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65)
- 2023(9450)
- 2022(7903)
- 2021(7065)
- 2020(5782)
- 2019(12704)
- 2018(12464)
- 2017(23470)
- 2016(11970)
- 2015(13087)
- 2014(12743)
- 2013(12415)
- 2012(11187)
- 2011(10350)
- 2010(10657)
- 2009(10064)
- 2008(9055)
- 2007(8144)
- 2006(7504)
- 2005(6720)
- 学科
- 济(71405)
- 经济(71356)
- 管理(36025)
- 业(30066)
- 企(25283)
- 企业(25283)
- 方法(23672)
- 数学(20935)
- 数学方法(20738)
- 地方(17960)
- 中国(14842)
- 业经(13872)
- 农(13099)
- 财(12656)
- 地方经济(12575)
- 制(11901)
- 学(10912)
- 融(10397)
- 金融(10396)
- 银(10217)
- 银行(10215)
- 行(9885)
- 体(9309)
- 贸(9227)
- 贸易(9220)
- 环境(9210)
- 农业(9130)
- 易(8759)
- 和(8196)
- 理论(7936)
- 机构
- 学院(172402)
- 大学(169448)
- 济(80411)
- 经济(78890)
- 管理(66216)
- 研究(57740)
- 理学(56514)
- 理学院(55967)
- 管理学(55125)
- 管理学院(54820)
- 中国(45848)
- 财(36123)
- 京(33589)
- 科学(32161)
- 财经(28580)
- 所(27983)
- 中心(26667)
- 经(25841)
- 经济学(25422)
- 研究所(25046)
- 江(24969)
- 经济学院(22398)
- 范(21788)
- 师范(21608)
- 北京(21124)
- 财经大学(21066)
- 院(20922)
- 农(20885)
- 州(20385)
- 业大(20365)
- 基金
- 项目(111415)
- 科学(88418)
- 研究(83685)
- 基金(80570)
- 家(68519)
- 国家(67938)
- 科学基金(59385)
- 社会(55980)
- 社会科(53144)
- 社会科学(53131)
- 省(44064)
- 基金项目(41533)
- 教育(38054)
- 自然(35761)
- 划(35547)
- 自然科(34959)
- 自然科学(34951)
- 自然科学基金(34265)
- 编号(34071)
- 资助(32626)
- 成果(26447)
- 重点(24864)
- 发(24691)
- 部(24168)
- 课题(23523)
- 国家社会(23446)
- 创(22719)
- 教育部(21368)
- 人文(21337)
- 创新(21264)
共检索到264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乾友 许蓝志
在今天日益平台化的市场中,每一进入平台且产生消费行为的个体都有对产品和服务做出评价的机会;而当消费者的评价影响并改变了被评价者的行为时,评价就具备了成为权力的可能。消费者通过评价性权力的集体行使形成评价“价格”,平台提供榜单为生产者的评价“价格”排序,生产者则为竞争更高排名而不断根据评价规则来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构成了评价性权力的作用过程。在为消费者利益服务的名义下,平台—消费者的联盟得以建立,借助消费者的评价之手,平台对生产者和劳动者的控制权力得到巩固与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平台通过构建并货币化消费者的互动评价而颠倒了评价权力,使消费者成为全天候为平台生产数据的产消者,进而导致消费者的主权被剥夺。在由此形成的“赢者通吃”的局面下,颠倒“被颠倒”的评价性权力,进而实现平台经济的良好治理,就成为平台企业监管的重要议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建忠
近年来“链接封禁”成为平台经济中的新常态,政府不断加强对该行为的法治监管,推动“互联互通”乃至开放生态格局的形成。研究发现,“链接封禁”存在一定的商业逻辑,但“互联互通”的商业逻辑可予以驳斥或替代,对多方利益者长期利好。法治监管要从“伞状”的规制路径向“束状”的规制路径转化,形成单一精准的新监管体系。只有商业逻辑与法治监管在多方利益平衡中找到最优点,平台经济的生态开放才能真正赋能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荆文君 刘航 鞠岩
互联网平台企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企业形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不正当竞争频发、网络售假、平台接入管理不严等现象。本文通过现象归纳与理论演绎,指出平台市场参与方的负外部性行为是各类乱象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治理方式——“威慑式治理”。有别于传统治理方式以市场效率为重点,重视事后、事中治理的思路,“威慑式治理”更重视事前约束,旨在通过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达到既可以充分发挥平台市场提高匹配效率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制约平台企业的负外部性行为的目的。进一步,本文借鉴“边缘政策”思想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威慑式治理的可行性及其运行的内在机制。结论显示,用户规模及其变化是该治理方式可行的关键,且威慑式治理适用于平台市场集中度高的市场结构,可以在保证平台市场高市场集中度带来效率的同时,约束平台市场中的负外部性行为。最后,本文给出了威慑式治理实现的保障措施及针对平台市场的分层治理体系构想。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完善平台治理体系提供新的实践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红军 商慧辰
算法技术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平台经济的繁荣,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平台算法失当问题,不仅阻碍了平台经济业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社会福利。实现平台算法良性监管,亟须对平台算法监管的正当性和实践举措进行深入探究。平台算法监管的逻辑起点源于算法运行的非中立性、算法技术发展的风险性、平台监管的模糊性和底层技术的责任嵌入性。当前平台算法监管面临着监管认知的非对称性、监管制度的缺位性以及监管重心的错位性三大困境。平台监管需要遵守参与主体多元性、技术发展宽容性、监管过程透明性、监管方式场景化、监管目标公平性五大核心要求,并基于监管手段和监管对象建立“法律—技术”监管、“法律—应用过程”监管、“规范—技术”监管、“规范—应用过程”监管、“技术—技术”监管、“技术—应用过程”监管六大监管模式。未来持续深化平台算法监管,需要构建“硬法”“软法”相结合的合意监管体系,建立技术监管技术的自动化监管模式,形成多主体共生演化的生态化监管网络,落实全流程覆盖的动态化监管机制。
关键词:
平台算法 算法监管 平台监管 监管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钱贵明 阳镇
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平台经济作为面向数字市场的重要经济形态,是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战略逻辑、竞争逻辑、价值逻辑论述了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重点剖析了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的核心要素与主要运行机制,认为互联互通的平台企业、自由流动的双边用户、全面协同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贯彻的常态化监管理念是其核心支撑要素,生产端自由流动的资源与生产要素、消费端供给牵引需求与需求引致供给的双元融合、分配端公平与效率兼具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其主要运行机制。当前,构建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面临互联互通机制有待强化、数据要素互操作制度尚未建立、常态化监管框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不当干预与平台发展失衡等难题。深化平台经济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从全面推进平台企业互联互通、有序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逐步推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理念落地、持续强化平台经济反垄断等方面重点发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馨
