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3)
- 2023(11898)
- 2022(9910)
- 2021(8846)
- 2020(7112)
- 2019(15907)
- 2018(15518)
- 2017(29261)
- 2016(15552)
- 2015(16905)
- 2014(16683)
- 2013(16647)
- 2012(15768)
- 2011(14599)
- 2010(14857)
- 2009(13460)
- 2008(12917)
- 2007(11504)
- 2006(10623)
- 2005(9806)
- 学科
- 济(88280)
- 经济(88209)
- 管理(41354)
- 业(39332)
- 企(28775)
- 企业(28775)
- 方法(26864)
- 地方(25486)
- 中国(24521)
- 数学(23703)
- 数学方法(23579)
- 农(20543)
- 业经(18386)
- 地方经济(15790)
- 学(15675)
- 财(15210)
- 贸(14884)
- 贸易(14872)
- 农业(14754)
- 易(14290)
- 银(13671)
- 银行(13633)
- 制(13523)
- 融(13506)
- 金融(13506)
- 行(13218)
- 环境(12785)
- 发(12401)
- 产业(10891)
- 技术(10804)
- 机构
- 学院(228614)
- 大学(226958)
- 济(107943)
- 经济(106091)
- 研究(87516)
- 管理(83345)
- 理学(70986)
- 理学院(70118)
- 管理学(69154)
- 管理学院(68729)
- 中国(66287)
- 科学(52245)
- 京(48423)
- 所(45390)
- 财(45252)
- 农(43504)
- 研究所(41148)
- 中心(38413)
- 财经(35679)
- 业大(34974)
- 江(34803)
- 经济学(34577)
- 农业(34019)
- 经(32421)
- 北京(31034)
- 院(30983)
- 经济学院(30931)
- 范(29677)
- 师范(29250)
- 州(27665)
- 基金
- 项目(149664)
- 科学(117450)
- 基金(108483)
- 研究(105957)
- 家(96366)
- 国家(95539)
- 科学基金(80744)
- 社会(71064)
- 社会科(67565)
- 社会科学(67550)
- 省(59059)
- 基金项目(57350)
- 自然(50757)
- 自然科(49576)
- 自然科学(49561)
- 划(49372)
- 自然科学基金(48692)
- 教育(46669)
- 资助(43310)
- 编号(40152)
- 发(38935)
- 重点(34184)
- 部(32321)
- 成果(31571)
- 创(31382)
- 发展(31065)
- 展(30598)
- 国家社会(30336)
- 创新(29445)
- 课题(28851)
- 期刊
- 济(128464)
- 经济(128464)
- 研究(72328)
- 中国(49485)
- 农(40252)
- 学报(38102)
- 科学(34870)
- 财(32853)
- 管理(32671)
- 大学(28461)
- 学学(27307)
- 农业(27231)
- 融(25116)
- 金融(25116)
- 经济研究(22421)
- 业经(20516)
- 教育(19954)
- 技术(19573)
- 财经(18583)
- 问题(16587)
- 经(16248)
- 业(14385)
- 贸(12991)
- 技术经济(12908)
- 世界(12515)
- 商业(12223)
- 国际(12039)
- 科技(10721)
- 统计(10482)
- 经济问题(10358)
共检索到360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锐敏 沈坤荣
平台经济的兴起伴随着发展不平衡的挑战。文章在构建平台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3—2022年中国行业—地区层面数据探讨平台经济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呈“倒U”型特征,但目前仍未跨越拐点。机制分析表明,平台经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行业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平台经济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大;对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等行业的工资水平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其影响效应显著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交易水平对行业工资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平台经济的作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佳钦 阳杨 高媛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给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度各地区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并对平台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效应评估。结果发现:平台经济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南方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加明显;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农村创业就业是平台经济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渠道;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政府合理干预能够强化平台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平台经济、农村创业就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作用机理,对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探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杨帆 王业强
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产生差异化影响,技能工资差距因此发生重要变化。在理论方面,构建一个包含数字经济技术特征的生产函数,提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行业结构效应和技能提升效应扩大技能工资差距。在实证方面,利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各省级行政区宏观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1)已有的技能工资差距较大,但其随时间逐步得到缓解。(2)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技能工资溢价,其程度与技能水平差距正相关。(3)对外贸易改善技能工资不平等状况。(4)存在相当程度且“顽固”的性别工资差距与合同工资差距。(5)数字经济发展在技能密集型行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产生更大的技能工资差距。研究为新的经济形态下缩小工资收入差距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小丽 孙振华
非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日益成为我国家庭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家庭非工资性收入的提升,进一步细分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该结论依旧稳健;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家庭数字素养水平和提升家庭金融资源可获得性助力促进家庭非工资性收入增长;数字经济促进家庭非工作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存在城乡差异、人力资本差异以及城镇化水平差异,可能导致家庭非工资性收入差距扩大。本文结论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非工资性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钟 李俊雨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态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门槛效应。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研发强度越大,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作用效应越明显;“一带一路”建设、对外开放程度扩大,也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为此,论文探讨了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有益的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怀振 苏群
文章从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双重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均为“倒U”型;在区域异质性方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对于中部地区而言,这种作用效果却恰好相反;门槛效应显示,城镇化、受教育程度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存在不同效果的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书维 丘俭裕
OFDI是中国进行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由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字技术的研发利用和数字商品服务的供需关系,使得目前各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程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和距离。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与国之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必然会引起国际投资和贸易领域的相对优劣。文章基于中国OFDI截面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数字经济差距对中国OFDI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对中国OFDI产生抑制性影响的结论;而后使用调节效应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差距通过市场消费能力、劳动力资源禀赋和知识技术水平影响OFDI。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米嘉伟 屈小娥
从就业及收入分配视角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使用2011-2019年中国2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趋势,目前中国已跨越拐点处于“U型”曲线的右侧,数字经济展现出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倾向。分区域看,西部地区“U型”关系明显,东、中部地区较为微弱;以人口数量划分城市规模大小,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显著存在于大规模和小规模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教育资源对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城镇化在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上述研究对于制定减轻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冲击、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 经济差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李文静
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挑战。面对平台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冲击,立法和政策层面应当谋定而后动,要加快制定《劳动基准法》,为各种形式下从事劳动交换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劳动保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利用平台经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创新工会工作方式。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劳动权益保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李文静
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就业、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和挑战。面对平台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冲击,立法和政策层面应当谋定而后动,要加快制定《劳动基准法》,为各种形式下从事劳动交换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劳动保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利用平台经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发展;创新工会工作方式。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认定标准 劳动权益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素玲 熊龙婷 房孝宇
在数字经济深刻影响劳动力收入分配格局的时代背景下,性别收入分配随之发生改变,性别工资差距呈现新特征。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利用2014—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缩小了性别工资差距,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和平台经济效应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更有助于缩小低工资收入、低技能和农业户籍的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子秦 吴昊
改革开放迄今已四十周年,我国发展的重点,也由片面追求GDP增长,转向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等目标,从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尤为迫切。本文以泰尔指数衡量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采用非参数估计与门限回归模型检验行业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发现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伴随经济发展加速扩大: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伴随经济增长出现小幅上升的趋势;随着分位点提高,在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高阶段时,行业收入差距随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波动。且行业收入不平等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消极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应使行业可自由进入与退出、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劳动力流动性等建议,以缓解此种收入不平等现象,从而使改革开放果实得到更好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