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5)
- 2023(10985)
- 2022(9490)
- 2021(8486)
- 2020(7244)
- 2019(16332)
- 2018(16149)
- 2017(31677)
- 2016(16715)
- 2015(19049)
- 2014(18998)
- 2013(18894)
- 2012(18079)
- 2011(16710)
- 2010(17065)
- 2009(16107)
- 2008(15777)
- 2007(14483)
- 2006(13193)
- 2005(11991)
- 学科
- 济(95852)
- 经济(95661)
- 管理(54329)
- 业(49246)
- 企(40577)
- 企业(40577)
- 方法(38042)
- 数学(32563)
- 数学方法(32335)
- 财(21998)
- 农(21791)
- 中国(20897)
- 地方(20483)
- 业经(19642)
- 制(19199)
- 学(16238)
- 农业(14704)
- 体(13774)
- 融(13421)
- 金融(13416)
- 地方经济(13303)
- 银(12940)
- 银行(12923)
- 贸(12680)
- 贸易(12673)
- 务(12648)
- 和(12642)
- 财务(12626)
- 财务管理(12592)
- 环境(12403)
- 机构
- 大学(260878)
- 学院(256149)
- 济(121221)
- 经济(119086)
- 管理(99417)
- 研究(89184)
- 理学(85568)
- 理学院(84651)
- 管理学(83510)
- 管理学院(83001)
- 中国(67981)
- 财(57889)
- 京(53284)
- 科学(48460)
- 财经(45689)
- 所(43861)
- 经(41421)
- 中心(40793)
- 江(39885)
- 经济学(39661)
- 研究所(39084)
- 农(39006)
- 经济学院(35460)
- 财经大学(33885)
- 业大(33646)
- 北京(33386)
- 范(32459)
- 师范(32163)
- 院(31263)
- 州(30438)
- 基金
- 项目(165443)
- 科学(132892)
- 基金(124492)
- 研究(123513)
- 家(106604)
- 国家(105743)
- 科学基金(91893)
- 社会(85608)
- 社会科(80317)
- 社会科学(80294)
- 基金项目(65096)
- 省(61865)
- 教育(56992)
- 自然(55821)
- 自然科(54553)
- 自然科学(54536)
- 自然科学基金(53647)
- 划(51966)
- 资助(51120)
- 编号(48068)
- 成果(41440)
- 部(39361)
- 重点(37082)
- 国家社会(36545)
- 制(36399)
- 发(35234)
- 教育部(35000)
- 创(34050)
- 人文(33710)
- 课题(33315)
- 期刊
- 济(140528)
- 经济(140528)
- 研究(82878)
- 中国(51330)
- 财(45468)
- 管理(37926)
- 学报(36534)
- 农(35529)
- 科学(35039)
- 大学(29501)
- 融(27953)
- 金融(27953)
- 学学(27887)
- 财经(25162)
- 教育(23373)
- 经济研究(23070)
- 农业(22775)
- 经(21624)
- 技术(21596)
- 业经(19233)
- 问题(18259)
- 技术经济(14340)
- 贸(13992)
- 统计(13511)
- 世界(13366)
- 理论(11858)
- 策(11847)
- 版(11823)
- 国际(11812)
- 经济问题(11422)
共检索到396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顾雨辰
梳理平台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影响机制,区分为“福利提升效应”和“福利分配效应”,并对应于互联网外卖平台不同阶段的福利变化。借助对入驻MT外卖平台200多万商户开展在线问卷调查所回收的9132份有效问卷,综合其他渠道宏微观数据,构造希克斯补偿支出函数,并拟合出含佣金的外卖平台供求曲线作为分析各主体福利变化的框架,从实证层面测算垂直领域代表性平台中各主体可货币度量的福利变化,并以此印证平台发展的社会福利效应及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互联网外卖平台通过提供数字化服务促进了商户营业流水和利润率的提升;(2)与传统线下餐饮相比,在交易额相同的情况下,互联网外卖中的消费者福利提升约27.79%,商户净利率和毛利率分别提高约1.5%和6.5%,平台及入驻骑手也获得可观收益;(3)从2020年互联网外卖的社会福利分配情况来看,消费者占据最大份额的社会福利,骑手和商户次之,平台收益最小;(4)当前,互联网外卖领域的福利分配状况更接近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景,这与外卖平台尚处在补贴发展的阶段以及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有关,也间接印证了平台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福利变化机制。社会各界应客观看待平台经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基于科学测算做出判断;监管部门应秉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理念,顺应互联网平台发展规律分类实施监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雪云 费一洋
网络直播作为另类经济模式何以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对此新事物,现有研究多基于主观数据且鲜有关注打赏的社会化动机。本文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探索了秀场直播的社群互动机制。通过采集斗鱼平台的直播数据,研究发现主播与观众的商品化亲密关系越强,其揽获的直播打赏收入越高。这说明两者的情感互动是促成打赏的原因。进一步,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识别竞争式打赏和跟随式打赏两种观众互动模式,研究发现头部观众打赏额的增加,在竞争模式下挤出了非头部观众打赏,抑制了主播收入的提升;在跟随模式下带动了非头部观众打赏,促进了主播收入的提升。再次,主播的个人信息披露,在竞争模式下有助于提升打赏收入,在跟随模式下与之相反。其解释可能在于,前者强化了社群互动而激发打赏,后者削弱了头部观众的场外信息优势而弱化打赏。上述结论解释了直播打赏的社会化理论逻辑,揭示出直播经济的运行规律在于准社会交往机制,对于完善数字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杰
互联网市场的“赢家通吃”特征,依赖于平台定价策略优先推动平台用户规模增长。本文梳理了互联网平台定价策略的研究文献,考察互联网平台定价水平的分布特征,探讨阶梯式定价策略及其产业实践对平台用户规模的影响机理;结合外卖平台的产业实践数据,采用条件推断树模型等分析策略予以验证,解析阶梯式定价策略本质特征。研究发现:互联网平台企业阶梯式定价策略将消费者划分在零价格、象征性价格及盈利性价格的不同分组中,以期形成蓄水池式的用户规模梯队结构,进而实现扩大用户规模、培育消费者支付意愿、掠夺消费者剩余等策略性目标联动,既能维持庞大用户规模,又能获取稳定的平台利润。该定价机制与价格歧视理论的本质差异在于:阶梯式定价策略通过平台定价析出平台用户分组;价格歧视理论通过平台用户分组设置分组定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依仿 骆品亮
