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85)
- 2023(3812)
- 2022(3182)
- 2021(2748)
- 2020(2214)
- 2019(5075)
- 2018(5078)
- 2017(9902)
- 2016(5241)
- 2015(5744)
- 2014(5527)
- 2013(5675)
- 2012(5076)
- 2011(4557)
- 2010(4756)
- 2009(4383)
- 2008(4223)
- 2007(3523)
- 2006(3127)
- 2005(2817)
- 学科
- 济(18714)
- 经济(18702)
- 管理(16374)
- 业(15984)
- 企(9736)
- 企业(9736)
- 土地(7858)
- 环境(7714)
- 学(7399)
- 农(6104)
- 服务(6087)
- 方法(5813)
- 工作(5357)
- 生态(5281)
- 中国(5116)
- 服务业(4840)
- 业经(4764)
- 数学(4657)
- 数学方法(4619)
- 资源(4577)
- 财(4424)
- 经济学(4337)
- 地方(4131)
- 划(4090)
- 农业(4052)
- 发(4026)
- 贸(3927)
- 贸易(3924)
- 和(3892)
- 易(3850)
- 机构
- 学院(70036)
- 大学(69327)
- 管理(28040)
- 济(25816)
- 经济(25047)
- 理学(23842)
- 研究(23800)
- 理学院(23558)
- 管理学(23235)
- 管理学院(23107)
- 中国(18549)
- 科学(15954)
- 京(15839)
- 农(13286)
- 所(11950)
- 业大(11711)
- 江(11482)
- 中心(11419)
- 财(11246)
- 研究所(10953)
- 农业(10306)
- 范(10212)
- 师范(10137)
- 北京(9793)
- 院(9312)
- 州(9188)
- 财经(8898)
- 省(8484)
- 师范大学(8058)
- 经(8035)
- 基金
- 项目(50776)
- 科学(39753)
- 研究(37991)
- 基金(36100)
- 家(31989)
- 国家(31739)
- 科学基金(26868)
- 社会(24690)
- 社会科(23257)
- 社会科学(23249)
- 省(20345)
- 基金项目(19453)
- 划(17016)
- 自然(16645)
- 自然科(16101)
- 自然科学(16098)
- 编号(16077)
- 自然科学基金(15786)
- 教育(15572)
- 资助(13192)
- 成果(12641)
- 发(11800)
- 重点(11590)
- 创(10630)
- 国家社会(10437)
- 部(10430)
- 课题(10363)
- 创新(9879)
- 制(9791)
- 项目编号(9543)
共检索到107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林耀奔
伴随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地区,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比较单一的矿业经济和重工业也使平果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提升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及生态功能分区有助于平果县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摸底平果县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结合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利用土地面积变化资料,笔者计算出了平果县不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在3S技术支撑下,运用生态服务价值测评方法测算榆林市生态资产时空分布,并消除气候波动的影响,构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生态效应度等指标。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波动是导致榆林市生态服务总价值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榆林市大部分区域1987年~1999年和1999年~2002年前后两阶段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中,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小于气候波动,这一结论说明在气候干旱、降雨年际变率大的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应确保其效益持续增加,生态建设方式、植被类型选择更应适应区域气候条件;②全市前后两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度分别为65.65元/(hm2.年)、81.64元/(hm2.年);除榆阳、神木、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龙 王金叶 周志翔 李海防
基于桂林市区1986、1998和2006年TM影像,提取各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计算桂林市区生态服务价值,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6年,桂林市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整体变化较小,20年间仅减少0.90%,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是导致总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贡献率的等级基本稳定,水源涵养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的贡献率最大,而原材料和食物生产贡献率均较小,生态系统的服务性功能远大于生产性功能;从服务价值的构成看,林地、耕地、水域的生态服务价值占整个系统的97%以上,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主体部分,其中林地的影响最大。各土地利用类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小荣 李丁 李智勇
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研究是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和焦点。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本文分析了2000-2008年石羊河流域各市县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参考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分析近1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0-2008年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未利用地和草地为主,主要体现在流域中下游地区。总趋势为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耕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显著增加。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就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而言,各市县差异非常明显,整个流域存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 张学霞 徐新良 陈德超
【目的】定量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旨在正确认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坝上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河北坝上张北、沽源、丰宁3县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果】(1)2000—2015年坝上地区湿地、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分别减少28、26 km~2,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共增加24 km~2,其他土地利用面积稍有增加;草地和湿地主要向农田转移,建筑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农田、湿地的转移。(2)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西低东高"的趋势,低值区主要位于张北西部,而高值区主要位于丰宁南部燕山森林区;15年间,坝上地区85.92%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共增加334.83亿元,其中,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增加最多,增加了90.44亿元,土壤保持、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价值先增后减;草地、森林和湿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率在85%以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最大。(3)坝上地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增加,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09,处于潜在危机区,坝上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结论】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提高,但对坝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重要贡献作用的草地和湿地退化明显,经济发展仍受生态压力的制约,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目的为了定量的建立区域绿色生态经济账户,为区域土地的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以中国陕北黄土高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测定,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与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分析区域现状主要生态过程入手,研究了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及其格局变化,以及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分布。结果1978年1990年和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467.23亿元、577.03亿元和560.99亿元。从1978年至1990年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价值增加了19.03%,而1990年至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价值减少了2.86%,但是在22年来陕北黄土高原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奇 师学义 黄勤 张琛 马桦薇
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晋城市2001-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系数修正,对晋城市10年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趋势,其余用地呈减少趋势;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从2001年的108.6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晶 田光进
