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2)
2023(8750)
2022(7188)
2021(6344)
2020(5263)
2019(11670)
2018(11279)
2017(21752)
2016(11431)
2015(12183)
2014(11893)
2013(11796)
2012(10895)
2011(10155)
2010(10270)
2009(9390)
2008(8712)
2007(7798)
2006(7077)
2005(6338)
作者
(35444)
(29724)
(29704)
(28065)
(18875)
(14370)
(13144)
(11616)
(11290)
(10412)
(10185)
(9675)
(9597)
(9300)
(9180)
(9081)
(8892)
(8655)
(8610)
(8429)
(7507)
(7391)
(7165)
(6851)
(6750)
(6552)
(6368)
(6107)
(5936)
(5782)
学科
(71949)
经济(71902)
管理(31990)
(29167)
方法(24133)
(22455)
企业(22455)
数学(21891)
数学方法(21791)
地方(17693)
中国(16032)
(13553)
(13188)
业经(12939)
地方经济(12746)
(12190)
(10945)
贸易(10941)
(10533)
产业(9991)
(9727)
农业(9666)
环境(9286)
(8260)
金融(8260)
(8185)
(7614)
银行(7578)
经济学(7298)
(7260)
机构
大学(172400)
学院(172178)
(85532)
经济(84297)
管理(63922)
研究(63484)
理学(56101)
理学院(55441)
管理学(54634)
管理学院(54319)
中国(45812)
科学(38320)
(34645)
(34263)
(32885)
(32675)
研究所(30074)
经济学(28455)
财经(28205)
业大(27913)
中心(27397)
农业(26029)
(25734)
经济学院(25536)
(24521)
(22204)
北京(21398)
财经大学(20901)
科学院(20055)
(20042)
基金
项目(118172)
科学(93195)
基金(88208)
研究(79811)
(79158)
国家(78535)
科学基金(66800)
社会(55642)
社会科(52988)
社会科学(52976)
基金项目(47050)
(45661)
自然(43219)
自然科(42274)
自然科学(42257)
自然科学基金(41558)
(38122)
教育(35226)
资助(35213)
编号(28545)
重点(26970)
(26589)
(25882)
(24669)
国家社会(24408)
创新(23161)
科研(22785)
计划(22355)
教育部(22191)
大学(21679)
期刊
(95676)
经济(95676)
研究(51035)
学报(31339)
中国(29458)
(28593)
科学(27596)
(25114)
管理(24075)
大学(23259)
学学(22734)
农业(18946)
经济研究(17993)
财经(15173)
(14321)
金融(14321)
技术(13686)
业经(13640)
(13297)
问题(12588)
技术经济(10359)
(9813)
(9433)
商业(9254)
统计(8938)
世界(8920)
教育(8864)
(8326)
国际(8291)
(7957)
共检索到251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伟国  吴邦正  
文章利用2014~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和验证平台经济发展对多层面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台经济发展对产业、行业和技能层面就业结构有显著影响。(2)平台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U形”关系。拐点前,平台经济显著降低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的比值、高技术行业就业占比及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就业的比值;拐点后,显著提升了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的比值、高技能行业就业占比和高技能与低技能劳动者就业的比值。(3)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存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产业结构升级和人力资本存量在平台经济影响就业结构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文章认为,应合理促进平台经济发展,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建设多元化包容的人力资本关系,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淼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借助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受经济基础、数字基建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对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有限;综合比较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后发现,相较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技术供给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正处于不断增强态势。据此,研究提出未来应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劳动力的数字素养提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探索就业优先政策,弱化数字经济“就业破坏”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翟静  
本文选取我国东部沿海典型的6大城市群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就业结构对城市集聚经济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结构变动能带来一定的城市集聚效应,而且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变动带来的集聚效应更为强烈,但基础行业就业结构变动带来的集聚效应却不明显。另外,城市规模与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城市行业的资产规模对城市的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城市技术水平对城市集聚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因果  
本文利用1997-2003年中国17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一个包含城市产业差异的聚集经济函数,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聚集经济对区域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经济与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关联性存在差异;东部城市密集人口引致了城市生产率的降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涂淼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并借助卡尔曼滤波算法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优化就业结构;受经济基础、数字基建等因素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强,中部次之,对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影响有限;综合比较就业结构影响因素后发现,相较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技术供给能力,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相对较弱,但正处于不断增强态势。据此,研究提出未来应推进教育改革,实现劳动力的数字素养提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高端制造业就业吸纳能力;探索就业优先政策,弱化数字经济“就业破坏”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吴丽兰  吴晓霜  
平台经济正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对就业"量"的扩大作用明显,但对就业"质"的影响还有待研究。本文基于宏观视角,结合社会分工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了平台经济发展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利用2013~2019年我国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不同行业间的平台经济水平差异较大,行业整体就业质量还有待提升;平台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通过对控制变量的研究发现,教育水平正向影响就业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孟欣,王俊霞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靓  
本文选取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和各省边缘区域人均GDP差异4个序列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讨论我国直辖市、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就业结构与边缘区域经济差异的相关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可行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可栋  朱梦春  阎世平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国家调控就业政策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现有成果,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的理论,采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就业市场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对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增加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的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君  刘尚俊  田宝龙  
利用中国1983—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实证模型,采用较为前沿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有:第一,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规模的影响整体上呈倒"U"型,即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就业规模先下降后上升,但环境污染水平对不同产业的就业人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第二,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合理的,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集中,导致就业结构的转变不合理;第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业规模会逐渐提高,其中,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提高幅度最大,促使就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使得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元  周树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聪聪  陈翔  
就业结构变化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劳动力就业的内容与形式不同,就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以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私营经济吸纳更多劳动力为主要特征的就业结构变化愈加明显。就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时期经济体技术条件、产业结构、市场主体类型变化的结果。伴随着科技进步不断催生出新产业,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现代产业内部衍生出新职业、新岗位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条件下,劳动力技能提升,劳动者具备向现代产业转移的素质与禀赋条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优化就业结构空间格局对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青海  赵晓冬  孙庆宏  于洪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