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4)
- 2023(11341)
- 2022(9604)
- 2021(8436)
- 2020(7080)
- 2019(16064)
- 2018(16006)
- 2017(31590)
- 2016(16050)
- 2015(18327)
- 2014(18379)
- 2013(18536)
- 2012(17391)
- 2011(16062)
- 2010(16391)
- 2009(15535)
- 2008(15088)
- 2007(13536)
- 2006(12207)
- 2005(11400)
- 学科
- 济(95218)
- 经济(95097)
- 管理(55044)
- 业(50411)
- 企(39977)
- 企业(39977)
- 方法(37065)
- 数学(32600)
- 数学方法(32446)
- 财(22104)
- 中国(21107)
- 地方(19904)
- 制(19502)
- 业经(19078)
- 农(18906)
- 贸(14707)
- 贸易(14697)
- 学(14140)
- 融(14130)
- 金融(14128)
- 易(13994)
- 体(13634)
- 银(13534)
- 银行(13529)
- 地方经济(13200)
- 行(12989)
- 农业(12578)
- 务(12358)
- 财务(12334)
- 财务管理(12302)
- 机构
- 大学(248924)
- 学院(246889)
- 济(121043)
- 经济(118827)
- 管理(97207)
- 理学(83316)
- 理学院(82564)
- 管理学(81717)
- 管理学院(81236)
- 研究(81136)
- 中国(63663)
- 财(58440)
- 京(50050)
- 财经(45754)
- 经(41404)
- 科学(41040)
- 经济学(40243)
- 所(38566)
- 江(36907)
- 中心(36890)
- 经济学院(35982)
- 研究所(33944)
- 财经大学(33913)
- 北京(31721)
- 范(29525)
- 师范(29308)
- 州(29148)
- 农(28955)
- 院(28789)
- 商学(28327)
- 基金
- 项目(154760)
- 科学(124615)
- 研究(118580)
- 基金(116025)
- 家(97259)
- 国家(96470)
- 科学基金(85167)
- 社会(82127)
- 社会科(78005)
- 社会科学(77986)
- 基金项目(60304)
- 省(58032)
- 教育(53908)
- 自然(49972)
- 自然科(48830)
- 自然科学(48820)
- 自然科学基金(48014)
- 资助(47474)
- 划(47399)
- 编号(46948)
- 成果(39371)
- 部(36361)
- 国家社会(35258)
- 制(35038)
- 重点(34032)
- 发(33442)
- 教育部(33004)
- 人文(32349)
- 创(32208)
- 课题(31883)
- 期刊
- 济(144040)
- 经济(144040)
- 研究(82840)
- 中国(47297)
- 财(45592)
- 管理(38840)
- 学报(28799)
- 科学(28069)
- 融(27393)
- 金融(27393)
- 经济研究(26203)
- 农(26154)
- 财经(25018)
- 大学(24121)
- 学学(22587)
- 经(21624)
- 业经(21404)
- 技术(21028)
- 教育(20133)
- 问题(17704)
- 农业(16780)
- 贸(14865)
- 商业(14725)
- 技术经济(13689)
- 世界(13070)
- 统计(12283)
- 国际(12201)
- 图书(12181)
- 理论(12110)
- 经济管理(11109)
共检索到384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汤莉 陈康荣
数字服务平台是畅通消费内循环供给、培育需求、牵引供给市场平衡的关键。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平台经济发展对服务消费的影响机制,并考察智慧流通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服务消费增长,引入控制变量后促进机制依然成立,但效果有所下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对服务消费增长存在促进机制,公共服务支出存在微弱挤出效应;智慧流通在平台经济促进服务消费增长机制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调节率为0.083%;东、中、西地区平台经济发展均促进服务消费增长,但存在明显异质性;东部地区促进效果明显,中西部地区促进效果较弱且差异不大;智慧流通在各地区均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对西部和东部的正向调节明显,对中部的作用较弱。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推动现代化智慧流通体系建设、打造枢纽功能型数字化服务平台、鼓励平台经济的开放式创新和强化服务平台垄断性监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智慧流通 服务消费 调节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雪云 费一洋
网络直播作为另类经济模式何以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对此新事物,现有研究多基于主观数据且鲜有关注打赏的社会化动机。本文基于准社会交往理论,探索了秀场直播的社群互动机制。通过采集斗鱼平台的直播数据,研究发现主播与观众的商品化亲密关系越强,其揽获的直播打赏收入越高。这说明两者的情感互动是促成打赏的原因。进一步,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识别竞争式打赏和跟随式打赏两种观众互动模式,研究发现头部观众打赏额的增加,在竞争模式下挤出了非头部观众打赏,抑制了主播收入的提升;在跟随模式下带动了非头部观众打赏,促进了主播收入的提升。再次,主播的个人信息披露,在竞争模式下有助于提升打赏收入,在跟随模式下与之相反。其解释可能在于,前者强化了社群互动而激发打赏,后者削弱了头部观众的场外信息优势而弱化打赏。上述结论解释了直播打赏的社会化理论逻辑,揭示出直播经济的运行规律在于准社会交往机制,对于完善数字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政杰 段志民 董麓
就业是关系社会民生的重要问题,深刻理解集聚经济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构建囊括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的就业动态增长模型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地区投入产出数据,检验两类集聚经济对城市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对两者的作用差异予以解释。结果表明,专业化集聚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抑制了城市制造业就业增长,多样化集聚的行业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产业关联效应是其主要作用机制;行业内溢出效应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增长均为负向影响,而行业间溢出效应由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技术水平和产业链等存在差异从而具有异质性影响;从微观层面看,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的就业增长效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创建和扩大中小企业规模得以实现。
关键词:
集聚经济 行业溢出 就业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 杨勇 程玉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升级已成为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文章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消费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消费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效应依然存在;在此基础上,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对东中西部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系数大小却呈现出由东部至西部递减的趋势;机制分析发现,消费升级可通过引致产业集聚及促进结构优化的方式,催生出专业化经济和多元化供给体系,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在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交通密度高的地区,消费升级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旅游业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旅游业发展方式由投入驱动向需求拉动转变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本文建立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理论模型,采用2008~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三种匹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来看,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匹配的正向经济效应最强烈,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匹配次之,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应用为无效匹配,不利于经济稳增长;异质性分析发现,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分别得益于创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应用人力资本-技术应用这两种有效匹配,相对于高应用人力资本,高创新人力资本的正向经济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劳动成本、全要素生产率、出口竞争力、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具有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现阶段经济稳增长策略应以短期优先技术应用、长期优先技术创新为主导方向。本文剖析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之间有效匹配和无效匹配的经济效应,探讨现阶段应如何平衡匹配关系,促进经济稳增长,既丰富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相关研究,又为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和合理配置社会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亮 李廉水 刘军 程中华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智能化与经济增长集约化的CES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显著的U型影响,即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动态作用,在考虑区域异质性以及内生性问题后,U型影响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化通过影响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集约化。