(6841)
2005(5823)
作者
(43812)
(36645)
(36292)
(34800)
(23265)
(17548)
(16594)
(14330)
(13959)
(12723)
(12352)
(12342)
(11428)
(11322)
(11110)
(11067)
(10987)
(10894)
(10517)
(10418)
(8876)
(8757)
(8703)
(8421)
(8229)
(8184)
(7977)
(7745)
(7236)
(7220)
学科
(65747)
经济(65673)
管理(47496)
(47270)
(39007)
企业(39007)
方法(32652)
数学(29112)
数学方法(28717)
(18351)
中国(18088)
(17777)
业经(15386)
农业(12294)
(12183)
(12102)
财务(12059)
财务管理(12039)
(11921)
地方(11764)
企业财务(11550)
技术(10918)
(10873)
贸易(10869)
理论(10794)
(10601)
(9670)
银行(9656)
(9410)
金融(9409)
机构
学院(222995)
大学(222874)
(91385)
经济(89769)
管理(89626)
理学(79267)
理学院(78482)
管理学(76997)
管理学院(76580)
研究(68530)
中国(50276)
(43952)
科学(41551)
(41246)
(34419)
财经(34371)
中心(33095)
业大(33044)
(31699)
(31598)
(30691)
经济学(29422)
研究所(29234)
(28472)
师范(28154)
农业(26990)
经济学院(26739)
财经大学(26217)
北京(25877)
(25430)
基金
项目(164821)
科学(132444)
基金(123300)
研究(119680)
(107556)
国家(106708)
科学基金(93703)
社会(79306)
社会科(75392)
社会科学(75376)
基金项目(65744)
(63723)
自然(60752)
自然科(59477)
自然科学(59462)
自然科学基金(58380)
教育(55824)
(53798)
资助(48529)
编号(47018)
重点(37123)
(37078)
成果(36399)
(35234)
(34944)
国家社会(34131)
创新(32951)
教育部(32581)
科研(32329)
人文(31968)
期刊
(88407)
经济(88407)
研究(58519)
中国(36453)
学报(34915)
(32771)
管理(32324)
科学(32042)
(31024)
大学(27593)
学学(26248)
教育(21961)
农业(21288)
技术(19653)
(17925)
金融(17925)
财经(16815)
业经(15709)
经济研究(15184)
(14507)
问题(12382)
(11245)
(11210)
科技(10334)
技术经济(9953)
商业(9901)
财会(9855)
理论(9743)
现代(9577)
统计(9492)
共检索到300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勇  
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以“平淡”为媒介,设计了一个精密的叙事框架。该框架以互文为纽带,超越为诉求。就前者而言,以叙事之“淡”言对象之“淡”,对象之精神与叙事之风格相映鉴,形成互文关联。就后者来看,言平淡,意在平淡之外,也即平淡被视为实现超越的方式。超越表现在两个层面:“小超越”即叙事与所述在各自领域内的超越,如叙事以平淡化机制对常规化叙事的超越,对象在自身经验世界中通过建构“距离感”收获超越;“大超越”是文明层面的超越,叙事对时代框架的反叛如此,人物在存在与诗学之辉映中收获“克服时代性”的超越亦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翁再红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明根  
文学名著成功地改编为电影经典的个案不在少数。在小说《十日淡》改编为影片《十日淡》时,两种文本之间存在"互证"、"互释"。导演帕索里尼以"一"当"十",在忠实于原著故事情节的同时,又在"序列"、"背景"、"主题"、"结构"等方面的叙事性转换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使小说对人性悖论的揭示转化为电影对宗教悖论的讽刺,以此达到了对宗教文化的一种解构性效果。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珂  刘芮  
[目的/意义]基于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分析我国目前数字人文项目开发现状,探讨游戏化叙事对数字人文的驱动和变革作用及其应用于数字人文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在梳理游戏化叙事概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从叙事表达和媒介呈现两个维度总结目前在数字人文项目中体现的游戏化叙事理念。[结论/发现]提出数字人文游戏化叙事的实践路径,即挖掘特色文化基因、构建开放叙事文本、完善平台反馈机制、打造多元媒介矩阵。[创新/价值]游戏化叙事为数字人文项目开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可丰富现有数字人文项目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仇开域   夏翠娟  
本文通过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两条路径,探讨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并基于对具体实践应用项目的总结提炼,抽象出跨媒介叙事在GLAMs机构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和路线,为多模态文化遗产的活化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从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特征入手,阐述其叙事方法及与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一致性及必要性,并对当前领域内跨媒介叙事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思路及当前问题。接着结合上海图书馆的碑帖、家谱及老唱片资源素材分别进行跨媒介叙事实践,从实际应用层面探索了通过跨媒介叙事进行数字人文叙事空间营建、活化文化遗产、促进知识普及、构建文化记忆的可行性。基于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GLAMs机构数字人文服务中跨媒介叙事的应用方法和路线,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用性和通用性,以期对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双泉  马昱  朱光亚  
