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7)
2023(12359)
2022(9737)
2021(8911)
2020(7240)
2019(15933)
2018(15820)
2017(29697)
2016(16387)
2015(18137)
2014(17963)
2013(17199)
2012(15260)
2011(13507)
2010(13508)
2009(12310)
2008(11837)
2007(10720)
2006(9577)
2005(8543)
作者
(48652)
(40587)
(40524)
(38353)
(25739)
(19451)
(18207)
(15974)
(15549)
(14207)
(13813)
(13723)
(13468)
(12752)
(12542)
(12356)
(12350)
(12049)
(11783)
(11779)
(10264)
(9924)
(9888)
(9313)
(9256)
(9044)
(8922)
(8895)
(8180)
(8174)
学科
(61634)
经济(61558)
管理(46140)
(42607)
(32063)
企业(32063)
方法(25812)
数学(21554)
数学方法(21389)
(21286)
中国(20584)
业经(16041)
(15507)
农业(14842)
(13686)
(13367)
(12416)
贸易(12406)
地方(12109)
(12049)
理论(10705)
(10588)
(10472)
银行(10420)
(9976)
(9841)
金融(9834)
技术(9383)
产业(9194)
(8987)
机构
学院(226639)
大学(225289)
(87522)
经济(85667)
管理(84076)
研究(77895)
理学(72812)
理学院(71921)
管理学(70448)
管理学院(70060)
中国(58630)
科学(50965)
(47669)
(47384)
(40365)
(40100)
业大(38633)
农业(37477)
研究所(36862)
中心(35935)
(34959)
财经(32092)
(30853)
师范(30338)
北京(29382)
(29320)
(28173)
(27698)
经济学(26746)
(26295)
基金
项目(158659)
科学(124336)
基金(115562)
研究(109465)
(104093)
国家(103216)
科学基金(87607)
社会(71564)
社会科(67732)
社会科学(67716)
(63250)
基金项目(61897)
自然(57904)
自然科(56640)
自然科学(56617)
自然科学基金(55638)
(52846)
教育(50438)
资助(46252)
编号(42614)
重点(35840)
(34044)
(33523)
成果(33112)
(32977)
创新(30813)
科研(30611)
国家社会(30460)
计划(30292)
课题(30210)
期刊
(96436)
经济(96436)
研究(60765)
中国(49941)
学报(44319)
(43705)
科学(37956)
大学(32875)
学学(31212)
管理(30830)
(30040)
农业(29222)
教育(24067)
(19716)
金融(19716)
技术(18273)
业经(18117)
经济研究(16059)
财经(15585)
(15547)
(13486)
问题(13107)
(12840)
业大(12261)
科技(11422)
商业(11128)
图书(10723)
农业大学(10564)
资源(10172)
(10134)
共检索到3370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魏巍  刘贝妮  凌亚如  
近年来,以网约配送员为代表的零工经济(Gig Economy)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在我国其吸纳就业、便利生活的社会属性受到政府相对积极的政策支持,得以迅速发展。但由于其劳动组织新形式带来的不稳定性和灵活性,使得管理平台劳动者参与强度和增加平台黏性成为平台企业竞争的关键。实践中平台企业通过算法设计出游戏情境感,通过游戏元素增强网约配送员的体验感和认同感。本研究结合资源保存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基于300份三波次数据,运用层次回归与Bootstrap方法,构建平台工作游戏化设计通过提升网约配送员心流体验,进而促进其工作卷入的理论模型,并考察了过度劳动在这一过程中的情境作用。研究发现:平台基于算法的工作游戏化设计对网约配送员的工作卷入有倒U型影响,其中心流体验中介了工作游戏化与工作卷入之间关系,即工作游戏化通过对网约配送员心流体验产生倒U型影响进而影响其工作卷入。过度劳动负向调节工作游戏化对心流体验和工作卷入的倒U型影响,同时也负向调节心流体验和工作卷入之间的线性关系。本文验证了平台游戏化设计对于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的“双刃剑”影响和过度劳动的边界效应。在劳动标准、劳动监管、劳动法律政策缺失的零工经济新业态中,探讨数字经济中平台企业通过算法实现的游戏化设计对网约配送员工作卷入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其结论有益于相关部门增加对新业态中劳动保护、工时标准的关注和监管,通过“沙盒式监管”优化营商环境,规范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詹小慧   赵李晶  
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实证分析了数字劳动平台算法管理对劳动者工作绩效的双刃剑效应。通过对来自2家外卖企业的330份问卷进行分析,结论如下:算法管理既会通过增加个体的挑战性认知评价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又会通过增加阻碍性认知评价从而降低工作绩效;调节焦点能够调节算法管理与两种认知评价间的关系以及两条中介路径的作用强度,即当员工具有高促进型焦点时,挑战性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更强,而阻碍性认知评价的作用更弱。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锡元  夏艺熙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认知和情感双路径整合模型。从资源的增益和损失视角考察了角色压力和工作活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对我国15家企业的68名领导及其对应的263名下属进行配对调查,双波时滞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活力在悖论式领导和适应性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角色压力在悖论式领导和适应性绩效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同时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更高的员工在悖论式领导下能产生更多的工作活力和更少的角色压力,从而带来更高的适应性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锡元  夏艺熙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悖论式领导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认知和情感双路径整合模型。从资源的增益和损失视角考察了角色压力和工作活力的双重中介作用,以及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方式对我国15家企业的68名领导及其对应的263名下属进行配对调查,双波时滞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活力在悖论式领导与适应性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角色压力在悖论式领导与适应性绩效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同时相比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更高的员工在悖论式领导下能产生更多的工作活力和更少的角色压力,从而带来更高的适应性绩效。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穆鑫岩   毛日佑   王婕  