近年来我国物流效率快速提升,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和单件快递成本均显著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构建相对完善的现代供应链体系,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为提升消费者福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基于消费效用理论,本文研究发现:当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下降后,在不改变消费支出和其他消费品数量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从其他地区买到更多数量的同质但价低的商品,因此消费福利上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文娟 汤珊珊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互联网与消费金融深度融合的金融创新。鉴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实现其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互联网消费金融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两大主要特性,协调这两大特性是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而强制性监管模式因监管太过严苛,虽可以控制并降低风险,但会限制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无法有效协调创新性和风险性。对于不断创新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可引入“激励相容”理论,对其施以包容性监管,在明确监管底线和可包容范围的基础上构建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性与风险性协调机制:一是建立监管机构与互联网消费金融从业机构目标协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消费金融市场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性监管机制,从而实现监管机构与从业机构的激励相容,进而协调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性和风险性,实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颖灏 左金水
大数据时代下消费者隐私问题备受关注,但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的作用存在较大争议。论文对隐私保护福利效应的争论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讨论了企业和消费者分别在隐私保护和数据披露下的成本收益,并进行了隐私保护监管边界的经济性分析,最后对中国消费者隐私保护的监管政策进行思考。论文指出,现阶段消费者隐私保护的监管政策应强调健全消费者隐私保护法律政策体系,营造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互补融合的格局,合理界定隐私保护的范围,积极开发隐私保护技术能力,科学审核隐私侵权成本,加强消费者隐私保护教育,以提高消费者隐私保护的监管效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骅 王勇
平台经济监管的主要问题在于,平台经济中存在政府和平台企业两个监管主体,这与传统的监管架构不匹配,为此我们提出了"政府监管平台企业,平台企业监管市场"的双重监管体系。文章主要针对政府监管平台企业这一环节,探讨政府如何区别平台企业,对不同类型的平台企业施以不同侧重的监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志来
2017年实行金融严监管、去杠杆导致了表外利率的急速上升,产生了对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微观主体的挤出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以抵押品、政府信用、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内在要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相适应。从金融严监管背景出发,梳理金融监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脉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改革关键,理顺金融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逻辑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改革2.0版,体现在对金融领域全方面、深层次、系统性改革,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2.0版,体现经济发展新内涵、新特征、新阶段、新任务,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严监管背景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勇 冯骅
平台经济监管的突出特征是存在两个监管主体,形成私人监管和公共监管并存的双重监管体系。本文针对平台经济这种双重监管体系进行探讨,比较了私人监管与公共监管在监管动机和监管手段上的区别,并结合平台经济的运行特征,认为在平台经济的双重监管体系中,应该以平台企业的私人监管为主,政府的公共监管为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勇 冯骅
平台经济监管的突出特征是存在两个监管主体,形成私人监管和公共监管并存的双重监管体系。本文针对平台经济这种双重监管体系进行探讨,比较了私人监管与公共监管在监管动机和监管手段上的区别,并结合平台经济的运行特征,认为在平台经济的双重监管体系中,应该以平台企业的私人监管为主,政府的公共监管为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卜振兴
2018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76号文),明确提出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这一系列规定,引发了市场的猜测和解读,并将之与年初财政部发布的23号文进行对比,认为当前监管对城投公司和城投债政策的态度已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路洲臣 潘文彪
2018年5月25日,美国特朗普总统签署《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及消费者保护法案》,旨在放松中小银行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进而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主要包括五项内容:降低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成本、为社区银行监管松绑、放松对大型银行监管、适度放松对资本市场管制,以及强化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认为,从短期看,该法案可能会激发美国经济复苏活力,而从长期看,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对美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安全带来隐患。我国应该警惕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可能产生的外溢风险,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的前提下,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经验,采取差别化监管策略,适当放松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红芳
平台经济反垄断的生成过程遵循特定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理论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理论滋养,西方经济学有益成分是有效补充;从实践逻辑看,平台经济反垄断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政治之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之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之需。平台经济反垄断必须统筹政府、互联网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民众等主体,使其形成合力,大力推动技术开放和数据共享,并构建合规指引的事前监管与案件审查的事后监管相统一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反垄断 生成逻辑 建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