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9)
- 2023(9123)
- 2022(8192)
- 2021(7820)
- 2020(6554)
- 2019(15296)
- 2018(15387)
- 2017(29748)
- 2016(16489)
- 2015(18525)
- 2014(18604)
- 2013(18521)
- 2012(16963)
- 2011(15110)
- 2010(14757)
- 2009(13275)
- 2008(12779)
- 2007(10884)
- 2006(9300)
- 2005(7930)
- 学科
- 济(61074)
- 经济(61006)
- 管理(44961)
- 业(42600)
- 企(36028)
- 企业(36028)
- 方法(30918)
- 数学(26747)
- 数学方法(26408)
- 学(15825)
- 农(15656)
- 中国(14567)
- 财(14351)
- 业经(13378)
- 地方(12291)
- 贸(11039)
- 贸易(11035)
- 理论(10965)
- 易(10722)
- 和(10700)
- 农业(10488)
- 技术(10065)
- 环境(9933)
- 务(9521)
- 财务(9462)
- 财务管理(9446)
- 制(9418)
- 企业财务(8948)
- 教育(8877)
- 划(8732)
- 机构
- 大学(230801)
- 学院(228580)
- 管理(92732)
- 济(83168)
- 理学(81319)
- 经济(81208)
- 理学院(80434)
- 管理学(78883)
- 管理学院(78502)
- 研究(77508)
- 中国(53933)
- 科学(52439)
- 京(49607)
- 农(41657)
- 所(40311)
- 业大(39326)
- 研究所(37438)
- 财(36089)
- 中心(33928)
- 农业(33044)
- 江(31720)
- 北京(31254)
- 范(29959)
- 财经(29884)
- 师范(29648)
- 院(28471)
- 经(27213)
- 州(26423)
- 技术(25496)
- 师范大学(24105)
- 基金
- 项目(166347)
- 科学(128197)
- 基金(118778)
- 研究(117709)
- 家(105583)
- 国家(104743)
- 科学基金(88320)
- 社会(70636)
- 社会科(66776)
- 社会科学(66757)
- 省(65900)
- 基金项目(64173)
- 自然(60318)
- 自然科(58877)
- 自然科学(58863)
- 自然科学基金(57782)
- 划(55756)
- 教育(53394)
- 资助(49646)
- 编号(47932)
- 成果(38517)
- 重点(37024)
- 部(35717)
- 发(34701)
- 创(34429)
- 课题(32891)
- 科研(32470)
- 创新(32079)
- 计划(31908)
- 大学(30364)
共检索到317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庆华 罗青红 艾吉尔·阿不拉 曹运强 崔立志 霍宏亮 王贵禧
[目的]揭示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需冷量和需热量,更好地指导生产做好区域化栽培。[方法]本研究以16个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1年生枝条为试材,以野生平榛1年生枝条为对照,通过水培观察的方法,首次对平欧杂种榛的雌、雄花序和叶芽进行需冷量和需热量研究。[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不同器官的需冷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雄花序336 1 176 h、雌花序504 1 344 h、叶芽672 1 512 h;需热量由低到高依次为雄花序687.0 998.5GDh℃、雌花序998.5 3 496.1 GDh℃、叶芽2 546.5 4 180.3 GDh℃;不同品种、器官在刚满足最低蓄冷要求时需热量最高,随着蓄冷时间的延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庆华 陈新 赵天田 刘庆忠 王贵禧
【目的】建立平欧杂种榛FISH-AFLP技术体系,并应用该技术分析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遗传关系。【方法】以达维等10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经DNA提取、PstⅠ/MseⅠ双酶切,进行FISH-AFLP反应,数据转换为"0—1"矩阵后,使用NTSYS pc 2.11F和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作图。【结果】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强的PstⅠ/MseⅠ引物,共获得1 739条谱带,引物平均多态带比率97.94%;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相似性系数为0.7556—0.8543,当阈值为0.8398时,可分成4个AFLP群,其中,玉坠(84-310)、辽榛4号(85-41)和平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戴国礼 张波 秦垦 焦恩宁 何昕孺
用3种不同的需冷量估算模型(≤7.2℃、0~7.2℃和犹他模型)和2种不同的需热量估算模型(生长度小时和有效积温模型)分别对19个构杞品种(系)的需冷量和需热量进行测定,同时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构杞解除休眠的需冷量和萌芽展叶的需热量因品种不同而异。需冷量值品种间差异较小,介于480~720 h(≤7.2℃模型)或480~787 h(0~7.2℃模型)或553~829 C·U(犹他模型),且北方品种(系)的需冷量值普遍高于南方品种;需热量值品种间差异也较小,介于3696~4704GDh℃(生长度小时模型)或143~182 D℃(有效积温模型)。无论以何种估算模型估算枸杞的需冷量和需热量...