巴别塔隐喻着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在神性的时代,人们将认知有限性的原因归之于上帝。然而,理性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挤压神性的空间,代表着人类对无限性领域的开拓。但是,由于人类认知有限性的存在,理性大厦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稳固的根基,尤其是到了后现代,理性大厦逐渐崩塌,人类仿佛又回到了神性的时代。其实,人类不是回到了神性的时代,而是走向了诗性的时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由神话叙事转向了语言叙事。在语言叙事中,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发现,人类失去了对真的追求,那么所有的语言叙事就失去了“能指”,他们无可奈何的将哲学诉诸于“偶然性”去重建知识的大厦,哲学似乎不再需要根基而只需要“想象力”,而全部哲学的努力,也似乎只是为人类寻求诗意的栖居。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晟添  
人类科技发展促进文明变迁,不同的文明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占主导优势的媒介,在不同的媒介形态下,知识被承载与传播,人们对知识的感受与看法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从媒介技术发展的文明史视角,梳理知识观的变迁,对当下电子文明时期知识观的重塑与传播研究尤为重要。短视频作为当下最为活跃、显著的新兴传播媒介,在对知识的科普传播上,形成了自身的传播现象与视听微叙事规律。知识短视频存在叙事框架的“递进模式”:视角框架、话语框架、结构框架、语法框架,且在叙事传播中重塑着知识观。新知识观在短视频媒介的传播下被重塑,并在知识范围的流动、知识的编码与接收、知识的口头传统、知识的媒介习得环境、知识的媒介文化等方面形成变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诗苗   龚雪竹  
作为文化传播与教育机构,高校图书馆理应发挥好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文章借鉴跨媒介叙事理论,探讨媒介融合、故事建构、粉丝参与在阅读推广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基于跨媒介叙事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模式,并以南开大学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实践为例,分析该路径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冀川  
随着《扬名立万》《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几部电影的出现,一个旧的电影类型又再一次被提及——室内剧电影,原指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德国的一种与表现主义电影相对立的电影。它的特点便是几乎所有的发生的剧情均遵循“三一律”,这种复兴的潮流不仅重塑了室内剧电影的叙事空间,而且在固定空间的基础上拓展了原始的叙事空间。基于此,文章从室内剧电影的空间类型、空间叙事手法、空间叙事特征三部分对于室内剧电影的空间进行研究,探索室内剧空间中不同类型空间对于叙事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昀洁  
媒体融合时代广告投放、播出平台具有多元化特征,受众参与广告营销的互动化程度更高,新兴广告表现方式和营销手段更有利于传递产品深层信息。本文从营销对象、营销表现和营销发布三个视角对比分析微电影广告营销与传统广告营销的特点,构建微电影广告营销品牌精神的三个层次,基于此提出微电影广告整合营销策略,旨在为营销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琦  
肩负着国族书写与认同建构历史使命的红土地电影,力求在类型化与多元化的天平中思索叙事主题的传承与流变。传统的叙事主题大体仍延续红色、绿色、古色三类。融媒时代叙事主题的创新拓展主要表现为:体现不同时代叙事特征的经典重拍片;基于不同叙述方式对经典素材的巧妙编织与多维重叙。人物形象塑造综合运用了专名的暗示与黏结法、层次分明的对比叙事法以及特定环境碰撞下的圆形人物塑造法等多种叙事策略,创作出符合受众接受美学和期待视野的人物群像。传播策略方面,将不同传播特性的报、端、网、微等媒介平台有机融合,在生产传播全过程中发挥合力;巧妙运用全文本叙事技巧,以期产生多声部协同共振的传播效应。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琰娇  
20世纪80年代转折期电影的爱情叙事,在处理"历史/当下"题材时,主要表现为歌颂无私奉献与批判情感交易两条路径。前者以崇高的牺牲弥合历史创伤,后者借由当代青年的情感困境,展现了诸多现实问题。以"失恋"作为剖析爱情叙事的事件性视角,可以发现失去崇高爱情在影片中实际上意味着一种创伤转写;而对现实爱情来说,则是以失败的结果反证了以情感交易改变个人处境的意义。在此过程中",爱情"的政治意味得以呈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彭钢  
以神话结构描述的"行列分析法",对《放牛班的春天》进行教育叙事,揭示"两分法"的思维方式和结构表述。良好的教育,通过给予尊严与自由培育人的尊严与自由,教育手段与教育目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音乐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活动和手段,也是一种人的基本需要,一种表现人的尊严与自由的需要,即丰富和建构人的内在精神和世界的教育本身。在宽容与惩罚、理想与现实所构成的冲突与张力之间,良好的教育才可能由抽象变为具体,由简单变为丰富,由程式化的东西变为生动有效的过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淑波  
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影音媒体及资料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被喻为"现实的渐近线"电影,在国外早已是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电影《魔戒》为例,考查电影发行影响下的馆藏四种媒介资源形态的利用情况,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启示,并首创地探析将相关资源组织呈现在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媒体教育实践的起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雨茜  
胡适及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自不必说,胡适主张新诗"诗体大解放""作诗如作文""口语入诗",并穷毕生之力创作和实践白话新诗。文章拟从胡适诗歌中的叙事性因素探究胡适新诗的思想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