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不断加深,其逐渐演变为员工工作的协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对员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索。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分别从“温度”和“效率”两个视角出发,探讨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团队建设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使用人工智能开展工作的全职员工开展三阶段的问卷调研,通过对收回的360份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2)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3)团队建设越弱,人工智能使用通过职场孤独感对员工社交性网络闲逛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4)团队建设越强,人工智能使用通过心理可得性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影响的理解,为组织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善仕  玉胜贤  刘嫦娥  
当前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的影响效应仍然存在分歧。鉴于此,文章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究算法控制通过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影响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的机制,并厘清工作游戏化在上述关系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82名全职外卖骑手的多时点问卷数据分析发现:算法控制对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算法控制既可以通过诱发消极情绪抑制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又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零工工作者在线工作时长;工作游戏化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算法控制对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的影响;进一步地,工作游戏化对工作卷入和消极情绪中介效应路径的调节作用也得到了验证。这些结论扩展了对算法控制影响效应的认识,同时也为平台优化算法控制和管理零工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伟国  王琦  
文章使用U网约车平台司机问卷调查数据,描述了数字平台工作人群基本人口学特征和劳动供给特征,并对个体层面劳动供给的差异予以初步解释。总体来看,劳动者在网约车平台上的劳动供给水平不高,但呈现出较为离散的分布状态;劳动者在劳动供给水平和劳动供给持续性两个指标上呈现出不一致的分布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学历、户籍对劳动供给水平差异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但对劳动供给持续性解释力较弱;平台有竞争力的收入水平是较低学历司机和不具有本地户籍司机积极参与平台工作的动因,但这无法解释较高学历司机的劳动供给行为。文章认为,平台工作参与群体存在较大内部异质性,部分劳动者的社会风险承担能力及社会融入值得重点关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巍  刘贝妮  
随着算法的升级迭代和持续精进,零工平台基于算法技术对数字零工劳动者的管理成效成为理论和实践交汇的关注热点。劳动者通过技术进步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可交往性自由,但同时又囿于技术而进入到一个普遍的数字化技术统治中。“控制主义”和“决策主义”成为了解释科技对于改变劳动过程的关键视角,然而现有研究还没有将其整合。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整合算法管理“控制主义”和“决策主义”视角,探讨算法管理影响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双刃剑”机制,其中“控制主义”视角主要考察感知算法控制,“决策主义”视角主要考察工作重塑。对来自407名数字零工劳动者的多时点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算法管理积极影响感知算法控制和工作重塑;算法管理会通过增加数字零工劳动者感知算法控制进而降低其平台承诺;算法管理会通过促进数字零工劳动者工作重塑进而提高其平台承诺;正念负向调节算法管理通过感知算法控制降低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间接效应;正念正向调节算法管理通过工作重塑提高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间接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算法对零工经济中在线劳动者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效果研究,为规范平台管理和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超   张树满  
基于社会分类—信息加工模型,构建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模型。使用多来源与时滞式研究设计,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64个团队343名成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知识整合具有“双刃剑”效应,且团队横向监督显著调节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与团队知识整合的关系。具体而言,当团队横向监督水平较高时,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知识整合具有促进作用;当团队横向监督水平较低时,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知识整合具有抑制作用。第二,团队知识整合对团队创造力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团队知识整合能够中介团队横向监督在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与团队创造力间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玉田  焦育琛  蒋俏  