关键词:
枸杞 需冷量 需热量成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茂铨 叶伟其 刘卓香 钟汉春 柳旭波 潘芝梅
在浙西南地区研究12个桃品种花芽休眠需冷量和开花需热量生态指标。犹他模型测定结果显示:12个桃品种中,花芽休眠需冷量低的品种为春蜜、超红、中油11号、中油7号、中油4号,约为550~650cu;其次是丽油5号、仓方早生、燕红、丽油3号、早凤凰,约为650~800cu;需冷量高的品种为新川中岛和赤月,约为900~950cu。同一地区不同品种需热量差异较大,同一品种年际间差异相对较小。以生长度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开花需热量低的品种为赤月和丽油3号,大约400~500d·℃;其次是新川中岛,大约500~600d·℃;春蜜、丽油5号、早凤凰、中油4号、中油7号、仓方早生和燕红大约600~700d·℃;...
关键词:
桃 花芽 需冷量 需热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灵哲 宋锋惠 史彦江 罗达 凌锦霞 左琛
[目的]以新疆9年生的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象,探讨氮、磷、钾不同施肥量对平欧杂种榛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新疆榛子产业发展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采用"3414"田间肥料效应试验,测定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条件下对果仁膨大期榛子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最大光能转化效率的日变化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随着N肥的增加而增加;T_5(N_2P_1K_2)对Fo、Fv和Fm有显著调控作用;T_9(N_2P_2K_1)榛果的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果仁质量及出仁率比T1(N_0P_0K_0)分别平均增加9.96%、9.77%、11.99%、31.94%、10.13%和5.56%,粗脂肪和粗蛋白比T_1分别平均增加11.56%和16.67%。[结论]在新疆土壤养分中等条件下,N、P_2O_5、K_2O施肥量纯量分别为1 205.6、485.00、329.3 kg·hm~(-2)时,榛果达到了优质高产,有利于提高新疆平欧杂种榛的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秀霞 杨永年 马军亭
根据在榛子抗寒鉴定圃对平欧杂种榛无性世代榛树7年(2000—2006)的观察与研究提出:1)平欧杂种榛无性世代的雄花葇荑花序一般比雌花早2~3年;2)坚果大小和葇荑花序柱体大小的数量性状指标间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坚果壳厚度与葇荑花序柱体长度(L)和中部横径(R)的比值(T)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根据本文提出的回归方程在榛树结果前2~3年预测坚果大小和果壳的厚度,提前淘汰葇荑花序过细小的株系或品系,缩短育种年限。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葇荑花序柱体 相关 回归方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达 史彦江 宋锋惠 吴正保 马合木提·阿不来提 李嘉诚 张晋
[目的]探讨单作系统下平欧杂种榛根系空间分布特征,揭示影响细根(吸收根,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艾吉尔·阿不拉 马庆华 王贵禧 梁维坚 梁丽松 赵天田
榛子为榛属(Corylus)植物,世界上约有18个种,我国是重要的产地,原产8个种和2个变种(张宇和等,2005)。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间,国内育种专家通过我国平榛(C.heterophylla)和欧洲榛(C.avellana)的种间杂交,获得了平欧杂种榛(C.heterophylla×C.avellana),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坚果 果仁 加工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丽 贾志国 马庆华 王贵禧
利用中性盐Na Cl、碱性盐Na2CO3及混合盐碱(Na Cl∶Na2CO3=1∶1)设置3种盐碱胁迫处理,研究平欧杂种榛"辽榛3号"在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盐碱胁迫下生长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各内源激素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盐碱胁迫对平欧杂种榛株高、新梢长度及叶片数净生长量、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抑制作用明显,且Na Cl胁迫>混合盐碱胁迫>Na2CO3胁迫,而各处理根冠比显著增加;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地径有明显的增粗效应,在50、100 mmol·L-1Na2CO3胁迫下,地下部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Na Cl胁迫还显著降低了平欧杂种榛叶片含水量。3种胁迫条件下,平欧杂种榛叶片...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盐碱胁迫 生长 内源激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亚会 李庆卫
不同梅花品种之间,需冷量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犹他模型对3个品种的需冷量进行统计,得出:‘美人’梅的需冷量为425 CU,‘美繁’梅为471 CU,‘艳红杏枝’梅为466 CU。3个品种均属中需冷量品种,其中‘美人’梅最低,另外2个品种差异较小。
关键词:
梅花 需冷量 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丹 李清 王贵禧 马庆华 朱利泉
【目的】构建中国榛属植物主要栽培种平欧杂种榛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体系,并筛选稳定的内参基因,为榛属植物的基因表达分析提供内参基因,进而为其植物资源利用和创新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课题组前期对平欧杂种榛不同亲和性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的雌蕊转录组测序数据,结合相关文献搜索,共选取12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达维’的盛花期雌蕊、未伸长期雄花序、幼嫩叶片、花粉、一年生枝形成层、嫩茎、根尖、根蘖等8个不同组织器官为研究材料;通过反转录PCR初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达量,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强 董玉芝 宋锋惠 史彦江 韩俊威
以4个新疆主栽平欧杂种榛品种(系)达维、辽榛7号、玉坠、平欧15号作母本,平欧杂种榛1-25、84-102、85-57、84-5、B-21作父本,按照测交系遗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对杂交所得果实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旨在阐明平欧杂种榛授粉树配置的可行性及双亲对其果实性状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亲本亲和的基础上,4×5测交系遗传交配设计中不同杂交组合间的结实率差异不显著;杂交所得果实性状在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差异均极显著,重复区组间的差异不显著。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占较大的方差分量,母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达到极显著程度,而特殊配合力效应及父本效应较小,平欧杂种榛种内杂交果...
