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1)
- 2023(11440)
- 2022(8952)
- 2021(7827)
- 2020(6162)
- 2019(13108)
- 2018(12656)
- 2017(23027)
- 2016(12499)
- 2015(13397)
- 2014(12500)
- 2013(11438)
- 2012(9806)
- 2011(8873)
- 2010(8563)
- 2009(7519)
- 2008(6871)
- 2007(5634)
- 2006(4736)
- 2005(3854)
- 学科
- 济(42489)
- 经济(42444)
- 管理(34660)
- 业(31763)
- 企(25412)
- 企业(25412)
- 方法(16750)
- 业经(15316)
- 中国(15164)
- 数学(14825)
- 数学方法(14618)
- 农(13414)
- 贸(12152)
- 贸易(12149)
- 易(11821)
- 财(11172)
- 产业(10636)
- 信息(9648)
- 总论(9143)
- 农业(9141)
- 信息产业(9108)
- 技术(8373)
- 学(7830)
- 制(7658)
- 理论(7272)
- 务(7128)
- 财务(7110)
- 财务管理(7098)
- 环境(6971)
- 银(6888)
- 机构
- 学院(164583)
- 大学(158818)
- 管理(61799)
- 济(61206)
- 经济(59993)
- 理学(54711)
- 理学院(54116)
- 管理学(53059)
- 管理学院(52766)
- 研究(51918)
- 中国(36507)
- 科学(33691)
- 京(31459)
- 农(31100)
- 业大(27843)
- 财(26257)
- 所(25701)
- 农业(24944)
- 中心(24262)
- 研究所(23900)
- 江(23354)
- 技术(22738)
- 范(22008)
- 财经(21666)
- 师范(21646)
- 经(19849)
- 院(19150)
- 北京(18706)
- 州(18630)
- 经济学(18613)
- 基金
- 项目(121604)
- 科学(96332)
- 基金(87547)
- 研究(87271)
- 家(78286)
- 国家(77609)
- 科学基金(66664)
- 社会(56081)
- 社会科(53264)
- 社会科学(53251)
- 省(49488)
- 基金项目(46118)
- 自然(43443)
- 自然科(42523)
- 自然科学(42509)
- 教育(42275)
- 划(42060)
- 自然科学基金(41742)
- 编号(36386)
- 资助(33396)
- 重点(27764)
- 创(26701)
- 发(26668)
- 成果(26267)
- 部(25555)
- 课题(25255)
- 创新(24830)
- 科研(23777)
- 国家社会(23671)
- 计划(22815)
共检索到224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巍 刘贝妮 凌亚如
随着零工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其吸纳就业、便利生活的特征使其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这种随叫随到的工作为按需劳动提供了可能,同时其灵活性也提高了离职行为的便捷程度,使数字零工工作者成为高流动性群体。数字零工由于工作环境差、危险性高等工作特征呈现显著的职业污名特征,加之平台通过算法管理把消费者纳入任务监督和任务评价中,通过劳动过程的"全景式监控"和设置抢单机制塑造"时间竞赛"的紧迫感,迭代出数字情境下职业污名的升级——算法污名。本文结合相对剥夺理论和组织公平理论,提出并检验了平台算法下数字零工职业污名感知对离职倾向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416名体力劳动为主的数字零工工作者两阶段时间滞后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算法下体力劳动为主的数字零工工作者职业污名感知显著增加离职倾向;相对剥夺感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程序公平感知负向调节数字零工工作者的职业污名感知对其相对剥夺感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数字化情景对职业污名感知影响数字零工离职倾向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既对职业污名研究情景和研究范式进行了拓展,也为平台企业创新管理实践、增加数字零工的职业荣誉感和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翁清雄 胡蓓
对我国企业员工职业成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了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作用。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员工职业成长的结构,并编制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员工职业成长问卷。通过对50家企业879位员工进行了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来处理调查数据。结果表明,员工职业成长的主要因素包括职业进展、职业能力发展、晋升机会3个方面,所提取的3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研究表明,员工职业成长三个因素对离职倾向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职业进展的作用最显著,晋升机会的作用最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翁清雄 席酉民
本文构建了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关系模型,实证分析了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作用机理。识别了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关系中的两个重要调节变量,即职业承诺和感知机会。通过对九个城市961名企业员工的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职业成长四个因素对离职倾向均存在显著的影响;职业目标进展与职业能力发展交互作用于离职倾向;职业承诺越高的员工,他们对自身的职业能力发展、晋升速度越加关注,更可能会因为职业能力发展受限和晋升速度缓慢而产生高的离职倾向;随着员工感知机会的增加,职业成长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蔡思辰 裴嘉良 刘善仕
在我国零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平台企业纷纷使用基于算法技术的工作游戏化系统对零工工作者进行绩效管理,但目前学术界尚不清楚平台工作游戏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本研究结合目标设置理论和工作游戏化理论模型,使用389份源于问卷调查和平台终端匹配的网约车司机三波次数据,揭示了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通过提升零工工作者目标承诺,进而促进其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竞争人格倾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正向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目标承诺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2)竞争人格倾向正向调节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对目标承诺的影响;(3)竞争人格倾向正向调节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通过目标承诺影响服务绩效的间接效应。本研究从目标设置和信息反馈的路径挖掘了平台工作游戏化感知影响零工工作者服务绩效的作用机制及人格特质的边界作用,提供了平台数字化工作设计的新思路,并拓展了目标设置理论的应用范围和情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金磊 姜诗尧
研究职业成功对离职倾向影响的内在机理,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境,探讨中庸思想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层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后发现:职业成功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中庸思想在职业成功与离职倾向间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可根据此研究结论,提出降低员工离职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慧荣 张剑 陈春晓
