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0)
- 2023(16081)
- 2022(13917)
- 2021(12857)
- 2020(10985)
- 2019(25333)
- 2018(25117)
- 2017(48197)
- 2016(26021)
- 2015(29453)
- 2014(29811)
- 2013(29399)
- 2012(27804)
- 2011(25255)
- 2010(26062)
- 2009(24394)
- 2008(24492)
- 2007(22551)
- 2006(20189)
- 2005(18786)
- 学科
- 济(117882)
- 经济(117734)
- 管理(79155)
- 业(69403)
- 企(58056)
- 企业(58056)
- 方法(43697)
- 数学(37105)
- 数学方法(36554)
- 财(32538)
- 中国(30868)
- 农(29345)
- 制(26729)
- 学(26363)
- 地方(26156)
- 业经(24822)
- 贸(19992)
- 贸易(19976)
- 易(19302)
- 银(19115)
- 银行(19064)
- 农业(18847)
- 理论(18764)
- 体(18468)
- 务(18452)
- 财务(18385)
- 财务管理(18323)
- 融(18297)
- 金融(18293)
- 行(18177)
- 机构
- 大学(381492)
- 学院(379044)
- 济(159340)
- 经济(155789)
- 管理(138203)
- 研究(132546)
- 理学(116259)
- 理学院(114848)
- 管理学(112716)
- 管理学院(111949)
- 中国(102668)
- 京(81346)
- 财(79889)
- 科学(79068)
- 所(68694)
- 农(62249)
- 江(61849)
- 研究所(61074)
- 中心(60901)
- 财经(60847)
- 经(54729)
- 业大(52643)
- 北京(52020)
- 范(51035)
- 师范(50523)
- 经济学(49942)
- 州(48625)
- 农业(48319)
- 院(47033)
- 经济学院(44594)
- 基金
- 项目(234456)
- 科学(182792)
- 研究(174439)
- 基金(167960)
- 家(145373)
- 国家(144115)
- 科学基金(122185)
- 社会(110175)
- 社会科(104176)
- 社会科学(104146)
- 省(91717)
- 基金项目(87430)
- 教育(81220)
- 划(76542)
- 自然(76336)
- 自然科(74522)
- 自然科学(74497)
- 自然科学基金(73131)
- 编号(71288)
- 资助(69395)
- 成果(61650)
- 重点(53356)
- 部(52337)
- 课题(50664)
- 发(50638)
- 创(48022)
- 制(45961)
- 国家社会(45432)
- 性(45358)
- 教育部(45147)
- 期刊
- 济(193121)
- 经济(193121)
- 研究(121904)
- 中国(84453)
- 财(66521)
- 学报(59766)
- 农(57639)
- 管理(54604)
- 科学(53054)
- 教育(46634)
- 大学(45574)
- 学学(42334)
- 融(39208)
- 金融(39208)
- 农业(37599)
- 技术(34558)
- 财经(31926)
- 经济研究(30760)
- 业经(29090)
- 经(27670)
- 问题(24948)
- 贸(20858)
- 图书(20011)
- 业(19914)
- 技术经济(19558)
- 版(18866)
- 统计(18181)
- 理论(18016)
- 国际(17879)
- 世界(17503)
共检索到605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奕涵 沈伯平
在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转变与重构并不同步,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的速度往往落后于平台发展状况,其典型表现是政府制度供给滞后。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这一问题的本质与现实原因进行探究。在本质上,政府制度供给滞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调整优化的过程在现实经济层面的反映,是制度变迁的一个环节,是规制者和被规制者互动博弈过程中产生的“制度非均衡”状态。在现实原因上,平台经济的发展过程和内生特性、政府对制度安排的综合考虑过程以及平台企业和其他利益攸关者的参与共同导致了政府制度供给滞后。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平台企业、消费者、劳动者等利益攸关者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好规制与监管手段,提升治理效能;第二,平台企业必须落实主体责任,承担相应的自我规制职能,形成政府规制与产业自我规制协调互动的规制与监管体系;第三,其他利益攸关者需要共同参与,形成社会监管合力。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制度变迁 政府制度供给滞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义奇
纵向社会结构下政府的超强控制能力与人格化交易习俗下市场基础的薄弱,决定了政府角色在中国金融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并存一体的,政府在促进现代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市场活力弱化、现代银行先天不足等问题。当消极因素的逐渐积累直至其占上风时,政府就有退出金融市场的激励。但是,受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的制约,政府无法实现完全退出。在此情况下,政府应该在干预金融中趋利避害,以推动市场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政府 纵向社会结构 人格化交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程
本文试图为解释大国兴衰提出一个基于非中性产权制度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经济学现有的国家兴衰模型大都是内生增长模型。我们将国际竞争环境这一关键的外部变量引入到理论框架中。本文的分析假定:在开放条件下,民族国家为基本竞争单位,长期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首要目标,大国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或受制于外部环境。我们尝试从商人集团与统治集团的合作方式入手,阐释大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得失。本文认为,以长期增长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大国非中性产权制度之间的竞争。在开放世界中,特别在大国经济"起飞"阶段,商人集团和统治集团之间形成"收买型"合作,并由此建立倾向于生产性集团的非中性产权保护制度对大国崛起至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爱平
传统发展经济学包括早期发展经济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存在缺陷。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等方面建立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万志宏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制度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关键词:
地方债 政治经济学 准国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池春 马华
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根基,其四十年改革变迁是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反映,农民利益保护与利益发展始终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议题。从国家维度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民利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基础;从市场维度分析,合理有效的产权配置是解决农民利益发展市场化的关键;从农民维度分析,产权要素与市场要素集聚混合所带来的发展新动能与风险并存。农村过渡性市场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秩序均衡策略,其对农村产权安排的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对农民利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美华 朱应皋
最低工资制度从诞生时起就备受争议。主流经济学家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最低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管制,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效率下降。尽管这一结论并未完全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效率和就业自然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理论和现实说明,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最低工资的实施环境,那么政府为什么还要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呢?本文提供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框架。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政治经济学 制度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龙 王凯军
平台经济中的数据控制问题不仅表现出马克思价值运动理论的一般逻辑,而且具有时代性。在平台"归一"逻辑下,数据控制不仅拓展了价值运动的时空边界、促成了价值运动的平台化,而且使价值攫取在更大范围且以更为隐秘的方式进行,形成了新的异化形式,对平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通过数据控制问题反思平台经济本身,现有关于平台经济的讨论存在偏误,应从辩证发展的角度看待平台实现垄断的进步性与打破垄断的必要性;在数据成为平台核心资产的现实情况下,平台经济的问题既是垄断问题又是产权问题。针对数据控制问题,建议从数据权利立法、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平台垄断治理三个方面着手,促成资本合理有序的扩张,让平台经济真正服务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据控制 价值运动 平台垄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宏 曹亮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在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多边和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由于国内与国际层面利益集团的多重作用,使得GATS与区域层面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只有区域和多边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中国在不同经贸利益需求条件下,灵活而合理地选择运用不同层面的策略工具。
关键词:
服务贸易自由化 多边主义 区域主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广珍 张军
本文拓展分析了Acemoglu和Robinson所忽略的平民革命组织的集体行动问题,认为革命组织的集权领导是解决其集体行动问题的一个方法,并且这种集权决策会对革命后的政治体制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穷人不同质的假设下构建了新的社会演进模型。比较分析表明,在组织集权决策的约束下,革命组织的集权决策导致民主化更难以阻止革命的发生,而更容易产生一个新的集权体制社会。
关键词:
组织决策机制 传统集权社会 新政治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