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7)
2023(11472)
2022(9596)
2021(8811)
2020(7427)
2019(16622)
2018(16321)
2017(29881)
2016(16162)
2015(17483)
2014(16932)
2013(16423)
2012(14863)
2011(13518)
2010(13414)
2009(12511)
2008(12701)
2007(10976)
2006(9759)
2005(8777)
作者
(46933)
(39505)
(39168)
(37062)
(25091)
(18824)
(17617)
(15292)
(14987)
(13835)
(13490)
(13050)
(12852)
(12418)
(12367)
(11979)
(11894)
(11776)
(11360)
(11336)
(9904)
(9562)
(9421)
(9007)
(8822)
(8778)
(8659)
(8597)
(7922)
(7750)
学科
(59078)
经济(58971)
管理(58448)
(51317)
(45101)
企业(45101)
方法(24710)
(21169)
数学(20799)
数学方法(20589)
(17718)
(15920)
中国(15755)
业经(15733)
(13507)
财务(13483)
财务管理(13455)
(12974)
贸易(12969)
企业财务(12879)
(12790)
(12623)
(12454)
技术(11690)
(11026)
(11020)
银行(10986)
体制(10473)
(10399)
(10361)
机构
大学(230344)
学院(226550)
(92476)
经济(90691)
管理(90207)
理学(78400)
理学院(77549)
管理学(76469)
管理学院(76041)
研究(75751)
中国(57849)
(47201)
(46123)
科学(45980)
(41199)
(37745)
业大(36204)
财经(36015)
中心(35126)
研究所(34176)
(33727)
(32794)
农业(32500)
北京(28865)
经济学(28327)
(27447)
(27091)
财经大学(26982)
师范(26654)
(26231)
基金
项目(158082)
科学(125671)
基金(118463)
研究(110806)
(105669)
国家(104819)
科学基金(90027)
社会(73936)
社会科(70159)
社会科学(70143)
基金项目(63229)
(60296)
自然(59216)
自然科(57931)
自然科学(57911)
自然科学基金(56961)
(51421)
教育(50466)
资助(45961)
编号(42631)
重点(35747)
(35241)
成果(34746)
(34209)
(34199)
创新(32126)
(32035)
国家社会(31881)
科研(30590)
教育部(30499)
期刊
(99358)
经济(99358)
研究(63527)
中国(47024)
学报(40876)
(37841)
(36684)
科学(36171)
管理(35113)
大学(31026)
学学(29588)
农业(24038)
(21681)
金融(21681)
教育(20439)
财经(18564)
技术(16778)
经济研究(16362)
业经(16064)
(15874)
(13113)
问题(12884)
(12238)
科技(11662)
业大(10927)
(10878)
理论(10554)
商业(10068)
技术经济(9916)
图书(9803)
共检索到335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辉  张建宇  王师静云  
促进互补者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是平台治理的重要目标。根据竞合理论,从平台开放度这一兼顾控制和激励的治理手段入手,探讨平台开放度对互补者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创新型平台上320家应用程序开发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开放度中的可访问性与透明度对互补者知识共享具有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在知识复杂性较高的互补者中会得到缓解,在知识多样性较高的互补者中会被放大;此外,将知识复杂性机制引入战略独特性后,存在三阶调节作用,即战略独特性越低、知识复杂性越高,可访问性与透明度对互补者知识共享的负向影响越弱。强调平台治理政策与手段设计对互补者交互和价值创造具有重要影响,在兼顾互补者异质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平台治理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沈占波   王蒙   刘建泽  
基于平台治理视角,选择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以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创立的开放式创新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 QCA),对两类社区治理机制影响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多重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社区监管是两类社区实现高知识共享行为的共同必要条件;二者存在一个由引导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的一致组态;用户嵌入、知识保护在促进二者知识共享行为中的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贺明华  梁晓蓓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共享经济平台的制度机制对消费者信任、隐私感知风险和持续共享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共享平台的反馈机制、审核与认证机制、隐私保证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均正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对感知隐私风险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信任负向影响感知隐私风险但正向影响持续共享意愿。因此,平台企业管理层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共享平台的制度机制,尤其要加大信任机制和隐私保证机制建设方面的投入,以实现共享平台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薄洪光  王兴冕  李焕之  祁连  
针对服务型产能共享平台模式演化发展与政府激励机制优化问题,突出平台方的利益主体地位,构建产能共享的平台方、需求方、提供方演化博弈模型,推导出该模式的演化路径,结合成熟度评价体系优化政府激励机制。研究表明:服务型产能共享平台模式的实施首先取决于平台企业的服务成本偏好,参与三方遵循“平台方—需求方—提供方”递进演化路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成熟度评价体系的“达标”式补贴机制设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激励效率;由数值仿真可知,考虑成熟度激励的政府补贴机制能大幅降低补贴成本、加快达到服务型产能共享平台模式演化稳态。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王宏起  李佳  李玥  王珊珊  孙亮  
[目的/意义]为有效发挥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创新服务支撑作用,提高区域科技资源利用率,基于创新券设计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共享平台利用率和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方法/过程]以政府购买技术与服务为理念,将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为载体,创新券为激励科技企业创新新工具,依托两者有机融合,设计一套包括创新券分配机制、奖励与衰减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激励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得出针对我国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效率偏低、创新券激励效用发挥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基于创新券的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冯楠   程志文   冯海洋   李敏强  