互联网平台独家交易行为越来越受到反垄断部门的重视,而其经济效应较为复杂,在业界尤其是学界尚存争议。本文首先基于Hotelling模型分析独家交易前后用户的归属变化,并考虑平台赋能和品牌异质性对独家后商家销量的影响,分解其作用机制。再基于2019年互联网外卖平台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外卖平台G独家交易对平台内经营者销量影响的净效应。结果表明,独家交易通过渠道效应降低了商家的总销量,而没有出现显著的能提高商家销量的用户转移效应。因此,平台并未在销量提升上有效赋能独家交易的商家。异质性分析发现,品牌商家独家后销量受到的负面影响高于非品牌商家。研究结果可以为反垄断相关执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
品牌商 销量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汤莉 陈康荣
数字服务平台是畅通消费内循环供给、培育需求、牵引供给市场平衡的关键。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平台经济发展对服务消费的影响机制,并考察智慧流通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引入控制变量后促进机制依然成立,但效果有所下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对服务消费增长存在促进机制,公共服务支出存在微弱挤出效应;智慧流通在平台经济促进服务消费增长机制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调节率为0.083%;东、中、西地区平台经济发展均促进服务消费增长,但存在明显异质性;东部地区促进效果明显,中西部地区促进效果较弱且差异不大;智慧流通在各地区均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对西部和东部的正向调节明显,对中部的作用较弱。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推动现代化智慧流通体系建设、打造枢纽功能型数字化服务平台、鼓励平台经济的开放式创新和强化服务平台垄断性监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智慧流通 服务消费 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洪胜 张小龙
作为新兴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多边化、网络化、短链路等优势,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使用国内外卖家比较方法和eBay在线平台数据研究了跨境电商平台评价系统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评价系统对来自跨境电商平台上卖家的销量具有促进作用;第二,相比于美国卖家,评价系统对来自中国的卖家影响更大,这意味着评价系统有利于缓解中国卖家和美国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第三,利用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发现,移除评价系统后中国卖家销量减少接近美国卖家销量减少的三倍,这从侧面进一步反映出在线评价系统的作用。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有评价系统相关的研究,可为政府和企业如何促进出口贸易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评价系统 信息不对称 跨境电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代昀昊 王晓允 童心楚
共享经济能否以及如何助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共享单车平台分批入驻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15~2017年城市特征面板数据和月度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运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方法评估了共享单车平台入驻对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共享单车平台入驻总体上显著降低了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②机制分析表明,共享单车平台主要通过替代地区交通工具和提升公众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意愿两个渠道发挥二氧化碳减排效应。③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科技创新实力较强以及有两家共享单车平台共同进驻的地区,共享单车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共享单车平台入驻为视角阐释了共享经济的二氧化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发展共享经济改善城市碳排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守海 夏璋煦 欧阳语心
工作和家庭的两难平衡是影响个体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利用2021年7~10月一项针对平台就业者的专项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下衍生的平台就业对个体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就业显著提高了个体生育意愿,特别是一孩和二孩的生育意愿,且这一促进作用在女性样本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平台就业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平衡工作和家庭机制来提升个体生育意愿。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显示,平台就业对个体生育意愿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城镇地区以及高中和大专这些典型学历个体。这些研究发现为通过促进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式来改善个体生育意愿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构建更加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平台就业 生育意愿 数字经济 三孩政策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熊巧琴 汤珂 张丰羽
本文基于某大型流程数字化商贸平台的百万商户大数据,利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为服务行业中小微企业通过第三方数字平台开展流程数字化的经营效益提供因果推断与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相比同等条件非数字化商户,数字化商户年均销量和金额均增加。三、四线城市,企业主为中老年,以及拥有一定数字经济资源禀赋的中等数字城市企业,营收提升更明显。本文为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流程数字化与缩减数字鸿沟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文涛 邹敏