本文明确了智能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显著效果与作用渠道,也为中国推动智能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从技术、制度和人三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且这种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中的数字化程度提升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和创新环境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人才集聚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从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字普惠金融 作用机制 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树山 谷城 张佩雯 董旭达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亦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0年我国地级市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智慧物流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物流提高了供应链抵抗力和供应链恢复力,即智慧物流可以显著促进供应链韧性提升,而扩大企业市场战略布局、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供应链效率则是重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市场地位低企业、产业链下游、交通条件便利以及智慧物流空间联系强度高地区的企业,智慧物流对供应链韧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拓展了智慧物流效应的研究范畴,为我国政府优化智慧物流政策和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物流业 智慧物流 供应链韧性 数字技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钟晓君 刘淑文 张日新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水平,内生性讨论及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分维度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13、0.11和0.14,可见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小。(3)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在农村居民不同类别的服务消费中具有异质性,其整体赋能效果表现为交通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同样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赋能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间接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文章的主要创新在于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机制与路径,深化了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理解。文章建议继续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提升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盈盈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笔者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的多地区两部门的经济理论模型,阐明了经济体产出增长率决定于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认为制度质量的提高,制度对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的增强,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随之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分配资源程度、国有化程度和腐败程度作为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利用混合回归、动态面板回归以及面板分位数回归三种不同的计量实证方法,探究了制度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混合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分配资源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正,国有化程度、腐败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负;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区域,这些变量与经...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文涛 邹敏
文章借助2015年我国各省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构建“行业-省份”二维数据实证模型,针对电商平台经济对线下实体经济的影响展开讨论。实证结果表明,电商平台经济具有显著的“双重效应”,即从集约边际视角来看,电商平台经济对线下实体贸易额具有抑制效应,但是,从广延边际视角来看,电商平台经济对线下企业数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换言之,一方面,电商平台促使大量线下贸易转向网络平台,形成电商平台线上市场与地理空间线下市场二者之间的竞争效应;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电商平台为线下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促进大量新创企业溢出。文章对厘清我国电商平台经济与实体贸易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经验证据,对如何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平台经济 实体经济 经济普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帅娜
本文基于理论模型阐释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高技能劳动力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从数字产业的发展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与异质性冲击。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有显著的赋能效应;(2)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加凸显,在东部地区暂未显现;(3)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更加偏向于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数据要素投入较多的行业;(4)高技能劳动力更易适应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能够强化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赋能;(5)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释放数字技术红利,从而显著增强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生产率的积极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会娟 廖理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技术与民间借贷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信用是影响P2P网络借贷交易的重要因素,然而中国缺少高度透明的个人信用体系,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完全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做出。本文基于"人人贷"的数据,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框架出发,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信用认证机制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信用评级越高,借款成功率越高且借款成本越低。进一步分析认证指标和认证方式对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借贷行为影响较大的是工作认证、收入认证、视频认证和车产、房产认证等认证指标。另外,相比单纯的线上信用认证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信用认证方式更能提高借款成功率并降低借款成本。本文的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管智超
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在我国新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立足于中国财政体制失衡的典型事实,考察财政体制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财政纵向失衡已经超过最优阈值,削弱了区域经济韧性;(2)财政横向失衡的“越位”和“缺位”,阻滞了区域经济韧性的强化;(3)财政横向失衡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同向放大器功能,通过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间接负面效应;(4)经济多元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市场化水平提高和城市化推进能够更有效的分散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彭 王飞
本文基于双边市场平台治理的理论提出网贷平台风险发生机制,即平台治理的缺失以及治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网贷平台风险的集中爆发。在此基础之上,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规模控制能力、匹配效率、实力储备、产品设计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这五个维度构建了一个针对网络借贷平台治理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其合理性和适用性的验证结果表明各网贷平台之间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差异明显,符合当前中国网络借贷市场的发展现状,具有良好的解释性。此外,对问题平台的分析发现基于网贷平台治理能力的综合指数能够追踪和反映动态的平台治理状况并提前数月捕捉到平台的异常,能够对网贷平台问题的集中爆发提前做出预警,在有效降低投资人损失的同时警示运营商。因此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实时监控、提前预警这一全新的P2P监管思路,在实际操作层面为规范平台经营以及保护投资人权益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平台治理 平台风险 预警机制 主成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