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有效回避员工离职率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方法,从领导反馈环境入手,以员工职业适应能力为中介变量,探讨领导反馈环境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领导反馈环境负向影响员工离职倾向,职业适应能力在领导反馈环境和员工职业适应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丰富了反馈环境在离职领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中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为企业保留核心人员提供了管理策略。
关键词:
离职倾向 领导反馈环境 职业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慧荣 张剑 陈春晓
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有效回避员工离职率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研方法,从领导反馈环境入手,以员工职业适应能力为中介变量,探讨领导反馈环境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领导反馈环境负向影响员工离职倾向,职业适应能力在领导反馈环境和员工职业适应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丰富了反馈环境在离职领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中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为企业保留核心人员提供了管理策略。
关键词:
离职倾向 领导反馈环境 职业适应能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金磊 姜诗尧
研究职业成功对离职倾向影响的内在机理,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情境,探讨中庸思想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层级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后发现:职业成功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中庸思想在职业成功与离职倾向间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可根据此研究结论,提出降低员工离职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朋震 王斯纬 王青松
零工经济是共创经济形式,持续价值共创行为是零工平台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零工平台企业中的哪些因素会对持续价值共创产生影响却鲜有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研究探讨电子绩效监控对持续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理,并考察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以及顾客反馈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各大出行平台392名零工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发展型电子绩效监控通过正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负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来正向影响持续价值共创行为;预防型电子绩效监控通过负向影响关系型心理契约、正向影响交易型心理契约来负向影响持续价值共创行为;顾客反馈增强了关系型心理契约与持续价值共创行为的关系,同时也增强了关系型心理契约在电子绩效监控与持续价值共创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不同电子绩效监控感知对持续价值共创的影响机制,为零工平台组织优化监控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卢东 张博坚 张洁媛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探索了心理契约违反在员工政治知觉对离职倾向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群体凝聚力对心理契约违反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对52个工作单位的691名员工的组织政治知觉、心理契约违反、离职倾向、群体凝聚力与人口统计变量的调查,采用层级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员工的心理契约违反会部分中介组织政治知觉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此外,心理契约违反的部分中介效应群体凝聚力的调节,即对于高凝聚力的工作群体,这种中介效应会被弱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闫慧慧 杨小勇
灵活就业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型就业方式,如何加强数字零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数字零工进行概念辨析与界定可以发现,平台企业和数字零工的劳动关系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殊性体现在资本从生产、分配、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方面加剧了对数字零工剩余价值的压榨,引发了数字零工职业保障不足、收入分配不公、“泰罗制”管理和职业晋升不畅等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在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际,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应明确数字零工的法律身份,健全配套职业保障制度,加强对平台企业无序扩张的反垄断监管力度,并打破数字零工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数字零工 劳动权益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冬梅 温志毅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单变量方差分析法探讨了"80后"员工的离职倾向在个体和组织因素上的差异。研究发现"80后"员工的离职倾向在性别、年龄、目前组织工作时间、岗位性质和组织类型等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在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组织规模等因素上差异显著。由此得出,"80后"员工在离职倾向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他们的职业主体意识较强,具有职业化取代企业化的倾向。在管理实践中,由于本科比专科和研究生学历的"80后"员工有更强的离职倾向,组织需要更加关注本科学历"80后"员工的离职情况;由于小规模组织中的"80后"员工与
关键词:
离职倾向 教育程度 组织承诺 工作满意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静 陈树文
基于来自多家国企的290份高管样本对高管需求结构维度进行探索,并分析该需求结构下各需求强度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企高管需求结构由基础保障需求、灵活物质需求、关系需求、影响力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构成;基础保障需求强度和关系需求强度分别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自我实现需求强度与离职倾向显著正相关;而灵活物质需求强度和影响力需求强度皆与离职倾向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玲 乔珊 王珏
以北京大型连锁超市为样本,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零售企业薪酬满意度三维度结构,即薪酬结构与管理、薪酬水平、员工福利,说明薪酬满意度测量维度因样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薪酬满意度三个维度及个人特征变量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发现薪酬结构与管理满意度、薪酬水平满意度、员工福利满意度、年龄和职位对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学历对离职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性别、工作年限对离职倾向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零售企业 薪酬满意度维度 离职倾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