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2)
- 2023(13297)
- 2022(11598)
- 2021(10834)
- 2020(9196)
- 2019(20821)
- 2018(21014)
- 2017(40042)
- 2016(22025)
- 2015(24850)
- 2014(25067)
- 2013(24388)
- 2012(22563)
- 2011(20551)
- 2010(21231)
- 2009(19970)
- 2008(19712)
- 2007(18377)
- 2006(16119)
- 2005(14655)
- 学科
- 济(85444)
- 经济(85358)
- 管理(64971)
- 业(60312)
- 企(49764)
- 企业(49764)
- 方法(35849)
- 数学(30306)
- 数学方法(29904)
- 农(26889)
- 中国(23789)
- 财(23163)
- 业经(19707)
- 地方(19599)
- 学(19494)
- 制(19378)
- 贸(18024)
- 贸易(18017)
- 易(17485)
- 农业(17241)
- 环境(15924)
- 理论(15545)
- 银(15495)
- 银行(15460)
- 策(15441)
- 和(14865)
- 行(14809)
- 融(14013)
- 金融(14005)
- 划(13835)
- 机构
- 学院(317014)
- 大学(312676)
- 济(125808)
- 经济(122842)
- 管理(119263)
- 研究(109052)
- 理学(101145)
- 理学院(100016)
- 管理学(98161)
- 管理学院(97571)
- 中国(82974)
- 科学(67960)
- 京(66898)
- 财(60074)
- 所(56184)
- 农(55989)
- 中心(50856)
- 研究所(50831)
- 江(50704)
- 业大(47729)
- 财经(46463)
- 农业(44034)
- 范(42301)
- 北京(42198)
- 师范(41805)
- 经(41790)
- 州(40195)
- 院(39378)
- 经济学(36995)
- 技术(36324)
- 基金
- 项目(204739)
- 科学(159202)
- 研究(151443)
- 基金(144482)
- 家(125814)
- 国家(124765)
- 科学基金(105727)
- 社会(92298)
- 社会科(87291)
- 社会科学(87266)
- 省(82521)
- 基金项目(75762)
- 教育(70328)
- 划(68984)
- 自然(68151)
- 自然科(66474)
- 自然科学(66452)
- 自然科学基金(65247)
- 编号(64061)
- 资助(59778)
- 成果(53258)
- 重点(46734)
- 课题(45319)
- 发(44995)
- 部(44235)
- 创(42254)
- 创新(39448)
- 科研(38864)
- 项目编号(38424)
- 性(38141)
- 期刊
- 济(146490)
- 经济(146490)
- 研究(91333)
- 中国(64323)
- 农(51438)
- 学报(49471)
- 财(47171)
- 科学(45118)
- 管理(44708)
- 教育(37392)
- 大学(36768)
- 农业(34560)
- 学学(34551)
- 融(30620)
- 金融(30620)
- 技术(29650)
- 业经(25881)
- 经济研究(22945)
- 财经(22446)
- 经(19300)
- 问题(18986)
- 业(18375)
- 图书(16120)
- 贸(16074)
- 版(15668)
- 技术经济(15249)
- 商业(14760)
- 统计(14663)
- 理论(14647)
- 现代(14439)
共检索到480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娄小亭 朱祖平
平台生态化已成为企业组织集聚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对一些行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探索平台生态系统主体的依存状态,本文基于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分析框架梳理了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相互依存的动力机制,并构建了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在六种依存情形下的依存演化模型,对模型的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平台架构不只是技术产物,其隐含着互补者交互的价值网络;鼓励用户参与创新能使互补者获得竞争优势;平台企业与互补企业的竞合演化影响着彼此的策略选择。因此,应优化平台架构设计、鼓励多主体参与创新、提升消费互联网创造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子丹 门丽双 赵艳蓉 韩香钰
基于VUCA情境的研究视角,分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过程,剖析韧性的四维提升策略为系统资源冗余策略、系统结构重构策略、系统安全监管策略以及系统服务升级策略,并以联泰科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例进行服务重组方式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①VUCA情境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路径包含韧性无变化、韧性得到提升以及韧性因作用失败而淘汰三种结果;②服务升级策略所提出的服务重组方式对比服务组合方式更具有效性,且改进型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对比原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单子丹 门丽双 赵艳蓉 韩香钰
基于VUCA情境的研究视角,分析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过程,剖析韧性的四维提升策略为系统资源冗余策略、系统结构重构策略、系统安全监管策略以及系统服务升级策略,并以联泰科技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例进行服务重组方式的仿真分析。研究发现:①VUCA情境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演化路径包含韧性无变化、韧性得到提升以及韧性因作用失败而淘汰三种结果;②服务升级策略所提出的服务重组方式对比服务组合方式更具有效性,且改进型生物地理学优化算法对比原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莹 吴钰婷