文章借助2015年我国各省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构建“行业-省份”二维数据实证模型,针对电商平台经济对线下实体经济的影响展开讨论。实证结果表明,电商平台经济具有显著的“双重效应”,即从集约边际视角来看,电商平台经济对线下实体贸易额具有抑制效应,但是,从广延边际视角来看,电商平台经济对线下企业数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换言之,一方面,电商平台促使大量线下贸易转向网络平台,形成电商平台线上市场与地理空间线下市场二者之间的竞争效应;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电商平台为线下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促进大量新创企业溢出。文章对厘清我国电商平台经济与实体贸易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经验证据,对如何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平台经济 实体经济 经济普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兴全 程慧慧
以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为背景,针对企业的资金配置问题,利用2010-2020年深交所“互动易”和上交所“上证e互动”中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问答数据,从融资效应与治理效应的双重视角考察网络平台互动式沟通的数量特征和质量内涵对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网络平台互动能够提升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其次,网络平台互动对公司现金持有的促进作用主要是治理效应而非融资效应,具体表现为抑制管理层在职消费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对企业所持现金的无效损耗而产生的现金回流。再者,网络平台互动提高公司现金持有的治理效应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信息环境差的公司以及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网络平台互动可促使企业将增持现金用于创新、分红及慈善活动,改善资金再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现金持有价值。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会娟 廖理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技术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信用是影响P2P网络借贷交易的重要因素,然而中国缺少高度透明的个人信用体系,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完全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做出。本文基于"人人贷"的数据,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框架出发,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信用评级越高,借款成功率越高且借款成本越低。进一步分析认证指标和认证方式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借贷行为影响较大的是工作认证、收入认证、视频认证和车产、房产认证等认证指标。另外,相比单纯的线上信用认证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信用认证方式更能提高借款成功率并降低借款成本。本文的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卓 吴奇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平台经济逐渐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模式,其特性为实体经济的增长赋予了新的动能。本文采用2012~202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平台经济是否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平台经济能够显著地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数字普惠金融和财政分权度均能强化平台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在推动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为理解当前我国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兰江华
平台利用“市场交易中介”和“零售商”的双重身份实施自我优待行为在各法域受到高度关注,当前对于是否禁止该行为存在争议,亟需厘清其规制边界。平台自我优待既有可能是为了创造不当竞争优势,也有可能是为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不能仅凭不利于竞争对手而认定自我优待违法。考虑到实践中多数自我优待行为不会严重限制竞争,且市场存在自我纠正的可能性,应当确立以引导为主、反垄断规制为辅的原则,在保护平台经营自主权和促进公平竞争秩序之间寻找平衡点。具体而言,应当优先通过提高透明度、规范数据利用、加强合规治理等方式引导平台自我优待向善发展,降低其损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也要注重对潜在垄断行为的规制。在行为违法性的认定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市场结构、排斥意图、行为对下游市场竞争的限制程度等因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 纪金言 邓伟平
使用改进的CRITIC法对我国54家P2P网贷平台风险进行评价,发现2015年5月—2016年8月样本平台风险得分和风险评级均处于严峻的低水平状态。通过横纵向差异比较,可以得出不同特征的平台在风险得分上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的面板模型检验显示:股东背景、注册资本和运营时间对风险得分有正向影响,平均收益率则是负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部审计良好实务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证据
食品营养信息认知与使用的城乡差距分析——来自微观消费者问卷调查的证据
团队冲突视角下的团队规模与管理绩效:来自数值仿真与问卷调查的两项证据
新时代国家审计项目组织管理优化路径研究——来自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银行信贷腐败与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世界银行中国企业问卷调查的证据
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发展与挑战——来自问卷调查的经验证据
保护性耕作技术经济效益及其补贴政策的总体评价——来自山西省农户问卷调查的分析
CEO组织认同能抑制盈余管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调查问卷的证据
论孩子效用和人口控制──来自厦门近千户家庭问卷调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