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75)
2023(19040)
2022(16144)
2021(15013)
2020(12498)
2019(28679)
2018(28427)
2017(53811)
2016(29219)
2015(32823)
2014(32830)
2013(32390)
2012(30390)
2011(27859)
2010(27940)
2009(25657)
2008(24910)
2007(21974)
2006(19642)
2005(17995)
作者
(85305)
(70661)
(70200)
(66923)
(45402)
(33752)
(31997)
(27747)
(27126)
(25350)
(24204)
(24069)
(22757)
(22562)
(22027)
(21800)
(21007)
(20434)
(20397)
(20319)
(17991)
(17412)
(17080)
(16221)
(15908)
(15799)
(15679)
(15395)
(14288)
(14080)
学科
(135108)
经济(134964)
管理(80207)
(74436)
(59114)
企业(59114)
方法(53230)
数学(46227)
数学方法(45805)
中国(38914)
(33942)
地方(31506)
(29017)
业经(28681)
(27575)
(24506)
贸易(24488)
(23851)
(23657)
农业(22914)
(20953)
银行(20905)
(20812)
金融(20804)
(20179)
环境(19496)
理论(19310)
(19082)
技术(18237)
地方经济(17752)
机构
大学(420165)
学院(416140)
(178031)
经济(174403)
管理(158974)
研究(151592)
理学(135907)
理学院(134340)
管理学(132163)
管理学院(131407)
中国(115299)
(91786)
科学(90529)
(80831)
(77014)
研究所(69756)
(68147)
中心(67503)
财经(63714)
(62142)
业大(59875)
北京(59172)
(57997)
(56144)
师范(55573)
经济学(54896)
(54853)
农业(52992)
(49883)
经济学院(49220)
基金
项目(276857)
科学(217316)
研究(204392)
基金(200571)
(175073)
国家(173623)
科学基金(147892)
社会(129886)
社会科(123140)
社会科学(123111)
(105907)
基金项目(105031)
自然(93757)
教育(93299)
自然科(91572)
自然科学(91551)
自然科学基金(89910)
(89626)
资助(83359)
编号(82780)
成果(68675)
重点(62173)
(62154)
(61705)
课题(57815)
(56834)
国家社会(54261)
创新(53104)
教育部(53084)
科研(52394)
期刊
(203560)
经济(203560)
研究(131636)
中国(88123)
学报(65608)
(62313)
管理(61130)
科学(60591)
(59801)
大学(49937)
教育(49157)
学学(46614)
农业(43012)
(40947)
金融(40947)
技术(37098)
经济研究(33707)
财经(31969)
业经(31348)
(27538)
问题(26231)
图书(23178)
(22979)
(22036)
技术经济(21141)
世界(20687)
理论(19653)
国际(19581)
科技(19070)
统计(18983)
共检索到644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卓   吴奇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平台经济逐渐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模式,其特性为实体经济的增长赋予了新的动能。本文采用2012~202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平台经济是否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平台经济能够显著地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数字普惠金融和财政分权度均能强化平台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在推动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当前我国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吴淑琪  
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减贫增收的有效手段,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也意义重大。本文将数字经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同时纳入城乡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及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认为:中国应当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程度,重视健全中国经济发展体系,助推共同富裕;推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数字化程度,通过西部地区发展改善全国城乡收入差距;重视国民教育,优化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在收敛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熊艳艳  刘修岩  
文章利用1997-201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地区收入水平、经济总量、教育存量以及政府教育投入对该地区教育获得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时间趋势和难以观测的地区特征的影响后,人均收入的增加会扩大教育差距,而经济总量的增长以及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都有利于降低教育不平等。此外,文章还发现,教育存量与教育不平等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当平均受教育水平低于10年时,教育差距会随着平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但超过这一临界水平后,教育差距就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扩大。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提高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龚敏  
本文建立了空间不平等的动态演进模型(DEMSI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数值模拟,从理论上论证了空间不平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的存在。同时,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半参数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参数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空间不平等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它解释变量后,1978年以来,空间不平等与中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W"型关系,而非简单的倒"U"型关系。最后,本文就研究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赫国胜   刘璇  
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强国的建设离不开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典型业态,将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从3个维度构建平台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测算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选取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平台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异质性,平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间接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磊  胡立君  何芳  
生产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直接促进效应和以市场一体化为中介的间接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差异性。分要素来看,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东部大于西部大于中部,资本与技术流动的直接效应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均为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政策含义方面,政府应致力于打破市场分割,保障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同时要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轶侠  徐昊  
数字化和绿色化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二者能否实现双轮协同驱动,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已有文献提出我国ICT(信息通信技术)与能源消费呈现明显"U"型关系,并且测度出2014年是"能源回弹"的拐点期,本文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利用我国2013-2017年30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完整的数字经济指标和绿色GDP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当前数字经济与经济绿色化之间确实符合"倒U形"曲线关系,即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经济绿色化水平会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同时数字经济与能源强度间呈现U形曲线关系,表明"能源回弹效应"是构成"倒U形"约束的主要原因;(2)数字经济引致的收入效应和对电力消费依赖性偏高是导致能源回弹的主要原因,当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外延式扩张为主,"干中学"效应并不明显,数字资本的规模式扩张不仅没有实现要素创新与能源需求的有效替代,反而还固化了既有的能源消费模式,加剧能源回弹效应,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居民数字素养教育项目的扶持力度,弥补数字鸿沟;(3)随着"流量红利"逐步见底,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带来的能源回弹效应凸显,而产业数字化红利尚待挖掘。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卫民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存在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是金融发展能够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但我国的金融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1995-2014年我国省际经验数据表明,金融发展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不仅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而且降低了资本积累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形成和劳动力投入,对外开放、城市化、教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增进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必须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青原  李江冰  江春  Kevin X.D.Huang  
本文基于实体经济运行的视角主要探讨了金融系统是否发挥了改善我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功能。文章以1999—2006年间中国30个地区27个工业行业为样本,借助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估算模型,构建了非国有部门信贷比重等衡量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并运用系统广义矩面板估计方法等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促进了中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当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对银行信贷决策干预的影响时,地方政府的干预却会妨碍金融系统对中国地区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改善功能的有效发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荣学  许广月  
一、引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服务经济时代中,现代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国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