数字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亟须进行有效治理。文章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政府—平台组织—入驻企业”三方主体非对称博弈模型,推演其演化稳定策略,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博弈研究。研究发现:政府在平台生态系统治理中呈现“宽松监管—严格监管—宽松监管”为主导的动态监管过程;对平台组织而言,初创期以传统治理为主,真空期开始实施赋能机制并逐步完善,直至成熟期,平台生态系统在赋能机制作用下形成稳定有序的自组织形态;平台网络结构和赋能治理成本是影响平台自组织形态形成的关键因素,数字信息对其产生促进作用。研究成果拓展平台生态系统理论、平台赋能理论,为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提供启发与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海瑞 孙国强 张宝建
互联网背景下,平台生态系统逐步成为行业创新的主要范式。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工具因果回路图和系统基模,探讨平台生态系统的演化。在对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了平台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变量:网络效应、平台质量与平台竞争,并围绕关键变量构建平台生态系统演化的因果回路图,勾勒其演化过程的全貌。借助因果回路图识别平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如用户基础拓展、恶性竞争、平台失调以及垄断等问题。引入舍本逐末基模、恶性竞争基模、成长上限基模及富者愈富基模对以上问题构建模型,并通过模型寻求问题症结所在,提出相应政策。
关键词:
平台生态系统 演化 系统基模 平台治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长林
基于软件工程中设计科学的思想和流程,本文分析了构建电子税务软件平台生态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电子税务软件平台生态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个集"基础设施层、应用服务层、用户工作层和政策监管层"为一体的电子税务软件平台生态系统框架,并提出了保证电子税务软件平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治理机制。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陈璐 吴洁 盛永祥 刘鹏 施琴芬
[目的/意义]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在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具有驱动作用,研究专利创新生态系统中多主体间的竞合关系能促进专利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构建多主体竞合关系的生态系统模型,研究专利创新生态系统的多主体竞合关系,分析模型系数变化对专利演化态势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专利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与高校的专利禀赋对其专利发展速度的影响程度不同;专利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与高校间的生态关系对专利数量的变化有影响;主体间的无序竞争使得专利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效率低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饶德坤 游静 何晓敏
结合"创新3.0",基于技术、市场和社会生态位构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框架;采用生物进化理论描述各生态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模型,并通过8家新材料上市公司的演化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演化仿真结果表明:技术生态位与企业发展并非线性相关,企业应根据政策和市场情况确定合适的研发费用率;市场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对以研发费用率为代表的技术生态位影响不大;社会生态位与企业发展正向相关,但受限于市场和技术生态位,在其到达一定程度后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小。
关键词: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 演化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建洪 李林 朱浩 蔡丹
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及演化是驱动新兴技术持续创新、有效释放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因素,既决定着新兴技术自身能否最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也决定着其能否完整展现出存在的价值意义。基于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共生基本架构,应用创新主体间共生作用系数变化分析共生关系动态演化与达到稳定状态的基本条件,分析在新兴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主体共生的主要形态,进而以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系统为例,探讨促进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及其主体共生形态演化的可能要素。研究发现:新兴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及其创新主体共生演化在进程上同频共演、在驱动因素上同源交错;在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不同阶段,创新主体间共生作用系数及其均衡状态值也存在动态变化;以信任机制、开放协同、平台化资源共享等方式强化创新主体间的共生依存,激发创新主体共生形态由独立共生向互利共生演化是推动新兴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新兴技术 创新生态系统 主体共生 演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丁亚玲 毛太田