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风险问题的巨大隐患。本文提炼主体属性、行为决策范式与交互规则,建立了以供给方准入限制为基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共享模型,并通过仿真研究了不同参数设置下微观主体的行为变化,探索有效数据共享的激励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安全流通共享,从而创造更大社会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带有供给方准入限制的准入机制和激励策略可以显著促进数据共享,并能降低数据隐私泄露风险对供给方和需求方企业数据安全投资的不利影响,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供给方和需求方形成最优安全管理方案,从而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闫夏秋  孙瑜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在合法获取用户数据的多种方式中,开放平台数据共享模式是企业之间共享数据的重要方式,对建构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价值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面临着数据权益保护不足、数据安全受到威胁、数据垄断等诸多风险。现存风险的背后是我国开放平台数据共享存在法律制度困境。数据要素市场建构需要高效便利的数据共享流通规则,这就需要在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平衡信息保护和数据流通,重视提高数据共享效率兼顾数据权益公平配置。开放平台数据共享法律制度完善需区分场景,明确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权属划分规则,分类适用数据授权规则以平衡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冲突,分层规范参与数据共享的平台主体资质,以及优化反垄断中滥用行为的认定标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闫夏秋  孙瑜  
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在合法获取用户数据的多种方式中,开放平台数据共享模式是企业之间共享数据的重要方式,对建构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价值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面临着数据权益保护不足、数据安全受到威胁、数据垄断等诸多风险。现存风险的背后是我国开放平台数据共享存在法律制度困境。数据要素市场建构需要高效便利的数据共享流通规则,这就需要在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平衡信息保护和数据流通,重视提高数据共享效率兼顾数据权益公平配置。开放平台数据共享法律制度完善需区分场景,明确多方参与形成数据权属划分规则,分类适用数据授权规则以平衡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的冲突,分层规范参与数据共享的平台主体资质,以及优化反垄断中滥用行为的认定标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贺明华  陈文北  
依托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模式将原本熟人之间的分享扩大到陌生人之间。可以推断,在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用对于赢得消费者信任、拓展群众参与基础、提高共享经济质量和效能等具有不可替代的要素优势。而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出发,运用基于信任的消费者决策模型构建共享经济平台信用机制对持续共享意愿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利用SPSS23.0软件和AMOS24.0软件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线评论和第三方信用评分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信任及持续共享意愿,而在线评级和评分对消费者信任与持续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平台信用机制三个维度对感知隐私风险的负向影响不显著,且感知隐私风险对持续共享意愿的抑制和影响较弱;消费者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持续共享意愿,并且能够显著降低感知隐私风险;在线评论/第三方信用评分与持续共享意愿之间的关系被消费者信任部分中介。因此,为更加有效地引导消费者持续参与共享经济,政府主管部门应严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促进和规范共享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共享平台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信用机制建设,重点优化在线评论与第三方信用评分机制,构建良好的隐私和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消费者信任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祖平  阮荣彬  宋格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与情感承诺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德文  闵凉宇  高维和  
针对知识付费领域消费者版权意识不足,知识付费分销商(即知识付费平台)监管缺位从而引发的盗版猖獗问题,构建了知识生产者、知识分销商和消费者的三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决策演化博弈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分析了各主体策略抉择的影响因素与策略稳定。结果显示:增大对知识生产者的创作利益激励和机会损失有助于知识生产者高效创作;知识分销平台应制定恰当的利益激励机制才能保障演化稳定市场环境下知识付费平台的有效构建;降低正版知识产品的价格,并增大对盗版产品的监督力度可有效促进消费者为知识产品进行消费稳态的实现。研究结论为知识分销商有效提高生产者的创作热情和保障知识付费市场的稳态提供了有效建议,知识分销商可为激励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利益分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广达  许晓彤  周棵靖  
横向生态补偿触及到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只有通过可以体现系统与控制功能的信息共享平台,才能实现生态补偿的目标。鉴于此,以风险控制为研究视角,采用先总体设计再分项设计并逐个解析的方式,从生态补偿信息需求出发,构建生态补偿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架构及其8个信息数据库,并对其功能、业务流程与应用步骤进行阐述。依据其对信息共享平台及内部业务的风险评估结果,设计信息控制模块和绩效考评与风险管控两个子系统,实现平台系统运作与制衡功能,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完整、有效控制的信息共享平台框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费贤举  
高校开放教育资源的知识共享行为可以有效缓解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有利于调节教育资源需求过度问题,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恶性竞争,同时,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效益低下困境。目前,高校开放教育资源的知识共享行为主要有人力资源共享、物质资源共享、综合资源共享、无形资源共享等。但是,为了推进高校开放教育资源的知识共享行为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校参与度,建立高校资源共享的积分制度、共享教育资源的奖惩制度以及维持教育资源共享的可持续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伏永祥  赵小迪  
基于三螺旋模型建立高校开放共享的科研平台的运行机制,阐述企业、政府、高校各自定位,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共享开放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陶锋  刘家麒  
构建了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投资策略模型,分析了银行卡平台营利性质对平台投资者的投资激励的影响,发现在差异化营利市场条件下,非营利性银行卡平台具有更强的投资激励效应。同时,利用2002~2011年全球主要银行卡公司财务数据对投资激励效应的性质和强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实经济中非营利性银行卡平台的融资规模高于营利性银行卡平台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