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6)
- 2023(7111)
- 2022(6081)
- 2021(5585)
- 2020(4616)
- 2019(10927)
- 2018(10436)
- 2017(20969)
- 2016(11301)
- 2015(12841)
- 2014(12596)
- 2013(12490)
- 2012(11859)
- 2011(10541)
- 2010(10656)
- 2009(9911)
- 2008(10046)
- 2007(9215)
- 2006(8240)
- 2005(7694)
- 学科
- 济(53611)
- 经济(53546)
- 业(33042)
- 管理(32129)
- 方法(26039)
- 企(25528)
- 企业(25528)
- 数学(23817)
- 数学方法(23622)
- 贸(15581)
- 贸易(15573)
- 易(15293)
- 财(15005)
- 农(13603)
- 中国(13468)
- 出(12356)
- 学(10880)
- 制(9191)
- 业经(9169)
- 融(9140)
- 金融(9140)
- 农业(8828)
- 地方(8803)
- 口(8538)
- 出口(8530)
- 出口贸易(8530)
- 银(8040)
- 银行(8006)
- 务(7838)
- 财务(7834)
- 机构
- 大学(169667)
- 学院(165110)
- 济(79574)
- 经济(78283)
- 研究(62292)
- 管理(62113)
- 理学(52990)
- 理学院(52448)
- 管理学(51602)
- 管理学院(51326)
- 中国(48480)
- 财(37550)
- 京(36578)
- 科学(35424)
- 所(32450)
- 农(31118)
- 财经(29575)
- 研究所(29125)
- 中心(27634)
- 经(27118)
- 经济学(26785)
- 江(25016)
- 业大(24743)
- 农业(24729)
- 经济学院(24331)
- 北京(23373)
- 财经大学(22358)
- 院(22173)
- 州(19136)
- 范(18932)
- 基金
- 项目(108121)
- 科学(85517)
- 基金(82212)
- 研究(74985)
- 家(74686)
- 国家(73739)
- 科学基金(61735)
- 社会(50316)
- 社会科(47932)
- 社会科学(47919)
- 基金项目(41443)
- 自然(40438)
- 自然科(39553)
- 自然科学(39540)
- 省(38972)
- 自然科学基金(38917)
- 资助(36302)
- 划(34053)
- 教育(33856)
- 编号(27030)
- 部(25611)
- 重点(24850)
- 发(23337)
- 国家社会(22379)
- 成果(22073)
- 创(22070)
- 教育部(22023)
- 科研(21196)
- 创新(20871)
- 人文(20700)
共检索到260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有光 张定胜
使用同时含有市场生产和家庭生产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管理成本和间接影响(如寻租)的条件下,即使家庭和市场部门都具有报酬递增条件,并且没有事先存在的税收,向家庭部门征税以便给市场部门提供补贴仍然是有效率的。因为作为价格接受者的消费者,不会考虑大量消费通过报酬递增或固定成本的公共品性质所带来的平均成本以至价格降低的效应,这会导致市场部门的生产不足。而补贴则可以抵消这一生产不足。在市场生产内部,向固定成本更高、产品间替代弹性更低(差异化价值更高)、偏好的重要性程度更低的部门提供更多的补贴是有效率的,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报酬递增的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董林辉 段文斌
技术进步本身有着内在的逻辑,大范围的技术进步难以依靠由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集中攻关的“举国体制”来实现。技术进步源于劳动分工,分工具有自发演进的正反馈机制,其中交易效率决定分工演进的速度。技术进步能够导致报酬递增的结果,所以分工的演进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内生增长 迂回生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裴瑱 陆剑
本文根据贸易分析是否采用内生增长框架,把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分析模型,致力于贸易模式、特别是行业内贸易模式的研究。在第二阶段,经济学家将规模报酬递增因素归结于技术知识生产所具有的外部性。在内生增长的动态分析框架下,由于讨论了技术知识的生产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在研究贸易与增长的关系和贸易模式的动态演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全面分析了理论的演变,并对这些进展予以评价。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燕 张昕竹
资源定价与收入税成为实现分配公正的互补机制。当消费者收入信息不对称时,经典两部制不能同时实现消费公平和收益中性。通过降低进入门槛和提高边际价格的修正性两部制可挽留低收入消费者,却对次低收入消费者不公。连续递增定价通过完美甄别消费者支付能力能兼顾收益中性和成本的公平补偿。最后,与家庭收入逆相关的私有家庭规模信息会削弱修正性两部制的功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安国 李强
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剖析传统区域增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框架下对内生区域增长差异展开的最新研究,描述由微观层次的报酬递增、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与贸易成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内生的区域经济格局依倒"U"形演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资本和劳动的同向流动以及"二元结构"成因方面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报酬递增 区域经济 路径依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德生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报酬递增 市场结构 新增长理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世平 方薇
本文在分析报酬递增律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在组织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报酬递增律实现市场的快速扩张。并在提出实现报酬递增的一般方法的同时 ,作者还提醒实际操作者要注意成长上限的发生。
关键词:
报酬递增 市场营销 成长上限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苏振华
经济增长的过程是分工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 ,分工深化带来了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 ,这使产品价格下降 ,进而市场需求扩大 ,这又进一步促进了分工的持续深入 ,如此循环形成报酬递增的正反馈机制 ;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创造市场需求的原动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殷德生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阿林·杨格 贾根良
本文系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性美教授推荐,由他的博士生贾根良翻译并附有介绍文章,此文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的一篇代表作,对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很有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卫民
根据管理要素报酬递增规律的基本假定,从理论上分析了短期生产中企业生产率的改进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宏观生产函数,并利用我国1986~2006年的工业总产出数据,对生产函数进行了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和工业产出中的贡献份额超过了资本和劳动要素,从而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解释。由此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管理要素的作用,通过管理要素投入对微观企业效率的促进,最终可以提高宏观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
关键词:
企业生产率 管理要素 报酬递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丰
报酬递增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特征日益凸显。本文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增长理论中的报酬递增思想,探究了地方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联动的内在机制及其网络拓展。研究认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是一个渐进累积并同时不断强化的系统演化过程,其报酬递增机制来源于以二者为核心分工网络拓展与知识积累的相互作用。为实现地方型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高质量联动发展,市场管理部门应重视市场与产业联动网络相关制度的适应性完善与功能创新,注重高端要素的供给与培育,通过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杨海军
基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历史与现实观察的"专业市场消亡论",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现实并不相符。本文采用一个拓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模型,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分析了在规模报酬递增前提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提供了一条形成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的有效路径,并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均能获益的内在机理。与原有研究义乌市场和"义乌模式"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义乌市场置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核心地位来加以研究。
关键词:
义乌商圈 市场拓展 区域分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