关键词:
平欧杂种榛 测交系 配合力 遗传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贵 邓家林 张全军 钟必凤
于2008年到2010年以水培法在成都地区测定桃需冷量。统计了2个完整年度的7.2℃模型、0~7.2℃模型、犹它模型秋冬季需冷量累积量变化趋势,成都桃自然休眠期的结束时间差异很大,最早12月上旬,最晚2月下旬,大部分的桃品种在1月中旬到2月中旬结束自然休眠。需冷量累积数据分别用3种模型统计比较,前两种模型计算不同起始时间比较,已报道数据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桃需冷量的较好计算模型是以低于7.2℃温度为起始时间,0~7.2℃模型。在此模型下统计了部分桃需冷量数据。
关键词:
桃 自然休眠 需冷量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江照 刘子煜 梁丽松 佟世生
【目的】研究平欧杂种榛坚果种仁生长发育时期品质形成规律,探讨榛坚果种仁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营养品质特点,为榛坚果的生产栽培管理、适时采收与高效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不同发育期坚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果苞含水量、果壳含水量和种仁含水量,测定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包括脂肪、蛋白质、糖、脂肪酸、Vc、VE、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榛坚果发育期种仁品质形成规律。【结果】在发育前期,种仁含水量从88.6%迅速降至38.2%,脂肪、总蛋白质和VE含量分别从29.9 g·kg~(-1) FW、37.3 g·kg~(-1) FW和0.038 g·kg~(-1) oil迅速增加至362.4 g·kg~(-1) FW、96.7 g·kg~(-1) FW和0.35 g·kg~(-1)oil,发育后期则保持在较稳定的水平;种仁中的VE以α构型为主,另含有少量的β、γ和σ构型;糖含量在整个发育期间逐渐增加,蔗糖是种仁中糖的主要组分,其含量在整个发育期间逐渐增加; VC在种仁充实期达到最大累积量0.13 g·kg~(-1) FW,随后则迅速降低直至坚果完全发育成熟时的0.062 g·kg~(-1) FW;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在发育前期逐渐增加,并在种仁充实期达到峰值,分别为1.49 g GAE·kg~(-1) FW和2.44 g RE·kg~(-1) FW,此后二者含量均迅速降低,坚果脱落期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是峰值含量的34.0%和23.7%。【结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榛坚果种仁的含水量逐渐减少,营养物质逐渐累积;作为种仁脂肪的主要脂肪酸组分,油酸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一致;以α构型为主的VE逐渐累积; VC、多酚和黄酮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累积在种仁充实期达到峰值,在之后的成熟过程中迅速减少。种仁发育前期是各种营养物质形成的重要时期,种仁充实期是榛坚果种仁生长发育进程中的转折时期,榛坚果在此时期基本完成了主要营养物质的积累,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储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欧锡坤 陈琦玲
台湾梅是全世界落叶果树需冷量最低的宝贵种源之一,在学术研究、国际种源交换或实际应用栽培上皆有必要探讨其需冷量。连续8年利用一系列已知需冷量的桃关键栽培品种(100~325CU)的盛花期早晚,与待评估需冷量梅的开花次序相互比较,来评估本地13个梅品种的需冷量。用此法所评估出梅的CU值虽不是很精确,但各栽培品种盛花期出现的次序与需冷量高低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梅树需冷量,利用台湾新开发的低需冷模式来评估,结果显示本地梅树需冷量大都在20~50CU之间。
关键词:
梅 桃 关键栽培种 需冷量 台湾需冷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