通过分析信息主体引起的网络信息生态失衡,基于信息主体视角,从加快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法制伦理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和推进信息市场及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借助技术手段提升信息用户的信息素养等方面探讨和谐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无障碍流转。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靖韬 何金秋
以猎豹移动轻游戏平台的国际化为例,基于生态系统竞争优势(ESAs)理论研究数字平台出海的战略演进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平台国际化过程中,ESAs的创造基于在母国和东道国市场学习,实现内部化和外部化优势的双轮驱动;ESAs的转移囊括地域性与非地域性优势,通过资源协同和价值迭代等关键活动实现;ESAs的升级依赖于生态治理和动态战略能力的形成,通过关系承诺和瓶颈策略等关键活动实现。研究结果拓展了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国际新创理论和生态系统竞争优势理论,以数字技术对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塑为突破,为数字平台出海的动态决策提供了管理启示。
关键词:
数字平台国际化 平台生态系统 竞争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国 董鑫 张彤
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正在持续推进,但缺乏投入社会资金的动力。评估消费者对农产品生态系统价值的偏好及支付意愿,将生态价值转变为市场价值,是现阶段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923份全国消费者样本,以枸杞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价值标签、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产地标签与产品价格为属性开展选择实验。通过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生态系统价值标签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均有积极的支付意愿,部分生态系统价值标签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存在替代关系,且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与部分产地标签存在互补关系;同时标注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产地宁夏与土壤保持功能声明时,消费者支付意愿将达到最高值。基于研究结论,对农产品生态系统价值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的使用与监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国 董鑫 张彤
我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正在持续推进,但缺乏投入社会资金的动力。评估消费者对农产品生态系统价值的偏好及支付意愿,将生态价值转变为市场价值,是现阶段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923份全国消费者样本,以枸杞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价值标签、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产地标签与产品价格为属性开展选择实验。通过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的偏好及支付意愿。结果显示,消费者对生态系统价值标签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均有积极的支付意愿,部分生态系统价值标签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存在替代关系,且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与部分产地标签存在互补关系;同时标注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产地宁夏与土壤保持功能声明时,消费者支付意愿将达到最高值。基于研究结论,对农产品生态系统价值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标签的使用与监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法涛
近年来,平台型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日益成熟,平台型经济体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当前,平台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表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电子商务平台逐渐由单一的双边市场演化为跨平台多边市场。网络效应既是平台型经济体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影响企业竞争策略的关键因素。对平台网络效应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大多针对单一平台双边市场进行数理分析,鲜少针对多元经营模式下的跨平台网络效应进行研究。本研究的边际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基于电子商务主平台及其从属平台的交叉网络外部性,拓展已有双边市场分析框架,分别构建联营开放电子商务平台、自营半开放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电子商务平台、金融电子商务平台四种模式下的多边市场收益模型,并讨论各种商业模式下的平台定价与利润;二是通过案例研究,分析验证平台网络效应动态演化路径,并给出企业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核心竞争战略。研究结果表明,交叉网络效应会削弱企业对平台的控制力,而实施跨平台战略可以分散网络效应,实现网络效应红利的内部化;先发平台的网络效应扩散有助于企业跨界进入相关产业领域;多元经营战略可使平台获得更大定价空间。此外,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电子商务平台其网络效应与核心战略也有所不同,成长期的平台注重用户数量,成熟期的平台重视平台质量建设,分化期的平台实施平台包络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