一直以来,自我牺牲型领导都因其所展现出的自我牺牲行为而备受推崇。现有研究普遍认为,自我牺牲型领导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感召员工努力工作等方面均发挥了正面作用。然而,有学者提出,自我牺牲型领导有时并不能对员工产生正面激励作用。为回应上述研究分歧,本研究提出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努力具有双刃剑影响效应,且这种效应取决于员工对自我牺牲型领导的印象管理归因。对365份领导-员工两时点配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当员工的印象管理归因较高时,自我牺牲型领导使员工感知到领导虚伪,从而降低员工工作努力。当员工的印象管理归因较低时,自我牺牲型领导激发员工对领导的认同,从而提升员工工作努力水平。通过归因理论视角,揭示了自我牺牲型领导所具有的两面性,拓宽了自我牺牲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努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为组织提升员工工作努力水平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牛莉霞   乔亚凡   夏文德  
工作繁荣是近年来备受商界与学界重视的研究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不同压力类型与工作繁荣之间存在关联,而对压力下工作繁荣的个体差异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提出了绩效压力对工作繁荣的双刃剑效应,并强调了组织支持感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了经验取样法,对82名新生代员工连续5个工作日的410份有效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绩效压力能诱发员工情感反刍进而降低工作繁荣,也能激发员工问题解决沉思进而提升工作繁荣,组织支持感可以削弱情感反刍对工作繁荣的负面影响,同时增强问题解决沉思对工作繁荣的积极影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作对非工作的边界跨越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体反应并不确定。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检验了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双刃剑模型,包括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和削弱路径。基于449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一方面可能通过激发员工的被信任感而实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引发员工的角色超载导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下降。另外,员工的工作身份可能强化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经由被信任感影响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而缓冲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借由角色超载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削弱路径,即工作身份越强,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被信任感而促进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而工作身份越弱,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角色超载而导致工作幸福感的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影响效应,同时也对企业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管理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作对非工作的边界跨越行为,可能引发的个体反应并不确定。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本研究检验了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双刃剑模型,包括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和削弱路径。基于449份员工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一方面可能通过激发员工的被信任感而实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引发员工的角色超载导致员工工作幸福感的下降。另外,员工的工作身份可能强化来自领导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经由被信任感影响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路径,而缓冲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借由角色超载影响工作幸福感的削弱路径,即工作身份越强,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被信任感而促进工作幸福感的提升,而工作身份越弱,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越能通过提高角色超载而导致工作幸福感的降低。本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的影响效应,同时也对企业的非工作时间工作电子通讯管理实践有所启迪。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平青  刘园园  刘东旭  刘淑桢  
根据压力交互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构建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理论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的中介作用、促进型焦点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作用。选取12家高新技术企业60个团队414份领导和员工的两时间点配对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挑战性压力认知和促进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动力”和“助推力”;另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阻碍性压力认知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负担”和“绊脚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雨峰  张世伟  潘楚林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群际接触理论,构建年龄多元化对企业绩效双刃剑效应分析框架,以我国186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组织中员工的年龄多元化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年龄多元化对代际接触质量和企业绩效具有"U"型影响,代际接触质量在年龄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多元化友好型HR政策和年龄包容型HR政策正向调节了年龄多元化对代际接触质量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