以北京为研究区,依据1988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北京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和西部平原台地区主要是耕地转变城乡建设/交通用地,东部平原区主要是耕地转变为城乡建设/交通用地和水域,而山区主要是耕地转变为城乡建设/交通用地和林地。北京从1988年到2005年生态服务价值先上升后下降,1988年到1995年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东部平原区水域面积的增加,使东部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上升,而平均1hm2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山区>东部平原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玲 李超 贾启建
以河北省东南部黄骅市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气象数据和外业调查数据,采用植被净第一生产力进行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及损益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黄骅市耕地、盐碱地和湿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盐田、其他土地、园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增加;2011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湿地最大,为15.63 CNY/m~2·a,建设用地最小,为2.83 CNY/m~2·a;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21年间持续减少,共减少了3.01亿元;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中,各功能价值量仅水源涵养价值先增加后减少,其他功能价值持续减少;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损益情况,划分了四个生态服务价值类型区:生态价值持续增加区、生态价值持续减少区、先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倩 孙虎 昝梅
以干旱区生态脆弱区新疆艾比湖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GIS手段和生态经济学的方法,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并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探讨了艾比湖区域1990—2007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7年间,艾比湖区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程度呈增大趋势;1990,2001和2007年艾比湖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53.63,63.01和56.96亿元,呈波动性变化;研究区生态系统的服务性功能远大于生产性功能。2001—2007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速度较快,作为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生态系统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彧 李江风 徐佳
以1996年和2009年两期数据为基础,结合湖北省生态功能分区,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对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产生核心影响的是林地、草地以及耕地之间的剧烈变化;湖北省整体土地生态服务价值有所增加,但局部存在结构性问题;2鄂西三大区及幕阜山地区作为湖北省生态屏障,退耕还林的实施使其生态服务功能大幅增强,武汉地区在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同时大力恢复水域和林地,取得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效果,而保耕地的任务则基本转嫁于鄂中地区以及桐柏-大别山地区,其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减少或增长微弱;3湖北省东西四大山地必须加大对林地的保护力度;武汉地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孟雪源 陈刚 郑志元
【目的】研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用地结构转变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对编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调整国土资源合理配置有重大参考价值。【方法】利用安徽省太湖县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建立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在600 m×600 m格网尺度下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定量,并运用空间自相关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聚集特征与冷热点分异规律。【结果】(1)2000—2020年太湖县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速度总体缓慢,建设用地增长了1.43%,耕地减少了1.00%,草地、林地、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建设用地逐年增加;(2)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指数高于0,全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构正处于成长期;(3)20 a来,太湖县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水域和林地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贡献率最高;(4)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呈正相关,以低-低聚集区和高-高聚集区为主,随着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集聚的相关度也随之增加。从冷热点分布状况看,太湖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在总体上呈现“中热北冷,南部冷热分异明显”的分布特征。【结论】太湖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需要关注水体面积保护与南部建设用地扩张两者的土地资源配置优化问题,加强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的提升。图4表7参3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春花 王克林 陈洪松 张明阳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洞庭湖区土地利用状况波动频繁,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可以为该区正在进行的生态重建提供依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在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将洞庭湖区生态资产划分为7类,利用洞庭湖区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点,前10年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亏损,后10年生态价值回升并有所提高,表明湖区生态建设出现一定成效;②虽然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湖区生态系统价值的主要构成部分,但湿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洞庭湖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程飞 杨朝现 梁永莉 侯俊国 付凯 邵丽亚
选取西南丘陵山区重庆市荣昌县为研究区,以1996—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影响,以客观刻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状态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等主要驱动因素影响,区域人类活动加剧了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的改变,致使研究期间耕地面积减少了3 387.16hm2、建设用地和林园地分别增加了3 634.40hm2和11 447.64hm2;②受生态退耕还林等主导因素的作用,研究期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增了19 264.09万元,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总体呈现正效应,除因耕地面积减少导致食物生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重庆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虎陈霞 杨空 郭旭东 张衍毓
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但长期以来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大多仅关注环境与资源可实现的经济价值,很少关注其潜在的社会与环境价值。基于嘉兴市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定量分析了嘉兴市近5年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嘉兴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着嘉兴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不断扩展,园地、草地和林地面积趋于减少,而耕地和水域面积趋于增加,使得嘉兴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近5年来增长9 515万元。从空间分布来看,嘉兴市7个辖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从市区到远郊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构信息熵和有序性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通过对嘉兴市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预测表明,到2020年嘉兴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将比2015年增长约1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可以促使嘉兴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得到显著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